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友文化培育:现实困境、突破进路
——以江苏某高职院校为例

2024-04-07 16:58任静静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5期
关键词:母校校友培育

任静静

(江苏开放大学 商学院,江苏南京 210013)

文化育人即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塑人”,通过文化的沁润达到塑造品德、凝聚共识和引领风尚的目的[1]。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厚植社会主义 “文化自信” 的重要土壤,不仅承担着传播和传承优秀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任务,更践行着培育优秀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要使命。因此,高校的文化育人可以说是育人工作中的一项内容,发挥好文化育人的作用,是高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

校友一般包含在学校完成学业或受到教育的学生,曾任职的教职工或工作人员,在学校内接受过荣誉或被授予某一职衔,以及因其他原因同学校关系密切且愿意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贡献的热心人士[2]。校友群体所呈现出的财力、物力、信息、社会影响等方面的多重作用使之成为高校育人工作中的重要资源。尤其是在校友捐赠的巨大效益凸显后,校友文化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3]。如:学者孙雷研究校友文化的内涵与生成逻辑[4],学者迟爱丹根据调研统计分析当前校友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建议对策[5],学者曲家瑶[6]、吴玫[7]等探究校友文化协同育人路径。可见,随着对校友资源的日益重视,学者们对校友文化的研究也逐步丰富,但校友文化的概念、内涵及特征还没有完全统一,校友文化的培育和建设问题还缺乏透彻剖析。因此,本文以江苏某一高职院校为例,实地调研分析该校校友文化培育所面临的现实困境,着重讨论在校期间的校友文化培育问题,以进一步丰富相关领域的研究。

1 概念剖析

大学文化涵盖校园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多方面[8],而校友文化则根植于大学文化,是校友间、校友和母校间的共同纽带,同时也体现着社会文化特征,是大学文化的外在拓展和衍生[9]。针对校友文化的基本概念,目前学者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阐述:(1)从校友文化和大学文化的关联性角度,认为校友文化是大学文化的组成部分[10],或是校园文化的社会延伸[11],或是区别于校园文化的另一种独特文化类别[12];(2)从校友文化的内涵剖析,认为校友文化是一种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精神纽带[13],校友文化同时包含精神载体和物质载体[14],还有一种观点是校友文化包含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及行为文化三方面[15]。本文借鉴学者孙雷的研究表述,认为校友文化是一种共同体文化,作用于校友与校友、校友与母校之间,凝聚独特的价值取向和情感连接。

总的来说,校友文化具有三方面特征。

首先,校友是以学缘为基础的一种共同体文化,区别于家族的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及岗位中的工作关系,是校友在未毕业之前,与教师、同窗、学校其他部门工作人员等在母校学习、生活中综合而来的。母校教育和引领孕育出爱校荣校的深切情怀、朝夕相处的同窗情谊及独特的成长历程,逐步凝聚而成一种文化积淀,而学缘则是维系的基础。

其次,校友文化蕴含着母校精神核心,是对母校办学特色、育人理念、人文特色、管理方式、校园环境等多方面的继承。校友们在独特的文化熏陶和精神谱系下,形成的代代相承、薪火相传的精神内核,体现在校友毕业后社会从业中的言行准则、处事规范和道德遵守等方方面面。所以校友文化既是学生思想引领的重要抓手,也是高校精神谱系的社会延伸,彰显高校的深厚历史和价值底蕴。

最后,校友文化蕴含着一种情感认同,相同的认知是校友文化的本源[16]。自入校的那一刻起,校友们在学校的教育和管理下逐渐成长,在教师传道授业、同窗朝夕相处、朋辈守望相助中,凝聚成浓烈深厚的情感,对校友有着深远的影响。这种情感认同极具感染力和号召力,是校友之间、校友与母校之间最深层次的羁绊。校友会主动关注和助力母校的发展,通过校友捐赠、协同育人等形式贡献力量,而校友之间也会因为校友群体身份关系,更易打破人际壁垒,实现共赢。

