复合保温干预在老年患者妇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2024-03-22 08:57鲍柳春戈佳英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3期
关键词:苏醒排气体温

郑 莉,鲍柳春,戈佳英,徐 婷

(无锡市妇幼保健院,江南大学附属妇产医院手术室,江苏 无锡 214000)

术中低体温是指手术中患者核心温度在36℃以下,若不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可造成麻醉苏醒时间延长,同时可引发凝血功能受损、免疫功能下降等,患者发生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亦会增加,对其健康造成严重危害[1]。老年妇科手术患者由于年龄较大,且自身体温调节能力已明显下降,同时机体基础代谢能力衰退等,因此在手术中较易出现低体温情况[2-3]。为强化患者的术中体温管理,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老年妇科手术患者实施复合保温干预,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 年5 月至2022 年10 月我院收治的行妇科手术的老年患者72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6 例。对照组年龄60 ~79 岁,平均(67.03±5.46)岁;体质指数16.70 ~27.85 kg/m2,平 均(22.93±2.18)kg/m2;疾病类型:子宫内膜癌11 例、宫颈癌4 例、宫颈良性病变9 例、卵巢良性肿瘤8 例、卵巢癌1 例、子宫内膜息肉2 例、子宫肌瘤1 例。试验组年龄60 ~82 岁,平均(67.89±5.19)岁;体质指数16.45 ~28.05 kg/m2,平均(23.04±2.05)kg/m2;疾病类型:宫颈癌16 例、子宫内膜癌7 例、卵巢良性肿瘤4 例、宫颈良性病变3 例、卵巢癌3 例、子宫肌瘤2 例、盆腔梭形细胞肿瘤1 例。纳入标准:年龄≥60 岁;具有开腹手术指征;术前体温正常;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肺等器官器质性病变;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合并阿尔茨海默病;合并精神疾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存在凝血功能障碍。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保温措施,护理人员预先将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1 ~25 ℃,控制湿度为40%~60%,术中为患者盖被保温。

试验组实施复合保温干预:(1)控制温湿度。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30 min 将室内温度调至21 ~25 ℃,并根据手术不同时间段及时调节温度,湿度控制为40%~60%。(2)患者肢体保温。在低温环境中患者机体散热较快,因此术中给予肢体保温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护理人员给予患者保暖棉被服,在不实施手术的部位使用保暖性更好的被服、手术巾进行覆盖,从而将肢体与冷空气隔绝,同时尽可能避免被服被弄湿。老年妇科手术患者体质较差,因此术中需使用升温毯促进部分体表热量转移至体内,以减少核心温度的下降。此外,避免非手术部位的不必要暴露。(3)预热皮肤消毒剂。在术前预热皮肤消毒剂至37 ℃,以提高患者舒适度,并减少患者机体热量流失,减少不必要的冷刺激。(4)强化患者术中体温监测。采用体温探头监测患者的鼻咽部温度,并对患者皮肤温度、面色进行监测、观察。(5)加温输入液体。术中输血、输液均应用加温输注装置,通过加温输入患者体内的液体以减少术中体温的下降,避免低体温的发生。(6)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在术前访视时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告知患者缓解不良情绪的方法,从而减少患者由于心理精神因素对刺激阈值的影响。(7)手术结束后尽快帮助患者盖好棉被,以减少热量的流失。

1.3 观察指标

(1)围术期各时间点体温变化情况:采用体温探头监测并记录两组麻醉后即刻(T0)、麻醉后30 min(T1)、麻醉后60 min(T2)、术毕(T3)的鼻咽部温度。(2)观察并记录两组术后的恢复时间,包括排气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其中排气时间指患者手术结束至肠道排气所需的时间,苏醒时间指患者麻醉结束至达到呼唤能睁眼所需的时间,拔管时间指患者麻醉结束至恢复自主呼吸且潮气量达7 mL/kg,拔出气管导管所需的时间。(3)手术并发症:统计两组术中低体温及术后寒战、躁动、伤口渗血的发生率。(4)术中应激反应:记录两组术中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围手术期各时间点体温比较

