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篮球运动员心理素质培养研究初探

2024-03-29 00:40朱琳黄仁斌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4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教练球员

朱琳 黄仁斌

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广州 510005

由于在男篮世界杯赛中战绩不佳,中国男篮在亚运会前已无缘巴黎奥运会。而在亚运会中国对战菲律宾的比赛上,张镇麟绝杀未果、原地抱头自责,没有后续战术延续,男篮全队放弃,任凭3.6 s 白白流走,在半场领先18 分的情况下,末节惨遭逆转,半决赛不敌菲律宾队,最终位居第三名。如果说张镇麟中投不进是技术的缺失,是对当下形势判断失误,那么绝杀不成后的抱头自责则是心理素质脆弱的表现。连续缺席两届奥运会,中国男篮已失去了在亚洲范围内的优势,不禁引发深思:近20 年来,中国篮球一直跟在欧美篮球后面亦步亦趋,甚至在战术配合和打法上也模仿得惟妙惟肖,但唯独在培养符合世界篮球发展的人才方面却无法复制。向世界篮球强国学习不应是一味地模仿,而是走在适合自己的路上去开创,去超越他们。中国篮协主席姚明表示,中国篮球正面临同世界脱轨的阵痛,但中国男篮还有一定实力,要尽快赶上去。对于男篮的未来,应对包括联赛在内的赛制做系统性的改变,在国家队、联赛、青训等环节上加强国际交流[1]。中国男篮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要想在世界立足,不仅要打磨个人及团体技战术,还要与国际接轨,多参与国际赛事,汲取大赛经验,磨炼心理素质。本文对中国篮球运动员心理素质培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探索。

1 心理素质、技术能力与临场执教:影响篮球运动员发挥的关键要素

1.1 心理素质的定义和分类

心理素质指的是运动员在面对比赛压力、挫折和竞争时展现出的心理反应和适应能力,包括心理韧性、抗压能力、专注力、自我调节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等。在竞技体育领域,心理素质是运动员应对比赛压力、挫折和竞争时的关键因素,它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心理韧性、抗压能力、专注力、自我调节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心理韧性体现在运动员面对比分落后或受场外因素干扰时仍保持坚韧和积极态度的能力,这是他们在高压环境下维持优异表现的基石。抗压能力则是指运动员在面临来自本方、对方球队教练、球员,甚至是场外观众给予压力时仍能稳定表现的能力,这在紧张的比赛中尤为重要。专注力是指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集中注意力,有效忽视外界干扰的能力,这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竞技表现。自我调节能力涉及运动员控制情绪和行为,以适应比赛需求,这不仅对个人表现至关重要,还会对团队的整体氛围和竞技状态产生影响。而团队协作能力则强调在团队环境中展现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这对于团队项目的成功尤为关键,尤其是篮球这项讲究多人默契配合的项目。

总体来看,心理素质的各个方面都是运动员个人和团队竞技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乎运动员的个人表现,也影响团队的整体氛围和竞技状态。

1.2 技术能力的定义和重要性

技术能力是指篮球运动员进行篮球比赛所必需的专门动作方法的总称,篮球运动中的技术并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形象的,它表现在完成一个动作的方法、要领、用力顺序、准确程度和表现形式等方面[2]。即在完成任何动作时,都要运用合理有效的方法。

篮球运动的本质特征是一个控制球的过程,是围绕悬空的篮筐和特定的球而展开的投中与限制投中的较量[3],即想要获得比赛的胜利,就要尽可能比对手投更多次篮,得更多分,并限制对手的投篮。篮球技术的高低往往决定了运动员在场上进攻、防守效率和对比赛的控制力,从而影响着篮球比赛的胜负。

1.3 心理素质对运动员技术表现的影响

心理素质在篮球运动中的重要性不亚于技术能力,与运动员在关键时刻的表现密切相关。运动员在比赛中遭遇压力时,心理素质较强的运动员能够更快地调整情绪,恢复正常表现。良好的心理韧性有助于球员抵抗场外因素的干扰,在执行决定比赛胜负的罚球时体现尤为明显,不会因为场外观众的嘘声而影响到罚篮的命中率。

而较弱的心理素质则可能对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使球员出现心理崩溃。如在比赛落后的阶段,运动员往往情绪低落,缺乏信心,比较急躁,在进攻和防守端都缺乏一定的积极性,防守时比较容易犯规,更容易被对方的嘲讽和挑衅煽动,从而导致自身能力发挥失常以及情绪崩溃[4]。

