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品空间分析的我国水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研究

2024-04-03 06:56蒋国洲吴蓓蓓饶琼娟
关键词:禀赋水果优势

蒋国洲, 吴蓓蓓, 饶琼娟

(1.海南大学 园艺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 2.东北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819)

路径依赖理论认为,产业变迁沿着既定的路径,可能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得到不断优化;也可能被“锁定”在某种低效率甚至无效率的状态下而导致停滞。运用产品空间理论及模型,可以形象和直观地观察某种产品的生产和市场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利用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禀赋优势,在农村制度和技术变革推动下,水果产业得到迅速发展,2019年中国水果出口贸易总额已攀升至世界第 5 位[1],但我国出口果品在品质、价格、品牌等方面均不占优势[2],且面临着土地等自然资源趋紧、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贸易壁垒趋严等诸多挑战[3-4]。本文以区域位置为主线,将土地、劳动、技术、管理等生产能力禀赋作为考量依据,构建中国出口水果产品的空间模型图,分析中国水果产业空间演变过程及路径依赖表征,目的是探究既成路径对我国水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的正向和负向作用,并提出提升我国水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一、产品空间模型构建

(一)产品空间模型的基本含义

产品空间理论认为,各产品内的要素构成越相似,空间距离越近,产品间的互通转变越容易,进而产业升级越快。空间中,相似的产品,邻近距离短,最终聚集成一个密集区域;若产品间关联性不大,便会分散在空间周围的稀疏区域。鉴于产品之间的分布没有均匀性,其距离可以排成一个n行n列的对称矩阵来表示,矩阵内每一个元素表示的是一种产品,每两个相邻的元素之间代表的是两种产品的距离,主对角线上的元素表示的是产品自身的距离[5]。

(二)基于显性比较优势下的邻近度测算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简称RCA)常用来测算Mi产品出口额占全国该行业总产品出口额的比例与世界Mi产品出口额占世界该行业总产品出口额的比例之比,取RCAMi=1为临界值来衡量现阶段某国产品是否具有显性比较优势。当多数国家能生产两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时,可以认为这个国家的这两种产品在产品空间上的距离较近,生产上投入的要素基本一致,产品之间转换升级难度低。产品间的距离用邻近性来测算,发生概率如下公式(1):

公式(1)是两种产品条件概率未必相等的非对称衡量指标,由于产品的生产条件可能非常严格,所以取产品邻近性的最小值[6]。公式(2)表示的是当RCA>1时,某国产品的出口份额比世界水平出口份额高;当RCA<1时,某国产品的出口份额比世界水平出口份额低。公式(2)与世界出口额水平的比较能够直观地反映出该国是否具备产品转型升级的生产条件和要素禀赋。

(三)产品密度的测算

产品空间中每种产品之间看似是静态的关系,实际上在每个时期产品之间是呈现动态的关系,因此产品比较优势显示的状态也不一样。产品比较优势大致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以前(t-1期)该产品不具备比较优势但现在(t期)具备,二是以前(t-1期)该产品具备比较优势但现在(t期)不具备。这两种情况可以继续推出四种演变状态,根据公式(2),分别阐述四种状态的意义,如表1。

表1 某国Mi产品4种演变状态

若产品具有升级优势,该产品与周围具备比较优势的产品距离较近,现进一步使用由Hausmann等人[8-9]的产品密度指标来反映潜在比较优势产品Mi所处的产品空间位置及其周边生产能力禀赋的大小。

公式(3)是产品密度指标,t年Mi产品具有潜在比较优势在产品空间中与已具备比较优势Mj产品的密度大小,该值越大则Mi产品在与周围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距离越近,产品升级路径多,容易转型为具备比较优势的产品。

(四)数理模型的建立

为了验证密集型区域的比较优势产品对其邻近区域潜在比较优势产品的升级影响是遵循比较优势还是偏离比较优势的推理,借鉴Hausmann和klinger的研究方法[10],使用上述显性比较优势、邻近度、产品密度等指标构建如下数理模型:

模型(4)中,xMi,t表示t年Mi产品是否具有比较优势是由t-1年Mi产品的比较优势(xMi,t-1)、t-1年Mi产品密度(μMi,t-1)、促进产品升级的带动因素(θ)、控制Mi产品周边产品数量变化的个体效应(X)以及扰动项(ε)等因素共同决定。

上述模型中,xMi,t的取值非1则0。由于RCA是直接影响xMi,t的因子,为了防止RCA值波动太大引起的异方差性增大,本文采用取对数的方式,确保使数理模型的结果分析更准确。用lnRCA带入公式中,公式(4)表达如下:

模型(5)中,结果值越大,产品之间升级转化概率越高;结果值越小,产品之间升级转化概率越低。

二、我国水果产品国际竞争状态的路径依赖表征分析

(一)样本数据来源与选择

本文产品数据来源于全球最具权威的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选取2000—2020年HS6位编码的水果产品数据,采用出口贸易额指标,涵盖了中国出口市场多数水果品类,能很好呈现我国水果产品空间状态。

