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性呼吸训练联合排痰护理对中晚期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 肺功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4-03-27 01:13章甜兰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8期
关键词:晚期肺癌肺功能并发症

章甜兰

【摘要】 目的 观察中晚期肺癌患者联合应用规则性呼吸训练、排痰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9年1月—2022年1月在余干县人民医院进行肺癌根治手术治疗的60例中晚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措施的不同分组,30例常规护理者纳入参照组,另30例联合应用规则性呼吸训练措施与排痰护理措施的患者纳入联合组。统计2组护理配合度、总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记录术后排痰量、术后离床时间、总住院时间,比较干预前后2组肺功能、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联合组护理配合度为96.67%,高于参照组的76.67%(P<0.05);联合组术后排痰量多于参照组,术后离床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干预后联合组术后最大通气量(maximum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6 min内正常步行距离(6-minute walk test,6MWT)、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均高于参照组(P<0.05);联合组术后肺炎、脓胸、心律失常、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低于参照组的30.00%(P<0.05);干预后联合组(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lungcancer,FACT-L)肺癌生活质量评分、总满意度均较参照组更高(P<0.05)。结论 中晚期肺癌患者临床护理中落实规则性呼吸训练、排痰护理,可促使患者良好配合,防治并发症,加速肺康复,提升生活质量。

【关键词】 晚期肺癌;规则性呼吸训练;排痰护理;肺功能;并发症;生活质量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08-0088-04     文献标志码:A     中国图书分类号:R473.73

肺癌是临床中一种致死风险极高的恶性肿瘤,在老年人群中、长年吸烟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可导致患者胸部疼痛不适、咯血、咳嗽、喘鸣、咳出的痰液中带有血丝。肺癌有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之分,非小细胞肺癌占85%左右[2]。肺癌与环境污染、肺部病史(肺结节、肺结核、慢阻肺、支气管扩张)、电离辐射、职业暴露、饮食不当、病毒感染、基因改变等因素密切相关[3]。早期手术是改善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手术创伤、疼痛刺激、麻醉作用的影响,加之患者长年受疾病困扰,机体抗病能力减弱,容易影响患者有效咳嗽,增加术后感染、肺炎、心律失常、脓胸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肺功能恢复[4]。因此,充分发挥护理干预作用促进患者康复意义重大。规则性呼吸训练、促排痰护理以时间为导向,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护理操作,科学帮助患者增强肺功能,防治并发症,可实现康复促进[5]。本研究纳入60例行肺癌根治术的中晚期肺癌患者,对照观察规则性呼吸训练与促排痰护理联合应用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1月—2022年1月在余干县人民医院进行肺癌根治手术治疗的60例中晚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措施不同分组,30例常规护理者纳入参照组,另30例联合应用规则性呼吸训练措施与排痰护理措施的患者纳入联合组。参照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48~72岁,平均(60.11±10.93)岁;Ⅱ期16例,Ⅲ期14例;鳞癌14例,腺癌11例,腺鳞癌5例。联合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49~73岁,平均(60.15±10.96)岁;Ⅱ期17例,Ⅲ期13例;鳞癌14例,腺癌13例,腺鳞癌3例。2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通过病理活检、肺部CT或(和)核磁共振检查证实;TNM分期Ⅱ期、Ⅲ期;精神状态良好,可自主呼吸,能够有效沟通交流,主动配合;随访观察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继发性肺癌;胸膜广泛粘连;聋哑或认知异常、意识不清而无法正常配合;精神系统疾病;伴有肺部感染、其他呼吸循环系统疾病;胸骨骨折;先天性心脏病;代谢性疾病;术前放化疗。

