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干预在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4-03-22 03:00侯晓俊房芳孙万日
癌症进展 2024年1期
关键词:综合性栓塞原发性

侯晓俊,房芳,孙万日

南阳市中心医院外科,河南 南阳 473000

肝癌是一种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两种类型[1]。虽然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肿瘤的治疗效果不断提升,但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仍是临床面临的难点,且多数患者确诊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手术治疗时期。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是不能进行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案,其是经肝动脉将化疗药物和栓塞剂注入,从而控制疾病进展,但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呕吐、发热、穿刺部位出血等并发症,且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高,进而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2-3]。因此,临床需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术后康复进行指导。常规干预多为普适性操作,缺乏针对性,忽视了患者的个体化需求[4]。综合性干预是指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心理干预、疼痛干预等,为患者提供全面的个体化干预措施,以预防术后感染,提高生活质量[5]。鉴于此,本研究探讨综合性干预在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20 年3 月至2022 年3 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病历资料。纳入标准:①符合《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 年版)》[6]中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且经病理检查确诊;②临床分期为Ⅱ~Ⅳ期[7];③接受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④生存期﹥6 个月。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②合并心、肺、肾等重要脏器疾病;③合并凝血功能障碍。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104 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干预组和综合性干预组,每组52 例。常规干预组中,男30 例,女22 例;年龄35~57 岁,平均(46.88±3.90)岁;病程1~7 个月,平均(5.21±1.12)个月;临床分期:Ⅱ期15 例,Ⅲ期22 例,Ⅳ期15例;文化程度:小学7 例,初中11 例,高中22 例,大专及以上12 例。综合性干预组中,男31 例,女21例;年龄36~58 岁,平均(46.90±3.87)岁;病程1~8个月,平均(5.17±1.22)个月;临床分期:Ⅱ期16例,Ⅲ期23 例,Ⅳ期13 例;文化程度:小学6 例,初中12 例,高中24 例,大专及以上10 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分期、文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南阳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2023-02-17)。

1.2 干预方法

常规干预组患者采取常规干预,主要内容包括:术前医护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原发性肝癌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减轻患者紧张不安情绪,鼓励并安慰患者;术中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术后遵医嘱使用地塞米松、盐酸托烷司琼等药物,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用药方法与剂量,并介绍不良反应的应对方法。

综合性干预组患者采取综合性干预,除包括常规干预措施外,还包括以下4 个方面:①心理干预。术前与患者交谈,指导患者放松身心,如采用腹式呼吸法,详细了解患者的感受,对出现焦虑不安情绪的患者予以安抚,减轻其心理压力;术中播放舒缓的音乐,并调至适当的音量,直至手术完成。②疼痛干预。医护人员术中应注意操作规范,减轻手术操作对患者造成的疼痛;术后观察患者的疼痛部位,向患者耐心解释疼痛发生的原因,必要时可采取盐酸布桂嗪注射液减轻疼痛。③预防感染和异位栓塞。术前对患者的感染风险进行评估,对于合并腹腔积液、低白蛋白水平、慢性支气管炎、行脾脏部分栓塞的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前对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进行评估,并观察患者的肝外供血情况,避免异位栓塞的发生。④饮食和生活方式干预。基于患者具体情况对患者进行饮食干预和生活指导。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胃肠功能恢复指标:包括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②院内感染:包括肺部感染、腹腔感染、败血症、菌血症。③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8]评价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SAS 评分≥50 分表明患者存在焦虑情绪,SDS评分≥53 分表明患者存在抑郁情绪,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④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9]评价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一般健康状况8 个维度,每个维度总分均为100 分,评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⑤并发症:包括疼痛、发热、恶心呕吐、乏力。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胃肠功能恢复指标的比较

综合性干预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表1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指标的比较

2.2 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的比较

综合性干预组患者院内感染总发生率为3.85%(2/52),低于常规干预组患者的15.38%(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3,P=0.046)。(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n(%)]

2.3 心理状态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 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综合性干预组患者SAS、SDS 评分均低于常规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AS、SDS 评分的比较

2.4 生活质量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SF-36 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F-36 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综合性干预组患者SF-36 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常规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F-36 评分的比较

2.5 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综合性干预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85%(2/52),明显低于常规干预组患者的26.92%(1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36,P=0.001)。(表5)

表5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n(%)]

3 讨论

肝癌是一种肝脏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两种类型,其中原发性肝癌起源于肝脏的上皮或间叶组织,是目前临床高发、危害较大的恶性肿瘤,而继发性肝癌相对来说较为少见。目前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可能与环境、饮食等因素有关[10]。肝癌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中晚期多表现为肝区疼痛、食欲缺乏、乏力、消瘦等,还可并发消化道出血、肝脏破裂出血等。临床治疗肝癌的主要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介入治疗、靶向治疗等,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是治疗肝癌的微创术式,是无法接受手术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化疗药物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从而控制疾病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11]。由于肝癌患者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后多存在免疫功能低下、乏力、倦怠等症状,导致术后肺部感染风险增加,因此,对患者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现阶段,常规干预措施较为程序化,干预效果存在较大的个体化差异,已无法满足临床需求[12]。因此,加强肝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干预,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综合性干预是指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对患者精神、心理等方面多加关注,使干预模式逐渐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相较于常规干预更加细致,更具有科学性[13]。手术治疗肝癌患者可使肠道受损,引发腹胀、肠道麻痹等症状,若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可能会导致其他并发症。本研究结果显示,综合性干预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干预组,表明综合性干预应用于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可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其原因在于综合性干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对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等进行干预,使患者养成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的习惯,对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大有裨益[14]。

院内感染是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生与患者白蛋白水平较低及腹腔积液等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综合性干预组患者院内感染总发生率为3.85%,低于常规干预组患者的15.38%,提示综合性干预应用于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可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其原因在于综合性干预在术前对患者进行感染风险评估,对于合并腹腔积液、低白蛋白水平等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使用抗生素,从而降低了感染风险;同时观察患者的肝外供血情况,若有异常及时采取措施,从而降低了异位栓塞的发生风险[15]。焦虑、抑郁是肝癌患者常见的不良情绪,不仅会对患者的睡眠造成影响,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患者的免疫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综合性干预组患者SAS、SDS 评分均低于常规干预组,表明综合性干预应用于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干预后,综合性干预组患者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一般健康状况评分均高于常规干预组。其原因在于综合性干预对患者的不良情绪、疼痛、术后感染等均采取了应对措施,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6]。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综合性干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85%,低于常规干预组患者的26.92%,证实综合性干预应用于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与李欢欢等[17]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综合性干预应用于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可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降低院内感染和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综合性栓塞原发性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定制铺丝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性能
模糊PID在离合器综合性能实验台中的应用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0例
教师在综合性学习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