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CD64、HNL及粪钙卫蛋白检测在细菌性腹泻诊断中的价值*

2024-03-28 07:06贾潇霄向帆丽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4年6期
关键词:细菌性中性病毒性

贾潇霄,王 驰,向帆丽

广汉市人民医院,四川德阳 618300

急性腹泻是指发作时间短、持续时间较短的胃肠道症状[1],表现为大便数量增多、质地稀薄、黏液或血丝等不同程度的异常,伴有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发热等情况。急性腹泻一般分为细菌性感染与病毒性感染,这两种感染在儿童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2],可严重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细菌性腹泻和病毒性腹泻的临床表现相似,均可引起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故鉴别诊断较为困难。目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抗原CD64指数(CD64)、人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HNL)、粪便钙卫蛋白(FC)作为临床检查指标,已经在鉴别细菌性腹泻和病毒性腹泻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3]。在外周血检查方面,CD64和HNL是两种常见的白细胞活化标志物,其水平通常能够反映机体对感染的免疫反应状态。另外,FC主要分布于肠道上皮细胞和单核细胞中,并且与肠道炎症程度关系密切。但CD64、HNL、FC在细菌性与病毒性感染患儿中的水平有何差异目前鲜有报道。基于此,笔者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腹泻患儿纳入研究,旨在探究外周血外周血CD64、HNL及FC在细菌性腹泻和病毒性腹泻患儿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腹泻的病因,指导临床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急性腹泻患儿纳入研究。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4]中病毒性腹泻、细菌性腹泻的诊断标准,而且患儿就诊15 d内存在2次稀便;(2)发病后于本院就诊,未接受院外治疗,检查前2周内未使用过抗菌药物;(3)年龄6个月至6岁。排除标准:(1)重要脏器功能严重不全者;(2)其他烈性、感染性腹泻;(3)细菌与病毒双重感染者;(4)临床资料不完整者;(5)有消化道肿瘤;(6)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按病原体将患儿分为病毒性腹泻组(33例)、细菌性腹泻组(57例);将细菌性腹泻组患儿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型组(18例)、中型组(26例)及重型组(13例)。另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健康儿童45例作为对照组。各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纳入研究的患儿或监护人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一般资料比较(n/n或

1.2方法

1.2.1CD64的检测 将CD64-藻红蛋白抗体加入至乙二胺四乙酸抗凝静脉全血中,剂量为20μL,将其混匀,在室温下避光,孵育时间为1 h。待孵育完成后,在其中加入磷酸盐缓冲液,剂量为430 μL,采用Attune NxT型流式细胞仪(赛默飞世尔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检测。

1.2.2HNL的检测 待患者血液凝固完全后,以3 000 r/min,离心15 min,将血清分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HNL水平。每隔24 h检测1次质控品,每次试剂盒更换后需进行质控品的检验。

1.2.3FC的检测 将粪便标本置于室温解冻,按1∶50的比例进行稀释,之后进行常温孵育,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患者的FC。使用同一浓度质控品进行多次检测,观察结果的离散程度。例如,将浓度为50 mg/L的质控品每天随机测量至少3次,持续至少30 d。计算其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评估结果的离散程度。如果标准差小于10%,变异系数小于15%,则说明检测的精密度良好。

1.3观察指标 (1)比较细菌性腹泻组、病毒性腹泻组与对照组外周血CD64、HNL、FC水平。(2)采用ROC曲线分析外周血CD64、HNL、FC单项及联合检测用于诊断细菌性腹泻的效能。(3)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外周血CD64、HNL、FC水平与细菌性腹泻患儿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2 结 果

2.13组间外周血CD64、HNL、FC比较 3组间外周血CD64、HNL、F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腹泻组外周血CD64、HNL、FC水平高于病毒性腹泻组(P<0.05),病毒性腹泻组这3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3组间外周血CD64、HNL、FC水平比较

2.2外周血CD64、HNL、FC水平诊断细菌性腹泻的效能分析 ROC曲线分析显示,CD64、HNL、FC水平诊断细菌性腹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0、0.870、0.854。将CD64、HNL、FC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回归系数β(分别为0.424、0.034、0.028)得出3项指标联合诊断的预测变量计算公式为:预测变量=CD64+(0.034/0.424)×HNL+(0.028/0.424)×FC,3项联合诊断细菌性腹泻的AUC为0.924。见表3、图1。

图1 外周血CD64、HNL、FC用于诊断细菌性腹泻的ROC曲线

表3 外周血CD64、HNL、FC诊断细菌性腹泻的效能

2.3不同严重程度的细菌性腹泻患儿外周血CD64、HNL、FC水平比较 不同严重程度细菌性腹泻患儿外周血CD64、HNL、F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外周血CD64、HNL、FC水平高于中型组,中型组这3项指标均高于轻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不同严重程度的细菌性腹泻患儿外周血CD64、HNL、FC水平比较

