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深基坑支护工程设计实例分析

2024-04-01 13:08王煜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年5期
关键词:剖面图单轴坝体

王煜

(深圳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100)

1 工程概况

1.1 建筑物平面位置

根据建筑物总平面图,该基坑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虹吸井基坑,另一部分为盾构工作井基坑;其中虹吸井基坑周长100 m,基坑面积2 075 m2,基坑深度为14.60 m,其东侧距已运行使用的厂区道路12.55 m,西侧距某仓库(钢结构,天然基础)18.35 m;盾构工作井基坑周长117.80 m,基坑面积820 m2,基坑深度为24.10 m,其西北侧距办公楼(框架结构,天然基础,基础埋深约1.50 m)20.07 m,具体位置如图1 所示。

图1 建筑物平面位置图(单位:m)

1.2 地质条件

根据场地勘察资料,自上而下地层如下。

①回填土:主要为场地平整时回填的块石,平均层厚约8.00 m,强透水层。②2黏土:灰黄色,软塑,局部可塑,平均层厚2.05 m。②3淤泥质黏土或淤泥,即俗称的“软土”:青灰色,流塑,含水率高,含少量腐殖质和白色贝壳碎屑。该层原为淤泥,上部块石抛填堆载加荷近10 年后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发生较大变化,现大部分为淤泥质黏土,局部为淤泥。平均层厚6.60 m,最大厚度约9.60 m。②4黏土:青灰色,具有软塑性和高压缩性,平均厚度为5.05 m。②41粉砂:灰色,中密,饱和,级配差,呈透镜体分布于②4层黏土。厚度0.50~2.70 m。②5粉质黏土:青灰色,可塑,平均层厚3.10 m。③1粉质黏土:褐黄色,可塑性好,含有少量铁锰质结核及斑点。厚度1.20~8.00 m。③2粉砂:褐黄色,中密~密实,饱和,夹中粗砂,级配差,呈透镜体分布于③1层黏土的底部。平均层厚3.05 m。④2粉质黏土:灰色,软塑,局部可塑,少量钻孔揭露。平均层厚1.03 m。④3粉砂:灰色,密实,饱和,夹少量砾砂,级配差,平均层厚2.50 m。⑤2黏土:褐灰色,混大量强风化角砾和中粗砂,可塑~硬塑,局部坚硬,平均厚度4.55 m。

基坑范围内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

表1 各土层参数

1.3 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这是整个场区的地下水特点。孔隙潜水可分为人工回填抛石孔隙潜水和海积层孔隙潜水。回填抛石孔隙潜水水位标高约2.00 m;海积层孔隙潜水存在于不连续的透镜体状的粉砂、中细砂、中粗砂、砾砂层,总体富水性贫乏,黏性土为较稳定的隔水层。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来源是大气降雨。

2 基坑支护的设计思路及方案

该基坑属于典型的软土地区基坑,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较差,且基坑开挖深度较深,加之周围构筑物的存在,故必须选用合理的支护形式,以做到在安全、合理的前提下,缩短施工工期、方便土方开挖和结构的施工、节省工程造价。本着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经过比较、优化,确定虹吸井基坑采用放坡+钻孔灌注桩+旋喷土锚+坑外单轴搅拌桩止水帷幕的综合支护形式;盾构工作井基坑采用放坡+钻孔灌注桩+浅部旋喷土锚+下部混凝土支撑+坑外单轴搅拌桩止水帷幕的综合支护形式[1-2]。

根据地下水位发育情况,采用钻孔灌注桩+单轴搅拌桩作为止水帷幕,可有效利用钻孔灌注桩的支护与止水双重作用;旋喷土锚是通过对土体加注水泥浆搅拌、旋喷成倾斜桩体,同时施放锚筋或钢绞线,实现对地层的主动加固,在基坑的四周形成“人”字形、“门”字形或“彡”字形锚杆挡土结构,围护基坑壁、边坡的掩护结构。可将常规的基坑支护用的内支撑取消,具有安全性、经济性、方便施工与缩短工期、对周边环境影响小、适用不同土层等优点。

上述综合支护形式考虑了地下水埋深浅、基坑两侧空间的充分利用、内支撑对上部结构施工有影响等多种现场因素,同时也考虑了盾构工作井作为盾构机进入通道、矿山法出土通道、盾构法泥水输出通道而对地基承载力有特殊要求、工作井使用周期长等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围护桩平面布置图如图2 所示。

图2 围护桩平面布置图(单位:m)

具体设计方案如下[3]。

1-1 剖面:主要分布在虹吸井基坑东西两侧。

浅部放坡:采用一级放坡,坡高5.00 m,放坡系数为1∶1。坡面设100 mm 厚C20 网喷面层,内配φ8 mm@200 mm×200 mm 钢筋网片。

钻孔灌注桩:采用φ1 200 mm 钻孔桩,桩间距1 500 mm,有效桩长21.50 m。

坑外重力式挡土墙(兼做止水帷幕):单轴水泥搅拌桩φ700 mm@500 mm,西侧坝体宽7.15 m,东侧坝体宽5.35 m,有效桩长16.50 m,水泥掺量15%;坝体顶部做7 150 mm(5 250 mm)×200 mm 混凝土面板,内配双向φ10 mm@200 mm×200 mm 钢筋网。旋喷土锚的主要设计参数见表2。

