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2024-04-07 11:54修白
天津教育·下 2024年2期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

修白

阅读作为语文课程中的重要活动,会对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提高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从长远来看,阅读是现代公民必需的一项重要技能。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对阅读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要选择更加恰当的阅读教学模式,其中,整本书阅读无疑是一种重要的形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阅读兴趣,提高读书品位”。不难理解,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反映了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从实际情况来看,尽管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逐渐梳理出一些有益的阅读教学经验,但是仅依靠以往的阅读教学模式,很难达到整本书阅读活动的要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准确把握整本书阅读的基本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具体方法,有利于逐步构建高品质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从而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提供助力。

一、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首先,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可以经历从语言感知到语言应用的完整过程,从而推动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其次,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需要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究,有利于完善学生的思維品质。再次,学生可以从经典的文学作品中感受人物的形象美、语言美、情感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最后,经典的文学作品中往往蕴含着文化元素,所以整本书阅读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意识。

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碎片化”阅读趋势比较明显。而在语文课堂中,单篇阅读一直占据主导,所以仅依靠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很难帮助学生优化阅读习惯。而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集中阅读一本书,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专注度,使学生的阅读习惯得到有效优化。

第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整本书阅读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深入探究文本内容,学生要合理使用多样化的阅读方法。同时,相对于单篇阅读,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要立足于整体视角进行阅读与思考,这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无疑具有推动作用。

第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小学阶段推荐的整本书阅读篇目通常是经典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往往包含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以及生动的描写。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可以由浅入深地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体会阅读带来的乐趣,长远来看,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阅读活动中。

第五,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整本书阅读活动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这些要求不仅指向学生,对教师而言同样如此。基于整本书阅读教学要求,教师需要对教学设计进行更加妥善的设计,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这对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以及教学能力的提高无疑具有积极影响。

二、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原则

第一,生本性。整本书阅读是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阅读教学方法之一。无论采用任何阅读教学方法,其根本目的都是促进学生发展,因此,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应遵循生本性原则,将学生放在教学中心的位置,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第二,整体性。相对于单篇阅读,整本书阅读是一项更加系统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立足于整体视角对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情感描写等内容进行整体性思考,并据此对教学过程进行统筹设计。在这一原则的引领下,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可以环环相扣,从而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质量。

第三,启发性。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积累以及阅读水平往往比较薄弱,而整本书阅读相对于其他阅读形式是一项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应遵循启发性原则,对学生的阅读过程进行一定的点拨。

第四,适度性。整本书阅读作为一项系统性的活动,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与精力。因此,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应遵循适度性原则,合理掌握组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时间与频率。同时,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往往需要经历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所以适度性原则同样强调教师避免产生急功近利的心态,以免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三、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一)创设课堂情境,激发阅读意愿

无论参与任何形式的阅读活动,阅读兴趣都是学生进行深入阅读的驱动力。尤其是在整本书阅读中,阅读量较大,学生需要投入较长的时间,并要处理丰富的信息,如果缺乏浓厚兴趣的支撑,很容易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抵触情绪。因此,针对自制力较弱的小学生,教师在导读阶段可以利用恰当的方法创设阅读情境,从而将阅读作品内容以更具有趣味性的方式呈现出来,进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活动中。

例如,影视作品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内容,所以教师可以尝试利用影视片段创设课堂情境。如在《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中,教师创设课堂情境时可以从本书的同名电影中选择一些视频片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着眼于整体的故事情节选择一些比较精彩的片段。利用这种方法,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故事的乐趣,并对故事后续发展产生好奇心。此外,这种形式的课堂情境能够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从而优化其阅读体验。总之,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利用恰当的方法创设课堂情境是必要的。

(二)设置教学目标,明确阅读导向

目标所发挥的导向作用是影响各项教学活动效果的因素之一。在整本书阅读这样一项系统性的教学活动中,只有以清晰的目标作为导向,才能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的阅读过程出现混乱状态。因此,在组织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教师要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基本的阅读导向。

同样在《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中,为了帮助学生更顺利地参与后续的阅读活动,教师结合本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设置了以下几项阅读活动目标:第一,根据作品梗概对整本书的主要内容进行探究,并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名著阅读的乐趣。同时,对本书的阅读规划进行自主设计。第二,从不同的角度对本书的人物进行评价,从而构建起更加多面和立体的人物形象。第三,对本书的创作背景形成初步了解,从而依托背景探究本文所要传递的思想内涵。第四,在阅读中合理使用预测、比较、联结等多种阅读策略。上述目标突出了本书阅读的重点,使后续的整本书阅读活动有了比较清晰的方向。

