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婴儿运动表现测试对早产儿运动发育及预后的影响

2024-03-22 08:57吴纯婉庄少玲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3期
关键词:胎龄针对性早产儿

吴纯婉,庄少玲,金 丽

(深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广东 深圳 518000)

早产儿主要指胎龄超过28 周但不足37 周的新生儿。目前临床医疗技术越发成熟,早产儿的存活率得到有效提升。近年来,我国出生的早产儿数量逐年增加,每年约有180 万例早产儿出生。虽然近年早产儿的存活率明显提高,但相关研究发现,孕28 ~34 周的早产儿发生脑性瘫痪概率较高,且胎龄越小发生的概率越高,不仅会严重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也会给其家庭与社会带来巨大负担。早期进行有效的干预,对改善早产儿预后具有积极作用[1]。当前,全身运动评估(General Movements Assessment,GMs)量表是一种用于评估临床学龄前儿童运动发育的工具,但它也有一些局限性,只有在最佳的适用年龄范围和具体的测评目标中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在未足月早产儿的评估中存在一定不足,需配合其他相关检测项目,尽早检出早产儿的生长发育问题,以便于临床及早针对其情况进行干预,改善预后[2]。婴儿运动表现测试(Test of Infant Motor Performance,TIMP)已被证实能够对婴儿的姿势、运动等方面进行有效检测及神经学评估,可矫正早产儿胎龄,同时能早期识别婴儿运动发育延迟等情况,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帮助[3]。基于此,本研究将TIMP 运用于早产儿的早期护理中,旨在探讨其对早产儿运动发育及预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21 年1 月—2023 年1 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出生的80 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 例。观察组中男23 例,女17 例,其中顺产12 例,剖宫产28 例;胎龄32 ~36 周,平均胎龄(34.05±1.42)周;体重1496 ~2106 g,平均体重(1742.62±246.32)g。对 照 组 中 男24 例,女16 例,其中顺产13 例,剖宫产27 例;胎龄32 ~36 周,平均胎龄(34.11±1.37)周;体重1492 ~2098 g,平均体重(1735.15±238.95)g。两组早产儿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与研究孕妇均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通过医院伦理组审核。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早产儿临床诊断标准,即胎龄不足37 周前出生的活产婴儿;(2)临床相关检查及各项体征检查资料完善;(3)生命体征稳定。排除标准:(1)合并新生儿窒息、脑室出血(>2 级)等疾病;(2)合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遗传代谢病、先天性畸形或脑积水等疾病;(3)住院期间死亡、家长放弃治疗或转其他科室治疗;(4)预产期无法确定。

1.3 方法

两组均进行体重、身高、头围测量等常规检查,定期追踪,采用格赛尔发展量表评估婴幼儿的生长和发育状况,同时予以生命体征、血气指标、血氧饱和度(维持88%~95%)等基础监测,并针对感染、颅内压升高、低氧血症等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检查和评估后采取传统早期干预护理,主要为运动训练,包括卧位训练、抬头训练及姿势控制训练等,2 次/周,持续3 个月。

观察组主要根据TIMP 结果给予早期护理干预:(1)TIMP 观察指标包括选择性姿势控制、中线对齐、运动质量等方面。(2)诱发指导(14 ~42 项),包括婴儿头部对视听刺激的反应,防卫行为,躯干运动和四肢运动,坐位在第14 ~18 个动作,仰卧位在第19 ~27 个动作,翻身位在第28 ~31 个动作,侧方位在第32 ~34 个动作,俯卧位在第35 ~39 个动作,立位在第40 ~42 个动作。(3)根据TIMP 结果,由儿童康复治疗师与专科护士联合实施针对性运动训练,根据诱发指标实施翻身、立位、侧方位、仰卧位、俯卧位等相应追踪训练,例如,在婴儿出生早期,通过对其进行体位的观测,发现在体位的控制上表现出明显偏弱,为此可在体位的项目中给予针对性的训练;对于诱发项目中选择性姿势控制得分偏低的早产儿,可给予针对性运动训练并诱导目标完成训练;若诱发项目中仰卧位视觉追踪评分偏低,可诱导目标进行视觉追踪训练;若卧位时诱发中线位活动评分偏低,可对双手中线位的活动进行强化训练。其余的运动训练以此类推,逐步开展针对性训练,直至早产儿恢复至正常的运动状态。

