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传播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创新模式研究

2024-03-28 00:57张明宇李风娇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新媒体传播媒体创新模式

张明宇 李风娇

摘要:文章基于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探索新媒体传播手段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创新模式。通过研究思政教育与新媒体之间的互动关系,旨在提供一种新的思政教育途径,以满足当前大学生的学习需求,推动思政教育的有效实施。文章采用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等方法,首先通过设计和实施问卷调查,明晰大学生对新媒体传播的接受程度和思政教育的需求,分析新媒体传播与思政教育的关系。其次,选取几所高校进行实证研究,探索新媒体传播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创新模式,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新媒体传播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创新模式呈现出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新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在大学生中具有广泛影响力,能够提供多样化、互动性强的学习平台;新媒体与思政教育结合的内容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同时此创新模式也存在局限性——新媒体的快速更新和信息泛滥会给内容的质量和准确性带来一定挑战;个别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容易迷失方向,对思政教育的理解产生偏差。因此,在推动新媒体传播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传播内容的筛选和引导作用,以引起学生对思政教育的重视,有效促进思政教育工作科学开展。

关键词:新媒体传播;思政教育;融合;创新模式;媒体

中图分类号:G641;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2-0189-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机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3zsszsx156;2023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3zsszsx155

随着经济社会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传播已经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育领域,思政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须适应时代的变革和学生的需求,與新媒体传播融合创新。新媒体传播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创新模式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可为思政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提升教育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新媒体传播与思政教育的关系

新媒体传播与思政教育的关系密切,通过新媒体平台,可以更有效地传播和推广思政教育内容,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1]。首先,新媒体传播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更广泛的覆盖面。传统的思政教育主要依靠课堂教学和纸质教材,在时间和空间上受到限制。而新媒体的兴起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和快速,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随时随地获取思政教育的内容。无论是官方发布的政策文件,还是学校自主开发的教学资源,都能通过新媒体传播到广大师生中去,实现信息的全面覆盖[2]。其次,新媒体传播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新媒体具有多媒体、互动性强等特点,可以通过图文、音频、视频等形式呈现思政教育内容,提供更多元化、生动有趣的教育资源。最后,新媒体传播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交流平台。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平台,学生可以与老师、同学、专家等互动交流,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看法。这种交流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助和共同进步,还可以拓宽思政教育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3]。此外,新媒体传播还可以打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界限,通过引入社会资源和专业人才,使思政教育更贴近实际、更有针对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当然,在利用新媒体传播思政教育时也需注意一些问题。首先,要保证传播的信息真实、准确,避免误导和虚假宣传。其次,要合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功能,设计出符合学生接受习惯和认知特点的教育活动。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监督,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避免负面信息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二、新媒体传播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创新模式

(一)社交媒体平台的思政教育推广

新媒体时代,社交媒体平台成为年轻人获取信息和交流的重要渠道。针对思政教育的推广,利用微博、微信、知乎等社交媒体平台,可以有效地传播思政教育内容,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增强思政教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4]。首先,社交媒体平台具有广泛的用户群体和高度互动性,能够快速传播思政教育内容。通过在微博、微信等平台上发布有趣、富有启发性的文章、图片、视频等形式的内容,有效传播和解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引导和激发年轻人关注这些内容。其次,社交媒体平台具备丰富的互动功能,可以通过话题讨论、互动问答等形式,增强思政教育的参与性。通过定期设置与思政教育相关的话题讨论,引导青年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5]。同时,可以设立思政知识问答活动,在线互动、问答,提高学生对思政知识的理解程度。最后,可以通过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精心策划,增强思政教育内容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例如,可以结合时事热点,将其与思政教育内容相结合,制作有趣、富有独特视角的图片、视频等,让年轻人在娱乐的同时,接触到思政教育知识。

(二)融媒体报道与宣传

融媒体报道与宣传是一种综合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进行报道和宣传的方式。在推广思政教育方面,通过融媒体形式进行报道和宣传,可以更加生动地展现思政教育的实践活动和成果,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首先,融媒体报道与宣传可以通过多种媒体形式展示,丰富思政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6]。例如,可以制作短视频,通过真实场景和情节来展现思政教育实践的过程和成果。短视频可以通过精心策划的剧情和画面,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关注。此外,还可以制作微电影或纪录片,记录学生参与思政教育活动的经历和感悟,通过真实案例的展示,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思政教育的意义和目标。其次,融媒体报道与宣传可以增强思政教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通过制作精美的图片和设计,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报道和宣传,使思政教育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7]。可以运用创意和幽默的手法,让学生在观看报道和宣传材料时感到有趣和愉悦,从而增强他们对思政教育的兴趣。最后,融媒体报道与宣传还可以通过音频的形式传播。可以制作思政教育的音频节目,通过朗读、讲故事等方式,使思政教育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提升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接受度和理解度[8]。

