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实践

2024-04-07 11:54吴积良
天津教育·下 2024年2期
关键词:整体新课标知识点

吴积良

大单元教学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一个主题或重要概念进行深度探究,以帮助学生实现从学习知识到构建认知体系的跨越的过程。在新课标理念下进行大单元教学实践有助于巩固学生已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本文分析了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的意义,针对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策略,以落实新课标理念,减轻学生课业压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不仅确立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目标,而且设计了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要求教师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并探索激励学习和改进教学的评价策略。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要求教师树立大单元意识,深挖不同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引导学生构建更加系统、完善的知识框架。在当前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理念亟待更新、教学内容较为割裂、对评价的重视不足等因素,导致学生掌握的知识碎片化、方法单一化,难以帮助学生灵活迁移应用知识与技巧解决实际数学问题。本文分析了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策略,在构建高质量课堂、落实“双减”政策、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的意义

(一)巩固强化已有知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尚处于通过观察、模仿和学习教师行为而获得知识的关键时期。新课标理念下,教师重视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并强调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转变传统以单篇为主的教学模式,深挖单元与单元、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联,有助于带领学生构建更系统、完善的知识体系,改变学生掌握的知识碎片化、方法单一化的现象,同时帮助学生巩固已有的数学知识,降低对新知识的理解难度,促使其灵活应用已经掌握的数学方法解决现实问题,进而形成数学核心素养。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教师更加关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尤其是将教学重心从传统的知识点讲解转移到学生知识体验维度上,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与兴趣爱好优化创新大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注重小组合作、有奖竞赛、生活实践等多种教学模式的灵活应用,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保持专注,高质量地吸收教师讲解的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和其他学科的内在关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学生站在单元整体视角完成对知识的多元化解读。

(三)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新课标理念下,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按照领域、主题、单元、课时内容将知识分为若干个单元,以单元为单位穿插编排在各册教材中,层级结构分明。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大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教师转变传统以课时内容为主的教学方法,根据新课标、学生学情和教学目标重新梳理教学结构,重点关注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与外在逻辑关系,有助于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知识接受能力以及知识难易程度合理安排前后关联紧密的内容,这样不仅能够减轻学生学习压力,还能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二、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亟待更新

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时有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学情以及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联合理设置前后衔接的教学内容。当前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亟待更新,尚未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未根据学生差异科学设置教学内容,无法帮助学生明确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影响了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另外,部分教师对大单元整体教学的认知较为浅显,由于备课时间较长、课前准备繁琐,它仅仅在教研活动与竞赛等特定情况下应用大单元整体教学架构,难以真正落实大单元整体教学理念,这影响了学生大单元意识的形成。

(二)教学内容较为割裂

大单元整体教学需要教师针对一个主题或重要概念进行深入探究,帮助学生搭建“脚手架”,引导其逐渐丰富知识框架体系。当前,在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没有对教学元素进行全面且深入的分析,仅围绕教材现有单元进行整合,忽视了不同单元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联,导致各个章节的教学活动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教学内容较为割裂,难以达到系统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碎片化、方法单一化,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的知识整合意识与构建思维导图的能力有待提升,而教师忽视了对学生的引导,便会增加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难度,进而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三)对评价的重视不足

教学评价贯穿整个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始终,既能帮助教师明确大单元整体教学方向,又能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巩固练习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当前在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评价的重视不足,忽视评价在指明教学方向层面的重要性,使设置的大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案缺乏统领性与系统性作用,无法有效整合具有内在关联的数学知识点,难以发挥评价促教学效能。另外,小学数学课堂具有动态性,极易因学生学情、课堂纪律等因素影响教学节奏与教学进度,而教师又忽视开展教学评价,不能及时发现并调整教学内容与节奏,且无法帮助学生辩证认知自我,易降低课堂教学质效与学生学习成效。

三、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一)立足课程标准,明确大单元整体教学原则

新课标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逐步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新課标理念下,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促使学生灵活迁移应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性和综合性的问题,教师要立足课程标准,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明确大单元整体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并结合学生学情,明确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原则,进而在教学原则的指引下合理开展高质量的教学活动。

