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延安精神赋能高职思政教育建设的策略探析

2024-03-28 00:57安娟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延安精神全媒体思政教育

摘要:思政教育是高职院校教学育人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必要教育环节与基础教育内容。延安精神是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鲜明底色之一。在新的时代,延安精神呈现出新的内涵。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深入推进,延安精神与高职思政教育之间的融合度不断加深,这不仅推动了延安精神传承与发展,也为思政教育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全媒体时代,学生的学习生活发生了较大改变,这要求学校与教师充分利用全媒体平台,改变思政教育方式,提高思政教育水平。高校与教师应以全媒体为载体,通过创建延安精神专题网站,赋能思政课程改革;整合延安精神教学资源,营造校园思政教育氛围;构建延安精神立体化传播格局,拓宽思政教育阵地等方式,推动延安精神赋能高职思政教育建设,不断提升思政教育水平,为学生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政治基础。文章以全媒体时代为背景,运用层进式方法,阐述高职思政教育建设的意义,分析延安精神赋能高职思政教育建设的两大逻辑依归,并提出延安精神赋能高职思政教育建设的三方面具体策略,旨在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建设提供参考,为提升思政教育水平提供帮助。

关键词:全媒体;延安精神;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2-0207-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2年度山西工程职业学院教科研课题“新时代延安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路径探析”成果之一,项目编号:SZ-202216;2023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山西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案例库建设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SYH2023-038

延安精神是指党在革命战争时期以延安为中心,在艰苦环境下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包括坚定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求真务实、解放思想、自我革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内容,是党和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延安精神不仅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精神动力,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支撑与动力源泉[1]。新的时代,延安精神持续发展、历久弥新,呈现出新的内涵。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明确延安精神的重要价值,在全媒体时代应用延安精神赋能思政教育建设,提升思政教育水平。

一、全媒体时代延安精神赋能高职思政教育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推动延安精神传承与发展

全媒体时代,利用新媒体技术和平台传播延安精神,有助于这一宝贵的精神遗产与时俱进,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创新。

首先,全媒体的多渠道传播能够让延安精神以更加生动的形式呈现,通过视频、音频、互动社交平台等多种形式,使延安精神的故事和内涵得以在年轻一代中广泛传播。其次,全媒体时代的特点是信息传播快速、覆盖广泛,这有助于延安精神迅速触达更多的高职学生,提高其认知度。最后,全媒体平台的互动性特点能够让学生参与到延安精神的传播和讨论中,主动思考和实践,从而实现延安精神在新时代的活化和个性化诠释,确保其在当代社会的持续影响力和指导价值。

(二)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

全媒体时代,高职思政教育建设对于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和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媒介素养是指个体在媒介环境中正确理解、批判性分析、有效利用和创造媒介信息的能力。全媒体环境下,信息量巨大且复杂,学生必须具备筛选、解读和评价信息的能力。通过提升媒介素养,学生能够在海量信息中甄别真伪,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这对于其成为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个体至关重要。

(三)促进思政教育深化与拓展

全媒体时代為高职思政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加灵活的方式。通过全媒体平台,思政教育能够突破传统课堂的限制,实现在线与离线的有效结合,拓展教育的时空边界。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还能够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教育内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互动性[2]。此外,全媒体环境下的思政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信息筛选、处理和应用能力,这些能力对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挑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全媒体平台,思政教育能够更好地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实践相结合,强化实际效果,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延安精神赋能高职思政教育建设的逻辑依归

(一)延安精神的育人价值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根本任务契合

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锻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延安精神蕴含着深厚的育人价值,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延安精神包括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些精神内涵正是高职教育所倡导的学生品质和精神风貌。

实事求是精神要求高职院校在思政教育中鼓励学生开拓创新、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强调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的结合,这对于高职教育尤为重要。高职教育应注重技能培养和实践教学,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加扎实,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人民。

(二)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与高职思政教育的内容需求融合

延安精神是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作为思想路线,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新精神为主要内容的精神宝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这些思政教育资源不仅与高职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相交融,而且相得益彰。延安精神不仅涵盖延安时期孕育的南泥湾精神等原始特质,还包括历史脉络中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原则,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内在发展规律[3]。这些与高职院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外部期望紧密相连。

三、全媒体时代延安精神赋能高职思政教育建设的策略

(一)创建延安精神专题网站,赋能思政课程改革

全媒体时代,利用新媒体技术将延安精神融入高职思政教育,创建延安精神专题网站,赋能思政课程改革是推动思政教育建设,增强教育吸引力与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策略。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及思政教师应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开发创建延安精神专题网站。高职院校应成立专门的项目团队,负责网站的规划、设计与内容策划。网站设计应当简洁易用,界面友好,确保师生获得良好的使用体验。在内容上,网站包含延安精神的历史背景、核心内容、现实意义等不同板块,并包含相关教学资源与互动交流平台[4]。同时,网站内容应深入挖掘延安精神的内涵,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发适合其认知水平的教学资源[5]。