1.2 方法

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患者入科之后履行告知义务,介绍科室管理制度,说明各类检查作用、围术期注意禁忌、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的应对举措、饮食及活动指导。术后24 h协助患者在病床上翻身,指导其活动,向患者示范深呼吸、有效咳嗽方式。按照医嘱应用化痰药物,给予温柔按揉、播放轻音乐,减轻患者自主咳痰咳嗽时带来的疼痛感。实时监测生命体征,确保引流顺畅,遵医嘱控制吸氧流量、氧疗时间。主动了解患者心里想法,引导家属安抚患者,为患者提供情感鼓励、心理支持,消除患者思想负担。术后仰卧,在血压稳定情况下引导患者一边扩胸运动、一边深呼吸,双手抬高并向左右、前后旋转,10 min/次,3次/d。术后要求患者尽快离床步行、爬梯,20 min/次,3次/d。出院后居家修养期间,要求患者继续坚持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运动习惯、饮食习惯。

联合组辅以规则性呼吸训练、促排痰护理,具体如下。(1)规则性呼吸训练。说明呼吸训练对肺功能康复的促进作用以及防治并发症的意义,在患者病床旁边进行面对面交流,现场示范教学,播放操作视频,加深患者了解,使其掌握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不同训练方式。手术前,护理人员每日耐心督促患者腹式呼吸、缩唇呼吸,20~30 min/次,4~5次/d,纠正患者不良行为,保证呼吸训练到位。术后,待患者意识苏醒,护理人员鼓励患者缩唇式呼吸,20~30 min/次,2次/d,一直到胸腔引流到管拔出为止。术后24 h腹式呼吸,20~30 min/次,3次/d,一直到胸腔引流到管拔出为止。注意把握呼吸深度、动作幅度,保证呼吸训练符合标准规范。护理人员通过亲身示范、视频教学等形式,引导患者练习呼吸操,耐心说明呼吸操对康复促进的重要性。在患者康复出院前,护理人员再次强调呼吸训练必要性,引起患者重视,要求患者居家休养期间继续坚持训练。每周电话或视频随访患者训练情况,鼓励、安慰患者,增强其康复信心。对于患者提出的治疗问题或护理问题,立即给予解答,減轻其思想压力和身心负担,使其能够继续配合训练。(2)促排痰护理。认真说明机械振动排痰、有效咳嗽模式,强调机械振动排痰、雾化吸入稀释痰液的作用,赢得患者配合。手术实施之前督促患者咳痰训练,规范其咳痰动作。每日早晨护理查房时,考核患者掌握情况。若患者考核结果不达标,继续培训,直至掌握为止。引导同病房患者互相交流、分享经验,通过同伴支持以及病友之间相互监督,落实咳痰训练。术后麻醉作用消退、患者意识苏醒后,引导患者缩唇运动。术后6 h患者保持半卧位,经鼻深吸一口气之后屏住呼吸5~10 s,然后咳痰2次。手术结束后,雾化吸入3次/d,8:00、12:00、18:00各1次。之后机械振动排痰,保持侧卧,根据患者耐受程度,合理把握振动排痰强度、次数频率等,从下到上振动,其间要求患者主动咳嗽、咳痰。

1.3 观察指标

(1)护理配合度。主观能动性优良,积极性较强,完全遵从护理人员提出的要求或建议,判定为完全配合;需在护理人员、家属督促下才能配合完成各项操作,判定为不完全配合;不遵从、不服从护理人员提出的要求或建议,态度欠佳,判定为不配合。(2)术后恢复效果。以术后排痰量、术后离床时间、总住院时间等指标描述。(3)肺功能。干预前后运用肺功能检测仪对患者最大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进行检测,测量患者

6 min步行距离(6MWT)。(4)术后并发症。包括肺炎、脓胸、心律失常、感染等。(5)生活质量。干预前后运用FACT-L肺癌生活质量量表[6]评估肺癌患者情感、生理、功能、家庭社会与附加关注5个方面的生活质量,得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6)总满意度。干预后,患者根结合自身体验对临床护理服务满意程度匿名打分,分值范围1~10分,1~3分为不满意、4~6分为较满意、7~10分为很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护理配合度对比

