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市:以“智慧+”推进“数字住建”高质量发展

2024-03-22 01:59陇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4年5期
关键词:陇南数字化智慧

文| 陇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2022 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就顺应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趋势、充分释放数字化发展红利、全面开创数字政府建设新局面作出了全面部署。2023 年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指出,科技进步是提升建筑业企业竞争力和建筑品质的根本,要大力推进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数字化建设,举全行业之力打造“数字住建”。近年来,陇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紧紧围绕智慧城管、智慧住房、智慧建造、智慧城建、智慧村镇等领域,聚焦企业和群众最关心问题、最常办事项,着力突破需求难点堵点痛点,依托甘肃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积极开发“数字住建”应用创新、服务创新和模式创新,构建政企供需适配对接,推动全市住建领域数字技术能力大幅提升,实现大数据慧治、大系统共治、大服务惠民一体化住建体系,充分展示了住建领域信息成果大突破,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效大转化。

一是“智慧+”城市管理平台,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打造人工智能城市治理基础平台。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数字城市管理平台从全国试点到全面铺开经历7 年时间,陇南市积极推动改进城市管理工作,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启动实施数字城市管理平台建设工作,目前,全市8 县1 区已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涵盖了城市基础设施监管等信息,划分为3269 个单元网格,28 个责任网格,14 个子系统与省、县区数据完成对接,实现省市县三级平台数据有效对接。市民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累计上报城市管理案件28104 件,立案26716 件,结案26627 件,结案率99.75%。通过域名备案,开通了城市管理公众号,开发了城市“随手拍”功能,公众有效上报案件2318 件。建设智慧城管-智能监控分析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分析等技术,建设智慧城管-智能监控分析系统,实现对城市管理事件进行智能分析、自动抓拍,同时对流动摊点、店外经营、垃圾堆放、私搭乱建、乱停乱放等城市管理乱象问题实施有效监控和处置,杜绝违法行为,改善城市环境,净化市容市貌。建设高空望云平台。通过配备高空望球机、高清LCD 拼接电子大屏幕、视频综合平台管理系统、互联网服务专线等设施,对武都区钟楼滩等6 个片区重点区域实现360 度无死角不间断监测,有效监控城区建筑及其周围环境,极大提高了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和处置效率。智慧城管-智能监控分析系统和高空望云平台基于现有技术和资源,针对城市管理实际问题而提出的聚合治理方案,具有鲜明的实效性、普适性和可持续性,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完善,项目将发挥更大作用,为城市管理带来更大的改善和提升。

二是“智慧+”工程审批系统,提升一站式利企便民服务水平。为进一步规范市场竞争行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营造稳定公开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陇南市整合建设“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建设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各有关部门和市、县(区)两级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涵盖城市建设、房地产、城市运营、综合执法、城市防汛、城市管线等内容,实现与投资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等系统互联互通,审批业务在线申报、一窗受理、并联审批、一网归集、跟踪督办、数据共享、在线监管、全程公示。2019 年底,工程审批系统实现与相关系统平台互联互通,2020 年11 月底,建成全市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体系。2023 年,陇南市深入贯彻落实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动员大会精神,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材料,将工程建设项目细化为13 类,全流程审批时限压减至30 个工作日以内,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压减至11 个工作日以内。上半年,系统受理工程项目474 个,办理审批服务事项1834 件,项目县区覆盖率达到100%,事项申请材料减少45%以上,线上发放建筑企业资质证书、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证书、施工许可证、消防审查意见书等电子证照。目前,正在升级工改2.0 系统,完成搭建项目申报端门户、申报功能、统一受理、并联审批、材料云盘、用地清单、区域评估、证照变更、联合测绘、信用监管等模块,一张蓝图已加载了陇南市全域影像图、电子地图、三区三线等数据,实现与电子证照系统、电力业务系统、投资在线平台、省工改2期系统的互联互通。

三是“智慧+”工程消防审验系统,为城市建设安全保驾护航。围绕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验新职责,紧盯“不见面”“不求人”“零跑路”目标任务,开发建设陇南市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管理系统,涵盖辖区内市、县区(含31 类建设工程)特殊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备案抽查等业务,与消防救援部门信息互通共享,申报单位从消防审验热点模块直接跳转系统申报业务,审批人员在审批端根据项目基本信息、申报材料以及消防图纸等办理批复,结果网上公示公开。目前,8 县1 区均确定了相应机构及专职人员,消防设计审验信息化平台框架初步建成,审验工作进展顺利,已办理消防审批服务253 项。