(二)中国水果产品空间结构演化路径

本文采取40个6位编码水果产品的出口贸易额,计算出中国2000—2020年水果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RCA),运用公式(1)获得各类产品之间邻近度的距离矩阵,每一个产品代表一个节点,每两种节点之间的连接权重为邻近度值(自身的邻近度为0),利用UCINET软件绘制5期可视化图形。

图1呈现了核心区域的节点连线密集,其余区域节点围绕着连线密集节点的特征。直观地看,2000年处于核心区域的水果产品是苹果、柑橘和梨,2005年增加了葡萄干,2010年又增加了葡萄柚,2015年极具显性对比优势的是梨和柑橘,2020年主要集中在柑橘、梨、樱桃。

图1 中国水果产品空间演化路径图

为了更深层次地挖掘核心-边缘区域的水果产品,本文利用Ucinet软件的核心-边缘结构算法测算核心度指标,指标越高,越处于核心区域或接近核心区域[11],5年的核心度计算结果如表2。

表2 水果部分产品各期核心度指标

由表2 中的核心度数值可以发现,2000—2020年中国水果产品品类在逐渐增多,但同可视化图表现的一样,具有出口优势的水果产品高度集中在苹果、梨、柑橘这些品类上,榴莲、柿子、桃子等水果产品的比较优势开始显现,2015年以来柠檬、酸橙、甜瓜逐渐退出比较优势。

从水果产品空间演变来看,处在核心区域的水果品类少且相对集中,虽演化路径走势略有变化,但苹果、梨、柑橘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这说明这些水果在整个中国鲜果产业中积累了大量的要素禀赋,并能与其他水果形成良好的助推效应。介于核心区域和边缘区域的产品,如葡萄干、葡萄柚、樱桃、木瓜、李子和黑刺李,经过不断地向核心区域产品学习,逐渐向核心区域靠拢,其经济价值在提高,处在升级阶段;处在核心度低的边缘区域水果产品,如香蕉、杏子、西瓜、李子、草莓、猕猴桃、蔓越莓、醋栗、桑葚、枣、菠萝、无花果、鳄梨、橙子、番石榴、芒果和山竹等,则不具有升级条件;柠檬、酸橙、甜瓜等则面临失势阶段。另外一些产品,如樱桃、柿子、榴莲、桃子,显示出“跳跃式”发展状态,这可能与这些产品受到某些突发因素影响而引致市场青睐有关,值得进一步关注。

进一步将40个编码按我国季风气候特征将水果产品分为温带水果、亚热带水果和热带水果三类(部分水果品类有交叉),如表3。

表3 基于季风气候的中国水果产品分类

按照表3的分类,计算出2000—2020年的平均核心度,并画出走势图,如图2。从图中2可以看出,中国温带水果的平均核心度指标高于亚热带水果和热带水果,中国亚热带水果的平均核心度指标高于热带水果,说明温带水果在产品空间中处于核心区域,热带水果处在边缘区域,亚热带水果在核心与边缘区域之间。从走势上来看,中国温带水果的平均核心度波动大;亚热带水果的平均核心度波动小,一直跟随着温带水果的趋势走动;热带水果的平均核心度走势平稳。据此,可以认为,长期以来我国温带水果具有比较优势,亚热带水果比较优势正在逐步形成,热带水果尚无比较优势但表现出较强的竞争潜质。

图2 中国水果按季风气候分类的核心度指标走势

总之,我国水果产品种类多,但是出口种类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匀,优势产品出口种类少,创新产品加入少,整体国际竞争力不足。

三、实证检验和稳健性检验

为了实际数据值和模型构造的虚拟值之间达到一致性程度,本文采用多种回归法进行对比。

1.实证检验 模型(4)中表达的是上期各项指标对当期产品升级与否的影响,xMi,t是取值为0-1二值法,因此实证研究中除了OLS检验和FE个体效应检验也采用了二值响应模型PROBIT命令进行检验,使各回归检验的内在动力具有可比性。

从表4中可以看出,三种模型整体结果一致,其中OLS模型R2值为0.741,高于FE模型,进一步说明OLS在各模型中的估计结果具有可靠性。下面进一步分析OLS的估计结果。

