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研究

2024-03-28 00:57原静陈梦楠李宁娟宋红李静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原静 陈梦楠 李宁娟 宋红 李静

摘要: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包括电视电影、互联网、社交媒体和移动应用等传媒技术迅速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作为高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环节,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共同承担起了思政教育的重任,二者的同向同行亦亟待探寻新的出路。文章采用文献综述法、内容分析法,分析新媒体时代对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实践路径,旨在为思政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研究结果表明,媒体的发展给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可进一步创新思政教育体系、充实教育内容等,借助线上实践等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可有效达成课程思政及思政课程的共同育人目标。然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也同样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海量信息对教师的信息筛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迭代加快需要教师紧跟时代步伐,同时学生方面也面临着较为严峻的信息甄别困境。因此,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过程中如何有效整合信息内容,提高学生的信息甄别能力,并促进教师合理使用传媒工具,将是未来高校思政教育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传媒技术;高校;课程思政;思政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2-0195-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高校学生工作研究课题项目“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3XKT71

一、引言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作为高校教育的灵魂,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高校传统思政教育普遍存在内容单一及形式化等问题,不仅限制了思政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也间接削弱了学生的思政学习兴趣。因此,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必须重新审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推进路径,以打破传统教育中资源有限和内容单一的困境,使思政教育更具灵活性和个性化,达到提高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教学效果。

二、新媒体时代对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影响

(一)新媒体时代给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带来的机遇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带来了多重机遇,这与媒体的普及、信息的快速传播和思想文化的多元化紧密相关[1]。

在传媒技术的支撑下,多媒体资源渗透到思政教育中。依托图像、视频、音频等资源展开教育,可使课程思政更加生动形象,更具趣味性和体验性,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能动性,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投身于学习中,促进思政教学效果的提升。

新媒体时代,移动APP、线上学习平台异军突起,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打通了全新的渠道,教师可借助在线教育平台开设思政课程,实现在线学习、互动交流,拓展教学载体,使思政课程更具包容性和灵活性。同时,还可以在信息网络的支持下,广泛从网络资源中提取精华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话题,潜移默化中增强其社会责任感等。

新媒体时代的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也强调参与和互动,通过社交媒体、在线讨论和互动平台等方式,搭建起师生互动的平台,促进学生参与讨论、提问等,在丰富思政教育形式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发展,这对于提高思政教育质量大有益处。传统的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大多局限于课堂范围内,而传媒技术为教学阵地的延展、教学时间的调整提供了契机,思政教育将会更加灵活和便捷,效益也会大幅提升[2]。

(二)新媒体时代对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提出的挑战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信息传播和获取方式的巨大变革,这亦对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信息的爆炸性增长、传播速度的加快、多样媒体的涌现以及信息碎片化等层面[3]。

在信息大爆炸时代,学生更容易接触到零散或不系统的信息,甚至接触大量的虚假、低质乃至误导性信息。多数大学生缺乏对这些信息深度整合和分析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合理筛选和验证信息,确保学生群体接触高质量及真实的内容。

此外,虽然新媒体的盛行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和定制化的学习资源,但是个性化的信息过滤和推荐算法可能会导致学生陷入信息孤岛[4]。大学生只能接触到符合自身兴趣和观点的信息,进而致使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受限,课程思政及思政教育也将面临新的阻碍[5]。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路径

(一)嵌入新媒体技术,优化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教学体系

新媒体技术是新媒体时代运用最为广泛的信息传播媒介,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以及产生的新型媒体形态和技术手段的总称。新媒体涵盖了多种形式的数字化传播和信息处理技术,这些技术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将之嵌入思政教育的全过程,实现课程体系的优化,是推动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重要举措。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撑下,实现课程思政的外延、更新等,使思政教育更贴近学生需求,更具针对性、更富有吸引力,以达到更好地促进学生思考、培养其核心价值观的目的[6]。

新媒體时代,学生对社会问题、时事热点的关注度较高,因此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可以通过引入更贴近当代社会问题的案例和议题,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容易产生共鸣。教师可利用新媒体技术,制作关于社会热点问题的短视频,以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形式加以呈现,引发学生兴趣,或者利用在线平台建设论坛,邀请学生代表发表观点,引导学生就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讨论,促进多方交流,碰撞思维火花。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须注重跨学科融合,在新媒体时代,信息呈现出交叉、融合的趋势,传统学科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这在课程思政中的表现尤为突出。为适应这一趋势,教师可在课程中融入跨学科内容,如结合文学、艺术、科技等领域的元素,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跨界思维和创新能力[7]。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离不开新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利用包括在线教育平台、多媒体演示等在内的新兴技术,更好地展示案例、呈现信息,学生也能更方便地获取和分享学习资源,使思政课程更富有创新性和灵活性[8]。

