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视域下高校心理育人实践路径探究

2024-03-28 00:15姚丽吴旭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心理育人全媒体实践路径

姚丽 吴旭

摘要:文章基于全媒体视域,多角度分析当前高校心理育人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主要包括高校心理育人队伍体系薄弱、心理育人实践过程衔接度不高、心理育人实践成效较低等。同时全媒体的大环境也为高校心理育人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为高校心理育人工作提供了更多渠道和手段、更广泛的空间和资源、更多的互动和参与机会以及更多的数据和信息,促进了高校心理育人队伍的专业成长。基于此,文章提出全媒体视域下高校心理育人实践路径:发挥课堂主渠道,打造全方位的心理育人课程体系;促进资源整合,构建多元化的心理育人实践平台;挖掘朋辈力量,发挥朋辈的心理育人作用;构建家校共育机制,助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全媒体;高校;大学生;心理育人;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2-0179-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2年度安徽工程大学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项目“全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内容、载体及机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2ds024

2023年4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34)》,心理健康问题逐步成为各国普遍面临的社会性难题,须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1],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切实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在全媒体背景下,高校心理育人工作兼具专业性与复杂性,同时也须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手段,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3]。

一、全媒体视域下高校心理育人困境

在全媒体大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开展心理育人实践工作仍然存有诸多挑战与困境。

(一)心理育人队伍体系薄弱

当前高校对心理育人采取的政策性措施主要包括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类课程、编写系列教材、第二课堂、专业心理咨询师、心理普查和入学适应性访谈等,形成“学校—院系—辅导员—班级—宿舍”五位一体的心理育人预警防控体系。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由学生处、院系团委心理部、班级心理委员等组成,在面对复杂的心理问题时,心理育人队伍可能因经验不足以及缺乏专业的心理知识和技能,无法达到预期成效。

(二)心理育人实践过程衔接度不高

高校各职能部门、院系之间缺乏统一的规划,出现心理育人工作重复、资源浪费、信息不畅、效果不明显等诸多问题[4]。心理育人实践工作包括心理健康知识宣传、队伍选拔和培训、系列活动、定期心理健康测试等,以全面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由于各工作环节之间的衔接度不够紧密,因此工作的整体效果不佳。

(三)心理育人实践成效较低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仍然面临严峻的形势。《2022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显示,抑郁症患者有50%为在校学生,由此可见当前大学生群体的抑郁症患病率普遍较高。而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并不具备心理治疗资质,难以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全面疗愈[5]。家庭环境因素是大学生出现心理危机的重要源头[6]。高校针对具有心理危机的学生,要实现“防”与“治”的有机结合,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培育学生乐观、健康向上的积极心态[7]。

二、全媒体视域下高校心理育人机遇

利用全媒体的优势,高校须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

(一)提供更多的渠道、更广泛的空间以及更多的互动

当前大学生群体中网络信息传播更加迅速、更替频率更高,传统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需求,全媒体提供的线上咨询等方式,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及时、便捷地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帮扶。大学生可以通过全媒体平台获取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切实心理状况和现实需要,进一步增强高校心理育人的效果。同时,高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发现和干预大学生的心理危机,为大学生提供更为灵活的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

(二)提供更多的数据和信息,促进心理育人队伍的专业成长

高校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类与心理育人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建立一个完善的数据库,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其心理状况和需求,为高校心理育人工作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支持和指导。通过参加“线上+线下”的培训、学习和交流,高校心理育人队伍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8]。

三、全媒体视域下心理育人实践路径

(一)发挥课堂主渠道,打造全方位的心理育人课程体系

在推进心理育人工作的过程中,高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元素是推进心理育人成效的关键路径。

第一,构建以线下课堂为主线、以实体课堂为主轴、以线上课堂和心理微型课堂为两翼、以第二课堂和实践大课堂为延伸的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借助全媒体技术,形成从线下到线上,再从线上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全覆盖教育模式[9],创设理论教育与实践体验教育相结合的多元化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第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元素。利用全媒体技术,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潜移默化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在专业课程中,可以挖掘和利用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资源,将其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可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点,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开展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以专业理论为依托,引导大学生增强心理素质[10]。

第三,開展实践与体验活动。通过组织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进一步促进高校互动体验式课程的教学改革,激发心理课堂的活力,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其将心理健康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11]。同时,高校还应充分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元素并将其贯穿于课堂授课的引导、体验分享的渗透、作业考核的内化等诸多环节中。

(二)促进资源整合,构建多元化的心理育人实践平台

促进资源整合,创设多元化的心理育人实践平台,是高校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举措。

第一,依托全媒体技术,建立多元化的实践基地。运用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服务;运用融媒体,以更丰富、更有趣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更有效地传播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心理咨询和监测心理健康数据,为大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心理健康服务[12]。