(三)设计阅读任务,引导自主探究

整本书阅读是一项长期的活动,教师在教学中无法引导学生逐字逐句地分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阅读探究。同时,为了使学生的阅读过程更高效,教师应遵循启发性原则,利用恰当的问题与任务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借助这种方法,可以使整本书阅读逐渐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更加准确。

例如,在《汤姆·索利亚历险记》整本书阅读中,为了启发学生阅读思考,教师可以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布置阅读任务:这本书讲述了谁的故事?本书的主人公有怎样的经历?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哪些细节可以体现出来?能否用一段比较简略的话对这个故事的内容进行概括?你对这个故事有怎样的看法?本书情节比较起伏,学生在阅读中可以获得丰富的信息,需要在问题的引领下进行探究。通过这一过程,学生的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可以初步构建起对整本书的理解。

(四)组织合作学习,促进思维发散

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在整本書阅读这样一项系统性的活动中,合作往往发挥着集思广益的作用。同时,文学作品本身具有开放性的特征,学生对同一段阅读材料的理解有时会产生不同的认识。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借鉴他人的想法,并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从而加深理解。因此,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合作,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

为了在整本书阅读中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合作阅读小组。为此,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在阅读积累、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习惯等方面的表现,并将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搭配,从而使学生在合作阅读讨论中实现优势互补。其次,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要提供一些阅读讨论任务。相对于自主阅读中的“问题串”,合作阅读中的任务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与开放性,使学生拥有思考和讨论的空间。最后,学生的阅读情况会不断发生变化,所以随着学生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等方面的改变,教师要及时调整学生分组情况与合作任务,以小组为依托,可以使学生更高效地阅读,并产生新的阅读思考。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五)注重读写结合,加深阅读感悟

读写结合是一项重要的语文教学原则,这一原则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更是具有重要的价值。如果仅依靠“读”,学生对作品的认识容易流于表面,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充分重视读写结合的重要性,使学生利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在阅读中的所思所想,从而加深学生的阅读感悟。

一般来说,整本书阅读活动中的书面语言表达有多种方法。第一,续写。整本书往往会存在一些留白或者开放之处,针对这些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续写,利用这种方法,学生在原文的基础上大胆想象,从而锻炼思维能力。第二,缩写。顾名思义,在整本书阅读续写活动中,学生可以尝试利用较短的篇幅对作品内容进行概括,这种读写练习方法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概述能力。第三,扩写。这种练习方法与缩写恰恰相反,学生可以针对文中一些表达比较简略或者自己比较喜欢的段落进行扩写练习,使原文内容更加生动饱满。第四,改写。学生的知识积累以及生活经历是不同的,并且很多文学作品所处的时代比较久远,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有时会对作品内容产生个性化理解。基于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改写练习,利用这样的方法,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经验对文学作品内容进行重新加工,从而对作品内容的反思更加深刻。

(六)推荐阅读篇目,开阔学生视野

阅读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所以它除了作为课内的教学内容之外,还应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为此,除了教材中涉及的整本书阅读篇目之外,教师还应将整本书阅读视为一项长期任务,推荐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为整本书阅读活动的进行提供坚实的保障,使学生在阅读中开阔视野,这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无疑具有积极影响。

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教师推荐的阅读材料要契合学生实际的认知特点与发展水平,如在低年级阶段,学生的阅读水平暂时比较薄弱,阅读习惯尚未建立,所以教师要推荐一些字数较少且趣味性较强的书籍,如《小巴掌童话》《中国童话》《沙漠运动会》《小猪唏哩呼噜》等启蒙读物,使学生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而在中高年级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升,求知欲以及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也有所增强,所以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可以推荐一些科普类、幻想类等题材的书籍,如《最美的科普·四季时钟系列》《科幻世界大故事》《皮皮鲁传》等。在日常整本书阅读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爱好从中选择阅读材料,从而逐步将阅读转化为学日常生活中的习惯。

(七)完善阅读评价,提升教学实效

每次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都会产生新的教学经验,也会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新问题。为了对整本书阅读教学加以改进,促进教学质量持续提高,教师应充分重视评价环节的功能。借助评价环节的反馈与调节作用,不断优化阅读指导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提高整本书阅读质量。

首先,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会获得丰富的主观感受,所以教师要让学生结合自身想法进行阅读总结与自我反思。通过学生视角,教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阅读情况。其次,由于整本书阅读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教师要将评价融入日常的教学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阅读记录卡”的形式分析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表现。最后,为了使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保持积极性,教师可以适当采用激励性评价,通过适当的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程中,整本书阅读逐渐成为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因此,教师应不断探索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实施方法,构建更加高效的教学模式,从而为学生深入参与整本书阅读活动提供坚实的保障。

猜你喜欢
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