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效果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2024-03-27 09:43孙伯玉杜莹莹刘凤霞
关键词:溶栓病情流程

孙伯玉,张 鑫,杜莹莹,刘凤霞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急诊科,河北 张家口 0751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脑动脉堵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病情危急,发病后及时有效的干预可降低致残、致死率及脑损伤[1]。AIS病情危急,发病急,进展快,患者发病后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身心压力较大,疾病康复期望值、治疗依从性均较低[2]。发病后适度应激反应虽有助于患者适应现状,但过度应激可导致血压骤升,加重病情进展。药物治疗配合有效护理干预,同时关注患者心理健康,对减少脑损伤、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3]。优化急诊护理流程通过缩短就诊常规流程,争取抢救时机,在抢救期间给予患者心理安慰、支持,有助于减轻患者惶恐、焦灼等负性情绪,提高抢救效果[4]。我们探讨了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AIS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急诊救治时间等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05—2023-07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7例AIS患者,其中男53例,女44例;年龄54~71岁,平均(62.53±3.25)岁;体质量62~74 kg,平均(69.83±3.52)kg;发病入院时间30~120 min,平均(67.64±8.36)min。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5]中AIS相关诊断标准;②发病至治疗时间不超过24 h者;③发病前无精神障碍、意识障碍,治疗后可正常沟通交流,可理解并准确回答自我感受等相关问题。排除标准:①存在既往脑卒中史;②伴发有颅内肿瘤者;③对溶栓药物过敏者,近期服用过肝素药物者;④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者;⑤研究中途转到其他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⑥合并严重肝肾重要器官功能性损伤疾病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研究组49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55~71岁,平均(61.93±3.38)岁;体质量63~74 kg,平均(68.93±3.38)kg;发病入院时间30~120 min,平均(68.28±9.31)min。研究组中男26例,女23例;年龄54~70岁,平均(62.03±3.26)岁;体质量62~72 kg,平均(68.52±3.61)kg;发病入院时间30~120 min,平均(67.91±8.91)min。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及家属对研究中护理内容及需要接受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常规急诊护理:患者入院后综合评估病情后给予针对性急救护理,疏通绿色转运通道,避免转运过程磕碰,入急救室后即刻建立静脉通道、予以吸氧,根据具体情况尽快实施溶栓治疗,治疗结束后送入相应室科加护病房做好交接,加强病情监护。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建立急救小组,由1名神经内科主治医师、1名主管护师和1名护士组成,主要任务为评估患者病情、制定并实施系列急诊干预措施。①院前远程护理:接到急诊电话后,出诊急救小组立即向家属了解患者当前症状、口角歪斜情况、发生症状时间、起病原因等,对病情进行初步评估,远程指导家属安抚患者情绪、卧床休息等基础急救,救护车到达前尽可能保持患者情绪稳定。②转运护理:接到患者后立即评估患者意识、肢体感知等,配合医师给予对症抢救;患者平稳移至救护车后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道;转运期间加强病情观察,医院开通绿色通道,先诊治后挂号。③急诊护理:患者入急诊科即刻面罩吸氧、心电监护、监测血氧饱和度,建立2条静脉通路。5~10 min完成护理评估,包括头痛、呕吐、肢体温度及意识、瞳孔变化情况等,完善患者信息,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急诊护理方案。急诊行颅脑CT及CTA检查,判断患者是否具备介入溶栓指征,存在溶栓指征者即刻制定个性化溶栓方案,溶栓期间密切监测患者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变化,并给予保暖、心理安慰等护理,观察患者对溶栓药物的耐受性,出现异常及时报医师处理,溶栓治疗后根据医嘱给予降压药物避免高血压引发脑出血或脑水肿等并发症。④心理护理:患者病情平稳送至相应病房后及时给予心理护理,AIS属于危急重症,患者多伴有恐惧、焦虑等心理,急诊护理人员应观察患者情绪变化,适时予以患者针对性心理护理进行心理疏导,有利于急救效果及预后。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辅导与健康教育,稳定家属心理状态,协助医护人员改善患者情绪,避免负面情绪引起过激生理应激反应导致不良预后。

1.3 观察指标

患者病情稳定、转至相应普通病房72 h后评估急诊护理效果。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焦虑、抑郁情况[6]。SAS量表项目为4级评分,采用正向评分题,依次评1、2、3、4分,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AS 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7]。SDS量表项目按症状出现频度分4级评分,包括10个正向评分及10个反向评分,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DS标准分界值为53分,其中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及以上为重度抑郁,SDS分值越低状态越好[6]。应用欧洲卒中量表(the European stroke scale,E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满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AIS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效果越好[8]。

比较2组患者候诊时间、急诊等待时间、确诊时间、血管再通时间等急诊救治时间指标。

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量表评估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2组患者急诊救治时间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急诊等待时间、血管再通时间等急诊救治时间指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2组患者急诊救治时间指标比较

2.2 2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

患者病情稳定转至神经内科普通病房72 h后,应用SAS、SDS量表评价患者恐惧、焦虑等情绪。研究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表2)。

表2 2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分)

2.3 2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ESS评分(89.43±4.42)分高于常规急诊护理流程(72.32±3.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总满意度高于常规急诊护理(P<0.05)(表3)。

表3 护理满意度比较 n(%)

3 讨 论

AIS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如未及时干预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高效的急诊救治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及抢救成功率。急诊科是救治AIS的重要场所,及时诊断、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高效优质的急诊护理对提升AIS疗效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9]。AIS急救要求急救护理流程简便快捷,常规急诊护理流程手续办理繁琐,挤占有限的宝贵抢救时间,且对患者心理健康关注不足,抢救效果常不尽人意。优化急诊护理流程通过无缝化交接、转运及全程适时心理干预,可争取宝贵抢救时间,防止患者神经功能进一步损伤[10]。

我们通过建立急救小组、开展院前远程护理、参与院外抢救、加强转运护理、优化急诊护理、注重心理护理等措施优化常规急诊护理流程,使得护理工作更具系统性及有效性,确保AIS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有效救治。优化院前抢救流程,通过远程指导、初步评估、针对性处理、心理干预等可初步稳定患者病情,为后续急诊争取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神经损伤。通过优化转运护理,有效缩短转运处理时间,确保到院前安全。通过优化院内抢救,护理目标明确,护理流程规范,提高抢救效率及效果,有效减少神经损伤。通过优化病房护理及心理干预,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以保障救治效果[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AIS患者急诊等待时间、血管再通时间等急诊救治时间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欧洲脑卒中E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显著缩短急诊救治时间,提高疗效。优化急诊护理流程除关注患者急救外,通过全程陪护、关心及心理干预与支持,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对稳定血压、改善预后、提高溶栓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进而提高抢救效果,改善神经功能。

综上,对AIS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减轻患者负性情绪,缩短急诊救治时间,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具有积极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溶栓病情流程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