联合组护理配合度为96.67%,高于参照组的76.67%(P<0.05),见表1。

2.2 2组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联合组术后排痰量多于参照组,术后离床时间、总住院时间均少于参照组(P<0.05),见表2。

2.3 2组肺功能对比

干预前,2组肺功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组MVV、6MWT、FVC均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3。

2.4 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低于参照组的30.00%(P<0.05),见表4。

2.5 2组生活质量对比

干预前,2组FACT-L肺癌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5。

2.6 2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联合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6。

3 讨论

肺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巨大[7]。随着吸烟人群增加、人们工作压力剧增、生活环境改变,肺癌发病逐渐低龄化。手术是临床根治肺癌的首选,但术中切除肺组织会影响到患者呼吸功能,加之术后肺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不利于患者康复[8]。为改善肺癌患者术后恢复质量,有必要实施护理干预。

规则性护理训练模式相对新颖,要求护理人员在特定时间内指导患者完成腹式呼吸、有效深呼吸、缩唇式呼吸等训练,针对性解决呼吸功能障碍、呼吸肌力不足等问题,与机械振动排痰相结合,可显著升高肺部通气量,增强呼吸肌力,减轻缺氧症状,改善患者身心体验,提高患者配合度[9]。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护理配合度高于参照组(P<0.05)。促排痰护理、规则性呼吸训练联合应用优化了患者治疗体验,使患者切身感受到了呼吸训练、促排痰的治疗作用,改善了患者治疗态度,提高了患者配合度。联合组术后排痰量多于参照组,术后离床时间、总住院时间均少于参照组(P<0.05),说明规则性呼吸训练、促排痰护理联合应用有利于肺癌患者加速恢复。促排痰护理在肺癌手术患者群体中比较常用。对于手术治疗之后的中晚期肺癌患者而言,长时间留置各类导管,卧床静养时间较长,大量浓痰阻塞气道,导致肺部气体交换能力减弱,极易增加肺炎、感染风险。因此,夯实促排痰护理操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机械振动排痰方式、雾化吸入方式帮助患者排痰,显著增加了排痰量,与呼吸训練模式结合,进一步缩短了患者术后离床时间,加速恢复进程,减少了患者住院时间。干预后联合组MVV、6MWT、FVC等肺功能指标较参照组显著升高(P<0.05),说明规则性呼吸训练、促排痰护理联合应用对患者肺功能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呼吸训练、促排痰护理的联合应用增加了排痰量,减轻了对患者肺部通气的不良影响,有助于患者肺部气体良好交换,实现了肺康复促进[10]。联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参照组低(P<0.05),说明规则性呼吸训练、促排痰护理联合应用可以防治并发症。究其原因,普通护理以深呼吸为主,并未将排痰、呼吸训练的重要性及时告知患者,患者配合态度欠佳,部分护理操作流于形式,并发症防治效果较差[11]。规则性呼吸训练、促排痰全程根据时间节点帮助患者促排痰,引导患者呼吸训练,加深了患者了解程度,提高了患者重视程度,保证了护理操作完成质量,对防治并发症发挥出重要作用[12]。联合组FACT-L肺癌生活质量各项评估得分较参照组更高(P<0.05),说明规则性呼吸训练、促排痰护理联合应用可实现生活质量提升。联合组术后恢复进程加快、肺功能改善、术后并发症减少,在最大限度上减轻了对患者日常生活的不利影响,提高了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联合组护理满意度较参照组高(P<0.05),说明规则性呼吸训练、促排痰护理联合应用在肺癌患者群体中备受认可。

综上所述,中晚期肺癌患者临床护理中落实规则性呼吸训练、排痰护理,可促使患者良好配合,防治并发症,加速肺康复,提升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晚期肺癌肺功能并发症
多索茶碱与噻托溴铵联合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哮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
雾化吸入联合优质护理对改善哮喘患儿肺功能的体会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
单针道分层适形消融技术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治疗晚期肺癌患者的护理
多西他赛与顺铂联合放疗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晚期肺癌患者化疗期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