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路径

2024-04-07 11:54刘爱云
天津教育·下 2024年2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德育

刘爱云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有效地德育渗透,使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道德与法治水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效果

德育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本质属性,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德育渗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同时,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价值,培养道德与法治情感,形成道德与法治态度,提高道德与法治能力,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德育渗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道德认知和法治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法治情怀,促进学生的道德行为和法治行动,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素养。德育渗透可以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需求,更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特征,从而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德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德育渗透,可以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升品德、增强责任、树立信念、培养创新,从而促进学生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方面协调发展。德育渗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促进学生的人格完善和自我实现。德育渗透可以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差异化发展,更加重视学生的创新发展和未来发展,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德育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基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德育渗透,可以使学生在参与课程活动的同时,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校规校纪,关爱同学,尊敬教师,积极参与校园建设,从而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德育渗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法治精神,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创造。德育渗透可以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更加融入校园文化的建设,反映校园文化特色,展示校园文化的魅力,从而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原则

(一)目标导向原则

目标导向原则是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德育渗透应以德育目标为导向、以德育效果为评价、以德育需求为动力、以德育规律为依据、以德育方法为手段、以德育内容为载体、以德育过程为保障、以德育实践为检验,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目标导向原则要求教师在制定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计划、设计教学活动、组织教学过程、进行教学评价时,都要以德育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将德育目标分解为具体的教学目标,将德育效果转化为可观察的教学效果,将德育需求体现为教学动机,将德育规律遵循为教学原则,将德育方法运用为教学策略,将德育内容选择为教学素材,将德育过程控制为教学环节,将德育实践安排为教学延伸,从而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真正成为德育的有效途径和载体。

(二)学生主体原则

学生主体原则是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德育渗透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以学生的参与为途径、以学生的体验为重点、以学生的反馈为依据、以学生的成长为成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德育动力,提高学生的德育能力。学生主体原则要求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德育渗透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支持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倾听学生的反馈和建议,肯定学生的进步和成就,从而使学生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德育渗透的过程中,成为德育的主动参与者、主要体验者、主要反馈者、主要成长者。

(三)情境创设原则

情境创设原则是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德育渗透应以情境为载体、以情境为切入点、以情境为支撑、以情境为媒介、以情境为引导、以情境为激励、以情境为反馈、以情境为评价,从而营造有利于德育的情境,增强德育的感染力,提升德育效果。情境创设原则要求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德育渗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创设符合德育目标的情境,利用情境激发学生的德育兴趣,利用情境展示德育的价值,利用情境传递德育知识,利用情境引导学生德育思考,利用情境激励学生的德育情感,利用情境反馈学生的德育认知,利用情境评价学生的德育行为,从而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德育滲透的过程中充满生动的情境、富有感染力的情境、有效的情境。

(四)教师示范原则

教师示范原则是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德育渗透应以教师为示范、以教师的言行为榜样、以教师的态度为风向、以教师的能力为标杆、以教师的情感为纽带、以教师的互动为桥梁、以教师的反思为改进、以教师的成长为动力,从而展示教师的德育风采,影响学生的德育认知,促进学生的德育行为。教师示范原则要求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德育渗透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的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用自己的道德情感和法治情怀给学生营造一个温馨的氛围,用自己的道德态度和法治观念给学生传递一个正确的导向,用自己的道德能力和法治技能给学生提供一个有效的支持,用自己的道德互动和法治协作给学生创建一个和谐的平台,用自己的道德反思和法治评价给学生指明一个不断进步的方向,用自己的道德成长和法治实践给学生展示一个可期的未来,从而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德育渗透的过程中,教师成为德育的示范者、引领者、支持者、协作者、评价者、实践者。

三、德育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融合路径

(一)案例教学,充沛学生情感

案例教学是一种以案例为主要教学资源、以问题为导向、以讨论为主要教学方式、以解决问题为主要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德育素材,激发学生的德育兴趣,引导学生的德育思考,培养学生的德育判断,促进学生的德育行为。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社会现实、道德规范、法律原则等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道德与法治问题,探讨案例中的道德与法治原则,评价案例中的道德与法治行为,提出案例中的道德与法治建议,从而使学生在案例教学中充沛自己的德育情感,提高自身的德育水平。