四是“智慧+”房产管理平台,全流程服务房地产市场。为居民企业社会提供及时高效智能的便民服务,进一步提高住房保障与管理水平。房产信息管理系统,为房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支持。房产信息管理系统包含基础管理平台、从业主体服务平台、测绘成果管理平台、楼盘表管理系统、统计分析系统、商品房交易服务平台(含商品房网签及合同备案等)、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系统、存量房交易服务平台和存量房资金监管系统9 个业务模块,2021 年12 月全市全面上线,目前已注册企业293家,开发企业205个,测绘公司30个,金融机构48 个,经纪机构10 个,已备案项目775 个,发放预售许可证200 个,批准销售套数38362 套,网签备案合同26475 个,销售金额172.4 亿元。全市新项目通过系统进行资金监管,累计监管账户150 个,监管进账金额31.4 亿元,出账金额9.4 亿元,监管余额22 亿元。2022 年7 月智慧房产系统正式办理二手房交易,至今备案有效合同1816个。目前,市智慧房产信息管理平台与甘肃省不动产统一登记云平台对接,完成首个业务办理,各项对接参数达到预期目标,成为甘肃省内住房领域实现跨系统办理的首个成功案例,并已完成与税务、不动产系统对接,实现线上业务交接,彻底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公租房管理系统,为困难群众提供便捷住房服务。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公租房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提升公租房管理品质效率,目前陇南市9 县区均已上线公租房管理信息系统,涵盖12个功能操作模块,能准确掌握公租房建设和保障情况,实现房源上线、业务受理、业务审核、公示、配租等业务全程线上办理。武都、成县、徽县、西和、礼县、宕昌、文县和两当均已在中国建设银行陇南分行开立了公租房专用账户,2023 年实现发放补贴516 笔56 万元。

五是“智慧+”农房隐患排查系统,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农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信息平台。以数字化为支撑,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一户一档”、房屋信息全覆盖,利用手机定位、实时拍照上传房屋图片,同时兼顾建筑工匠培训管理,实现工匠信息及培训技能信息由纸质档到电子档跨越。截至目前,全市62.22 万户农村房屋全面完成排查,并全部建立了农房电子信息档案,对初排有危险的房屋710户,已完成鉴定710 户,鉴定为危房290 户(C 级危房168 户,D 级危房122 户),已整治完290 户。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对提高村落地位、扩大村落影响、推动村落保护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目前,陇南市徽县嘉陵镇稻坪村入驻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以图文并茂、短视频讲解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示稻坪村村史村容、族谱家训、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村落发展等村落文化遗迹遗产,展现了村落孕育的农耕文明,对外宣传了陇南传统村落的故事,极大增强群众自信感和自豪感。

六是“智慧+”建筑市场系统,推动建筑业数字化治理。建筑市场监督管理系统。依托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采用双向登录模式,企业数据实时更新,行政部门可不定期查询,实现数据高效共享,规范化和精准化监管建筑市场领域各类行为,提升施工现场监管效率和行政执行力。建筑业从业人员实名制管理平台。构建以项目为基础、省市县同源的三级应用体系,实现信息集约建设和互联互通。全市141 个在建项目、647 家企业和3.6 万余名建筑工人全部纳入系统管理,实现对项目进度、人员考勤、农民工工资发放等全过程闭环监督。同时督促施工总包单位配备农民工实名制管理所必须的软硬件设施设备,具备封闭条件的施工现场设置进出场门禁系统,利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电子考勤打卡,不具备封闭条件的施工现场推行移动打卡考勤。以实名制管理为基础,通过简易用工合同在线签、劳务分包过程全留痕、工人生产活动轨迹全记录,实现工资真实发、工人权益实时办、技能培训精准抓、行为风险早防范。从业人员培训管理信息系统。依托住房城乡建设行业从业人员培训管理信息系统的师资力量,制定培训计划,提升建筑从业人员水平,目前共培训355 期次,培训人员达1.3 万余人。

猜你喜欢
陇南数字化智慧
陇南茴香籽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测定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青青之岛 悠悠陇南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陇南记忆
数字化制胜
圆梦陇南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