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中构建全学科阅读资源体系的可行性路径

2024-03-31 17:27张娜
关键词:可行性习惯学科

张娜

阅读可以开阔视野,增长智慧,全学科阅读资源体系构建的最终指向便是小学生具备基本的阅读素养。由于全学科阅读更加关注阅读本身的发展性与实践性,因此笔者认为,只有从全学科阅读资源体系的特点与核心意义出发,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总结行之有效的策略,才可保障其有效推进,促进学生发展。

一、全学科阅读特点

全学科阅读,顾名思义,其主要指的便是在所有学科教学过程中,皆通过开展阅读指导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基本素养。在全学科阅读中“全”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方面主要指一种崭新的阅读理念,即所有学生都将阅读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内容;另一方面便是使所有学科包含在内,彰显学科的全覆盖。所以全学科阅读的特点便是具备学科的贯通性以及学科的全面性。此外,全学科阅读还包括学科课程特点,即学科阅读是在特定学科的日常学习过程中突出学科本身的阅读特色,实现阅读内容的延伸,进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二、小学教育中构建全学科阅读资源体系的可行性

(一)拥有技术层面的阅读资源

全学科阅读对于阅读科目、阅读量的要求相对较高,而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各种设备被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在小学教育中构建全学科阅读资源体系,由于拥有技术层面的阅读资源,因此可实现体系的精准构建。例如:教师通过建立线上资源和线下资源两方面渠道,进行阅读数据库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高质量的阅读资源,如学校通过搭建数据库资源,应用互联网实现阅读资源的储备与共享,学生可通过自由登录学校的线上数据库,获取感兴趣的阅读内容,从而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同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构建全学科阅读资源体系具备技术可行性。

(二)具备教学实践层面的阅读资源

在小学教学過程中,教师是学生的知识引导者,而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全学科阅读本身对学生而言相对陌生,因此当教师从旁引导,为学生提供教学帮助时,便可使学生亲身体会到阅读实践的魅力,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全新体验。例如:教师通过定期开展主题式阅读,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如将语文课程与自然科学课相互结合,为学生提供《昆虫记》等科普类阅读资源的引导,帮助学生制订阅读计划,找到《昆虫记》中关于昆虫的变化特征以及对大自然的相关描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构建全学科阅读资源体系具备教学实践的可行性。

三、小学教育中构建全学科阅读资源体系的具体路径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好习惯,好人生”,良好的习惯可促进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学生个人综合素养的提升,对于全学科阅读而言亦是如此,因此构建全学科阅读资源体系的首要路径便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通过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职能,强化学生的阅读意识,采用家校合作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应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掌握学生在家庭中的阅读表现,而家长则定期向教师反映学生的阅读状态,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为学生布置课外阅读任务,家长实施监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完善学校图书馆建设

为有效保障全学科阅读资源体系的构建,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工作至关重要。如学校通过明确学科意识,采购可用于学科教育的图书资源,并适时吸取学科教师意见,参考全阅读参考书科目进行图书馆图书资源的采购。与此同时,应用数字化相关资源打造学校线上云图书馆,从而在保障满足小学各学科教育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科资源,实现学科教学的资源共享。

(三)强化教师引领作用

教师是对小学生进行教育的引导者,因此构建全学科阅读资源体系必须强化教师的引领作用,使教师成为学生全学科阅读的引路人。教师可通过定期推荐学生阅读书目,保障阅读方向,英语学科可推荐《乡土中国》,而语文学科则可推荐《史记》,自然科学学科可推荐《海底两万里》,进而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总之,在小学教育中构建全学科阅读资源体系具备现实的可行性。在构建过程中,只有充分利用所有教学资源,通过拓展阅读的深度以及阅读领域,才可使阅读走向全学科,为小学生打造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促进其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可行性习惯学科
PET/CT配置的可行性分析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上课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