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体育游戏运用于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研究

2024-03-29 00:40张模翔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4期
关键词:沙包民俗游戏

张模翔

南昌医学院 江西南昌 330052

民俗体育游戏中包含着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内容,具有文化、经济与社会价值,同时又彰显了更高层次的教育理念[1]。很多教师仅将民俗体育游戏同幼儿教学结合起来,鲜少将其引入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基于大学生的身心特征,在体育教学中,适当运用民俗体育游戏,不仅能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加快大学体育教学改革,而且也能增强体育教学的丰富性与趣味性,从而激发起学生对体育锻炼、健康课程等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强化他们的身体机能与综合素质。在这种情况下,高校体育教师如何充分发挥民俗体育游戏的应用价值,已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 民俗体育游戏运用于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原则与作用

1.1 原则

1.1.1 安全防范

安全问题始终是教育教学中至关重要的问题[2]。而大学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也要重视安全问题。特别是在引入民俗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避免学生出现碰撞、跌倒或其他意外情况。归根究底,大学体育教学中能否全面落实民俗体育游戏,关键在于民俗体育游戏运用过程中能否确保学生的安全。

1.1.2 循序渐进

教师必须把握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以及民俗体育游戏的种类、形式、难易程度、操作技巧做出重点分析,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设计与实施,才能真正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学生的体能。

1.1.3 自主创新

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逐渐降低,无外乎体育教学内容千篇一律,形式单一,因此,教师在运用民俗体育游戏时,必须注意有所创新,始终给学生带来更新颖、更多元的游戏内容,并让他们也产生自主创新、自由发挥的动机。将体育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归还到学生手中,这样才能不断激发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学习热情,主动参与,畅所欲言,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3]。

1.1.4 独特个性

教师在引入民俗体育游戏时,不能“为了应用而应用”,看似热闹非凡,实则毫无成效[4]。基于此,教师必须以具体的教学内容、高校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以及他们对运动游戏的需求为基准,引入或适当创新民俗体育游戏,确保游戏的内容形式更符合当前学生的接受心理与运动能力,不能一成不变,墨守成规。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更好地把握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课程内容与教学大纲等,更要灵活设计体育游戏的推荐方式,合理应用相关器具资源和教学场地,避免盲目照搬照抄,影响体育教学成效。

1.1.5 有章可循

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大学体育教学中引入民俗体育游戏,必须基于教学内容与具体的教学方案,避免引入游戏引入后导致教学过度开放,影响体育教学秩序。一旦缺乏规则,教学秩序混乱,学生也无法约束自己,所以,教师必须基于具体的体育教学内容严格设计相应的规则,确保学生在运动参与的过程中遵守规则,有章可循,顺利推进体育教学。

1.2 作用

1.2.1 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

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有效引入民俗体育游戏内容,对于调动学生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5]。长期以来,学生将更多的精力与重心放在了文化课的考试、升学上,缺乏体育运动的意识,也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另外,体育教学模式简单机械、僵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并不高。将丰富多样的民俗体育游戏引入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增加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娱乐性、多样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加强互动,实现体育锻炼、强化体质的目标。而且,民俗体育游戏内容多样,教师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与改变,指导学生充分进行想象创造,提高他们的创造性,锻炼其认知能力等,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1.2.2 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

由于很多民俗体育游戏的开展随意性较强,对于场地、器材等的要求普遍较低,便于学生随时随地地进行游戏或改编创新,也有利于激发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如此一来,学生们在多样性、趣味性、娱乐性、丰富性的运动过程中,既能增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的协调性,也能始终保持对体育运动的持续性热情。特别是竞技类的民俗体育游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其形成对体育运动的喜爱[6]。