第二,与校内外相关机构合作,共同打造心理育人实践平台。创设心理育人线上空间,将心理育人工作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微空间中,以扩大实践范围和影响力。加强实践环节的管理与指导,对心理育人实践平台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指导,确保实践平台的有效运作。

第三,开展多样化的心理育人实践活动,营造心理育人良好的氛围。充分利用QQ、微信、APP等全媒体资源,创作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作品和活动,利用大学生碎片化的时间和网络实时传播、无缝衔接的特点增强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为学生提供在线心理健康测试,建立“1对1”“N对1”的实时互动交流平台,打破心理育人实践的时空限制,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进一步提升高校心理育人成效[13]。

(三)挖掘朋辈力量,发挥朋辈的心理育人作用

全媒体时代,以辅导员、班委、心理委员、寝室长为主导的朋辈心理工作队伍,是推行高校心理育人实践网络中的重要一环。

第一,建立朋辈心理育人的学习机制。通过全媒体技术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培训等活动,使朋辈对心理健康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并提升他们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培养朋辈助人自助的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心理育人实践中,为有需要的同学提供帮扶。

第二,建立朋辈心理育人队伍的长效机制。坚持选择学术和社会服务优秀的学生作为心理朋辈的领袖,并建立一套完整的心理育人骨干培养全周期体系[14]。不断创新朋辈心理育人方式,充分发挥朋辈的优势,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开展心理育人工作,利用全媒体平台建立线上心理互助平台,为朋辈之间提供更加便捷的交流和帮助渠道。

(四)建立家校共育机制,助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媒体的大发展为高校建立家校共育机制提供了新的契机,同时也为家庭资源融入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了新的媒介。

第一,搭建家长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提升家长心理健康教育素养。利用全媒体技术,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和普及。通过开发家校共育心理健康教育公众号、开设线上家长心理健康教育学习中心等方法,针对家长提供在线课程、讲座、咨询、交流等,让家长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和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同时也可以与其他家长进行交流和分享[15]。

第二,建立家校共育平台,提升家长参与率。全媒体技术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便利。要充分利用易于家长接受的QQ、微信、APP等全媒体家校共育平台,实现家长与高校的及时交流,并实时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这不仅可以增强高校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和合作,还可以提升高校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四、结语

全媒体视域下,高校应积极创新,发挥课堂主渠道的引领作用,构建立体化的心理育人课程体系,将心理健康教育元素渗透其中,加强课堂外的延伸与拓展;促进资源整合,建立多元化的实践平台、整合校内外资源、加强管理指导、开展形式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同时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发挥朋辈队伍在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播正向力量等方面的作用,将心理育人工作深入到大学生的生活场域中,形成“自助—助人—互助”的良性循环机制;建立家校共育机制,搭建家长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全媒体的交互性、即时性和多元化特性,可以有效地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助力心理育人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省教育厅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J].吉林教育,2023(26):97.

[2] 张奕,黄璟.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优化探究[J].山西青年,2023(13):196-198.

[3] 陈圣军,陶鑫杰.“朋辈教育”研究述评:基于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21(9):133-136.

[4] 赵明,李健,孙文芳,等.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心理育人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文化论坛,2023,15(6):70-78.

[5] 吕小康.高校心理育人体系的现实困境与历史反思[J].社会科学,2023(2):13-23.

[6] 张兰鸽,涂翠平,杜玉春.心理育人视角下危机干预中家校合作的困境与对策[J].北京教育(德育),2021(Z1):123-128.

[7] 王鹏宇,寇凯.“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心理育人工作路径探析[J].科教导刊,2022(24):150-152.

[8] 唐小虎,王金威.朋辈心理辅导模式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提升[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22,31(4):51-54.

[9] 杜敏.提升高校“思政”理论课实效性的心理因素探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0(3):101-107.

[10] 孙颖.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路径研究:以市场营销专业《消费者心理与行为》课程为例[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3,39(9):15-20.

[11] 卢麾,俞乐,陈亚微.“一融双高”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3(11):11-13.

[12] 贾洁,郑孟曜.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22):187-189.

[13] 陈虹.新时代高校心理育人价值实现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21.

[14] 丁敬耘.高校輔导员依托朋辈心理助人队伍开展心理育人工作的探索[J].教育观察,2022,11(14):22-24.

[15] 顾国梅,张莉莉.基于家校合作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困境及路径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3,42(1):148-151.

作者简介 姚丽,助教,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 吴旭,助教,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心理育人全媒体实践路径
新时代背景下心理育人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探究
新时代人本理念下的朋辈心理育人工作模式的探究
天生积极难自弃,你若盛开清风来
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与思想教育方法研究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全媒体语境下体育新闻教育建设的思索
全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竞争力的提升
打造微公益品牌的“全媒体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