表4 中国水果产品比较优势和产品密度回归结果

首先,从xMi,t-1的系数大小和显著特征来看,β值为负,且无显著性,比较优势上一期对当期影响较小,说明比较优势具有不确定性特征,这可能与产品空间内大部分产品在观察期内受某些(种)偶然因素影响较大有关。其次,(xMi,t-1)μMi,t-1的系数θ1值为正,呈显著的正向作用,即上期(xMi,t-1)μMi,t-1在1%的水平下增加1单位,当期水果产品升级为比较优势产品的概率上升179.6%,足以说明水果产品前期积累的能力禀赋对产品后续的升级具有较强的支持作用。最后,从(1-xMi,t-1)μMi,t-1的系数来看,θ2值为负,且并不显著,说明水果产品没有前期积累的资源禀赋,产品的升级会出现不显著的偏离升级路径。总之,产品密度能反映产业的生产能力禀赋大小,并对当期产品升级作用显著,当上期的水果产品具有一定优势时,必然对当期的产品升级积累更多的禀赋优势并带动产业升级,图1的演化路径及苹果、梨、柑橘等水果的演化特征印证了这一结论。

2.稳健性检验 采用模型(5)验证上述实证分析结论的稳定性。

从表5可靠性看出,OLS和FE的检验结果大体一致,但OLS检验的R2值大于FE检验,为了说明OLS估计结果比FE估计结果更具可靠性,我们再对OLS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

表5 中国水果产品比较优势和产品密度对产业路径升级作用的稳健性检验结果

模型(5)中进一步分析了上期产品密度对当期产品升级的影响,放松模型关系假设,在影响因子中加入了,结果显示自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有极强的显著性。μMi,t-1的系数θ显著为负的系数δ显著为正,说明自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呈显著的U型关系,即在产品转型初期,上期μMi,t-1在1%的水平下对当期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有极显著的逆向作用,上期指数越大越会造成当期周围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越多,从而导致水果产品转型成为优势产品的可能性越小,但随着时间的变化,产品的能力禀赋增强、规模增大,度过低谷期,上期产品密度μMi,t-1对当期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出现了极显著的正向作用,上期产品在下一期能成为持续性优势产品。总之,产品密度即能力禀赋对水果产业的升级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印证了上述实证分析的结果。

四、结论与政策含义

(一)结论

(1)实证分析表明,中国水果产品上一期显性比较优势对当期的显性比较优势呈极显著正向作用,处于劣势地位的水果长期得不到明显改善,少量品种呈现“跳跃式”发展状态。这一结论表明,我国水果产品生产和出口存在显著的路径依赖特征。

(2)我国水果产品生产和出口的既成路径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土地、技术、劳动力、管理等生产要素禀赋对我国水果比较优势的形成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也是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的现实基础;另一方面,既成路径对我国水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也产生着抑制作用,特别是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的作用还不太明显。这可进一步解释我国水果产品品质、价格、品牌等方面在国际市场上均不占优势的原因。

(二)政策含义

(1)在空间布局上,依托生产要素禀赋,巩固和强化比较优势,创造竞争优势,是我国水果产业发展路径的必然选择。土地资源的不可流动性和水果生产对气候的强依赖性决定了生产能力禀赋是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我国水果产业必须坚持“适地适栽”的基本原则,健全不适宜区(边缘区)水果生产的退出和淘汰机制。最适宜区(核心区域)要巩固和强化比较优势,突出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起好引领和示范作用,率先突破在国际市场上低价格、低附加值的“锁定”状态,创造竞争优势。在稳定总规模的前提下,对同一类别水果,发挥好适宜区和次适宜区(接近核心区域)的调节和补充作用,从而突破最适宜区土地资源约束、“市场拥挤效应”和产业集聚“锁定”效应,解决我国水果产品总量、结构性、季节性矛盾,从整体上提高竞争力。基于气候分布特征,温带区域要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在生产、加工等环节中的应用,突出品牌培育,增加水果产品附加值;亚热带区域要通过机械化、智能化、设施化和互联网+等手段,突出区域特色,挖掘市场价值,使亚热带区域品种尽快向核心区域产品序列靠近;热带区域要结合气候和地形特征,以高质、高值、多抗为目标,以遗传改良和新品种引培为抓手,积极培育热带水果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2)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是提高我国水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在宏观环境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政府要优化“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生产者和经营者主体地位突出”的产业发展机制,一方面政府要为促进水果产品出口提供必要的财力、物力、政策和技术支持,另一方面要和企业一道加强对国际市场需求、质量安全、风险预警信息的收集、研判,健全信息共享机制。

(3)加强企业管理创新是提高我国水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管理者的认知能力决定路径选择[12]。因此突破路径依赖,必须发挥管理者超越路径依赖的主观能动性,让生产经营主体深刻认识到,只有突破个体惰性、追求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才能摆脱水果产品生产和出口“创新动力(能力)不足-产品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企业利润微薄-缺少创新投放能力”的路径“锁定”。

猜你喜欢
禀赋水果优势
讲故事的禀赋——梅卓长、短篇小说合论
矮的优势
四月里该吃什么水果
画与话
基于禀赋压力系统分析的水资源承载与分区管理
温文尔雅禀赋 中和为美书风
政府干预、资源禀赋与企业多元化战略选择:以煤企为例
水果篇之Cherry
水果畅想曲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