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应用型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2024-03-28 22:44蔡雨桐王泽华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产业链应用型深度

蔡雨桐 王泽华

摘要:播音与主持是一门涉及广泛、影响深远的传播艺术,既是一种语言表达技巧,也是一种社会交往能力,既是一种文化传承方式,也是一种创新思维模式。随着互联网、移动通信、数字媒体等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播音与主持领域出现了多元化、个性化、互动化、融合化等新趋势,对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通过文献综述法和案例分析法,从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理念出发,探讨应用型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内涵、路径、不足和建议。文章认为,应用型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培养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产教融合为基础,以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实践教学为重点,构建符合行业特点和专业规律的人才培养体系。文章指出当前应用型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如教育理念落后、课程设置单一、教学方法传统、实践平台缺乏等,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如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拓宽课程内容和形式、更新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建立校企合作和产学研联动机制等,希望通过改进应用型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使应用型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

关键词: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应用型;播音与主持;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222.2-4;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2-0050-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2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基于‘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应用型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2S021

一、前言

据统计,截至2022年9月,全国共有211所高校开设了播音与主持专业或相关方向,其中211所高校中有165所高校属于应用型高校。这说明,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应用型高校是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如何适应社会变革和媒体发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1]。

在實际教学过程中,应用型高校的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培养还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如教育理念落后、课程设置单一、教学方法传统、实践平台缺乏等[2]。因此,有必要从新的视角和高度,对应用型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培养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改革。

二、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内涵

(一)定义

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实际上是打破了传统的教育、产业和创新三者之间的壁垒,使它们形成一个互动紧密、资源共享的有机整体。教育链主要为人才培养提供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体系;产业链关注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全过程;创新链侧重于从创意产生到实际应用的技术研发与转化。三者深度融合,意味着在教育过程中紧密结合产业需求,以及创新的技术和趋势,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3]。

(二)特征

1.社会需求驱动。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以社会需求为驱动,始终以满足社会的真实需求为导向,确保教育、产业与创新的发展轨迹与社会需求紧密相连,使教育的方向更为明确、更具针对性。

2.产教结合。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倡导产教结合,致力于弥合教育与产业之间的鸿沟,保证教育内容贴近实际工作内容,并为学子提供实践舞台,使教育成果更具实效性[4]。

3.实践教学为重点。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通过实践环节的强化,使学生在真实的产业环境中得到历练,从而增强实际操作能力,提升职业素养。

三、基于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应用型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

应用型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是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这一定位应当既体现播音与主持专业的核心特质,又符合社会的实际需求,同时还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1.强调专业素养的培育。专业素养是播音与主持人才的基本功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声音美感、形象气质等外在素质的提升,还要重视其文化修养和艺术素养等内在素质的培养。设计丰富多样的课程内容和实践环节,使学生能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5]。

2.突出应用能力的提升。应用能力是衡量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水平的关键指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播音与主持工作中。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实训等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提高其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

3.激发创新思维的潜能。创新思维是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和实践,探索播音与主持领域的新趋势和新问题。通过开设创新课程、设置创新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不断突破。

(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标准

为确保应用型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需要制定和完善人才培养的方案和标准,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多个方面。

1.优化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基础。要根据社会的需求和行业的发展趋势,不断调整和优化播音与主持专业的课程设置。既要注重传统播音与主持课程的建设,也要关注新兴领域的发展,增设相关课程,如网络播音与主持、跨媒体播音与主持等。

2.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影响人才培养效果的关键因素。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情境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要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播音与主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7]。

3.建立科学的评价方式。评价方式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方式和机制,既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表现,又关注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通过综合评价、过程评价、多元评价等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潜力,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反馈和指导。

(三)重视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是应用型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和实施,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其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1.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与企业、媒体等机构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和机会。通过参与实际的播音与主持工作,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提高其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同时,实践教学基地也可以成为企业与学校之间交流和合作的桥梁,推动产学研的深度融合[8]。

2.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共同研究和解决播音与主持领域的实际问题。通过参与项目,学生可以接触到行业前沿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校企合作项目也可以为企业和学校带来实际的效益。

3.举办实践活动和比赛。定期举办实践活动和比赛,如播音主持大赛、模拟新闻发布会等,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和锻炼能力的平台。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和比赛,学生可以积累实践经验、增强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可以拓宽其人际关系网络,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四、基于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应用型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育理念落后

目前,一些教育机构在应用型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培养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育理念,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考核,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这种教育理念会导致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满足产业链和创新链的需求[9]。

(二)课程设置单一

在课程设置方面,一些应用型播音与主持专业过于强调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相关产业链和创新链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同时,缺乏跨学科的课程设计,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和综合能力的发展。这种单一的课程设置无法培养出具备创新精神和跨学科能力的应用型人才[10]。

(三)教学方法传统

尽管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经在其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应用型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培养中,仍大量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使得他们缺乏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经验[11]。

五、关于基于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应用型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建议

(一)更新教育理念

教育机构应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在应用型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培养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和领导力等软技能,使学生具备适应产业链和创新链需求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12]。

(二)拓宽课程设置

应用型播音与主持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更加广泛和深入,既要包括专业知识的学习,也要涵盖相关产业链、创新链的理解和跨学科能力的培养。通过增加选修课程和实践课程,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路径和实践机会,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13]。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为了培养具备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建立校内实训室、校外实习基地等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资源。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和适应产业链和创新链的需求[14]。

(四)推动产学研合作

产学研合作是促进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应用型播音与主持专业应积极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共同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活动。通过合作项目、共享资源、互相派驻人员等方式,实现教育与产业、科研的良性互动,推动应用型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创新和发展[15]。

六、结语

基于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应用型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不仅关乎教育模式的创新,更涉及产业链与创新链的协同发展。针对当前存在的不足,必须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只有如此,才能确保教育、产业、创新三者之间的无缝对接,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需求、具备高度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应用型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买丽颖,陈连龙.全媒体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研究:以西安培华学院为例[J].新闻传播,2023(19):53-55.

[2] 肖梦宇.融媒体时代下播音与主持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9(3):99-101,104.

[3] 赵睿芳.融媒体视域下播音主持專业基本功提升路径研究[J].(新闻传播版),2023(5):50-52.

[5] 邹驾云.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下高校生涯教育的转型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6):7-11.

[6] 吴瑷伽.基于产教融合办学理念的普通应用型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重庆对外经贸学院为例[J].采写编,2023(1):154-156.

[7] 李昕,肖潇.融媒体背景下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J].声屏世界,2022(5):98-100.

[8] 徐静.当前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趋势及人才培养思考[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11):176-178.

[9] 张培梁.跨界培养多元化播音主持人才研究[J].黑河学刊,2021(3):34-36.

[10] 强佳妮,阮益君.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6):233-234.

[11] 李侦侦.媒介融合背景下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3):212,214.

[12] 李滋阳,李洪波,范一蓉.基于“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高校教育管理,2019,13(6):95-102.

[13] 许芫颜,雷鸣.开放性环境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播音主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传播力研究,2019,3(28):177-179.

[14] 韦芳,谭力.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播音主持专业美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视听,2017(4):222-223.

[15] 李一青,印兴娣.地方高校传媒类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析:以常州工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为例[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3):59-61,76.

作者简介 蔡雨桐,副教授,研究方向:戏剧表演。 王泽华,研究方向:戏剧表演。

猜你喜欢
产业链应用型深度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产业链春之奏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