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内涵、基础与意义

2024-03-28 08:36汪金国张立辉
当代中国与世界 2024年1期
关键词:命运共同体中亚中国

汪金国 张立辉

【内容提要】当下,国际和地区局势不稳定因素增加,乌克兰危机的外溢更是给中国与中亚国家带来了诸多风险与挑战。新时代背景下,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为地区和平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本文以习近平主席就如何建设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提出的“四个坚持”为基点,阐释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特征,即构建守望相助的价值共同体、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普遍安全的安全共同体和世代友好的关系共同体,着重阐释推动中国— 中亚命运共同体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意基础,以及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意义与优化路径。

【关键词】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

2023 年5 月19 日,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推动构建中国与中亚国家命运共同体指明了根本方向。在当前国际局势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加快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不仅能够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和文化合作,而且有利于应对不稳定的国际和地区局势,为维护地区安全與稳定注入力量。毋庸置疑,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明确的战略价值引领,这就要求进一步阐释其科学内涵、现实基础与时代意义,从而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参考。

一、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及特征

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就新时代应该如何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深刻阐明了中方立场,并从战略角度出发,着眼中国与中亚的长远利益,提出了一系列主张与倡议。习近平主席就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提出了“四个坚持”,为进一步理解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奠定了基础。

(一)守望相助的价值共同体

中国提出构建命运共同体倡议是希望世界不同文明之间可以相互包容和借鉴,每个国家的正当利益得到尊重,从而实现全人类的正义。然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是实现不同文明的和谐共生,构建价值共同体。当今世界,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盛行,地区发展极度不稳定,构建公平正义的价值共同体,有利于构建合理的国际秩序,打造开放包容的世界格局,推动人类文明的转化升级。中国与中亚国家建交三十多年来,始终坚持守望相助的价值指导,在国际场合上,坚决支持彼此正当的核心利益,积极推进共同发展。构建中国—中亚价值共同体有利于打破西方“一家独赢”的话语体系,有利于不同文明的和谐共生。在国际地缘政治和世界秩序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 中国与中亚国家共同践行守望相助的价值共同体,为地区的发展提供价值遵循,成为国际合作的典范。事实证明,坚持守望相助的价值理念是中国与中亚国家建立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保证和鲜明底色,各方将坚持以相望相助为指导,打造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和相互信任的价值共同体。

(二)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

利益共同体是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基础。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目的就是推动地区与国际社会的发展,造福于不同地区的国家和人民。在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上, 中国同中亚五国签署了7 份双多边文件,达成了100 余份各领域合作协议,孵化多个促进多领域发展合作的长效机制,成果之丰、内容之实、影响之大前所未有。a 究其根本而言,这得益于中国与中亚国家共同坚持发展优先,携手同行,共创发展之道,找准了共同发展的新道路, 坚持把经济的互补性转化为发展的互助力,将双边贸易往来打造成相互融合,实现双赢、多赢的利益共同体。近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一道, 大力发展新兴支柱产业,开辟新贸易通道,抓住绿色和数字转型新机遇,协调推进共同发展。稳定、繁荣和联通的中亚是中国发展与周边国家经济往来的重要机遇。与此同时,中国广阔的市场、先进的数字经济、超强的基础设施建设等都可以为中亚国家的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和利益支持。

(三)普遍安全的安全共同体

安全共同体是构建其他共同体的保障,也是构建更加紧密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核心。自中亚国家独立以来,美西方国家就一直通过炒作人权、种族等议题,以及推动“颜色革命”等方式,挤压中亚国家的国际生存空间。当前,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面临的安全挑战十分复杂,既有传统安全威胁(俄乌冲突、西方国家的武力威胁、阿富汗问题和伊朗核问题等),又有非传统安全威胁(恐怖主义、气候变化和生物安全等),因此打造普遍安全的安全共同体成为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保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 中亚国家必须坚持全球安全倡议,树立新的全球安全观;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打造普遍安全的安全共同体;摒弃地缘政治竞争和零和思维,摆脱地区安全困境; 各方应一道建设远离战争的安全共同体,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提供安全支撑和保障。b

