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对策

2024-04-07 04:41刘继豹
天津教育·下 2024年2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美育古诗词

刘继豹

社会对素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增,实施美育、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思路和方式十分单一,而美育的实施需要建立在前沿的、科学的方法之上,小学语文教师要将语文课程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载体,革新教学理念,变革育人方式,全方位渗透美育,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提出,语文课程逐渐显现出非凡的育人价值,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语文课程承载着美育功能,并在实际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中有关“美”的内容,开展一系列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领悟能力和鉴赏能力,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态度,积极主动地创造“美”。

一、小学阶段实施美育的必要性

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素质教育阶段的具体要求。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深化素质教育,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社会培育素质型人才。小学生年龄尚小,他们处于认知和思维发展的初期。学校作為基础教育的主阵地,必须把握时机,统筹兼顾,整体推进,促进多学科融合,逐步完善课程体系,为学生全面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美育与智育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在现代化背景下,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在人们日常生活的环境中,而儿童和青少年的思想、观念、意识和行为极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效渗透美育能够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帮助儿童和青少年塑造优秀的审美观,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

二、小学语文渗透美育的意义

(一)达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即关注学生德行修养的发展,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美育与智育、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有着内在联系,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学校应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情况设置教育目标,以完善教育教学体系,推动教育改革事业进一步发展。美育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学生个体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而有必要将美育提上日程,确立核心地位,正面引导广大儿童和青少年,提升其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操。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蕴含着丰富的美育素材,将二者建立联系,依托课程内容有效渗透美育,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使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进一步理解和感知“美”,进而达成素质教育目标。

(二)助力学生塑造健康人格

美育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而语文则为美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素材。将语文课程作为开展美育的重要平台,提供良好的交流和互动机会,了解学生的表现,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探寻具体方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现代社会对素质型人才的需求持续扩增,在实际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注重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其审美能力,培养出兼具完备知识技能和健康人格的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美育内容涵盖多个方面,小学语文教材是依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划分的,不同学段的学生可以从生活经验出发获取文化知识,积累语言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为国家建设、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文学作品中往往蕴含着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和精神世界的追求,美育工作可以以此为切入点,深入挖掘其中的美育内容,使学生充分了解劳动人民具备的优秀品质,积极学习他们的优点,深刻领悟美育内涵,在丰富学识的基础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提升自身的审美情操,为日后更好地学习奠定基础。

(三)强化学生关键技能

美育有利于人文社会的建设,为国家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要挖掘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潜在价值,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加快教学改革事业进程。语文课程是学习通用语言文字知识的基础课程,具有人文和工具双重特征,是陶冶情操、提升思维品质、培养优秀审美的重要载体,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在学生个体成长和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本质上是帮助学生从多个维度认识美,同时逐渐塑造独特的审美观。在开展语文工作的时候,教师要尽可能倡导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实践探究,并从不同渠道获取知识,而美育与情感教育有着极大的关联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与经验、情感有机结合,进而提高学习效率。美育的意义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可以说,学生能够从更多角度看待问题,不断超越自我、提高自我,激发创造潜能,从而获得显著的学习效果。

三、小学语文渗透美育的具体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领悟诗歌韵律之美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教学手段,被应用于现阶段的课堂教学中。考虑到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初期,以形象思维为主,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美育渗透。在信息化背景下,充分借助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不断开发、整合和利用各类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带给他们舒适的课堂体验,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学生在语文课上变得积极主动,能够在兴趣的驱使下调动主体性和能动性,便于教师更好地渗透美育内容。

例如,在讲解《对韵歌》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在课前导入环节播放歌曲,带领学生放松身心,学生聆听美妙动人的旋律,不知不觉地享受其中,沉浸在良好的音乐氛围中。在学生聆听几遍歌曲之后,教师加以引导:“大家能从音乐中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谁能用语言简单描述一下你想象中的画面呢?”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凭借个人想象力与审美意识进行交流互动,在这样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习环境中,学生获得了极致的学习体验,如痴如醉。由于每个学生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因此会对歌谣产生不同的理解,在分享内心想法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改变,理解事物的角度更加多元,在思想与情感碰撞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灵感。待课堂氛围活跃之后,教师自然而然地引出新知,带领学生一同学习这首歌谣。《对韵歌》本身是一首有着独特韵律之美的歌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表演、歌唱等多种形式感受其中蕴藏的韵律之美。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渲染整体情境,创建感受韵律之美的平台,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识。在情境的作用下,学生逐渐可以参悟诗歌中独特的韵律之美,跟着节奏吟唱、诵读,在提高审美情趣的同时,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注重詩歌欣赏,培养品鉴美的能力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小学阶段占有较大篇幅,古诗词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品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古诗词的特点,带领学生一起了解古诗词的写作方式、修辞手法、表达特点等,从多个维度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与感知,同时有意识地过渡到品鉴古诗词内容,领略其中的意境之美。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一方面可以更准确地理解诗句内容,知道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另一方面,一边细细研读诗句一边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把握语感。