2 校友文化培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本文通过问卷调研和实地访谈,以江苏某一高职院校已毕业的校友为调研对象,着重了解该校校友文化培育现状。为了确保研究的科学性,本文以社会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认为人的行为会受到外界情境和内在调节共同影响,身处特定的情境中,个体会通过观察他人言行,基于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和认知结构进行自我判断、自我调节和自我指导,从而最终影响个体行为。当这一行为给个体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则产生正向强化效果,调节个体认知和行为不断向组织靠拢。校友在受教育期间,在知识获取上、能力提升上和日常生活都受母校的影响,在无形中容易接受校友文化的沁润,从而朝着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发展。

在该理论基础上,本文借鉴赵广全、桥洁琼[17]等学者关于校友文化培育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将校友文化的培育划分为3 个阶段,即校友文化的意识唤醒阶段、校友文化的实践培育阶段和校友文化的传承发展阶段。意识唤醒阶段主要在于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学校历史脉络、专业发展情况等加强学生对学校文化的认识、对校园活动的了解,从而不断唤醒校友文化意识;实践培育阶段则主要是针对高职院校的二年级学生,通过各类特色的校园活动、校友的榜样引领、校友课程教学等,加强校友文化在人才培养、学校发展中的作用;传承发展阶段,则主要面向毕业班学生,通过校友企业的实习实践机会、校友担任创业指导教师、学校建立校友联络员等进一步深化毕业班学生的校友情怀,提高校友文化的创新发展力度。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构建校友文化培育模式评价指标体系:即意识唤醒阶段主要包括校园文化认识、校园活动参与、校友文化认识;实践培育阶段主要包括校友示范激励、校友活动参与、校友互动助力;传承发展阶段主要包括母校情感归属、校友工作参与、校友情怀传递。

基于以上指标体系创建本次调研问卷,问卷共有基本信息、量表描述和开放式问答3 个组成部分,由3 名专家对量表题目设置展开分析,其中校友工作的专职人员2 名,教育学教授1 名,另有2 名优秀校友代表参与讨论,得出最终问卷。基本信息包括毕业年级、专业、性别等;量表描述主要针对校友文化培育模式评价指标体系三方面内容,通过Likert 5点计分法为各个题项赋值,每题得分值均为1—5,用于区别单个个体对题项的看法,1—5 分别对应着“非常不赞同”“比较不赞同”“不确定”“比较赞同”“非常赞同”。题项共有15 个,如:在入学后开展学习校史、校歌、校训等活动;组织校友宣讲团定期为在校生开展讲座指导;聘用毕业班学生骨干为校友联络员等。开放式问答则主要包含对校友文化的认知和评价及对母校校友文化发展的建议等试题,共计4 个题项:(1)您认为高校校友文化培育注重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2)您所在学校的校友文化,最吸引你的要素有哪些? (3)为了提质增效,您对所在高校的校友文化建设有哪方面建议?(4)您还有要补充的内容吗?

随后面向某高职院校毕业1—3 年内的校友发放问卷,共计回收有效问卷87 份。其中参与调研的男性38 人、女性49 人。其中毕业1 年内、2 年内和3年内的人数分别为46 人、23 人、18 人,毕业1 年内的学生占比过半,毕业2 年内和毕业3 年内的学生相对较少,说明该校刚毕业的校友参与校园事务的积极性更高。

校友文化意识唤醒阶段的调研结果显示,“入学后开展学习校史、校歌、校训等活动” 获得 “比较赞同” 的比例为53%,“入校后开展艺术节、技能节等校园文化活动” 获得 “非常赞同” 的比例为79%,“入学后我对校友文化有了初步认识” 获得 “非常不赞同” 的比例为82%。可以发现,该校对校友文化的培育有一定程度的重视,能够积极展开相关实践活动,但是对新生校友文化意识唤醒的力度还不够。

校友文化实践培育阶段的调研结果显示,“母校开设校友讲堂、宣讲等教育活动” 获得 “比较赞同” 的比例为85%,“校友参与教学、竞赛等教育实践活动” 获得 “比较不赞同” 的比例为90%,“校友企业提供就业指导和实习岗位” 获得 “比较不赞同” 的比例为65%。由此可见,该校在校友文化实践培育阶段更注重校友的示范宣讲,而在校企合作岗位设置与校友参与在校生教育和培养过程方面还存在缺陷。

