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赋能大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路径研究

2024-03-28 00:15尹国荣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综合素养培养路径新媒体

摘要: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大学生综合素养培养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新媒体赋能大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价值开始受到广泛关注。文章旨在探讨新媒体赋能大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有效路径,并提出相关建议。首先,审视新媒体在拓宽大学生信息获取渠道、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促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增强信息媒介素养方面的价值;其次,分析新媒体赋能大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包括信息过载、学习负面影响、虚假信息和隐私保护等方面。最后,基于这些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有效路径,即培养信息筛选和评估能力,包括提高大学生对信息的辨别能力和解读能力,从多角度评估信息;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新媒体工具,包括培养新媒体工具正确使用意识、提倡大学生有目的地使用新媒体资源,有效管理新媒体使用时间;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媒体素养,包括对媒体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了解媒体信息传播的机制和提升对新媒体信息的辨别能力;加强新媒体信息安全教育,包括提供网络安全知识和防范措施培训、强调个人隐私保护和网络道德意识以及教导大学生正确处理网络不良信息。文章旨在進一步推动新媒体赋能大学生综合素养培养,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综合素养;培养路径;信息媒介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2-0167-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网络亚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实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3zsszsx136;2023年度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辅导员工作专项研究课题“大学生网络亚文化现象的教育引导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z2023002

一、新媒体赋能大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价值审视

(一)拓宽大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

新媒体为大学生拓宽了信息获取的渠道,使他们能够更便捷地获取到丰富多样的信息资源。传统的学习方式往往受限于纸质书籍和教室内的知识传递,而新媒体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知识获取途径,包括社交媒体、学术论坛等[1]。利用新媒体,学生能浏览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关注时事热点、获取社会实践经验等,从而更全面地扩展他们的知识面。

(二)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新媒体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创新的平台,能够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参与新媒体平台的交流和互动,学生能接触到各种不同的观点和思维方式,激发创新思维的火花。他们能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与他人进行讨论和碰撞,从而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力[2]。

(三)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新媒体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拓展人际交往面的平台,能促进他们的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在新媒体平台中,学生可与来自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和互动,拓宽自己的人脉圈,增加社交体验[3]。另外,还能进行讨论和合作,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经验,从中学习他人的观点和思考方式。

(四)增强大学生信息媒介素养

新媒体的使用使得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信息媒介,提高他们的信息媒介素养。新媒体平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要求学生具备对媒体信息进行有效评估和分析的能力。在新媒体平台的学习和交流中,学生可以学习媒体传播的原理和机制,了解网络中信息的传播路径和影响因素,培养对媒体信息的批判性思维和理性判断能力[4]。

二、新媒体赋能大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新媒体使用中的信息过载问题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带来了信息的爆炸性增长,而这也导致了信息过载的问题。大量的信息源涌入,使大学生面临着信息选择和筛选的困难,信息过载会给大学生带来认知负担和焦虑感,影响他们有效地获取和利用信息。同时,信息过载还会导致信息的质量和准确性下降,导致大学生很难辨别真实和虚假的信息,造成对知识的误解和误导。

(二)新媒体对学生学习的负面影响

尽管新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许多学习资源和工具,但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首先,新媒体的娱乐性和碎片化特点容易使大学生产生学习分散和学习效果降低的问题。大学生容易沉迷于社交媒体、网络游戏和短视频等,会导致时间管理不当,无法有效地进行学习和实践。其次,过度依赖新媒体会使大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深度思维能力退化,不能进行批判性和独立思考,仅仅停留在表面和片面的信息上。

(三)新媒体传播存在较多虚假信息

新媒体平台的用户自由上传和分享信息的特点,会导致虚假信息泛滥。虚假信息包括了谣言、虚假广告、不准确数据以及捏造的事实,而这些信息往往迅速传播,引起公众的误解和混淆。大学生面临着虚假信息的困惑和干扰,对标准可靠的信息与虚假信息的辨别变得困难。虚假信息会误导大学生的学习和决策,给他们带来负面影响。

(四)新媒体使用中的隐私保护问题

在新媒体的使用过程中,大学生的个人隐私面临泄露和滥用的风险。新媒体平台往往需要用户提供个人信息和隐私,用于登录、注册和个性化推荐等功能。然而,一些平台未能充分保护用户的隐私或滥用用户的个人信息,导致用户的个人信息被泄露、盗用或滥用。此外,不法分子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网络诈骗、网络暴力和隐私侵犯等行为,给大学生的个人安全和心理健康带来威胁和伤害。

三、新媒体赋能大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有效路径

(一)培养学生信息筛选和评估能力

1.提高学生对信息的辨别能力

学生需要具备辨别真实和虚假信息的能力。首先,培养学生对信息来源和发布者的敏感性,学会判断信息的可信度。他们应充分了解信息获取的渠道和来源,以筛选具有权威性和可靠性的信息[5]。其次,提高学生对信息内容和表达方式的分析能力,特别是对夸大事实、虚假宣传和夸大性标题等内容进行识别。学生需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和多个信息源进行对比和验证,以便获得更准确和全面的信息[6]。

2.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解读能力

学生需要具备对信息进行理解和解读的能力。首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对文本的主旨把握、论证方法和逻辑推理等方面的理解,学生需要学会分析文本中的观点、证据和结论,并根据自己的背景知识和经验进行推断。其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使其学会对信息进行评价和判断。学生可通过提出问题、进行辩证思考和进行综合评价等方式,发展批判性思维和评估能力,并从不同的角度和文化背景来解读信息,培养自身跨文化理解和多元思维的能力[7]。