表2 锚杆设计参数

1-1 典型施工剖面图如图3 所示。

图3 1-1 典型施工剖面图(单位:mm)

2-2 剖面:主要分布在工作井基坑东西两侧。

浅部放坡:采用一级放坡,坡高5.00 m,放坡系数为1∶1。坡面设100 mm 厚C20 网喷面层,内配φ8 mm@200 mm×200 mm 钢筋网片。

钻孔灌注桩:前排桩φ1 200 mm@1 500 mm,后排桩为φ1 200 mm@1 500 mm,有效桩长36.00 m。

坑外重力式挡土墙(兼作止水帷幕):单轴水泥搅拌桩φ700 mm@500 mm,西侧坝体宽9.10 m,东侧坝体宽14.30 m,有效桩长14.50~16.00 m,水泥掺量15%;坝体顶部做9 100 mm(143 00 mm)×200mm 混凝土面板,内配双向φ10 mm@200 mm×200 mm 钢筋网。旋喷土锚的主要设计参数见表3。

表3 锚杆设计参数

2-2 典型施工剖面图如图4 所示。

图4 2-2 典型施工剖面图(单位:mm)

3-3 剖面:主要分布在工作井基坑南侧非隧道部位。

浅部放坡:采用一级放坡,坡高5.00 m,放坡系数为1∶1。坡面设100 mm厚C20 网喷面层,内配φ8 mm@200 mm×200 mm钢筋网片。

工作井南侧钻孔灌注桩:前排桩φ1 200 mm@1 500 mm,后排桩φ1 200 mm@1 500 mm,有效桩长31.00 m。

工作井北侧钻孔灌注桩:φ1 200 mm@1 500 mm,有效桩长19.00 m。

坑外重力式挡土墙:单轴水泥搅拌桩φ700 mm@500 mm,南侧坝体宽19.90 m,有效桩长15.00~18.00 m,水泥掺量15%;坝体顶部做19 900 mm×200 mm 混凝土面板,内配双向φ10 mm@200 mm×200 mm 钢筋网。

旋喷土锚的主要设计参数见表4。

表4 锚杆设计参数

3-3 典型的施工剖面图如图5 所示。

图5 3-3 典型施工剖面图(单位:mm)

4-4 剖面:主要分布在工作井基坑南侧隧道部位。

浅部放坡:采用一级放坡,坡高5.00 m,放坡系数为1∶1。坡面设100 mm 厚C20 网喷面层,内配φ8 mm@200 mm×200 mm 钢筋网片。

工作井南侧钻孔灌注桩:φ1 200 mm@1 500,有效桩长31.00 m。

工作井北侧钻孔灌注桩:φ1 200 mm@1 500 mm,有效桩长19.00 m。

坑外重力式挡土墙:单轴水泥搅拌桩φ700 mm@500 mm,南侧坝体宽23.90 m,有效桩长15.00~18.00 m,水泥掺量15%;坝体顶部做23 900mm×200mm 混凝土面板,内配双向φ10 mm@200 mm×200 mm 钢筋网。

旋喷土锚的主要设计参数见表5。

表5 锚杆设计参数

4-4 典型的施工剖面图如图6 所示。

图6 4-4 典型施工剖面图(单位:mm)

3 基坑支护效果

为保证基坑的安全,对基坑进行各项变形和应力观测,监测项目主要包括:(1)坡顶沉降和水平位移;(2)基坑周围地面与道路沉降;(3)深层土体侧向变形;(4)支撑的轴力;(5)基坑周边建筑物沉降;(6)坑外地下水位;(7)土层锚杆应力[4]。

该基坑工程在整个施工及使用期间,未出现坑壁坍塌现象,基坑边坡的水平位移、垂直沉降变形等与设计计算预测值基本吻合。总体而言,该基坑工程及拟建建筑物均已顺利完工,周边建筑未受影响,也为建设方节省了大量的施工工期和建设资金。

4 结语

深基坑工程是一个复杂系统,涉及诸多要素,包括强度与变形、土与支护结构的共同作用、时空效应、施工工艺等综合性的岩土工程问题。

本工程为沿海地区典型软土地质条件下的基坑支护工程,根据基坑周边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及结构施工要求,在设计中采用了放坡、钻孔灌注桩、深层搅拌桩、高压旋喷桩、桩锚支护结构等多种加固支护方法与手段,同时在设计中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达到了系统整体方案的最优化和实现途径的最优化的目的,对于软土地区类似基坑工程具有研究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剖面图单轴坝体
土石坝坝体失稳破坏降水阈值的确定方法
周宁县滴水岩水库大坝坝体防渗加固处理
单轴压缩条件下岩石峰后第Ⅱ种类型应力——应变曲线的新解释
广东省风门坳锡矿地球化学特征与找矿标志
喷气式民航客机剖面图?
CFRP-钢复合板的单轴拉伸力学性能
单轴应变Si NMOS电流模型研究
水库砌石拱坝安全复核及坝体补强加固防渗处理
斜单轴跟踪式光伏组件的安装倾角优化设计
勘探线剖面图精确绘制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