此外,心理素质也对团队合作和沟通有重要影响。在团队体育中,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增强队员间的信任和默契,能提高团队的整体执行力和协作效率。比分落后时,队员团结一致,为了最后的胜利,接受暂时的落后,队员之间加强沟通交流,专注于场上的每一个拼抢球,共同执行教练所安排的战术意图,从而实现比赛的逆转。相反,较差的心理状态会对球队产生消极的影响。队友试投三分未命中时,如果遭到来自队友的责备谩骂,会影响后续的个人表现以及自信。比分落后时,消极的心理态度并不利于队伍的协作,其会带来队员之间的沟通减少,全体队员参与防守进攻的次数减少,以及更多的队员打个人球等,这些现象会导致比赛走向崩盘,无法逆风翻盘。

1.4 临场执教对运动员的影响

在篮球运动中,专业教练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技术和战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运动员心理素质培养的关键引导者,对运动员的心态、动机和行为具有深远的影响。

运动员自身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教练员语言行为的影响,是取胜不可或缺的部分,在众多比赛中已有所体现[5]。在比赛对战中,一方运动员在处于不利的状况中时,心理状态会发生变化,会不由得紧张,导致自身技术特长无法发挥,团队整体态势落于下风,这时教练员往往会请求暂停,并在暂停期间分析局势,使用积极性语言布置战术及鼓励队员。当运动员再次上场时,队员个人技术动作将更加流畅、准确性提高,团队配合流畅、士气上涨,整体态势逆转,球队占据上风。由此可见,教练员的语言对运动员行为和比赛状态的影响极大,且存在交互影响。

因此,以Bandura三元交互决定论的理论模型为基础,推导出教练语言与运动员心理、行为之间的关系。

该三角关系论证了语言影响心理,心理改变生理,当大脑接收的生物信号被条件反射给身体时,机体本能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6],而生理行为反之也会影响心理及语言。因此,应重视教练的语言在实践中产生的积极或消极效应。

2 心理素质培养的方法与策略

现有研究支持让运动员发挥最佳表现的心理工具和技术的有效性,包括评估运动员的需求、通过设定目标和绩效分析来增强意识、建立有效的教练与运动员关系、减压、自我意识技术、心理意象等[7]。篮球运动员心理素质培养是一个复杂且细致的过程,涉及多个层面的训练和策略。以下是几种有效的心理素质培养方法。

2.1 自我内驱的增强——赛场表现的基础

自我要求是指运动员对自身表现的期望和标准。高水平的自我要求可以驱使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不断进步。为此,教练可以通过设定具体、量化的性能指标来鼓励运动员设定更高的个人标准。在日常训练中,教练应该让球员明白,在比赛场上的表现离不开日复一日的训练以及自身的高要求,若日常训练偷懒、投机取巧,对自身的要求一再降低,退而求其次,也许暂时不会被发现,但在比赛场上,真正要“动刀动枪”的时候,便会暴露问题。因此,教练应帮助运动员理解适度的自我要求对提高表现的重要性,避免过度压力和完美主义。

除此之外,运动员对生活习惯的要求也会影响他们的心理状态。良好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休闲活动对维持稳定的心理状态至关重要。一项来自JournalofClinicalNeuroscience的研究表明,睡眠时间长短的确会影响球员训练前后的投篮肌肉记忆,训练前后睡得越久,他们的投篮技能就保留得越好,训练前后保持充足的睡眠对于有效提高运动技能很重要[8]。因此,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球员在学习、训练、生活方面更得心应手,从而避免因场外的影响而导致训练时无法专注。教练和心理顾问可以帮助运动员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以支持他们的心理健康。

2.2 自我效能的提升——球员自信心的构建

目前,在运动训练及运动心理学中谈到运动员自信心的来源问题,都是以Bandura的自我效能理论来解决。Bandura 认为,自我效能的来源有6 种:成就表现、替代经验、口头说服、生理状况、情绪状况、意象经验[9]。其中,成就表现对自我效能及运动表现有较强的影响力;替代经验如示范,也有正面的效用;口头说服、生理状况、情绪状况及意象经验能间接影响自我效能[10]。

自我效能感是个人对自己完成某方面工作能力的主观评估,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有助于自信心的搭建。自信心是运动员在竞技场上的基石,它不仅能影响运动员的表现,还能决定他们如何应对挑战和压力。篮球运动中培养自信心的一种方法是正面的自我对话和目标设定。积极的自我暗示和实现小目标能提高运动员的自信心。在球员的日常训练中,以1 min内三分投篮为例,设置合理且适应当下自身水平的目标,以在1 min 内投出球的个数以及投进球的个数为导向。在练习过程中,不断积极自我暗示,记住投进球的感觉,忘掉因体力不足和姿势不正确而导致的糟糕投篮,并在进球后给予自身一定的肯定,形成正向反馈,从而提升自信心。

教练在球员的日常训练安排中,也应该积极设置目标,包括球队团体的目标以及细化到个人层面上的目标,可具体划分为长期和短期的,并在球员逐步实现的过程中给予肯定或奖励,从而逐步构建他们的自信心。随着运动技能愈发熟练,球员所表现出的自信心也会得到增强。刻苦训练固然重要,前提是走在正确的路上,大方向不能有偏差,因此,教练员在日常训练中应合理安排贴合实战比赛需要的训练,积极帮助球员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鼓励其在空余时间多多重复,百炼成钢。

