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开展策略研究

2024-03-28 00:57郭凡琦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网络素养网络思政高校辅导员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融媒体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范围越来越广。对于高校学生来说,网络已经成为他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娱乐休闲的重要渠道。然而,网络信息的复杂性和开放性也给高校辅导员的思政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在融媒体时代有效地开展网络思政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当前高校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实践研究法等,论述融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面临的挑战。文章研究认为,融媒体时代,网络信息的复杂性和开放性催生了学生们多元化的思想和价值观念,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的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这就需要不断创新网络思政工作开展的策略,切实发挥好辅导员网络思政育人工作的作用。为此,文章从建立网络思政工作平台、加强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创新网络思政工作方式方法以及充分挖掘网络育人元素等几个方面,提出具体的策略。实践中,高校辅导员还要加强与各方面的合作和交流,共同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希望文章能为融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的网络思政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融媒体;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网络素养;思政育人元素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2-0204-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山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大数据的学生学习质量诊断及提高研究——以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政课题教学面临的挑战为例”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H-230165

进入融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作为高校中重要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辅导员需要积极参与网络思政教育,面对融媒体时代网络思潮的冲击,应进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丰富网络思政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指导。

一、融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学生思想更加多元化,难以引导

融媒体时代也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思想和文化在网络上交织在一起,学生的思想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难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一些学生可能会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对传统的价值观念产生怀疑,甚至出现思想上的混乱和困惑[1]。学生们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他们在网络上交流、学习、娱乐等。这种高度依赖使得辅导员难以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一些学生在遇到问题或情绪波动时,往往选择在网络上寻求帮助或发泄情绪,而不会主动与辅导员沟通,使得辅导员难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也难以有效地开展针对性的思政工作。

(二)工作压力大,专业水平有待提升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压力通常很大,他们需要处理各种事务性工作,如学生管理、心理咨询等。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这使得辅导员难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政教育,也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网络上的不良信息[2]。与此同时,部分辅导员的专业水平有待提升,他们虽然有较好的思政教育背景和经验,但对网络思政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不够。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和学生的网络行为时,难以有效地开展思政工作。

二、融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开展的策略

(一)建立网络思政工作平台

建立网络思政工作平台,是融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政工作的必要手段之一。具体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确定平台目标和定位。在建立网络思政工作平台前,辅导员需要明确平台的目标和定位。平台的目标可以是为学生提供思政教育资源、开展线上活动、提供心理辅导等。平台的定位可以根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和学生的需求来确定[3]。例如,可以定位为提供思政教育资讯、解读政策、心理辅导和职业规划等。

二是选择合适的平台类型。高校辅导员可以选择注册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等社交媒体平台,也可以利用现有的学校官方网站或其他APP等来开展网络思政工作。在选择平台类型时,需要考虑平台的受众群体、功能需求、内容形式等因素,同时还需要考虑平台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三是制定平台内容规划。平台的内容应包括思政教育资讯、政策解读、心理辅导、职业规划等多个方面。在制定内容规划时,需要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关注点,同时还需要保证内容的及时性和有效性[4]。

四是注重平台互动与交流。网络思政工作平台不仅是发布信息的渠道,还是师生互动和交流的平台。辅导员可以通过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同时也可以通过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5]。

(二)加强学生网络素养教育

在融媒体時代,网络为学生的学习、交流和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然而,网络信息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也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加强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提高学生的信息甄别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也是当前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辅导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明确网络素养教育的计划和方案[6]。计划和方案应该包括教育目标、内容、方法、时间等方面,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学科背景和年龄层次等因素。例如,可以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设不同层次的网络安全课程,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避免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通过分析真实的网络诈骗、网络谣言等案例,让学生了解这些不良信息的危害,同时通过模拟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防范网络诈骗和识别网络谣言的方法[7]。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网络模拟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如何正确使用网络资源和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此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媒介批评能力。媒介批评能力是网络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培养学生的媒介批评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媒体信息、媒体偏见和媒体操纵等问题,从而更好地应对网络中的信息挑战[8]。例如,可以开设媒介批评课程或讲座,引导学生了解媒介批评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组织学生开展媒介批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分析和评价媒体信息。

(三)创新网络思政工作方式方法

融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需要创新网络思政工作方式方法,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一是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传统单一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辅导员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9]。例如,可以采用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制作具有趣味性和教育性的网络课程或教育资源;还可以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如在线问答、讨论区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10]。