对照组T0至T3体温呈逐渐降低趋势,T1、T2、T3体温均低于T0(P<0.05);试验组T0、T1、T2、T3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围手术期各时间点体温比较(℃,±s>)

表1 两组围手术期各时间点体温比较(℃,±s>)

注:★与T0 相比,P <0.05。

组别 T0 T1 T2 T3对照组(n=36) 36.62±0.15 36.43±0.16* 36.18±0.12* 36.02±0.09*试验组(n=36) 36.71±0.13 36.63±0.12 36.53±0.12 36.37±0.15 t 值 2.720 6.000 12.374 12.005 P 值 0.008 <0.001 <0.001 <0.001

2.2 两组术后排气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

试验组术后排气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排气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术后排气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s>)

组别 术后排气时间(d) 术后苏醒时间(min) 术后拔管时间(min)对照组(n=36) 2.92±0.55 10.00±4.20 15.44±4.67试验组(n=36) 2.25±0.64 5.03±0.73 9.56±1.28 t 值 4.764 6.995 7.286 P 值 <0.001 <0.001 <0.001

2.3 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手术并发症(术中低体温、术后寒战、躁动、伤口渗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4 两组术中应激反应比较

试验组术中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术中应激反应比较(±s>)

表4 两组术中应激反应比较(±s>)

组别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心率(次/min)对照组(n=36) 146.38±3.62 83.30±3.14 76.03±2.91试验组(n=36) 127.82±3.19 73.07±3.28 65.73±3.04 t 值 23.080 13.518 14.685 P 值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维持稳定的体温对于保障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术中低体温可对患者造成不良生理刺激[4]。相关调查结果显示,低体温可导致患者出现术后寒颤、肢体发凉、麻木等多种症状,并对机体免疫功能、循环系统、凝血机制等产生负面影响,造成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增加,病情严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5]。近年来随着医学理念的不断进步,老年患者术中体温的维持逐渐受到重视,采取何种有效保温措施为患者提供稳定的术中体温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6]。

本次研究观察到,对照组T0至T3体温呈逐渐降低趋势,T1、T2、T3体温均低于T0(P<0.05),同时试验组T0、T1、T2、T3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复合保温干预应用于老年妇科手术中可有效预防低体温的发生,维持患者术中体温的稳定。分析原因为,通过术前调节手术室温度可使室内保持适宜的温度,避免由于室内温度太低对患者造成影响[7];通过术中输注加热后的液体可避免患者术中体温下降,灌洗液加温后可有效减少冲洗所造成的热量流失[8];通过应用升温毯能够帮助患者创建暖空气的外环境,促使机体保持稳定温度[9]。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术后机体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同时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分析原因为,低体温会造成术中麻醉药物的代谢环境发生变化,使药物滞留于患者体内的时间更长,同时麻醉药效不会受温度的影响,因此麻醉药物于患者体内作用的时间会延长,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亦会随之增加,而通过术中有效的复合保温干预措施可有效避免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同时通过预热冲洗液可减轻对患者胃肠道的冷刺激,避免胃肠道痉挛等,最终可加快术后机体的恢复[10-12]。此外,通过有效的心理疏导可帮助患者减少不良心理对刺激阈值的影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中,试验组术中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复合保温干预可减轻老年妇科手术患者术中的应激反应。研究表明,老年患者的血管较脆,低体温不仅会造成血压上升,心率加快,还可能使心肌耗氧量增加,诱发心律失常,给老年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3-14]。而复合保温干预结合几种保温措施减少患者体表热量的散失,避免术中体温下降过快,从而可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减轻术中应激反应。

综上所述,复合保温干预应用于老年妇科手术中可有效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减轻术中应激反应,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

猜你喜欢
苏醒排气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植物人也能苏醒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绿野仙踪
会搬家的苏醒树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