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型护岸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2024-04-01 13:08孔维祥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年5期
关键词:绥阳县生态型护岸

孔维祥

(贵州天保生态股份有限公司,贵阳 550001)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水利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工程的建设数量以及复杂程度也在不断增加。近年来,生态型护岸以其结构简单、生态环保等优点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生态型护岸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与抗冲刷能力,能够起到很好的生态保护作用,而且在施工过程中还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因此,生态护岸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青睐。但由于生态护岸在水利工程设计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今后的工程设计过程中还需采取有效措施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

2 生态型护岸特征

在水利工程项目中,生态护岸主要是将生物多样性进行充分利用,对水生生物、陆生植物以及自然植被进行充分考虑,形成一个多功能的生态系统。其中,水生生物是整个系统中的基础,可以将整个水生生物系统进行优化整合,使得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得到有效保障;而陆生植物和自然植被能够对整个生态系统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1]。从水生动物和陆生动物这两个方面对整个生态护岸系统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水利工程项目中应用生态型护岸后,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于安全性、稳定性、环保性的要求,还能够将河流生态系统维持得更加稳定[2]。生态型护岸是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以水土保持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护岸工程,其主要有植物生长环境改善;植物根系发达,可有效提高土颗粒间的附着力;生物多样性增加,利于鸟类、昆虫等动物生存;生态防护与景观美化功能相结合,利于生态环境建设。在此工程中,生态型护岸实现了“立坝挡水、卧坝行洪”,枯期造景,汛期净化河流的目标。

3 生态型护岸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要点

河道生态护岸是利用各种工程措施来改善河道生态环境的一种形式,是在河道岸坡上建造护岸结构,用来保护和改善河岸的生态环境的工程措施。其主要是在河岸坡面上设置柔性或半柔性防护结构,以保持一定厚度的植被覆盖,有利于植物生长和土壤微生物活动,从而改善生态环境。采用生态护岸工程进行河道建设时,要充分考虑河道的具体情况,对河岸坡度和河道宽度等方面进行合理设计,通过合理利用人工和自然景观以及植被等方式对河流进行防护,可以提高河流两岸的生态环境,维护河流整体风貌,使其能够长期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4 生态型护岸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4.1 工程概况

洛安江属湘江二级支流,长江乌江水系,属于湄江一级支流,起源于绥阳县西北袁家湾的田家堡,经过儒溪、大坪,进入遵义市,经过绿塘、新农,最后流入湄江。洛安江全长93 km,总落差470 m,总面积709 km2,平均水深470 m。洛安江从绥阳县市区境内流过,经过李家咀、廖家堰、南门桥、高桥、千工堰、吴家桥至李石堰,与主河道相交,这一段也称为洋川河,李石堰之上洋川河流域面积为121.7 km2,主河道全长23.11 km,主河道平均比降10‰,是一条重要的河流,也是一条洋川河。在防洪方面,按照“通畅行洪、一次性达标”的原则,将工程河段所有的挡水结构都拆掉,并替换成在现代河流管理中建议采用的升降坝,从而达到“立坝挡水、卧坝行洪”的目的,在枯期形成景观,在汛期清理河道。

4.2 洪水

4.2.1 洪水计算

此项目拟以绥阳县各气象站点为参考站,利用1954—2014 年绥阳县各气象站点最大单日降水数据,通过对绥阳各气象站点最大单日降水数据序列的统计,获得各气象站点最大单日降水平均85.2 mm,并将该数据转换成24 h 最大降水数据,对该数据进行频度适线性分析。参考《贵州省短历时暴雨统计参数等值线图》及《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中的相关等值线图,确定了最大24 h 降水平均为90~100 mm,降水量变差系数Cv=0.52。采用降雨-洪峰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最大24 h 降水平均H24h=95.4 mm、Cv=0.52、降水量偏态系数Cs=3.5Cv,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各频率的设计洪水的结果,如表1 所示。

表1 工程区及其上游设计洪水成果表

4.2.2 设计洪水过程线及成果采用

此项目拟选取绥阳县气象观测站(绥阳县气象观测站)为参考站点,观测站点(1954—2014 年)拥有61 年的观测最大单日降水量(日均降水量),这些观测站点的观测数据都是由贵州省气象局整理出版的,是一种可靠的观测站点。研究区内已观测到2002 年一遇的历史洪峰,千工堰(63.3 km2)的2002 年洪峰流量为283 m3/s,吴家桥(70.9 km2)的洪峰流量为310 m3/s,经实测得到的大湾沟交汇处(68.8 km2)的30 年一遇设计洪峰值为303 m3/s,与实测结果相近,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

位于石梁河主干上游的团山库,距本项工程仅10~20 km,是研究团山库的重要区域。团山水库的设计洪峰同样按照《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进行了计算,并得到了批准,其24 h 最大暴雨统计参数为:H24h=100 mm,Cv=0.5,Cs/Cv=3.5,而此项目所用的24 h 最大降雨参数为:H24h=95.4 mm,Cv=0.52,Cs=3.5Cv。对比团山水库与此工程所采用的暴雨统计参数,两者相差不大,而团山水库计算洪水时采用的计算方法及地区综合、汇流参数等与此工程基本相同,可以印证计算所得的洪水成果比较可靠,可用于工程设计。