1.2.3 强化学生的身体机能与社交能力

不同的民俗、民风造就了不同的民俗体育游戏,其发挥的作用也各有不同[7]。比如跳绳,学生要持续摆动绳子,这能够锻炼他们身体各部位的协调能力,特别是上下肢,而学生通过跳绳也提高了弹跳能力,锻炼了速度、力量、灵敏等素质。此类运动游戏能够很好地强化学生的四肢肌肉、关节灵活性,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这对于促进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大有裨益。还有传统的民俗体育游戏,如丢沙包,该游戏娱乐性、益智性较强。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求接沙包的学生与其他成员密切配合,快速躲闪、跑,而丢沙包的学生间也要互相配合。

1.2.4 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民俗体育游戏是人们在长时间的生产实践活动中慢慢发展并流传至今的。不管是民俗体育游戏的内容还是形式,其背后都承载着不同的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髓。将民俗体育游戏引入高校体育教学,能够潜移默化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灌输到学生心中,让学生在运动之余,感知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而做到继承、弘扬、发展与创新。

2 民俗体育游戏运用于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具体实践

2.1 活用民俗游戏,提高身体素质

2.1.1 激发兴趣,自主参与

娱乐性和趣味性是民俗体育游戏的典型特征对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学习兴趣无疑发挥着关键作用。如民俗体育游戏丢沙包是很多高校学生童年的经典回忆,将其引入高校体育教学,无疑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在教学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分组玩丢沙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这一活动中自主参与,玩得尽兴,提高运动能力。丢沙包这一民俗体育游戏具有极高的健身价值。由于游戏活动的激烈程度较高,投沙包者要快速准确地用力将沙包投向接沙包者,而接沙包者也要具有判断能力,在运动过程中,快速地移动、跳跃和躲闪。教师可将每节比赛时间设定为3 min,投沙包者为一组,接沙包者为另一组。投沙包者为攻方,接沙包者为守方。攻方在投沙包时能够锻炼上肢的力量,而守方接沙包者要快速躲闪移动,这有助于锻炼下肢力量。从运动生理学的视角来看,丢沙包属于有氧与无氧运动的组合,随着游戏时间的增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心肺机能。由此可见,丢沙包游戏既能培养学生身体的灵敏性、协调性,又能发展他们的力量、素质,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2.1.2 锻炼速度,强化训练

立定跳远是高校学生体能测试的重要环节,主要是测试学生的骨骼肌肉力量强弱。最根本的能力还是学生的上下肢协调能力、双腿的弹跳能力。若要达到相应标准,学生必须强化弹跳力,锻炼臂力。可通过民俗体育游戏,快速帮助学生实现以上目标。教师可引入民俗游戏,比如青蛙蹦蹦跳和捕鱼大作战等,帮助学生强化弹跳能力,让他们学会如何对双脚增加力度,然后向既定目标弹跳。显然,这些细微的动作训练需要与立定跳远的学习完美融合。此外,妙手打靶、保龄球大作战之类的游戏,能够锻炼学生的双手协调能力。可见,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巧妙运用民俗体育游戏,能够有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高校体育教学的弊端,丰富体育运动的种类形式,提升体育教学的生动性和多样性。而这样一来,学生也能在更自由、更开放、更具有趣味性的锻炼中训练速度、强化力量,并提高训练的质量与水平。

2.1.3 轻松简单,高效学习

很多高校体育教学内容都有一定的限制性与规则性。而民俗体育游戏的娱乐性、大众性、趣味性与随意性则更易吸引学生。特别是在面对一些难度较高的体育教学项目时,如果学生身体素质较差,运动能力并不高,那么他们也很难完成既定的任务,而此时可通过引入民俗体育游戏,丰富体育锻炼的形式,这样既能扭转体育教学枯燥、机械的教学现状,也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他们主动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挑选更契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游戏,充分提升个人的运动能力,实现身体锻炼目标。具体来说,针对掷垒球这一运动项目,由于其难度较高,而且运动强度也较大,对于学生来说,特别是对于一些女生而言,很难达到测验标准。通过引入民俗体育游戏,教师可针对性强化对学生臂力的练习,指导他们通过向墙面投掷弹力球,快速接球,强化学生的臂力,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另外,骑马运动也能帮助学生进行上肢臂力的锻炼。学生通过持续舞动双臂,强化上肢臂力。由此可见,对于一些难度较高的体育运动项目,教师可以引入民俗游戏,简化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更具趣味性、更简单的训练中轻松锻炼身体机能,掌握运动技能。