校友文化传承发展阶段的调研结果显示,“母校聘用毕业班学生骨干担任校友联络员” 获得 “非常赞同” 的比例为95%,“母校定期举办校友活动” 获得“非常赞同” 的比例为96%,“母校在毕业生离校前举办送别活动” 获得 “比较赞同” 的比例为85%,“母校为毕业生定制赠别礼物或离别寄语” 获得 “比较不赞同” 的比例为78%。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该校在毕业生的校友文化培养中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参与仪式活动的积极性,也积极聘用毕业生参与校友工作,助力母校发展,但在特色打造、品牌凝聚上还缺乏一定的创新性。

此外,在开放式调研的收集和反馈中,不少校友表明在校期间受到已毕业学长学姐奋斗、实干故事的鼓舞,吸取了前辈的经验。也有校友反馈母校在校友文化培育中没有形成系统性设计,在调动校友参与在校生全过程的培养中还存在不足;在校友文化精神的内涵和实质教育方面做得还不够,毕业生爱校荣校的情怀不深,参与校友工作的积极性没有被激发。这也从另一方面解释了此次调研中毕业2 年为和3 年内的学生参与相对较少的原因。

3 校友文化培育突破进路

在校生的校友文化培育是一项长期工程,也是一项基础工程,为提升在校生人才培养质量,为校友毕业后积极关注学校事业发展,也为校友们在社会岗位上弘扬母校精神夯实基础。以唤醒校友文化意识为起点,强化顶层设计,增进学生校友身份认同;以校友文化实践培育为载体,多方协同育人,调动学生成长成才动力;以校友文化传承发展为引擎,注重品牌打造,厚植学生爱校荣校情谊。

3.1 强化顶层设计,增进学生校友身份认同

根据上文问卷调研结果分析,高校在校友文化的培育中会存在执行得多设计得少、零星分散整体欠缺等问题。校友已经成为高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资源,校友文化的影响力和深远性不言而喻,而校友文化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正因如此,校友文化的培育和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发展过程。抓住新生入校这一窗口期,加强校史、校训、校歌等学校精神谱系的教育和宣传,包括宣传特殊校友的贡献、组织学长学姐参与新生导学帮扶、学校有关部门开展入学教育等,增进新生对学校的情感归属和校友身份认同。

3.2 多方协同育人,调动学生成长成才动力

校友文化的实践培育需要多方协同,教师、同学、学校其他部门工作人员都是培育主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培育目标,各类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是培育抓手,而校友文化也在这其中得到认同和发展。可以聘请企业优秀校友参与实践教学,成立 “校友宣讲团” 发挥其思想引领和榜样示范作用,设置校友奖、助学金、救助金等关爱特殊学生,也可以建立“导师制” 指导学生竞赛、提供实习岗位,真正发挥校友在母校人才培养、学校发展中的作用,提高在校生的办学满意度,也让这种校友文化氛围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3.3 注重品牌打造,厚植学生爱校荣校情谊

有了前期的培养基础,毕业班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就能发挥校友影响力。比如,作为优秀学长学姐为新生答疑解惑,在 “传—帮—带” 中积极作为。此时还需要通过校友联系机制构建、联络员聘用仪式、欢送典礼、离别赠言等方式增强校友的情感归属和认同,厚植学生的爱校荣校情谊。为进一步扩大校友文化培育力度和深度,高校还需注重品牌打造,发挥母校办学优势,关注毕业生当下和未来需求,为寻求 “命运共同体” 式合作模式奠定基础。

4 结束语

校友文化培育是高校校友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高校应充分重视校友文化建设,把它作为一项基础工程和长期工程,用校友文化铸就学生的成长成才,用校友文化塑造母校的精神内核,用校友文化助推母校发展新篇章。本文通过调研分析发现目前高校校友文化建设存在的现实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未来还需要拓宽研究思路,使得校友文化的评价研究更具有代表性和应用性。

猜你喜欢
母校校友培育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校友风采
告别母校
你知道爱因斯坦的母校在哪儿吗
母校情
校友风采
亲爱的母校,你还好吗?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