二是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精准教育。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辅导员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从而进行精准教育[11]。例如,辅导员可以通过分析学生在网络上的浏览记录、社交媒体上的互动数据等信息,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从而制定更加精准的网络思政工作计划。

三是开展线上线下的联动教育。线上线下的联动教育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提高网络思政工作的效果。例如,辅导员可以通过线上平台发布活动信息、宣传教育资源等。通过线下活动、讲座等方式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增强学生对网络思政工作的认同感和参与度[12]。

此外,对于辅导员来说,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方法,在开展网络思政教育过程中,都需要注重情感交流和人文关怀。注重情感交流和人文关怀可以更好地增强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和认同感,提高网络思政工作的效果。

(四)充分挖掘网络育人元素,拓展网络思政平台育人效能

融媒体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高校辅导员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充分挖掘网络育人元素,拓展网络思政平台育人效能,以更好地开展网络思政工作[13]。

一是利用优秀网络文化资源。网络上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包括文学、艺术、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辅导员要善于利用这些优秀的网络文化资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例如,可以推荐一些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艺术欣赏网站、科技教育视频等,让学生在学习和欣赏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14]。

二是利用网络热点事件。网络上每天都会出现各种热点事件,这些事件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关注和讨论。辅导员要善于利用这些热点事件,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例如,可以针对某个热点事件开展线上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辩论等,让学生通过讨论和辩论深入了解事件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三是利用网络名人资源。网络上有着众多的名人资源,包括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公众人物等[15]。可以邀请这些名人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为学生开展讲座、分享经验,让学生在与名人的交流中受到启发和鼓舞。

(五)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高校辅导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以更好地应对融媒体时代网络思政工作的挑战。

首先,提高辅导员自身的网络素养。网络素养是高校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政工作的基础。辅导员要熟悉网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网络文化、网络信息传播规律、网络舆论引导等。同时,辅导员还需要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分析和处理网络信息。辅导员可以参加相关的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的网络素养和信息素养。

其次,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高校辅导员是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具备扎实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和较高的教育水平。辅导员要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并掌握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还要关注国内外形势和变化,了解社会热点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

最后,提高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高校辅导员的网络思政工作涉及学生的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职业规划等多个方面,需要具备较高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

三、结语

融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的网络思政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辅导员需要积极创新网络思政工作方式方法,充分挖掘网络育人元素,拓展网络思政平台育人效能,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在未来的工作中,高校辅导员要继续深入研究融媒体时代网络思政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式和手段,以更好地吸引和引導学生。

参考文献:

[1] 张文智,马会宇.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3,44(11):98-102.

[2] 倪海奔,吴锦鸿,黄淑燕.高职院校网络思政育人工作创新发展路径研究:基于“元宇宙+”视角[J].传播与版权,2023(15):100-103.

[3] 李丹丹.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路径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13):74-76.

[4] 高莹.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87-89.

[5] 谢荣芝.基于网络的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方法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39(3):42-45.

[6] 詹琦,景天.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路径思考[J].大学,2023(3):53-56.

[7] 王赟.新时代辅导员网络话语能力提升路径分析[J].中国报业,2022(18):91-93.

[8] 钟丹丹,魏艳阳.人工智能时代下高校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政工作的创新研究[J].高教学刊,2022,8(24):43-46.

[9] 吴慧敏.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育人工作的开展[J].西部素质教育,2022,8(12):32-34.

[10] 秦焱.高校辅导员运用短视频开展网络思政工作的实践探索:以“辅导员来啦SUST”为例[J].新媒体研究,2022,8(9):30-34.

[11] 杨子健.“微时代”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吉林教育,2022(11):74-76.

[12] 钟丹丹,游玉栋.高校网络思政工作中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路径研究[J].北京教育(德育),2021(10):87-91.

[13] 黄寂然.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政工作室建设挑战与应对[J].高校辅导员学刊,2020,12(6):83-87.

[14] 岳云鹏.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路径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28):130-132.

[15] 汤浩源.高校辅导员的网络思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知识文库,2019(11):53-54.

作者简介 郭凡琦,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校教育管理、马克思主义哲学。

猜你喜欢
网络素养网络思政高校辅导员
中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途径
医学生网络素养与网络依赖实证研究
传媒类院校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
基于用户体验的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建设思考
基于高校网络教育平台社交型思政教育的创新性研究
英国高校的网络思政课怎么上
网络意识形态视角下的网络舆论生态治理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