(四)世代友好的关系共同体

早在2000 多年前,中国与中亚就通过古丝绸之路建立起了紧密联系,双方在贸易的推动下,开展了密切的人文交流,为新时代建立友好关系奠定了重要基础。20 世纪90 年代初, 苏联解体后,中亚国家先后独立,中国政府从大局出发,在国际社会中率先与中亚五国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这为新世纪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奠定了基础。c 三十多年来,中国与中亚五国始终保持良好的政治往来,建立了良好的政治信任,走出了一条相互尊重、相互信任、风雨同舟、合作共赢的新路。2013 年,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这在中亚乃至全世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空间不断拓宽,各方往来更加密切,经济实现优势互补,在能源、交通、科技和人文等多方面的合作不断深化,进一步促进了区域各国的互联互通, 为中国与中亚构建世代友好的关系共同体奠定了基础。d 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良好互动,有助于筑牢中国同中亚国家人民世代友好的基石,携手建设一个相知相亲、同心同德的关系共同体。

二、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现实基础

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和形成不可能凭空产生,需要良好的现实基础。中国与中亚国家频繁的高层互动、良好的经贸合作、悠久的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民间往来为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奠定了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意基础。

(一)频繁的高层互动奠定了政治基础

中国与中亚国家在政治上高度互信,双边高层政治互动频繁。为进一步推动各方互动, 中国与中亚国家决定建立“中国+ 中亚五国” 外长会晤机制。2020 年7 月16 日,“中国+ 中亚五国”通过视频方式举行首次外长会晤, 各方领导人从战略全局出发,寻找双边和多边的利益契合点,推动构建更加公平正义的国际社会,实现地区的持续发展。2021 年5 月中国与中亚各国外长举行会晤,各方决定将外长会晤机制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在贸易、抗疫、交通、减贫和维护地区安全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这一会议表明各方对这一机制的信心与决心。2022 年6 月,中国与中亚国家举行了第三次外长会晤,六国一致决定建立“中国+ 中亚五国”元首会晤机制,打造命运共同体,为各方的合作指明了道路与方向,引领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迈入新台阶。

(二)良好的经贸合作奠定了经济基础

在各方的共同推动下,中国与中亚经贸合作蓬勃发展。2022 年度中国进口自中亚国家的农产品、能源产品和矿产品同比增幅均在50% 以上,出口中亚国家的机电产品同比增幅高达42%,中国与中亚跨境电商贸易额同比增长95%,入驻中国电子商务平台的中亚企业近300 家。e 截至2023 年4 月,中国直接投资中亚五国存量超过150 亿美元,项目合同成交额累计达639 亿美元,2023 年首季贸易额增长了22%。f 据统计,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双边贸易总额从1992 年的4.6 亿美元一直增长到2022 年的702 亿美元,增幅高达150 多倍。g 在全球经济萎靡的背景下,中国与中亚国家继续推进基础设施、油气开采、加工制造、医疗卫生、教育科技和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合作,一批大项目成功落地,助力中亚各国产业升级、互联互通和民生改善,这为中国与中亚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奠定了经济基础。

(三)悠久的文化交流奠定了文化基础

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关系历史渊源深厚,现实需求广泛,民意基础牢固,在新时期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2100 多年前,中国汉代使者张骞出使西域,拉开了中国同中亚友好交往的序幕。2013 年9 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提出以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人民友谊为切入口,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并得到中亚五国的一致支持,将其打造成中国与周边国家人民心心相印、团结奋斗的示范区。2019 年,中国中央歌剧院赴吉尔吉斯斯坦演出中文歌剧《玛纳斯》,在当地民众中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同年,土库曼斯坦在中国举行了为期三个月的汗血宝马巡回演。中国与中亚国家密切的文化往来为构建命运共同体奠定了重要的文化基础。

