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6 个特有少数民族成人维生素D 营养状况分析

2024-03-26 13:25杨彦玲万青青刘志涛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营养状况成人分组

张 楠 ,杨彦玲 ,万青青 ,赵 江 ,彭 敏 ,朱 晓 ,刘志涛 ,张 强

(1)大理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云南 大理 671013;2)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所,云南 昆明 650022)

维生素D(vitamin D)是1 种人体必需的脂溶性维生素,其在促进骨骼健康和维持正常免疫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认知功能密切相关[1-5]。人体内维生素D 来源于紫外线照射皮肤合成和膳食摄入2 条途径。皮肤合成的维生素D3和食物来源的维生素D2在肝脏内转化为25 羟维生素D [25(OH)D],并进一步在肾脏合成具有活性的1,25 二羟维生素D [1,25(OH)2D];其中,25(OH)D 在血液中浓度高,且半衰期长达2~3 周,是目前评价人体维生素D 营养状况的公认指标[6]。

维生素D 不足和缺乏已成为1 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中国人群的维生素D 营养状况亦不容乐观[7-8]。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成人的维生素D 水平与居住地、性别、年龄、民族、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行为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9-11],进一步探索维生素D 营养状况的地区和人群差异是制订干预措施的迫切需求。云南是一个边疆多民族省份,各民族的居住环境和生活习惯均各具特色,而部分特有民族因为人口较少和分布局限的原因,有关维生素D 水平的报道至今仍非常缺乏。本研究调查分析了普米族等6 个云南特有民族成人的维生素D 营养状况及相关因素,可为制订精准的营养改善策略提供基础数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9 年5~8 月和2020 年5~8 月的“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成人营养与健康调查”样本中(在6 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开展的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样本量为600 名成人/民族,详细方案参见前期报道[12]),参照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性别和年龄构成,每个民族随机抽取100 名成人作为调查对象,其中普米族因与其他项目共同开展,样本量按照比例增加至200 人。6 个民族样本分别来自于云南省的3 个州/市,见图1,使用Mapinfo 软件自行绘制。本项目通过了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伦理委员会的审批(2019-01),所有调查对象都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各年度现场调查时间均为5~8 月。

图1 调查对象来源Fig.1 Geographical locations of the sample

1.2 研究方法

采集调查对象空腹静脉血5 mL,并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清25(OH)D 浓度。参照美国内分泌学会推荐标准判定维生素D(VD)营养状况:25(OH)D 浓度<20 ng/mL 为缺乏,20 ng/mL≤25(OH)D 浓度<30 ng/mL 为不足,≥30 ng/mL 为充足[13]。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询问调查对象的个人和家庭基本情况,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并计算BMI。通过健康状况问卷调查排除已明确诊断为恶性肿瘤、严重感染性疾病、肝肾功能衰竭以及近期服用过VD 补充剂的调查对象10 名,最终纳入分析的样本为690 名。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3.0 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M(P25,P75)表示,采用Wilcoxon 和Kruskal-wallisH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两两比较采用基于秩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n)、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维生素D 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和血清维生素D 水平

690 名少数民族成人中,男性342 人(49.6%),女性348 人(50.7%),平均年龄(48.7±14.7)岁。血清25(OH)DM(P25,P75)为28.7(24.3~33.8)ng/mL,不同民族、性别、BMI 和收入分组研究对象VD 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VD 水平在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分组上未见差异(P=0.71、0.09 和0.14)。两两比较显示,基诺族和布朗族的血清VD 水平高于其他4 个民族,消瘦和正常体重组血清VD 水平显著高于超重和肥胖组,家庭人均年收入≥10 000 元的调查对象血清VD 水平显著高于年收入10 000 元以下组(均为P<0.05),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血清维生素D 水平 [M(P25,P75)]Tab.1 Serum Vitamin D levels of the participants [M(P25,P75)]

2.2 调查对象维生素D 营养状况

调查对象VD 充足、不足和缺乏的比例分别为44.2%、47.5%和8.3%。不同民族、性别、BMI和收入分组研究对象维生素D 缺乏和不足的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分组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0.34 和0.05),见表2。

表2 调查对象维生素D 营养状况 [n(%)]Tab.2 Nutritional status of Vitamin D among participants [n(%)]

2.3 维生素D 不足和缺乏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维生素D 营养状况作为因变量(0=充足,1=不足或缺乏),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民族、性别、BMI 和职业分组),以及在专业上有意义的变量(年龄、收入和文化程度分组),纳入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3.15,P<0.01),景颇族、德昂族、阿昌族和普米族(OR:8.81~18.64,P<0.05),超重肥胖者(OR=2.05,P<0.01)患维生素D 不足或缺乏的风险更高,见表3。

表3 维生素D 不足或缺乏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Tab.3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on VD insufficiency and deficiency

3 讨论

结果显示,云南6 个特有少数民族成人血清维生素D 中位数为28.7 ng/mL,明显高于同季节浙江省和山东省的调查结果(分别为21.2 和19.7 ng/mL)[14-15],也高于昆明和兰州市医院就诊人群的平均水平(分别为25.1 和13.7 ng/mL)[16-17]。这可能是因为云南地处北纬21~29°高原,大部分地区年均日照时间超过2000 h[18],在地理环境上有利于人体维生素D 的自身合成[19],且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主要从事农业劳动,户外活动时间较长。与凌昱等在云南不同民族学龄儿童中的研究结果一致[20],本次调查的6 个少数民族成人维生素D 营养状况也存着在统计学差异。其中,居住在西双版纳州的基诺族和布朗族维生素D 营养状况较好,而居住在怒江州和德宏州的其他4 个民族维生素D 不足及缺乏率都超过了60%。1 个重要的原因可能是西双版纳州纬度更低、气温更高,日照时间也更为充足。然而,西藏和新疆的多民族研究显示,居住在同一地区的不同民族维生素D 水平也存在差别[21-22]。因此,云南特有少数民族间维生素D 营养状况差异的原因仍有待探索。

本研究分析了影响云南特有民族成人维生素D 营养状况的社会人口学因素。与文献报道一致[23-24],本研究中女性的维生素D 水平和充足率均显著低于男性,这可能缘于男女在生理和生活方式方面差异。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中超重肥胖者患维生素D 不足或缺乏的风险显著高于体重正常或消瘦者,与青海高原人群和重庆儿童的调查结果相同[25-26]。《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共识(2016 年)》也指出肥胖与维生素D 水平有关[27]。研究表明维生素D 不足或缺乏影响脂肪的分解代谢,另外维生素D 也能够蓄积于脂肪组织,从而导致生物利用度下降[28]。本研究中维生素D 营养状况在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和职业分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这可能是因为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来源较为单一,因此人口社会学差异对生活方式的影响等没有城市居民明显[29-30]。综上所述,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成人中女性和超重肥胖者维生素D 不足和缺乏的情况应当引起重视。

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是样本量比较小,且来源于各民族的聚居乡镇,因此不能完全代表这些民族成人的维生素D 营养状况。另外,研究考虑了各民族的居住地情况,但尚未收集民族服饰、住房等方面的信息,因此在解释维生素D 营养状况的民族差异上存在一定不足。

综上所述,云南6 个特有民族成人中有一半以上未达到维生素D 充足状态,且民族和地区存在差异。今后应该加强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宣传干预工作,进一步改善人群维生素D 营养状况。

猜你喜欢
营养状况成人分组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成人不自在
北京市房山区532名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2015-2016年北京市门头沟区在校中小学生视力不良与营养状况
分组
357例恶性肿瘤患儿营养状况调查
Un rite de passage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