2.3 积极正念干预——抗压能力的提升

抗压性是指运动员在面临来自本方、对方球队教练、球员,甚至是场外观众给予压力时仍能稳定表现的能力。在体育运动中,正念干预被有效地用于改善持续和选择性的注意力,减轻精神疲劳,对抗倦怠和高压力下窒息的情况[11]。

正念冥想是一种源自佛教传统的心理训练方法,旨在通过集中注意力,观察当下的感受和思维,以提高对生活的敏感性和应对压力的能力。其核心概念是通过保持对当前体验的注意力,帮助个体建立对于自己和周围环境的更加清晰、客观的认知。Bishop 等人[12]指出了正念的两个维度:注意力的自我调节和对经验的开放态度。对球员采取积极的正念干预,能在一定程度上带来更多的性格正念。方彬彬[13]对性格正念及可视化的PETTLEP 意象训练的相互影响做了研究,结果表明,其能提高篮球运动员的投篮表现。因此,在日常训练结束后,教练员可以统一组织球员进行正念训练干预,通过盘坐、闭目、调整呼吸、感受肌肉放松、调节情绪来达到放松的目的。

此外,一种有效的提升方法是模拟比赛中的压力情境。在运动员训练的过程中,模拟实战场景是很有必要的,如在检验性比赛中,增加计时器、音响、灯光以及裁判等场外因素来模拟实战场景。在日常训练中,教练可以设计特定的练习,模拟比赛中的压力环境,帮助运动员适应高压力的竞赛条件。可以设置时间限制或特定的比分差来增加训练的紧张感。在个人1 对1实战对抗中,限制5 s 内完成进攻,又或接球后寻找空间投篮,给予一定的时间限制来增强球员对于进攻时间的把控,迫使他们运用更简洁、高效的技术动作来完成一次进攻。

2.4 球商培养——掌控大局的能力

球商,或称篮球智慧,是指运动员对比赛的理解、判断和决策能力。培养球商的方法之一是通过视频分析和案例研究。教练和分析团队可以通过视频回放来评估球员的技术细节、身体素质、运动轨迹等方面的表现。这有助于发现球员的优势和改进空间,为个体化的训练计划提供依据。

通过观看和分析比赛录像,运动员可以学习如何在不同的比赛情境中作出更好的决策,以及通过视频分析员的讲解,球员能更加清楚对手使用的战术和战术意图。这种分析不仅能提高运动员对技术和战术的理解,也能增强他们对比赛的自信心。

国家女篮视频分析员张绍良在中国女篮国家队任职视频分析师时,通过观察韩旭的多场教学比赛以及亚运会比赛,发现韩旭在限制区内接球遇到包夹时会选择传球,后续被抢断造成失误。亚运会的对手正是清楚韩旭的这一弱点,选择在其接球时假装包夹,并在其传球路线上安排人手,从而造成韩旭的传球失误。在与教练和其本人交谈后,韩旭确实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遇到包夹时确实存在紧张的心理,害怕被两人包夹抢球。因此,第一选择会放弃内线单打,去寻求外线的机会。在教练与视频分析师对其进行开导,并对此进行针对性训练后,韩旭在限制区的处理变得更加大胆且极具攻击性。此外,经验丰富的教练和前辈球员的指导对于提升年轻运动员的球商也至关重要。

3 结语

本研究分析了中国篮球赛制及联赛改革背景下对运动员心理素质发展的影响,强调了心理素质在高水平篮球竞赛中的重要性。优秀的运动员不仅需要良好的生理和技术能力,还需要通过持续的心理素质训练来提升自己的竞技表现。此外,运动员赛场心理及行为受教练员临场执教语言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建议教练员在日常训练中,提升运动员自我效能感,采取正念干预等手段。同时,应鼓励运动员多参与比赛,以此积累实战经验并注意自身语言对运动员的影响,通过合适的语言艺术,更好地调动运动员情绪,增强其在关键时刻的心理应变能力和自信心,以期在高质量比赛中发挥更高的水平。虽然中国男子篮球运动员在心理素质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与美国和欧洲的优秀运动员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差异不仅体现为生理和技术方面的不足,还在心理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综上所述,中国篮球赛制及联赛改革对运动员心理素质发展有着深远影响,而心理素质在高水平篮球竞赛中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因此,未来研究应深入探讨中美不同青训培养体制及联赛背景下,我国如何更好地培养适应国际大赛的篮球人才,为中国篮球的崛起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教练球员
Coach,Where Are You?教练,你在哪儿?
犀利的机器人教练
贪玩教练
我不只是球员
加油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学习毛泽东的作战指导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