其次,利用专题网站融合线上线下教育。教师在思政教育中,应将网站资源与传统课堂教学融合,设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例如,线下课堂可引导学生在网站上预习和复习,线上平台可作为课后讨论和作业提交的工具[6]。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网站功能设计教学互动环节,如学生课堂问答、在线测试等,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延安精神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其他同学的疑问,以此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政教育的互动性[7]。

最后,高职院校要定期更新和维护网站,并通过评估与反馈工作加强网站与思政课程的联系,推动思政课程由传统线上教育向混合教育模式改革。高职院校应定期更新网站内容,从而保持延安精神相关资源与信息的时效性[8]。同时,学校须建立评估机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数据分析等方式,对网站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与网站内容,确保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整合延安精神教学资源,营造校园思政教育氛围

延安精神的内涵与思政教育紧密交融,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学资源。对高职院校而言,整合延安精神相关教学资源,并营造良好的校园思政教育氛围,能够提升延安精神赋能思政教育建设的水平。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应采取以下举措:

首先,推动延安精神资源整合与数字化。学校应当搜集和整合与延安精神相关的多种教学资源,包括文献、图片、音视频资料等,并采取技术手段使资源数字化,建立数字资源库,便于师生访问和使用[9]。同时,学校要与网络平台合作,将资源上传至学校在线学习平台及专题网站。在资源上传完成后,学校要利用全媒体技术,基于丰富的资源开发多样的教学内容,如制作延安精神主题微电影、微课程、动画、H5互动网页等,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互动性[10]。

其次,以延安精神教学资源为基础,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思政教育氛围。一方面,学校应举办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延安精神主题活动,如线上知识竞赛、线下主题演讲、研讨会等,通过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延安精神[11];另一方面,学校应在校园内设置延安精神主题的展览馆或文化角,展示延安精神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营造浓厚的校园思政教育氛围[12]。

(三)构建延安精神立体化传播格局,拓宽思政教育阵地

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赋能高职思政教育建设,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应采取多维度、系统化的策略。

首先,构建立体化的传播格局,是实现延安精神深入人心的重要途径。学校要充分利用全媒体资源,整合线上线下教育平台,创新思政教育传播方式[13]。通过社交媒体、网络直播、互动式学习平台等新媒体形式,结合传统的课堂教学、讲座、研讨会等方式,形成覆盖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各个方面的全方位教育网络。在内容上,注重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的结合,以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形式,使学生在多种情境中感悟延安精神,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和感染力[14]。

其次,拓宽思政教育阵地,打破传统教育的边界,将思政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多元学习场景中。思政教师要深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了解其需求和兴趣点,以学生为中心,设计与延安精神相关的课程和活动。例如,开展以延安精神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中去体验和实践延安精神,如参与社区服务、志愿活动等[15]。

四、结语

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当充分利用全媒体技术的特点,正确认识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以全媒体技术推动延安精神赋能思政教育建设。高职院校与教师须采取正确的策略与举措,使延安精神的育人价值与思政教育的根本任务契合,使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思政教育的内容需求融合,提升思政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冰.把延安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研究[J].党政论坛,2023(5):26-29.

[2] 李颖,谢海峰.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88-92.

[3] 包丽颖.延安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逻辑依归与实践进路[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3(10):22-24.

[4] 王春生.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当代音乐,2022(10):177-179.

[5] 王捷.融媒体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20):179-181.

[6] 韩雪,张小阳,牛扩.融媒体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研究[J].大学,2022(18):137-140.

[7] 任潘文.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化作用[J].榆林学院学报,2022,32(5):119-123,128.

[8] 赵留会,孙烨.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路径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22(3):76-78,82.

[9] 李华岩,张琳晶,王征.利用全媒体开展红色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应用研究与实践路径[J].中外企业文化,2021(4):147-148.

[10] 李哲,梁化奎.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研究[J].才智,2022(16):30-33.

[11] 刘晓颖,徐荣兵.全媒体时代红色文化赋能高校思政教育建设的策略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15):212-214.

[12] 李少杰.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2022.

[13] 温红红.融媒体时代赣南苏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魅力中国,2021(20):577-578.

[14] 冯思淼.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D].兰州:兰州交通大学,2021.

[15] 秦专松,谭艳.红军革命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徑[J].林区教学,2023(11):15-18.

作者简介 安娟,助教,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延安精神全媒体思政教育
延安精神跨越时空
延安精神照耀着我们
延安精神传万代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全媒体语境下体育新闻教育建设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