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眦开大术联合改良Park 法重睑成形术在双侧单睑伴内眦赘皮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4-03-22 01:26杜兴隆张远其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2期
关键词:重睑上睑成形术

杜兴隆,张远其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乌当医院整形科,贵州 贵阳,550000)

内眦赘皮是指遮盖内眼角垂直的半月形皮肤皱褶,赘皮会遮挡内眦角正常结构、泪阜和部分视野,内眦赘皮对视力影响较小,但对外观影响较大,多采取手术治疗[1-3]。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拥有自然的重睑形态,因此内眦开大术联合重睑成形术的年手术量不断增加[4]。传统重睑成形术虽然能达到一定效果,但存在切口疤痕明显、恢复慢、重睑形态不自然等缺点[5]。Park法重睑成形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单睑伴内眦赘皮患者的常见术式,术后重睑切口恢复较快,重睑形态保持持久[6],但仍然会出现重睑形态欠佳、重睑线变浅等问题[7]。因此,本研究使用内眦开大术联合改良Park法重睑成形术观察在双侧单睑伴内眦赘皮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2 例于2020 年9 月至2023 年9 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乌当医院就诊的有求美需求的双侧单睑伴内眦赘皮患者,均为女性,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研究组平均年龄(26.34±3.54)岁,体质指数(21.52±1.43)kg/m2,内眦赘皮类型:19 例内眦型,12 例倒向型,10 例上睑型。对照组平均年龄(26.75±3.46)岁,体质指数(21.68±1.38)kg/m2,内眦赘皮类型:16 例内眦型,10 例倒向型,15 例上睑型。。两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符合双侧单睑内眦赘皮诊断标准[8];年龄20~40 岁;首次行重睑成形术;上睑皮肤弹性良好。排除标准:先天性弱视、斜视或伴有眼部疾病者;伴有传染性疾病或出血倾向疾病;处于月经期、备孕期、妊娠期或哺乳期;精神不正常或心理障碍;对手术有不合理期望。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内眦开大术联合传统Park重睑成形术,研究组采取内眦开大术联合改良Park法重睑成形术。

1.2.1 术前准备

明确患者无手术禁忌证,患者生命体征正常。根据患者要求、脸型、眼型、上睑皮肤松弛状态等因素确定重睑线及重睑形态,根据内眦赘皮严重程度及重睑线确定新的内眦点。设计重睑线:手术方案确定后,患者取坐立位,双眼平视前方后微闭,医生使用探针在患者上睑边缘8 mm处挑起上睑皮肤,调整重睑线及重睑形态,待患者满意后,使用亚甲蓝标记重睑线,重睑线最高位于瞳孔上方8 mm处,重睑宽度为6~7 mm。设计内眦点:患者取仰卧位,微闭双眼,结合重睑线确定新眦点A点,原内眦点为B点,内眦赘皮外层止点垂直向下,为 C点,内层为D点。

1.2.2 手术方法

改良Park法重睑成形术:术前消毒铺巾,使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沿重睑线切开皮肤及皮下脂肪,沿切口下缘分离睑板前眼轮匝肌至睫毛根部,剪去多余松弛皮肤,剪除脸板前腱膜上牵拉的纵行束带,打开眶隔膜,暴露腱膜前脂肪团,去除部分腱膜前脂肪团,于瞳孔上方、角膜内外侧、外眦处,确定4 针内固定定位,使用7-0 尼龙线将切口下缘睑板前轮匝肌与上睑提肌腱膜进行缝固定,由内向外进行皮肤连续缝合,对侧上睑进行同样操作,嘱患者睁眼观察重睑形态,调整至患者满意。

传统Park重睑成形术:术前消毒铺巾,使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沿重睑线切开皮肤及皮下脂肪,沿切口下缘分离睑板前眼轮匝肌至睫毛根部,去除多余皮肤及切口下方部分睑板前眼轮匣肌,沿切口上缘切开睑板轮匝肌、轮匝肌后筋膜、眶隔前脂肪团至眶隔,暴露眶隔,去除眶隔前脂肪层,剪除切口下部分眶隔及上睑提肌腱膜,使用7-0 尼龙线缝合睑板前轮匝肌和上睑提肌腱膜并打结,缝合皮肤。