不同古诗词作品的中心思想、观点以及抒发的情感有着本质区别,为了更好地理解诗句的具体含义,捕捉到古诗词的意境,教师不妨以作者生平经历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古诗词创作背景。以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这首诗为例,首先,教师带领学生认识生字,大声朗读古诗,熟悉诗句。其次,走近李白,从这位伟大诗人的童年时光出发,介绍他的职场生涯,还可以结合民间故事使学生深入了解人物的形象特点,知道李白为人爽朗大方、不拘小节,且爱好饮酒、交友,极富浪漫主义。最后,详细分析古诗词。考虑到小学生年龄较小、认知有限,因此教师可以从意象入手,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抒发的丰富情感,提升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有效性。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欣赏古诗词的过程中,学生便会逐渐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独特美感,包括意境美、语言美与情感美。

(三)挖掘美育素材,加强情感教育

美育能够引导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和创造美,其作用更多地体现在思想、情感以及道德品质等方面。小学是儿童和青少年健康人格塑造的关键阶段,引导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是每位教师的职责所在。小学生善于模仿教师的行为举止,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正面榜样,使其在无形中不断地学习,因此,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对错,使学生学会区分美和丑,以服务于美育工作的开展。小学语文教材有大量现代文题材的作品,在阅读这些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谈一谈自己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明白了什么道理等,这样便可以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激烈交流,不断探寻关于美的定义。

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课文为例,本课以小朋友的视角呼唤英雄人物雷锋,高度赞扬雷锋精神。在阅读课文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搜集相关资料,了解雷锋的生平信息,结合人物身上真实发生的故事判断其是怎样的一个人。之后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诵读节奏和韵律,将课文内容以舞台表演的方式加以呈现。美育是与人格和素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阅读现代文的时候,教师要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深入挖掘其中蕴藏的美育素材,注重学生在情感、思想、意志以及性格方面的发展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其针对性的指导,助力其形成健康的人格。

美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没有定义,哪怕是同一片风景,不同心境的人获得的感受也不同,如在画家眼里,美可能是一幅优秀的美术作品,而在诗人眼里,美可能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中的美好意境,促进情感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认知的有效手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知识和经验,创设语言实践平台,还要给予其更多的鼓励,有效渗透情感教育,使学生自觉受到美的启发,养成善于观察美的习惯。

(四)依托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实践活动,丰富教学内容,带给学生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在以往的语文课堂中,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学方式不科学。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美育,教师必须改进指导策略,如加大实践力度,开展趣味教学活动,以丰富学生的感受。多姿多彩的教学活动是课堂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小学阶段,教师要经常组织不同的教学活动来丰富学生的体验,强化其实践技能。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有待进一步调整,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使其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的学习方式,是指按照学生学情将其科学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和探究,进而在短时间内完成课堂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小组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展开,因而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与其他同学对话,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以增强合作意识,强化团队协作能力,并建立深厚的友谊,维持良好的学习秩序,使语文学习过程更加和谐、融洽。

创造美是美育的最终目的,因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主学习,针对某个话题进行讨论,进一步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突出,能够主动与他人交流,充分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沟通,提升人际交往能力,逐渐搭建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和谐共处。小学合作学习为生生互评提供了最佳时机,在实践探究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对小组成员的表现进行打分,并说出自己的原因,尽量做到客观、公平、公正。结合评价结果,教师进一步调整教学思路、完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美育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小学时期,教师可以将语文课程作为开展美育的重要载体,挖掘课程内容中的美育素材,渗透正确的审美观,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美、认识美,在此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美育的实施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要积极探寻语文课程与美育之间的内在联系,准确把握语文教学工作开展方向,帮助学生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实现对美的深度感知。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美育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古诗词中的新年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