(四)频繁的民间往来奠定了民意基础

民间交往是加强国与国之间交往的社会基础。目前,中国与中亚地区加强民间交流已成为一种合作潮流。2023 年4 月,《中国—中亚外长第四次会晤新聞公报》中强调,加强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的社会基础和民意基础。目前已搭建起以非官方人士为参与主体的平台和机制,如“中国+ 中亚五国”智库论坛、产业与投资合作论坛等,双方学者和企业建立定期联系。近年来,中亚各国向中国派出了不少考察团,这些人员对中国的观察更多是从实际出发,加深了中亚国家对中国的认识与理解。随着国际交往形式的变化,民间组织开始在中国与中亚国家的交往中扮演起重要角色,如上海合作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中华妇女联合会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等民间组织纷纷举办特色多样的交流活动。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企业已成为中国与中亚国家民间往来的重要主体和中坚力量,如中哈两国企业界代表自发成立中哈商务理事会、中哈区域间合作论坛等对话平台都不断完善。

三、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意义

打造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不仅推动了中国与中亚各国的深入发展,而且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中国周边关系中的具体实践,推动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成为中国与周边国家维护地区安全稳定的典范。

(一)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与发展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过去十年间,习近平主席先后7 次访问中亚地区,推动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中国着眼中国与中亚地区的长远利益,提出了诸多符合多边利益的主张,宣布和落实了多项务实举措,着力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发展,为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的全方位发展注入新动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携手打造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中亚地区得到更好的传播和认可,并且有助于改善中国周边的外交环境,维护国家的战略稳定,并为中亚国家的发展提供经济和安全支持,进一步推动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与发展。

(二)助力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

2013 年,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发表重要演讲时提出了“新丝绸之路”的倡议,中亚地区不仅成为“一带一路”的提出地,而且成为促进“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交通要地。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是元首外交的推动,这也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强大的动力。在元首外交的引领下,中国与中亚国家走出了一条合作共赢的新路,建立了高度的政治信任,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基础。中国与中亚国家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 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和潜力,在交通设施、贸易联通和资金融通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随着中国—中亚在各领域合作的深度、广度和规模大幅提升,进一步推动了“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在人文领域,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建立,为双边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注入了更多的人文内涵,为“一带一路”建设奠定了民意基础。

(三)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往来树立典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周边外交,提出了新的周边外交理念,在与周边国家的交往中坚持正确的义利观,不断深化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往来。构建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提出破解时代之问的答案, 进而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中国与中亚国家国情不同、规模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产业结构不同,但各方都在努力推动共同发展,坚决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支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全球发展观,共同、综合、合作和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以及平等、互鉴、对话和包容的全球文明观。经过新冠疫情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考验,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为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经验借鉴,更为中国与周边国家,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合作树立了典范。

(四)为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奠定重要基础

中国与中亚国家是友好邻邦,是命运与共的好伙伴、好邻居,也是唇齿相依、安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中国与中亚国家在安全领域的共同诉求和利益契合点十分广泛。在建立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框架内,必须积极推动中国—中亚安全共同体的建设。近年来,中亚国家正在努力推动国家转型,国家安全方面的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安全合作主要以上合组织为平台,在推动打击“三股势力”,以及阿富汗安全等地区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上合组织的扩员,出现了组织内部议题泛化的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与中亚安全合作需要一个更加专业的多边合作机制,“中国+ 中亚五国”合作机制也随之诞生,使得各方能够更加聚焦地解决中亚事务。“中国+ 中亚五国”外长会晤机制、元首会晤机制的建立,更为双边的安全合作奠定了制度基础。乌克兰危机以来,大国为了各自的利益,在中亚地区的博弈更加激烈。中国与中亚国家同心协力,有效地应对了乌克兰危机导致的各种安全外溢问题,成为维护地区安全的重要力量。

四.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优化路径

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不仅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引领,而且要在具体的政策和实践层面有所行动。在具体操作层面,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必须要有坚定明确的战略理念引领,还要进一步完善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合作机制,持續推动在经贸、安全和人文领域的合作。h

