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美术生态课堂,让思维变得灵动

2024-03-31 17:27吉凤兰
关键词:美的美术资源

吉凤兰

学生的思维随美术活动而发展,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将美术教学与思维发展共融,加强教学活动与学生发展、感性思维与教学内容的协调,构建生长课堂,增进学生的审美体验,促进学生思维的进阶和能力的提升。

一、合理选择素材,培养审美思维

教师要依托课程标准挖掘带动生长的教育资源,合理选择素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审美思维的发展。教师要融入美术资源,培育学生的思维,端正学生的情感,为学生构建生长的课堂。如在学习苏少版五下《线条的魅力》内容时,教师以动漫导入,让学生欣赏由一根线条组合、变化产生的故事,并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这线条有意义吗?谁能说一下故事情节?教师选择动画片资源,让学生感受到线条充满神奇的魅力。

二、搜集生活元素,培养创造思维

美术作品的创作灵感源于生活,只有产生表现美的兴趣,才能丰富美的形式。美在雕刻、绘画、建筑等形式中表现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想象、互动,挖掘其中的美术元素。教师要培养学生挖掘美的能力,依托生活中的美术元素承载课程,让学生在自由创作的基础上表现美。教师要运用生活中的美术元素组织教学,要挖掘审美资源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在体验美的过程中去感受美术的教育功能。

三、挖掘互动元素,培育创新思维

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体验能推动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要加快生态课堂的生成,在了解学生学习特点、创作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互动,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快课堂的生长。教师要挖掘课堂中的互动资源,创新美术教学方法,以创新的方式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艺术灵感。如在学习苏少版五下《桥》一课时,教师提出问题:我们欣赏了美丽的江南古桥,它的主要形式有哪几种?拱桥桥洞弧度较高,为什么要高?这些桥在结构上主要分哪几个部分?你能用今天我们带的工具材料画一座桥吗?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如果把桥转过来,桥又是怎样的呢?教师以问题引领互动,能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究。

四、开展美术活动,培育发散思维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表达,让他们的思维得到发散,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经验不足,教师要尝试将不同的美术资源融入课堂,开展趣味的美术活动,能打造趣味课堂,实现育人目标。教师在构建生态课堂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挖掘美术资源,从而优化小学美术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总之,教师要围绕美术课程特点开发生态课堂,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带动生态课堂的成型,形成全新的教學模式。

猜你喜欢
美的美术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创意美术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