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2024-03-31 17:27陈兴旺
关键词:微课教学内容情境

陈兴旺

一、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微课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结合,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提高知识传播速度,提供多种教学活动支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从而促使课堂教学由教师本位模式向学生本位模式转变,符合新时期的教育教学观。

微课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根据“黄金十分钟”法则,学生课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课上的前十分钟和后十分钟,而微课内容短小精悍,时长5~8分钟,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知识传递,符合“黄金十分钟”法则,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例如,讲阅读理解时,教师通过微课把阅读重点告知学生,学生易抓住阅读的重点、关键,增强阅读理解能力。

微课内容针对性强,有助于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知识。此外,有些学生在掌握重点和难点知识时会产生疑惑,有学生对诗中以景衬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式不理解。此时,教师可以围绕“以景衬情、动静结合”制作微课,把诗中以儿童夜捉促织的乐景反衬诗人客居他乡的悲情讲述清楚,让学生反复观看学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微课的应用现状

小学生的自制力和专注力较弱,但同时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身心成长,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微课需要更多的课前准备,制作也相对复杂。但当下,在教学中运用微课时,有些教师没有效选择针对性强的资源,微课在教育中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有些教师制作的微课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点,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些教师在使用微课教学时只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没有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这使得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无法抓住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习质量没有得到提升;一些教师使用微课的能力有所欠缺,只为学生列出教学难点,没有突出教学重点。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微课模式的应用策略

(一)搭建有效的沟通平台

首先要搭建一个完整的微课教学系统,让学生可以自主下载教学内容,并在教学平台上传学习问题。有了这个学习平台,语文教师可以解决学生的问题,改进微课内容。其次,搭建统一的教学平台,可以有效优化整合教学资源。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中影响学习最终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平台对学生学习数据的统计和整理,可以使教师更高效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平台也有助于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最后,通过平台上学生对知识问题的反馈,教师可以合理调整教学计划,准确对接学生知识的盲点和难点,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和深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利用微课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对教学内容产生了兴趣,才会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更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自主进行学习。语文学科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这一特性,以教材为基础对微课内容进行设计、拓展、延伸,查找相关资料,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思想认知发展的需要,且具有一定的探讨性,做到这一点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微课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加强学生的体验感,增强学生的感性体验。如讲《只有一个地球》时,为有效讲解“说明方法”这一知识点,教师根据课文内容,通过微视频构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有哪些解释方法,并配以相应的矿产资源和自然资源开采图,生动地展现了美丽、富饶的地球。然后,教师结合微课讲解课文,并提出问题:“请问你还知道哪些说明方法?请用这些说明方法阐释地球资源是有限的。”这样的问题情境,一方面让学生认清了地球资源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引起了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思考。

(三)将微课教学与综合能力培养相结合

真正的教学应该具有灵活性。微课正好满足了这一要求。利用微课开展教学,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学生在课上有充足的时间与教师、同学交流互动,提升了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学生的主观意识会被充分激发,会在交流过程中拓展思维,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提前制作教学视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观看和学习,课堂教学就可以集中针对知识重难点。一些知识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反复温习学习内容,在温习中加深理解,实现知识的内化与吸收。

综上所述,教师必须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对微课教学模式进行全面分析和了解,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在明确阶段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要根据实际内容进行微课设计。结合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进行课堂教学安排,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教学实践和探索,为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综合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礎。

猜你喜欢
微课教学内容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护患情境会话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