(一)坚定明确的战略理念引领

中国与中亚建交30 多年来,从睦邻友好到战略伙伴再到命运共同体,国家关系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走出了一条合作共赢的新路。在国际局势迅速变化的今天,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必须明确战略理念引领。在经济领域,各方需要以实际行动践行全球发展倡议。中国与中亚国家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框架下,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中国连续多年成为中亚国家第一大或者主要贸易伙伴。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中亚第一长隧道以及中哈合作的中亚最大风电场等多项重大工程已经成功落地;中亚国家的大豆、小麦、牛羊肉和各种干果、水果都纷纷进入中国市场;此外,在医疗卫生、数字经济和低碳环保等领域也加强了合作。在安全领域,需要共同践行全球安全倡议。当今世界,人类社会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挑战,和平赤字、治理赤字、发展赤字都在不断扩大,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抬头的局势下,打造中国—中亚地区安全共同体意义重大。当下,中国和中亚国家面临着俄乌冲突外溢、“三股势力”泛滥、非法贩毒猖獗、跨国犯罪和网络犯罪不断提升等安全困境,需要共同推动全球安全倡议,维护好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在文化领域,必须坚持全球文明倡议的价值引领。中国与中亚国家在民族文化、发展水平、国家体量和政治制度等多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各方在领导人的推动下,以兼容并蓄、文明互鉴的姿态加强包容与理解,促进民心相通,树立了共同体意识,成为国际不同文明、不同种族和不同信仰沟通合作的典范。

(二)完善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机制

加速推进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完善机制建设是重要保障。首先需要加速推动“一带一路”共建合作。“一带一路”是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的重要平台,这就要求中国与中亚国家加强战略对接,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推动全方位、深层次的战略合作,形成多元、互补的合作格局。其次需要充分利用上海合作组织这一机构平台。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磨合,中国已与中亚国家在上合组织框架内找到了适合各方的沟通协调方式。最后还需要持续推动中国—中亚合作机制建设。截至2023 年底,中国—中亚已经成功举行了4 次外长会晤,各方已经就多项共同关心的问题达成了共识,六国一致同意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建设。在此基础上,在元首外交的引领下,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各国领导人就机制建设、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保持深入沟通,为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中亚的政治互信和战略合作寻求更多的共识。

(三)进一步挖掘经贸合作潜力

回望过去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构建了互惠共赢、内涵丰富的经贸关系。加强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是加紧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基础。首先要不断完善双边的经贸协定。中国与中亚五国目前已经确定的重点合作产能项目达数十个之多,涵盖能源、冶金、汽车、化工和医疗等多个领域。中国与中亚国家决定加速里海国际运输线的建设,加强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完善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合作。在中国—中亚经贸合作框架内,各国同意在贸易投资、绿色经济、数字经济以及其他新兴产业领域完善经贸协定,激发中国与中亚经贸合作潜力。其次要发展重点产业。如在交通运输领域内,目前有近6 万次中欧班列从中亚过境, 完善了中国与中亚的贸易运输网。在不久的将来,随着航空和海运的不断完善,地海空三位一体的立体式交通运输网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往来,拓宽经贸合作渠道。最后要完善各项政策的落实机制。各方签署的多项重要的经贸合作协议,需要迅速在实践层面落实。如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合作目前已经敲定了52 个项目,总金额超过212 亿美元,涵盖工业、农业、医疗和新能源等多个领域,加速了中亚国家的产业转型和经济升级。i

(四)深化双边在安全领域的合作

中国与中亚国家由于地缘因素,在安全问题上面临着许多共同挑战,有着诸多共同利益诉求。为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安全共同体的构建,习近平主席就深化合作提出了“八点建议”,包括将“维护地区和平”“共同应对安全威胁”等内容写入《中国—中亚峰会西安宣言》。j 中国—中亚安全共同体的构建必须共同践行全球安全倡议,对外部势力干涉中亚国家政权,策划“颜色革命”的行为必须予以坚决的反击;“三股势力”作为中国与中亚国家共同的安全威胁,必须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中国与中亚国家必须在毒品走私、跨国犯罪和生物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加强合作,建立稳定、高效的合作机制;同时协力应对新兴的安全威胁,如网络安全、数字安全,以及应急救灾等;还需要共同应对地区安全问题,如帮助阿富汗人民维护安全稳定,有序地实现战后重建,破解阿富汗的安全困境;最终实现构建一个永沐和平的地区安全共同体。