(二)利用互联网技术,充实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教学内容

互联网技术作为新媒体时代运用广泛的又一大媒体技术,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教学内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思政教育可以摆脱传统的教学场地和时间的限制,学生可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平台参与思政课程,满足其多样化学习需求[9]。

网络技术还可以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这一优势不仅在于数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资源的多样性和质量的提升。在实际教学进程中,教师可依托网络平台整合国内外优秀的学术论文、教材、教学视频等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思政学习资料。

这些资源的来源不仅仅限于学校自身,还可以来自开放式教育平台和知名高校资源共享平台,学生可通过在线浏览、下载、分享等方式加以获取,通过多元化学习资料开阔眼界,提高认知[10]。

网络技术还可以提供与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相关的在线课程,进一步延展教育的范围和内容,不管是课程思政,还是思政课程,传统的教育形式往往以面对面授课为主,常受限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网络技术则具备强大的扩展性和灵活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获取各种形式的在线课程,包括小型討论课、学术研讨会、主题演讲等。充实教学内容是新媒体时代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必然选择,借助互联网丰富的教育资源,使思政教育更贴近学生需求,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培养具有丰富见识和时代担当的优秀人才奠定基础[11]。

(三)培养学生媒介素养,保障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教学质量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传媒信息、提高其媒介素养是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信息及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信息愈加庞杂、复杂,其能否具备良好的信息甄别能力、媒体运用能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人生走向[12]。

首先,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都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鉴别能力。在新媒体时代,虚假信息、误导性信息层出不穷,学生必须具备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通过教学案例、实例分析等手段,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使之学会从多个角度、多个来源去验证信息的可信度,防范被误导[13]。新媒体时代,信息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包括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教育中,应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媒体获取信息,包括社交软件、网络平台等。

其次,强调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保护也尤为重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推广及网络时代的到来,个人隐私泄露和信息安全问题日益严峻,在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中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个人信息,增强其个人信息安全意识,能让学生在网络空间中谨慎行事,避免因为信息泄露带来潜在风险[14]。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管理能力。通过课程设置、线上实践活动等方式,教育学生如何高效及有序地管理自己所接触到的海量信息,培养其信息筛选、整合和运用的能力,以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要求[15]。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传媒信息是培养具有独立思考、理性判断能力的公民的必要环节,因而是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必由之径。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带来了崭新的机遇,依托媒体传播技术、网络技术,实现思政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内容的充盈等,对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显著裨益。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虽然有着共同的目的,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也意味着二者的同向同行是一个系统及漫长的工程,需要学校、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多方协调,勠力同心,方能推动高校思政教育迈上新的台阶,以培育出高素质的新一代大学生。

参考文献:

[1] 许继荣.大众传媒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有效性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19):186-188.

[2] 张弘.课程思政融入传媒类专业的实践路径[J].新闻文化建设,2023(18):29-31.

[3] 周丽萍,石亚琼.新闻传媒视域下思政教育工作路径创新[J].中国报业,2023(18):76-77.

[4] 施冰滢.课程思政视域下传媒类高校党建工作机制的创新路径[J].办公室业务,2023(17):18-20.

[5] 罗碧纯.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思路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2(35):160-162.

[6] 尹晶.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路径研究[J].枣庄学院学报,2022,39(1):102-105.

[7] 仪建红,张静,温雪.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作用[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5):98-103.

[8] 申丹丹.系统观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机制研究[D].郑州:河南工业大学,2021.

[9] 张陶然.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课程生态共同体之构建[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4):50-55.

[10] 李玉洁.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研究[D].重庆:四川外国语大学,2020.

[11] 崔璨.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现实障碍与化解路径[J].传播力研究,2019,3(25):216.

[12] 秦赞.试论传媒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政教育有效性[J].新闻传播,2019(14):204-205.

[13] 郑佳然.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9(3):94-97.

[14] 吴依丹,赵青.高校思政课教育中微传媒的实践[J].才智,2018(28):122.

[15] 高赟.新闻传媒在推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解析[J].传媒论坛,2018,1(12):170-171.

作者简介 原静,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陈梦楠,助教,研究方向:教育发展与创新。 李宁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宋红,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 李静,研究方向:韩国语教育。

猜你喜欢
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
传统节日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职业中专思政课程增强传统文化教育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