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新路径探究

2024-03-28 22:44苗勇徐瑾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文化育人创新路径困境

苗勇 徐瑾

摘要:作为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文化育人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使高职院校更好地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随着新媒体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依托新媒体强化文化育人的效果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全面发挥育人功能的有效路径。新媒体传播与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存在对立冲突、适应共生、融合发展的逻辑关系,这决定了依托新媒体实施文化育人成为一项兼具综合性与系统性的工程,使高职院校面临契机的同时,还要积极应对更为严峻的挑战。就目前来看,高职院校在新媒体环境下践行文化育人机制面临着环境氛围不浓厚、话语体系不完善、施教模式难以创新等困境,制约着主流文化育人效能的充分发挥。对此,高职院校要提高对新媒体与文化育人的深度配合的重视度,依托新媒体渠道作用深化校园文化隐性教育效能,借助新媒体资源优势强化传统文化思想塑造成效,利用新媒体技术功能优化红色文化价值引领效果,进而使主流文化的育人功能在新媒体的赋能下得到全方位发挥。文章以新媒体为视角,以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为研究对象,梳理新媒体传播与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逻辑关系,阐述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现实困境,并从校园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三个维度出发,指出新媒体赋能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创新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高职院校;文化育人;逻辑;困境;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2-0063-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9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想政治工作专题项目“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提升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9SJB276

校园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主流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素材,将其融入学生教育教学中,可以有效提升人才培育质量,将学生塑造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线上渠道功能、信息资源优势和技术功能手段,以校园文化创设浓厚的人文环境和氛围,以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以红色文化引领学生的价值观塑造,进而全面践行文化育人新路径,提升文化育人的现代化、先进性和人性化,助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

一、新媒体传播与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逻辑梳理

(一)新媒体与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对立冲突

高职院校实施文化育人的目的在于使高职学生在文化的熏陶和浸润中不断提升思想水平和文化素养,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1]。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与广泛普及为高职学生开展信息活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虚拟场域,使高職学生可以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学习与生活[2]。然而,新媒体场域是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相互裹挟的场所,各种错误观念和不良信息容易侵蚀高职学生的思想与意识,弱化高职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扭曲高职学生的价值取向,不利于提升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涵养。因此,新媒体与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存在对立冲突的内在关系。

(二)新媒体与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适应共生

随着新媒体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广泛普及和深度应用,高职院校逐渐认识到新媒体的“双刃剑”特征,开始以辩证的视角对待新媒体的应用[3]。新媒体的开放性、平等性优势可以为文化育人的实施提供丰富的教育素材和先进的教学手段,使文化育人的实施更加符合高职学生的思想诉求和心理需求,不断提升文化育人的适用性、科学性和人性化,有利于高职院校全面强化文化育人成效。高职院校在依托新媒体探索文化育人新模式、新路径的过程中也能助力新媒体技术升级、改造与创新,进而使新媒体与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呈现适应共生的关系。

(三)新媒体与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深度融合

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全面推动下,新媒体与文化育人的深度协作和全面融合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4]。依托新媒体的渠道作用、资源优势和技术功能,可以营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校园氛围,发挥校园文化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教育功能,并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话语体系,提升高职思政教育的人文性与吸引力。同时,可以充分挖掘红色文化中的育人素材,在新媒体的赋能下以创造性的方式推进文化育人施教模式的创新,进而全方位强化文化育人的思想塑造和价值引领功能。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困境

(一)文化育人环境氛围不够浓厚

实施文化育人需要全方位发挥文化的渗透功能和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和熏陶,进而逐渐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格品质。然而,部分高职院校在实施文化育人的过程中忽视了环境氛围的重要性,没有在新媒体的赋能下将主流文化融入高职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各个方面[5]。一方面,不能发挥主流文化的思想引领作用,在虚拟空间创设线上文化育人氛围,以抵御新媒体场域错误思潮和不良观念对高职学生思想的侵袭,迅速抢占新媒体文化育人主阵地[6];另一方面,没有在校园范围内营造浓厚的文化环境,景观文化、生活文化及活动文化的塑造缺乏新媒体的支持,使得文化的渗透性被大大削弱,文化育人的预期目标难以有效达成。

(二)文化育人话语体系尚未完善

思政教育是文化育人的重要载体,建立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调的思政教育话语体系是提升文化育人效能的有效措施。然而,目前高职院校部分思政教育者的新媒体素养和传统文化涵养有待提升,不能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建立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独特标识的共识性思政教育话语体系[7]。一方面,不能利用新媒体场域丰富的信息素材整合富含优秀传统文化因子的思政教育内容,导致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结合呈现强行穿插和刻意糅合的尴尬局面[8];另一方面,不能依据高职学生的思想诉求和心理需求将优秀传统文化以创造性的方式融入思政教育,使得思政教育话语缺乏时代性特征和个性化色彩,因而难以激发高职学生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导致思政教育的文化浸润功能难以发挥。