2.4外周血CD64、HNL、FC水平与细菌性腹泻患儿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CD64、HNL、FC水平与细菌性腹泻患儿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r=0.813、0.614、0.668,P<0.05)。

3 讨 论

急性腹泻是指胃肠道受到感染或刺激,导致胃肠道的炎症反应和黏膜受损,从而引起腹泻、腹痛等症状。常见的病因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和真菌感染等。急性腹泻一般分为病毒性腹泻与细菌性腹泻,无论是哪种腹泻,都会对患儿产生一定的危害。其中,细菌性腹泻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肠道感染,有时甚至会导致败血症和其他并发症[5]。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老年人和免疫系统受损的人来说,这种危害更为明显。而病毒性腹泻通常不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但在儿童、老年人和免疫系统受损的人中,可能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等问题。

CD64在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7]。HNL又称天然杀伤细胞细胞活化指标[8],属于细胞毒素类胞外酶。FC具备组织或体细胞特异性,属于促炎症蛋白。它主要存在于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白细胞中,当肠道受到炎症刺激时,肠壁细胞损伤导致FC的水平升高[9]。本研究结果表明,细菌性腹泻组外周血CD64、HNL、FC水平高于病毒性腹泻组,后者又高于对照组。可见在急性腹泻中,外周血CD64、HNL、FC水平均处于增高状态,而且细菌性腹泻的外周血CD64、HNL、FC水平最高。分析原因:外周血CD64、HNL及FC都是炎症指标[10],其升高可反映机体免疫系统对感染的应激反应[11]。在细菌性腹泻患者中,这些指标的表达水平通常会更高,因为细菌感染比病毒感染引起的局部炎症反应更强烈。同时,CD64和HNL是中性粒细胞的活化指标,它们的升高可以反映中性粒细胞的活化程度,而中性粒细胞的活化也是细菌感染的重要特征之一[12]。FC是肠黏膜中的一种蛋白质,在肠道炎症和损伤时会大量释放进入粪便。因此,它可以作为判断肠道炎症程度的指标。

细菌性腹泻患儿病情越严重,细菌的数量越多,影响范围越大[13],机体对感染的免疫反应也更加强烈。外周血CD64、HNL及FC都是机体炎症反应的指标[14],其水平通常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本研究表明,重型组外周血CD64、HNL、FC水平高于中型组,后者又高于轻型组。相关性分析显示,CD64、HNL、FC与细菌性腹泻患儿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细菌性腹泻患儿的病情越严重,机体对感染的应激反应越强烈,外周血CD64、HNL及FC的水平也就越高。具体原因为CD64和HNL是中性粒细胞表面的蛋白质[15],在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时,它们会被中性粒细胞释放出来。中性粒细胞是免疫系统中最主要的细胞,它们会吞噬并摧毁入侵细菌。当细菌数量增多时,中性粒细胞需要被激活来对抗细菌,因此CD64和HNL水平会升高[16]。FC是一种由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在肠道受到感染或炎症刺激时,肠黏膜上皮细胞就会分泌大量FC以抑制肠道中的细菌,这时候FC水平也会升高。FC反映了机体的炎症反应状态。

外周血CD64、HNL及粪便CF的检测方法简单[17]、快速、非侵入性,而且准确性较高,这些指标的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对细菌性腹泻的诊断效能。本研究结果显示,3项指标联合诊断细菌性腹泻的AUC为0.924,提示联合检测外周血CD64、HNL及FC有助于提供更准确的细菌性腹泻诊断结果[18]。原因分析:CD6表达水平会在感染过程中会发生变化,在细菌感染中,其表达水平会明显升高,因此可以作为诊断的一个指标。HNL在病毒感染过程中高表达。检测其水平可以帮助诊断病毒感染。FC在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检测其水平有助于了解免疫系统的反应。通过联合检测这3项指标,有助于判断腹泻的原因,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细菌性腹泻患儿外周血CD64、HNL、FC水平高于病毒性腹泻患儿,外周血CD64、HNL、FC水平可作为鉴别细菌性腹泻和病毒性腹泻患儿的有效指标,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更高。外周血CD64、HNL、FC水平与细菌性腹泻严重程度关系密切。本研究样本量较小,难以得到更有说服力的结论,期望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继续累积样本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猜你喜欢
细菌性中性病毒性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未来10年该怎么做?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基于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
英文的中性TA
清热利湿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如何防治子猪病毒性腹泻
高桥爱中性风格小配饰让自然相连
FREAKISH WATCH极简中性腕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