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家园共育视角下幼儿德育生活化

2024-03-25 09:31张婷婷
好家长 2024年3期
关键词:共育家园生活化

文 张婷婷

幼儿德育是指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其目标是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继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形成健康、积极、阳光的人格。幼儿德育生活化是科学的德育教学方式,家园共育是重要的教育理念。本文从家园共育的视角出发,分析幼儿德育生活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家园共育视角下幼儿德育生活化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与家长对幼儿德育生活化的认识存在偏差

幼儿德育生活化是指将道德教育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实际经验中。德育的内容取材于幼儿的具体生活,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旨在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幼儿德育生活化注重培养幼儿的道德意识、情感和行为,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理解和应用道德准则。然而,不少教师表示,他们无法准确把握幼儿德育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同时,大部分幼儿家长也认为,幼儿德育生活化概念不具体、形象,不了解其包含的详细内容。

(二)幼儿德育生活化的目标不明确

一方面,部分教师在进行幼儿德育生活化教学时,只是简单地强调要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但没有明确的目标。这样的教学目标过于宽泛,难以指导教学实践。例如,不少教师只是说要培养幼儿的友善行为,但没有明确指出友善行为的具体表现和要求。另一方面,有些教师在制定幼儿德育教学目标时,过于抽象,缺乏可操作性。例如,教师可能说要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但没有明确说明社会责任感的评价标准,导致教师无法有效地指导幼儿学习并评估幼儿的行为规范。这些现象都是幼儿德育生活化教学目标不明确的具体表现,影响了教育效果。

(三)幼儿德育生活化的实施方式单一

现实中,幼儿德育生活化的实施方式单一,具体有以下表现:首先,有些教师只注重口头教育,通过讲解和阐述的方式传递道德知识和价值观。其次,有些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递,而忽视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情感教育是幼儿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培养幼儿的情感态度和情感品质。最后,有些教师在进行幼儿德育生活化教学时,缺乏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引导。实践活动是幼儿德育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际的活动体验,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道德知识,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师与家长对幼儿德育生活化的评价不够全面

一方面,有些教师和家长在评价幼儿德育时,过于关注幼儿的外在行为规范,而忽视了幼儿内在的道德品质和情感态度。他们可能只关注幼儿是否遵守规则和规定,而忽视了幼儿是否理解和内化了道德价值观。另一方面,有些教师和家长在评价幼儿德育时,只关注幼儿是否达到某个标准或目标,而忽视了幼儿在道德成长过程中的思考和努力。

二、家园共育视角下幼儿德育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一)家园应加强对幼儿德育生活化的重视

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设计出富有情感和互动性的德育课程。此外,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德育活动。家长的参与能够加深幼儿对道德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家园共育。同时,教师和家长要注重幼儿的情感建立与表达。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与幼儿的情感互动和心理教育活动,引导幼儿学会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并表达情感。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与幼儿进行沟通交流,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培养幼儿的同理心。

(二)幼儿德育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丰富化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讲述道德故事和创设情境,让幼儿在故事中感受良好的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并引导他们思考和讨论相关的道德问题。其次,通过角色扮演和游戏活动,让幼儿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懂得承担社会责任和尊重他人。再次,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和团队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例如,组织幼儿参与集体游戏或设计小组项目,让他们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权利,共同解决问题。最后,可以带领幼儿去社区参与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社区的行为规范。例如,带领幼儿参观公园、医院等社区场所,让他们了解如何保护环境,与他人友好相处。

(三)制定科学的幼儿德育生活化目标

幼儿园管理者需要根据国家颁布的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德育理念等,确定幼儿德育的基本目标。在道德发展上,幼儿有不同阶段的特点和需求。因此,制定目标需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依据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成长情况。在此阶段,教师应该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了解幼儿德育的重要内容和发展路径,如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的最新成果,做到有理有据。此外,幼儿园需要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评估可以通过观察、记录、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深入了解幼儿在德育方面的发展情况。根据评估结果,幼儿园可以对目标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德育发展。同时,教师也可以与家长合作,共同制定幼儿德育生活化目标。家长是幼儿德育的重要参与者,他们对幼儿的了解和期望可以为目标的制定提供宝贵的信息和意见。

(四)家园共育规范幼儿德育生活化的评价

教师需要观察和记录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德育表现,如幼儿的言谈举止、人际关系和情绪管理等方面的表现。同时,家长也要关注幼儿在家庭环境中的行为表现。家园双方要互相支持和配合,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定期交流幼儿的德育情况,共同推进幼儿德育活动。

教师和家长合作不仅可以全面了解幼儿的德育学习情况,还能知道幼儿的生活表现,继而对幼儿德育生活化的效果进行评价。此外,根据不同的评价目标和内容,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以便于获得更加准确和全面的评价结果。

总之,幼儿园要按照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推进幼儿德育生活化,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共育家园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寻找失落的家园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