1.4 观察指标

(1)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TIMP 量表[4]评估早产儿的运动表现,评估时将早产儿置于床上,保持室内安静及温度、光线适宜,于安静状态下开始评估,共测试42 项,分为观察项目与诱发项目,前者包括1 ~13项,对婴儿四肢运动、头部控制、不安运动等表现进行观察,出现相应表现每项得1 分,未出现则为0 分;后者包括14 ~42 项,于各个姿势方位下进行评估,分值0 ~6 分。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全身运动评估(GMs)量表[5]评估早产儿的运动发育情况,在特定房间内使用摄像机记录早产儿不同阶段的运动状态,分别于扭动阶段每次记录15 ~30 min,不安阶段每次记录5 ~10 min,于纠正胎龄1 个月和纠正胎龄3 个月时分别记录1 次;若研究对象做过两次GMs 量表评估,存在1 次异常结果即归为异常,无异常时存在1 次可疑即归为可疑,若两次GMs 量表评估均正常则归为正常。(2)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婴幼儿智能发育测验量表(Children ' s Developmental Center of China,CDCC)[6]评估早产儿的发育情况,量表包括运动发育和智能发育,评分>130分为非常优秀、120 ~130 分为优秀、110 ~119 分为中上水平、90 ~109 分为中等水平、80 ~89 分为中下水平、70 ~79 分为边缘状态、≤69 分为低下水平,共7 个等级。(3)对比两组干预后神经发育异常的发生率,其中包括运动发育迟缓和脑瘫两个方面,具体为先天性斜视、听力障碍、视力障碍、脑瘫等。(4)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WHO 生活质量量表(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WHOQOL)-BREF 对早产儿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予以评估,包括生理(6 项)、心理(6 项)、社会关系(8 项)、环境(6 项)4 个维度,每项1 ~5 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 24.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经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经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运动发育情况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的运动发育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运动发育情况对比[n(%)]

2.2 两组干预前后CDCC 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CDCC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CDCC 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CDCC 评分对比(分,±s>)

表2 两组干预前后CDCC 评分对比(分,±s>)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 <0.05。

运动发育 智能发育组别 例数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40 71.36±12.56 97.24±12.59★ 74.35±10.57 91.59±12.11★对照组 40 71.43±12.63 88.59±10.58★ 74.42±10.63 82.48±11.43★t 值 - 0.024 3.326 0.029 3.460 P 值 - 0.980 0.001 0.976 0.000

2.3 两组神经发育异常发生率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神经发育异常发生率5.00%较对照组25.00%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神经发育异常发生率对比[n(%)]

2.4 两组干预前后WHOQOL-BREF 评分对比

两组干预前的WHOQOL-BREF 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WHOQOL-BREF 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WHOQOL-BREF 评分对比(分,±s>)

表4 两组干预前后WHOQOL-BREF 评分对比(分,±s>)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 <0.05。

生理领域 心理领域 社会关系 环境领域组别 例数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40 12.44±1.54 22.32±2.42★ 15.66±1.82 24.27±2.52★ 19.52±5.44 32.23±4.62★ 14.83±1.84 24.82±2.45★对照组40 12.33±1.45 18.53±2.34★ 15.53±1.76 20.44±2.47★ 19.44±5.53 27.57±4.56★ 14.76±1.73 20.74±1.92★t 值 - 0.328 7.120 0.324 6.864 0.065 4.540 0.175 8.290 P 值 - 0.743 0.000 0.746 0.000 0.948 0.000 0.861 0.000

3 讨论

早产儿通过个体化、精细化的训练可逐渐达到正常同龄婴儿水平,但部分早产儿出生时存在低血糖、低血钙等情况,导致惊厥发生,引起脑细胞损伤,若未进行有效干预,可影响大脑发育,致使其智力低下[7]。有研究显示,严重的运动、感觉、精神障碍性疾病常在2 岁前被确诊,而早产儿脑瘫患病率较高[8]。在早产儿出生后越早进行识别与干预效果越好。在传统的早期干预中,存在着方法固化和缺少针对性的问题,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早产儿的运动能力,但整体效果欠佳。因此,如何给予早产儿最佳的早期干预方案,提高其运动发育和智能发育水平,降低神经发育异常的发生率,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通过TIMP 实施早期干预,可根据测试结果给予早产儿更具针对性的引导与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早产儿运动发育迟缓的问题[9]。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的运动发育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CDCC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在TIMP 指导下进行早期干预可有效促进早产儿运动发育和智能发育。其原因在于,与传统的早期干预模式相比,TIMP 引导下的早期干预具有以下优点:常模数据被广泛应用于矫正胎龄34 周至矫正年龄4 个月早产儿运动发育水平的评估中,而常规早期干预主要根据GMs 量表测试结果进行干预,针对性较差;TIMP 的部分评测内容通过观察细微的运动项目,可发现早产儿的运动功能是否滞后,以此尽早评估早产儿的运动功能,从而引导医护人员在早期进行有差别、有目标的运动干预,降低早产儿运动发育异常的发生率,提高干预效果。本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神经发育异常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WHOQOL-BREF 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表明在TIMP 指导下实施早期针对性运动干预可有效降低早产儿神经发育异常的发生风险。究其原因可能是,TIMP 是将测试结果与同龄婴儿相对比,了解二者运动功能的差异性,使评价结果针对性更强,同时TIMP 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大脑功能,有助于给予早产儿针对性干预,进而可促进神经发育,减少神经发育异常的发生,提高早产儿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TIMP 能够促进早产儿运动发育和智能发育,降低神经发育异常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胎龄针对性早产儿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不同胎龄胎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特性比较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诊治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