(三)在线思政教育平台的建设

在线思政教育平台的建设是为了满足学生对高质量思政教育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便捷的学习途径和多元化的学习体验。首先,在线思政教育平台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在线课程。这些课程可以涵盖党的理论知识、国家发展战略与政策、道德伦理、法律法规等多个方面。课程内容应该具有权威性和深度,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实践指导性[9]。同时,要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如讲座、小组讨论、案例研究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线思政教育平台应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学习资料的分享和下载,学科团队的研究成果、学术期刊等。这些学习资源应该具有权威性和实用性,以满足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思政知识的需求。同时,平台可以提供在线测评和学习指导,帮助学生检验学习成果和提升自身的学习效果。最后,在线思政教育平台还应该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与师生交流和互动,分享学习心得、讨论学术问题、共享学习资源等[10]。

(四)移动应用程序的开发与推广

移动应用程序的开发与推广是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及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将思政教育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场景中。开发适用于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思政教育移动应用程序,可以提供在线学习课程、思政教育知识库、互动学习游戏等。

首先,移动应用程序应该提供在线学习课程[11]。这些课程可以包括党的理论知识、国家发展战略与政策、道德伦理、法律法规等内容。学生可以通过移动应用程序随时随地在线学习,根据自己的时间和需求灵活安排。同时,应该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如视频课程、音频课程、文字阅读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喜好。其次,移动应用程序可以提供思政教育知识库。整合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料和资源,包括学习笔记、教材、案例等。学生可以通过移动应用程序方便地浏览和查询相关的知识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12]。同时,应该提供个性化的推荐功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推荐相关的知识内容,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最后,还应开发互动学习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些游戏可以设计成有趣的题目、挑战和竞赛,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同时,可以设置排行榜和奖励机制,鼓励学生进行良性学习竞争和分享学习成果[13]。

(五)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认同国家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文化背景。

首先,虚拟现实技术可以通过创造逼真的虚拟实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场景和重要事件。例如,在学习中国革命历史时,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模拟红军长征的艰辛路程,让学生穿越山川峡谷、经历战斗场景,以深入理解红军的奋斗精神和牺牲精神[14]。同时,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可以参观历史遗址、重要纪念馆等地,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真实情况,增强对国家历史的认知。

其次,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将虚拟内容与真实环境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更直观的学习体验。例如,在学习国家发展战略时,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地图上看到国家重点发展项目的分布情况,了解相关政策和措施。在学习文化传统时,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将虚拟的传统手工艺品、历史文物等展示在学生面前,使他们真切感受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15]。

最后,可以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开发交互式的思政教育游戏。这些游戏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需求设计,通过角色扮演、解谜等方式,让学生深入参与其中,了解思政教育的内容和意义。例如,在学习法律法规时,可以开发模拟法庭的虚拟现实游戏,让学生体验法官、律师等角色,通过案例分析和辩论,增强对法律知识的理解,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三、结语

新媒体传播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创新模式是当前推进思政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通过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丰富而多样化的教育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然而,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信息真实性、平台开发和学生引导等方面需要持续研究和改进。通过加强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进一步完善新媒体传播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创新模式,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培养更多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媒体传播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将成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助力培养更多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蒋海蓉.红色文化“微传播”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探究:以某高校微信公众号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20):176-178.

[2] 冯启玲,张海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碎片化傳播途径研究[J].传播与版权,2023(19):108-110.

[3] 刘译聪,刘峰.新媒体时代文化资源作用于思政教育的路径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18):25-27.

[4] 樊苑.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实施“微思政”教育的途径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13):187-189.

[5] 赵桐.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优化策略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11):139-141.

[6] 潘志颖.新媒体时代高校课程思政教育创新模式探索:评《新媒体传播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其途径创新》[J].传媒,2023(10):99-100.

[7] 刘星.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传播的现实障碍与化解路径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10):196-198.

[8] 崔庆淼.新媒体环境下思政教育传播的效度和方法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7):225-227.

[9] 于昕宁.新媒体环境下思政课程红色文化传播研究[J].中国报业,2023(4):116-117.

[10] 卢静.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思政工作策略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4):182-184.

[11] 宋烨,苏雅倩.思政教育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机制创新[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39):103.

[12] 郝红亮.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传播机制创新探论[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39):112-113.

[13] 罗碧纯.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思路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2(35):160-162.

[14] 周子桐.新媒体传播与思政教育融合探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34):82.

[15] 陈李斌,银召霞.新媒体背景下网络思政传播应对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31):65-67.

作者简介 张明宇,讲师,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 李风娇,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新媒体传播媒体创新模式
新媒体环境下概率统计教学改革探究 
基于微时代的公安院校网络舆情监察课程建设探索
新媒体传播背景下图片说明的创新趋势
当实时信息反馈成为一种网络艺术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的具体方法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高职院校普通话测试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
关于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的探讨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如何通过媒体提高英语听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