3.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评估信息

学生需要具备从多个角度评估信息的能力。首先,鼓励学生搜集和参考多个信息源,以获取更全面和多样化的观点和信息,这样能避免单一信息源带来的偏见和局限性;其次,指导学生理解信息背后的立场和意图,学会辨别信息传播中的偏见和主观性,学生应该学会对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了解信息背后的利益关系和信息发布者的动机[8]。

(二)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新媒体工具

1.培养学生的新媒体工具正确使用意识

学生需要明确新媒体工具的作用和用途,以及它们的风险和限制。首先,提倡学生以学习和提升为目的使用新媒体工具,明确工具与学业之间的關系,避免其沉迷于娱乐和社交[9];其次,培养学生对新媒体工具中的信息进行筛选和评估的能力,避免其受到错误或虚假信息的误导;最后,学生还需要掌握新媒体工具的使用技巧和隐私保护措施,保障自己在使用过程中的权益和安全。

2.提倡学生有目的地使用新媒体资源

学生需要树立目标意识,针对自身的学习和发展需求有目的地使用新媒体资源。首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和兴趣领域有针对性地选择和使用新媒体工具和平台,例如,针对专业学习需要使用相应的学术搜索引擎和学术社交平台;其次,引导学生制订使用新媒体资源的计划和策略,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明确自己使用新媒体资源的目标,并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和学习规划[10]。

(三)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媒体素养

1.培养学生对媒体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需要具备对媒体信息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评估的能力。首先,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对媒体报道和信息进行质疑和评估,审视报道中的立场和偏见,以及信息中的逻辑和证据等方面;其次,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和对比不同媒体的报道,以获得更全面和客观的观点[11]。

2.引导学生了解信息传播的机制

学生需要了解信息传播的机制和规律,以便更好地理解分析媒体的报道。首先,传授媒体生态系统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媒体的组成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而了解新闻机构、社交媒体平台和个人用户等在信息传播中的角色和影响力[12];其次,引导学生了解信息的生产传播过程,学生需要了解报道和信息发布的策略和动机,以及信息传播中的潜在偏见和误导性倾向。

3.提升学生对新媒体信息的辨别能力

学生需要具备辨别新媒体信息的能力,以免受到误导性信息和虚假信息的影响。首先,鼓励学生主动搜索和验证信息,不轻信单一信息源和未经证实的信息,学生通过多个搜索引擎和多个媒体平台来获取信息,并进行信息的比对和交叉验证[13]。其次,培养学生对信息质量和可信度的判断力。学生需要学会辨别信息的来源和发布者,评估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以便筛选出具有权威性和准确性的信息。

(四)加强学生新媒体信息安全教育

1.提供网络安全知识和防范措施培训

学生需要接受相关的网络安全知识和防范措施培训,以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和减少网络安全风险。首先,传授给学生有关密码安全与隐私设置的基本知识,使其了解如何设置强密码,以及通过隐私设置来保护个人信息;其次,学生需要学会辨别网络诈骗和恶意软件,以免上当受骗或感染电脑病毒[14]。

2.强调个人隐私保护和网络道德意识

学生需要明确个人隐私的重要性,并培养个人隐私保护和网络道德意识。首先,应教导学生不要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如手机号码、家庭住址等。学生应该谨慎选择提供个人信息的平台和应用程序,并避免在公共网络上随意公开个人信息。其次,提醒学生重视网络道德和社会责任感,避免恶意攻击、网络欺凌和侵犯他人隐私。学生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和权益,遵守网络法律规定和道德规范[15]。

四、结语

培养学生信息筛选和评估能力、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新媒体工具、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媒体素养以及加强学生新媒体信息安全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信息媒介素养,有助于他们在新媒体时代更好地应对挑战与机遇。该研究主要从理论层面进行探讨,未来的研究应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验证这些有效路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周来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J].今传媒,2022,30(7):146-150.

[2] 王刘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阐述[J].新闻传播,2021(24):24-25.

[3] 吴菱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党员素养提升策略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4,26(2):21-23.

[4] 廖敏,徐展,张彬,等.批判性思维:新媒体时代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关键[J].传媒论坛,2022,5(20):115-117.

[5] 赵洁,兰牡丹.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政治素养培育[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23,44(1):114-116.

[6] 刘子涵,康新兴.新媒体视域下有关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现状分析和对策探究[J].公关世界,2023(5):102-103.

[7] 邓丹丹.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策略研究[J].大学,2022(19):95-98.

[8] 袁勤勤.高校大学生新媒体素养研究述评[J].西部素质教育,2023,9(12):85-88.

[9] 刘沛静.新媒体环境下辅导员培养大学生网络素养方法研究[J].办公自动化,2022,27(4):20-22.

[10] 王志强,刘苏,王君睿.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机制与效果研究[J].新闻知识,2022(3):67-72.

[11] 朱志慧.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17):34-36.

[12] 张紫荧,张景新,莫靖聪.新媒体时代“网红经济”背景下大学生财经素养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2,8(19):94-97.

[13] 岳平.新媒体时代下体育专业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20):158-159.

[14] 刘可可,张格格,谢月月,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广告素养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J].广告大观(理论版),2020(1):51-58.

[15] 雷玉翠.勾勒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素养[J].电子测试,2013(18):155-156.

作者简介 尹国荣,助教,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综合素养培养路径新媒体
刍议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童诗”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