内眦开大术:术前消毒铺巾,使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根据重睑线及标记,切开重睑线和B点、ABC皮瓣,剪断内眦赘皮处部分眼轮匝肌及缩短内眦韧带,沿着内眦赘皮内层剪开D点,交换缝合ABC皮瓣和D点皮瓣,无菌纱布包扎上睑皮肤伤口。

1.2.3 术后处理

术后冰敷半小时,涂抹红霉素眼膏,术后48 h内间断冰敷,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及时换药,术后一周拆线,定期复查。

1.3 观察指标

①计算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②两组患者术后满意度,填写科室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术后是否感染、有无肿胀、双侧重睑是否对称、有无眨眼困难、有无出血等。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度+满意度;③手术前测量两组患者眼睑宽度、眼裂高度、上睑提肌肌力,手术后7 天测量两组患者眼睑宽度、眼裂高度;④术后随访6 个月,统计两组受术者瘢痕消失具体时间,求得两组瘢痕消失时间平均时间,测量两组患者上睑提肌肌力,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效果明显:双侧重睑对称,形态自然,内眦赘皮消失,未见手术瘢痕。效果一般:双侧重睑基本对称,形态自然,内眦赘皮明显改善,可见部分手术瘢痕。无效:双侧重睑不对称,形态不自然,内眦赘皮未见明显改善,手术瘢痕明显。总有效率=(效果明显人数+效果一般人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 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术中出血量和瘢痕消失时间用(±s)表示,进行t检验。患者术后满意度和临床疗效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矫治效果

2.1.1 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瘢痕消失时间比较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9],瘢痕消失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瘢痕消失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瘢痕消失时间比较(±s)

2.1.2 两组患者术后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后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满意度比较(n,%)

2.1.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睑宽度、眼裂高度、上睑提肌肌力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前眼睑宽度、眼裂高度、上睑提肌肌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研究组眼睑宽度小于对照组,眼裂高度大于对照组;术后半年,研究组上睑提肌肌力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睑宽度、眼裂高度、上睑提肌肌力比较(±s,mm)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睑宽度、眼裂高度、上睑提肌肌力比较(±s,mm)

2.1.4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后随访6 个月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n,%)

2.1.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重睑线变浅或消失、重睑线不对称、上睑下垂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2 典型案例

患者女,36 岁,自觉上睑单睑皮肤松垂、伴内眦赘皮严重,影响美观前来就诊要求改善,行重睑成形,内眦赘皮矫正术。术前诊断:单睑伴中度内眦赘皮(见图1 A)。依据患者需求,使用探针多次挑起患者上睑皮肤调整重睑线及重睑形态,定位瞳孔上方最高点8 mm,内侧点5 mm处,外侧点6 mm处,连接三点为重睑线,重睑线宽度为6 mm,双侧切口线对称(见图1B),术后患者上睑皮肤松弛及内眦赘皮明显改善,效果显著(见图1 C、图1 D)术后随访重睑形态自然(见图1 E、F)。