(三)文化育人施教模式缺乏创新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实施与践行不仅是思政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各专业学科教学需要承担的责任。然而,部分高职院校在践行文化育人方面忽视了各专业学科的载体作用,不能在新媒体的支持下将诸如红色文化的育人因子融入各专业教学,以实现依托专业教学强化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目的[9]。一方面,不能利用新媒体的线上互动功能使各专业学科教师参与到协同育人机制中,导致传承与弘扬红色文化缺乏有效载体[10];另一方面,没有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信息优势和技术优势,实现红色文化与各专业学科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的全面融合,制约了红色文化价值引领功能的发挥,导致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缺乏创新性。

三、新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创新路径

(一)依托新媒体渠道作用,深化校园文化隐性教育效能

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渠道作用,以“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模式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全面深化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效能,使高职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主流文化的熏陶与感染[11]。对此,高职院校要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人气较高的新媒体平台创设官方账号,全面宣传校风、校纪、校训等内容,全方位展示学校的发展历史与文化底蕴,以主流文化为引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定期发布与高职学生学习、生活、就业等息息相关的理论内容和时事素材,并从文化的视角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2]。同时,要以创设人文性校园为主题,鼓励学生利用新媒体的信息资源和技术手段参与校园人文景观的方案设计、宿舍文化竞赛及各类文化型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充满互动性和趣味性的校园生活中受到主流文化的熏陶和浸润,将积极向上且富有青春活力的校园文化渗透于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全过程,助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三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借助新媒体资源优势,强化传统文化思想塑造成效

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信息资源优势,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构建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思政教育话语体系,以此促进文化育人的有效实施[13]。这要求高职院校在新媒体场域整合更多富含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素材,以不同维度和不同形式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塑造功能,使高职学生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吾日三省吾身”“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国学名言的指导下提升思想水平,在浏览和涉猎各类传统文化经典著作中完善人格品质。同时,要尊重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内在需求,借助新媒体的信息资源,将优秀传统文化以其喜闻乐见的方式融入思政教育话语体系,使学生在观看以戏剧、民乐、书法等传统文化形式为主题的短视频和在线直播中,强化自身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指导学生在以优秀传统文化视角分析国际时事、社会热点及民生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思想高度和视野格局,以此强化思政教育话语的人文性、时效性与吸引力,有效达成文化育人的预期成效。

(三)发挥新媒体技术功能,优化红色文化价值引领效果

高职院校要重视发挥新媒体技术功能,以课程思政育人机制为依托,全面构建红色文化协同育人模式,實现红色文化在各专业学科中的融入与渗透,推进文化育人施教模式有效创新[14]。对此,高职院校要构建新媒体协同育人平台,为各专业学科教师的协同配合打通线上实时互动通道,为红色文化融入各专业学科教学夯实基础。

在理论教学中,各专业学科教师要借助新媒体的丰富性特征,整合富含红色文化素材的专业内容,将党的奋斗历程、革命经验及正确的方针路线融入课堂教学,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中强化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并提升思想觉悟[15]。

在实践教学中,各专业学科教师要依托虚拟现实、增强现实、3D成像等新媒体技术创新实践教学形式,使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以线上参观革命故居、视频连线革命先辈等方式,感受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与深厚底蕴,进而养成不畏挫折、顽强拼搏的优秀品质和治学精神,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为后续的企业实习和顺利就业夯实基础。

四、结语

文化育人的核心在于“以文育人,以文化人”,通过强调主流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精神价值,使学生在文化的浸润与熏陶中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和崇高的人生理想信念。在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要以辩证的角度看待新媒体的运用,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式发挥新媒体的各项优势,使其全面赋能文化育人的实施与践行,使高职学生真正成为可以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董志鸿.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有效路径构建[J].理论观察,2020(7):147-149.

[2] 温娟,何云峰.基于“时、度、效”的高校辅导员网络文化育人工作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16):73-75.

[3] 李卫东,张妍.高职院校“四融”文化育人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23(16):107-112.

[4] 刘伟桥,孙佳特.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实践研究[J].环境工程,2023,41(8):317.

[5] 侯倩.数字化技术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优化[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24):79-82.

[6] 汪丽红.新时代高校红色文化育人: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实践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23):85-87.

[7] 张成飞.“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探索[J].教育与职业,2023(11):65-68.

[8] 杨智平.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体系的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6):88-90.

[9] 张贵礼,程华东.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的逻辑理路和实践进路[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4):90-93.

[10] 苗梅梅.基于新媒体短视频的高职院校育人机制研究[J].国际公关,2022(21):142-144.

[11] 窦敏.新媒体时代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路径创新[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21):100.

[12] 刘建森.网络与新媒体在高职院校党史育人中的作用与作为[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22(1):84-87.

[13] 胡筱萌.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路径探析[J].中国新通信,2021,23(24):243-244.

[14] 李博涵.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载体创新研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24):110.

[15] 魏艳,花树洋.新媒体视域下的高职院校网络舆情治理[J].教育与职业,2020(19):98-102.

作者简介 苗勇,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法学、思想政治教育。 徐瑾,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文化育人创新路径困境
困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基于“文化育人”的校服研发与品牌建设
浅析大学文化育人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极致新闻:回归受众本位的创新路径
技术文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创新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