4.2.3 防洪现状

兴隆—莫家(新站)河段(新站)在设计区间已经建成或将要进行防洪,但经实地考察,该河段设置了5 座拦水堰和16 座桥梁,造成了河面淤积,一些桥梁孔洞的通行能力不强,洪涝灾害时河水溢出两岸堤顶的危险。

4.2.4 防洪对策措施

按照项目当时现行标准GB 50201—2014 《防洪标准》、SL 252—2000《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的要求,该整治河道采用20 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并建立一套水情自动预报系统。同时,结合已建成的测报站网络,加大对水情的测报力度,以保证施工的安全。

4.3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总体布局

在水土流失防治的总体布局方面,要尽量坚持重点治理与面上防治的结合,植物措施、临时措施与工程措施的结合,治理水土流失与恢复、提高土地生产力的结合,统筹布局各类水土保持措施,构建一个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

在具体的防灾措施布局上,要以工程措施为主,发挥其快速、可控的特点,在关键区段采取工程措施,并在“线”“面”上强化森林、草场的复垦,使责任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与修复,使土壤的生产力得到提升,使生物措施具有较好的生态效果,从而达到从源头上控制土壤侵蚀的目的。依据该项目的建设布局、水土流失类型、强度和危害程度等特征,结合水土流失预测,将该项目分为4 个防治区:河流治理区、管线安装区、施工临时占用区和弃渣场区,并针对各区域的潜在水土流失,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4.3.1 河道治理区

防洪堤区的土地类型以未利用地、旱地、稻田为主要用地,以浆砌石为主体进行治理,目前已提出的工程措施:以浆砌石砌筑挡土墙、堤后排水渠等,能有效防止因河道冲刷而引起的土壤侵蚀;植被措施:在项目完成后,在堤坝周围的裸露地面上播种2.97 hm2左右;在施工区的挖掘表面陡峭的地方和暂时堆放的表土的地方,用编造的土包作为临时的挡墙,土包的高度1.0 m,宽度0.5 m,需要用到50 m3左右的土包。

4.3.2 管道安装区

管线占用的土地类型多为未利用地、旱地及稻田,管线的主体部分多为钢管;植被措施:在管道建设完成后,在管道周围的扰动地面上播种,覆盖面积为5.73 hm2;在施工区的挖掘表面陡峭的地方和暂时堆放表土的地方,用编造的土包作为暂时的阻挡,土包的高度1.0 m,宽度0.5 m,大约需要80 个土包。

4.3.3 施工临时占地区

场地内的施工便道,就地依河道及管道铺设,不占用其他土地。在工程完成之后,对建筑临时占用的土地进行整理,面积0.04 hm2,对原有耕地采用了人工覆盖的方法,覆盖土的厚度为30 cm,覆盖土的体积为122 m3;植被措施:在项目完成后,对施工中的临时占用区域进行绿化,使其恢复0.27 hm2的植被,并采取灌草搭配的方法;在施工期间,施工区的暂时堆积的残渣和暂时堆放的表土,需要用到大约100 m3的土袋。

4.4 社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4.4.1 社会经济效益

在工程完成之后,可以承受20 年一遇的洪水灾害,可以有效地保护沿岸的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洪灾的发生,对沿河的建设用地进行规范,对洋川河的水质进行提升,还当地百姓一个稳定、祥和、舒适、干净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与此同时,它还可以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产生强大的促进效果,促进城市的建设,这对于保障项目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当地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稳定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其社会效益非常明显。

4.4.2 环境效益

该项目的实施,能治理城市污水,降低洋川河的水污染,提高河流的生态质;有利于河床的平顺平滑,岸坡的稳固牢固,对维持河岸稳定,减缓水土侵蚀,增加植被覆盖率,美化环境,改善周边生态环境,提升项目地区整体形象,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具有重大作用。在项目完成之后,将会在工程区域内建立起一个完善的防洪系统,并通过在水边种植的水生植物以及人工绿化,来构建出一个生态环境非常好的休闲区,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一个安全、生态、和谐的环境空间和宜居环境。

5 结语

生态型护岸的应用非常广泛,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利工程建设得到了大力发展,而生态型护岸能满足水利工程对护岸的要求,能够很好地保证生态环境的稳定性,是水利工程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分析,得出结论:在水利工程中,生态护岸建造技术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对国家水利建设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生态护岸既能维护和尊重自然环境,又能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在当前环境日趋恶劣的情况下,采用生态护岸对河流进行整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绥阳县生态型护岸
我为旗帜增辉
——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老年大学校歌
多元策略的生态型游客中心
绥阳县老年大学临时党委正式挂牌成立
Agg Hab生态型聚合栖地
绥阳县关工委召开“评先”评审会
番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
联锁式生态护坡砖在河道护岸工程中的应用
中小型河道新型护岸结构治理规划探讨
微生物内核 生态型农资
绥阳县召开2016年关工委全委(扩大)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