图1 患者女,36 岁,术前诊断:单睑伴中度内眦赘皮

3 讨论

随着人们对美的需求增加和医疗美容技术发展,普遍认为重睑更加灵动,更容易表达情感,能够提升容貌,因此人们对内眦赘皮矫正术及重睑成形术的需求也日益增加[10]。而Park法重睑成形术是临床常用的重睑成形术,能自然与内眦部延续,使得重睑形态稳定,闭眼瘢痕不明显,适用于单睑伴内眦赘皮患者[11]。但是Park法将上睑提肌腱膜与睑板前轮匝肌做固定,上睑提肌腱膜较薄,易造成术后重睑变浅甚至消失[12,13]。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内眦开大术联合改良Park法重睑成形术治疗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少于采用内眦开大术联合传统Park法重睑成形术治疗的患者,瘢痕消失时间早于采用内眦开大术联合传统Park法重睑成形术治疗的患者(P<0.05),提示内眦开大术联合改良Park法重睑成形术治疗单睑伴内眦赘皮时患者损伤较小,恢复较快,可能是因为改良Park法重睑成形术中只剪去多余松弛皮肤和脸板前腱膜上牵拉的纵行束带,并未剪除睑板前眼轮匝肌和眶隔外侧脂肪,创口更小,保留了更多眼睛的生理结构;采用内眦开大术联合改良Park法重睑成形术治疗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小于采用内眦开大术联合传统Park法重睑成形术治疗的患者,患者术后总满意度,半年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采用内眦开大术联合传统Park法重睑成形术治疗的患者(P<0.05),提示内眦开大术联合改良Park法重睑成形术治疗单睑伴内眦赘皮时患者并发症更少,患者满意度更高,可能的原因是传统Park法重睑成形术只是在睑板前轮匝肌和上睑提肌腱膜间断缝合,容易出现重睑变浅和消失,而改良Park法重睑成形术先在睑板前轮匝肌与上睑提肌腱膜进行4 针内固定缝合,再由内眦外眦进行表皮皮肤连续缝合,在内外眦进行缝合时,缝挂睑板前轮匝肌、眶隔,相当于共加固缝合6针,减少了重睑线变浅或消失的发生,提升了患者满意度[13]。

改良Park法重睑成形术,剪除多余松弛皮肤和脸板前腱膜上牵拉的纵行束带,在瞳孔上方、角膜内外侧、外眦处进行4 针内固定,睑板前轮匝肌、眶隔处缝挂2 针,减少术中出血量,增加牢固性。改良Park法重睑成形术并发症防治措施:①重睑线变浅或消失:缝合固定处睑板组织过厚可导致重睑线变浅或消失,可适当剪除睑板组织;缝合固定时进行4针内固定,可在睑板下缘2 mm腱膜处与切口下缘眼轮匝肌进行缝合,缝合时松紧适度,对合宽松,打结不宜过紧,可以减少瘢痕形成,加快恢复速度,使得重睑形态自然美观;②重睑线不对称:手术过程中双侧去除皮肤组织量、出血量和肿胀程度不同,会影响医生术中观察,导致术后双侧重睑线不对称,医生术中应当多观察,确保患者坐位及卧位重睑均对称,调整至患者满意;内眦开大术联合改良Park法重睑成形术注意事项:①内眦开大术,亚甲蓝标记时尽量使两眼长及两眼间距相等,切开内眦点时注意保护泪小点和泪小管,广泛进行内眦部皮下游离,松懈皮肤张力,交错缝合皮瓣,减少瘢痕形成。②术前应充分观察患者双眼情况,掌握解剖结构,及时与患者有效沟通,充分了解患者需求;术中只剪去多余松弛皮肤和脸板前腱膜上牵拉的纵行束带,不剪除睑板前眼轮匝肌和眶隔外侧脂肪,采用电凝止血,尽量少破坏皮肤和眼轮匝肌肉下血管减少术中出血量;术中操作应仔细认真,避免损伤上睑提肌腱膜,导致上睑下垂等严重不良后果。

综上所述,内眦开大术联合改良Park法重睑成形术用于治疗双侧单睑伴内眦赘皮临床疗效较好,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瘢痕消失时间早,恢复速度快,重睑形态对称自然,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应用。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重睑上睑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重睑修复术后重睑凹陷过深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切开联合埋线重睑法治疗中老年上睑皮肤松弛
浅析重睑术后护理常识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睑黄瘤切除联合上睑松弛成型术修复睑黄瘤的效果观察
内眦“Z”形赘皮矫正联合重睑成形术的临床分析
试论上睑皮肤松弛矫正术方法的选择
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脱垂的疗效分析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并发症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