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C护理在大隐静脉曲张微创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2024-04-03 06:46吴雅萍岳红霞杨晓雪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3期
关键词:延续性下肢静脉

吴雅萍,胡 冬,阳 凡,柳 敏,岳红霞,杨晓雪

(1.武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武汉体育学院附属医院,湖北 武汉 430000;2.三峡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湖北宜昌 443000)

大隐静脉曲张多见于长久站立工作者,由于静脉瓣膜关闭不全,患者静脉血管中血液倒流导致远端血管瘀滞,引起大隐静脉扩张、扭曲,常表现为下肢肿胀、酸麻无力,严重者还伴有皮肤溃疡、溃烂等[1]。临床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外科手术、物理治疗与护理干预等,其中微创手术能有效减轻曲张疼痛与下肢血液循环,减少溃疡发生率,同时还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短等优点,因此在临床上广泛运用[2]。然而,常规的护理仅仅只是对患者的饮食习惯进行干预,从而达到控制患者体质量的目的,但在实际应用中护理效果并不理想。4C延续性护理模式中的4C是指全面性、合作性、协调性和延续性,该护理模式是在延续性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的社会心理、健康行为等各方面进行评估,并制订针对性的系统化护理方案[3]。基于此,本院将4C延续性护理模式应用于大隐静脉曲张微创术后患者,并分析探讨其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92 例大隐静脉曲张微创术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 例。对照组男23 例,女23 例;年龄(50.45±7.45) 岁;病程(3.21±0.56) 年。观察组男25 例,女21 例;年龄(49.33±6.28) 岁;病程(3.25±0.76) 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欧洲静脉学会《慢性静脉疾病硬化疗法欧洲指南》[4]中的诊断标准;均为初次行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18周岁;患者对本研究内容均已获悉且同意。

排除标准:半年内接受过下肢静脉外科手术,或两周内使用过下肢静脉曲张药物者;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半个月内诊断为下肢静脉血栓者。

1.3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予以口头疾病知识宣教、心理疏导、生活辅助,同时根据医嘱进行常规术后用药、饮食及术后康复训练指导,并确定复查时间。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4C延续性护理模式,具体如下。第一,成立4C延续性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主治医师、护士长、主管护师各1名及护士若干,由主管护师负责对小组成员进行延续性护理培训;主治医师负责对小组成员进行术后知识、康复锻炼及注意事项培训;护士长负责协调管理及延续性护理的具体实施。第二,全面性。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建立电子护理档案,并在出院前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对患者术后身体情况、心理情况及饮食健康等方面进行系统化指导。主要内容包括:术后以清淡饮食为主;术后6 h,护理人员开始鼓励并陪同患者进行下床活动,每次不超过20 min,每日2~3次,依据患者个人身体情况逐渐加大活动量;在患者运动期间,适当为患者补充盐分和水分;术后2周换下弹力绷带改穿弹力袜,并坚持3个月以上;避免患者久坐、久站或剧烈运动造成下肢负重过早引起的瘀血、肿胀甚至深静脉血栓;针对术后并发症,推荐患者术后使用弹性绷带避免下肢血管张力过大,同时指导患者按摩下肢,帮助下肢血管放松;每日定时测量患者患肢周径,并予以下肢理疗和局部热敷,预防皮肤瘀血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夜间睡眠时,嘱患者将患肢垫高20~30°。第三,合作性。与患者社区中心医护人员及家属联系与合作,建立“医院-患者-家属”体系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在患者出院后由家属或社区医护人员督促患者每日康复锻炼,避免久站或负荷强度大的运动训练;每周通过微信的方式汇报患者基本情况,同时借由医院的微信平台,定期向患者家属推送疾病相关营养知识。第四,协调性。居家延续护理期间,若患者出现不适,第一时间联系社区医护人员进行诊治,若仍无法解决,马上联系延续性护理小组成员,及时转入我院就诊,保证患者尽快得到有效治疗。第五,延续性。出院后由责任护理人员进行电话随访。每周在微信群中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疑惑解答;每2周进行家庭走访,每次走访结束,及时整理并更新患者的个人档案信息;每月进行一次疾病与手术相关知识讲座。

所有患者持续干预3个月。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进程(切口愈合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采用自我效能量表(GSES)[5]、应对方式量表(SCSQ)[6]与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表(VCSS)[7]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与症状改善情况。GSES总共4个级别,10分为1级,1~10分表示自信心极低或自卑;11~20分表示自信心不足;21~30分表示具有较高自信心;31~40分表示患者自信心充足;满分4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自我效能越高。SCSQ包括消极应对与积极应对两部分,消极维度总分2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消极应对倾向越高;积极维度总分3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积极应对倾向越高。VCSS包括静脉曲张、疼痛、静脉水肿等共10项,每项0~3分,分别对应无症状、轻度、中度、重度反流,总分3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静脉水肿程度越严重。比较护理期间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进程比较

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进程比较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GSES和VCSS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GSE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V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GSES和VCSS比较 单位:分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CSQ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CSQ消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CSQ积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CSQ比较 单位:分

2.4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单位:例(%)

3 讨 论

大隐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疾病,其与血管内压力增高、管壁弹性下降有关。研究[8]表明,肥胖、怀孕、久站均是引发该病的重要原因。静脉曲张使血管壁变薄,改变血管通透性,导致血液外渗及血红蛋白代谢物沉积,因此会出现组织溃疡、溃烂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再加上手术创伤和患者对相关医学知识了解匮乏,多数患者在护理期间会出现抗拒心理,导致护理效果不佳[9]。

4C延续性护理模式是一种以奥马哈体系为基础框架构建的新护理模式,将护理从医院延续至患者家庭,通过全面性、合作性、协调性、延续性等优势在国内众多疾病护理中脱颖而出[10]。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究其原因,在4C延续性护理模式下,患者术后护理的整体舒适度得到有效提升,同时护理团队的护理服务能够潜移默化地改善患者术后心理状态,间接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依从性,使其更好地配合术后康复训练,加速患者术后预后与恢复。

研究[11]显示,4C延续性护理模式不仅能促进患者预后恢复,同时还能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并提升其自我效能。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GSE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V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CSQ消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CSQ积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考虑原因为采取4C延续性护理模式后,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心理干预的同时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患者需求及情感意愿为首要参考因素,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疏导,提升患者自我效能的同时鼓励其作出积极正向的选择,同时通过社区护理人员及家属的反馈能及时了解患者出院后的病情变化,并持续加强对患者与家属的健康宣教,利于患者自身的认知和干预模式朝着健康方面转变,使患者-社区-医院三者之间的联动性增强,整体协调度升高[12-13]。

本研究显示,护理期间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大隐静脉微创术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损伤,观察组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再次向患者强调术后采用弹力绷带或弹性袜子的重要性,能有效避免下肢静脉溃疡或血栓的形成,同时医院护理小组会联系社区中心,要求社区医护参与延续护理,对患者居家健康运动康复进行督促与指导,让患者逐渐养成运动习惯;同时通过线下回访与上门访视等方式帮助患者从容应对出血、血肿等并发症,因此在医院与社区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使患者于院外也能获得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有效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14]。

综上所述,针对大隐静脉微创术后患者采用4C延续性护理模式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缓解静脉曲张症状,提高患者自我效能与应对能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延续性下肢静脉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延续性护理管理在回访中心的应用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
活血化瘀法治疗颈内静脉置管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介入治疗髂静脉肿瘤性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