结语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安全形势,在中国—中亚五国合作机制、“一带一路”倡议、上海合作机制等的推动下,中国与中亚各国政治互信不断增强,经贸合作不断深化,文化交流不断深入,正在以实际行动共同打造合作共赢的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取得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 区域内合作仍有进一步强化的空间。从目前的数据来看,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合作成绩斐然, 但中亚各国内部的经济合作并不紧密,相互间贸易额仅占其贸易总额的10%,这对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形成了一定的挑战。其次,中国与中亚地区合作的增速仍然较慢。中亚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地区,尽管双边贸易额不断上升,但与其他地区比较仍存在不足,例如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地区东盟的贸易增长保持在10%—20% 之间,不断拉大的合作差距可能对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产生负面影响。再次,中国与中亚合作潜能仍开发不够。尽管中国与中亚决定在绿色能源领域加强双边合作,但当前主要合作依旧是以传统能源领域为主。中亚地区有着充足的绿色能源,例如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等。中國作为全球绿色资源的技术强国,必须进一步推进与中亚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奠定基础。最后,地缘政治可能带来负面影响。中国与中亚处在俄罗斯、乌克兰、阿富汗、伊朗等国家的特殊位置上,随着国际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多,以及乌克兰危机外溢的风险加大,中国— 中亚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必须注意地缘政治问题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 年国家资助博士后人员计划项目:“‘双碳背景下美印强化清洁能源合作及其局限”(项目号:GZC20231017)、2023 年度中央高校基本项目“文化自信与文明互鉴背景下的中格国际交流”(项目编号: 2023jbkyjd00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汪金国,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中亚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周边外交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特聘研究员

张立辉,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博士后

【注释】

a《 中国—中亚峰会成果丰硕,影响深远》,中国青年网, 2023 年5 月22 日,https://news.youth.cn/jsxw/202305/ t20230522_14534596.htm, 访问时间:2023 年9 月24 日。

b 梁华平:《构建普遍安全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 年7 月20 日,第4 版。

c 邓浩:《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价值和实践路径》,载《当代世界》,2023 年第6 期,第12 页。

d 王海燕:《中国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30 年: 成就与前景》, 载《欧亚经济》,2023 年第4 期,第26 页。

e《 中国—中亚合作为地区发展提供机遇》,中国经济网,2023 年5 月17 日,http://www.ce.cn/xwzx/gnsz/ gdxw/202305/17/t20230517_38548705.shtml,访问时间: 2023 年9 月3 日。

f《 外媒不吝称赞:中国在中亚地区寻找到志同道合的伙 伴》,国际在线,2023 年5 月17 日,https://news.cri.cn/ 2023-05-17/c732d387-9270-d7c6-8565-355aceb98084. html,访问时间:2023 年5 月17 日。

g《 中国与中亚经贸合作持续深化》,载《光明日报》,2023 年5 月12 日,第12 版。

h 孙瑜、李琪:《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路径》,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 年7 月20 日,第4 版。

i 张霄:《为中哈关系发展擘画新蓝图(大使随笔)》,人民网,2022 年9 月14 日,http://world.people.com.cn/ n1/2022/0914/c1002-32525382.html,访问时间:2022 年9 月18 日。

j《 坚持守望相助、共同发展、普遍安全、世代友好》,人 民网,2023 年5 月22 日,http://world.people.com.cn/n1/ 2023/0522/c1002-32691171.html, 访问时间:2023 年9 月29 日。

(截稿:2023 年11 月 责编:季哲忱)

猜你喜欢
命运共同体中亚中国
习近平主席在中亚
中亚速览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大国文明新气象: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民营油企的中亚并购潮
澳媒:中国用“命运共同体”拉近邻国
2011年中亚形势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