第一,系统论是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主要遵循的方法论。教师在新课标理念下构建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框架时,要重视单元与单元、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整合联系与内在关联,进而在某一主题或重要概念的引领下构建整体教学体系。第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并围绕小学阶段学生学情与身心发展规律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节奏,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思维的活性,促使学生高质量地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进而提高学科核心素养。

(二)整合教学内容,梳理大单元整体教学框架

大单元整体教学理念是基于核心素养的多维整合,要求教师转变传统单篇教学理念,全面分析教材,灵活整合教学内容,进而形成“学习任务群”,并在大单元整体教学框架的引领下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因此,在新课标理念下,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要深入研读教材,明确具有内在关联的知识点,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梳理大单元整体教学框架,进而指明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方向,确保教学体系具有层次性与系统性。

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为例,为了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增强学生自信,教师在大单元教学理念的指引下要深入阅读教材,结合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以及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等教学内容,明确学生在第一学段应具备数形结合意识,并围绕“数感、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观念”等关键能力培养目标,梳理大单元整体教学框架,引导其回忆自身学过的知识以及掌握的技能,以利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与经验推动学习过程,帮助其构建思维导图,进而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三)开展小组合作,充分调动学生课堂能动性

小学阶段学生掌握的知识较为薄弱,且学生容易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出现走神等现象,影响课堂纪律的维持以及教学效果的提升。新课标理念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意识,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学情与个体差异,根据全体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大单元整体教学框架,合理应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取长补短,同时给予学生充足的自我思考和小组探索的时间,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能动性,提高师生交互的有效性。

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为例,本单元教学目标以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运算为主,并可以与他人交流各自的算法过程,表达自身的想法。在大单元教学理念下,教师要根据学生在学习加法、减法、乘法、除法时的学情,按照组内互补、组间平衡的原则开展小组合作,同时设置“先计算成功且表达准确的小组获胜”的竞赛规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好胜心理,使学生围绕“看图列示并计算”的课堂作业进行组内分工,以激发学生思维的活性,唤醒学生已有认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营造氛围浓厚的课堂环境。

(四)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建构整体性认知

新课标指出,第一学段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教师要树立跨学科理念,注重知识的延伸与拓展,明确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情境,进而以跨学科任务驱动为线索,合理构建生活性的教学情境,并开展具有探索性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建立各知识点之间相互关联的框架,深化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知,帮助其形成大单元意识。

以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为例,本单元是关于人民币教学的唯一单元,突出体现了新课标中学生的“量感、运算能力和应用意识”。教师在大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认识”“分类与整理”等数学知识,合理设置“跳蚤市场”实践活动,引导其回忆现实生活中使用人民币的生活经验,灵活应用在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掌握的方法,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知体验,同时引导学生建构对人民币的整体认知,以帮助其明确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重视教学评价,满足学生差异化发展需求

评价是“教—学—练—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一环,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既能帮助教师提高大单元教学质量,明确学生学情,又能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薄弱点与闪光点,引导其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新课标理念下,在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教学评价,既要根据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合理设置评价指标,又要结合学生个体差异与需求差异而灵活应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以发挥评价促教的效能。

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为例,教师在设置评价指标的过程中,既要根据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水平合理设置计算准确度、运算方式正确度等指标,又要结合“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内容,合理设置理解度、思维活跃度等评价指标,以帮助学生串联不同的知识点。另外,教师要结合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鼓励学生开展作业互批互评,引导其站在评价者的角度思考问题、认知自我,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自信心。

四、结语

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搭建“脚手架”,促使学生在大单元意识的引领下构建系统完善的知识体系,提高其知识输入与输出质量。因此,为了构建高质量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在大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要立足课程标准,明确大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并深入研读数学教材,掌握单元与单元、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联,系统整合教学内容,梳理大单元整体教学框架,以提高大单元整体教学质量。另外,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小学階段学生的学情特点与兴趣爱好合理开展小组合作,并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关联,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能动性,引导学生建构整体性认知,同时重视教学评价,发挥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效能,避免出现教学内容偏离教学目标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大单元意识,满足学生差异化的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整体新课标知识点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