以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学习伴我成长》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学习的意义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习相关的案例,如学习困难、学习目标、学习計划、学习方法、学习评价、学习反馈等,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学习问题,探讨案例中的学习原则,评价案例中的学习行为,提出案例中的学习建议,从而使学生在案例教学中充沛自己的学习情感,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例如,教师可以编写一个关于小明的案例,小明是一个聪明的学生,但是他不喜欢学习,经常玩游戏,不做作业,不听课,不复习,导致成绩一直很差,他的父母和老师都很担心他,希望他能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分析小明的学习问题,探讨小明应该如何改进学习,评价小明的学习行为,提出对小明的学习建议,从而使学生在案例教学中充沛自己的学习情感,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

通过案例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学习的意义,而且分析了学习问题,学习了学习行为,提高了学习效率,获得了学习成就。学生在分析中感受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对学习表示认同和尊重,并提出合理的目标和计划。同时,学生在分析中锻炼了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提高了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增强了责任感,体现了自身的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展示了良好形象和正面风貌。

(二)文化引入,陶冶学生情操

文化引入是一种以文化为主要教学资源、以欣赏为主要教学方式、以陶冶为主要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文化引入可以为学生提供优秀的德育典范,丰富学生的德育知识,美化学生的德育情趣,提升学生的德育境界,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选择一些与学生年龄、兴趣、背景等相适应的文化素材,如诗歌、故事、名言、画作、歌曲、电影等,引导学生欣赏文化的形式、理解文化的内容、感悟文化的意义、学习文化的精神,从而在文化引入中陶冶德育情操,提高德育品位。

以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历史和文化,培养学生的爱校情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促进学生的文化传承。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校历史和文化相关的素材,如学校创办者、校训、校歌、校徽、校庆、校友、校园风景、校园活动等,引导学生欣赏学校的文化形象,理解学校的文化内涵,感悟学校的文化价值,学习学校的文化精神,从而在文化欣赏中陶冶爱校情操,提高自身的爱校品位。例如,教师可以播放学校的校歌,让学生感受校歌的旋律,理解校歌的含义,学习校歌的精神,表达校歌的情感,从而在校歌欣赏中陶冶自身的爱校情感。

通过文化引入,学生不仅了解了学校的历史和文化,而且明确了学校的文化形象和文化内涵,学习了学校的文化价值和文化精神,增强了自身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培养了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意识。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到学校文化的独特魅力,对学校的文化表示敬重,并提出合理的创新想法。同时,学生在欣赏中锻炼了自身的审美能力,提高了表达能力,体现了自身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展示了良好的形象和正面风貌。

(三)组织实践,深化学生感受

组织实践是一种以实践为主要教学资源、以参与为主要教学方式、以深化为主要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组织实践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德育环境,增强学生的德育信心,锻炼学生的德育能力,检验学生的德育效果,促进学生德育成长。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组织一些与学生生活、社会需求、道德规范、法律要求等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参与、公益捐赠、法治宣传、诚信承诺、环保行动等,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过程,体验实践的乐趣,反思实践的收获,总结实践的经验,从而使学生在组织实践中深化自身的德育感受,提高德育水平。

以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心中的“110”》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110”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可以邀请一位“110”工作人员来到学校,讲述“110”的工作内容和注意事项,回答学生的问题,让学生了解“110”的工作流程和服务理念,感受“110”的工作压力和工作成就,体验“110”的工作环境,学习“110”的工作方法。同时,让学生模拟“110”的工作场景,分别扮演“110”接线员和报警人,模拟报警电话的对话,注意语言礼貌、信息完整、态度冷静。学生总结“110”的工作经验,分享“110”的工作感受,评价“110”的工作效果,提出对“110”的工作建议,从而在模拟实践中深化自己的法治感受,提高法治水平。

通过组织实践,学生不仅了解了“110”的作用和意义,而且体验了“110”的工作过程,学习了“110”的工作技能,增强了法治意识,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了自身的沟通能力与协作能力,提高了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自信心。同时,学生在实践中体现了自身的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展示了良好形象和正面风貌。

四、结语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从德育的内涵和特点出发,探讨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原则和路径,希望能够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育的发展。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