2.1.4 强化竞争,获得荣誉

50 m 跑测试是很多高校学生体能测试的重要内容。它既能考验学生的速度素质,也能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对学生而言是一个较大的挑战。而50 m 跑的动作要点也主要在于屈髋、伸踝的速度与力量。因此,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速度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相关的民俗体育游戏进行练习。与50 m 跑体能测试相关的民俗体育游戏,最经典的要数跳绳游戏。具体来说,在课程教学开展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前3 min 进行跳绳训练,让学生有效进行弹跳动作和跨越动作,还有脚踝部的反复弹跳与快速训练,也能帮助学生锻炼反应能力,增强肌肉力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双脚快速交替弹跳,始终维持较快的频率,加之双臂不停摆动,学生的上下肢力量与速度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这样一来,通过有效的锻炼,也能为学生的50 m 跑奠定重要基础。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与民俗体育游戏的结合,可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能强化他们的锻炼意识与竞争意识等。

2.1.5 全身投入,提高体能

1 min仰卧起坐是高校学生运动测试的重要项目,其主要考核的是学生的腰腹力量。因此,在日常的训练与锻炼过程中,教师也要开展相关训练,增强其腰腹力量,并让学生保持正确的姿势。在针对性的训练中,教师也可以引入相关的民俗体育游戏,比如妙手打靶、炮打司令部等游戏,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特别是对学生四肢肌肉、关节发力的训练。另外,运动过程中也要求学生要将全部精力集中在游戏中,这样一来,通过反复针对性的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增强其身体素质,为他们在后续的测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做铺垫。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分析学生的实际运动情况,在此基础上,教师可积极引入民俗体育游戏,将其灵活渗透在体育教学与测试的各环节,丰富拓展体育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更有趣、更灵活、更具娱乐性的民俗体育游戏中锻炼腰腹力量,强化体能。

2.2 创新游戏形式,增加训练趣味

确保民俗体育游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效果,教师必须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加强对民俗体育游戏的改变创新,使其更符合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与训练内容。具体措施如下。

其一,构建民俗体育学习小组。组建民俗体育游戏学习的兴趣小组,并在全校范围内推行。在构建兴趣小组时,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生源地进行分析,了解他们对不同民俗体育游戏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踢毽子、舞龙、舞狮、太极拳等不同的兴趣小组。通过构建兴趣小组的形式,能聚合同一兴趣爱好的学生,这一形式有效充盈了体育教学,也成为学生在体育学习之外的全新运动平台。为此,教师也要高效统筹与设计,使民俗体育游戏项目逐渐在高校学生群体中流传开来。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积极鼓励其他教师参与进来,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将民俗体育游戏的内容形式逐渐纳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中。

其二,发挥学校社团的作用,由于社团是自治组织,学生可以自由地安排时间,一方面有利于充分发挥体育游戏强身健体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密切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社团中,学生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盟友”,既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有益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在社团之中,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对某一民俗体育游戏的偏好等都会成为他们聚合的理由,这对民俗体育游戏的继承、传播与发展有着重要促进作用。

3 结语

广大高校体育教师必须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征、体育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等因素,选取更契合的民俗体育游戏,制订更适宜的教学方案与教学策略,为大学生提供更有趣味性、更丰富、更多元化、更高层次的体育教学资源,促进他们生理、心理的发展。民俗体育游戏源自生活,回归于生活,与学生的体育学习息息相关,二者的高度融合也是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对于全面落实民俗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缓解学生的学业压力、增强体质以及继承与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猜你喜欢
沙包民俗游戏
沙包大战
冬季民俗节
民俗中的“牛”
丢沙包
民俗节
缤纷沙包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