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2024-04-07 11:00张思志
天津教育·下 2024年2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数学课堂

张思志

在教育的广阔天地,数学被誉为“科学的皇后”。但是对部分学生而言,学习数学知识时面对复杂的公式和抽象的概念时常令他们感到困惑,甚至产生厌烦心理。因此,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工作开展中,要想提升教学品质,使学生更好地汲取数学知识,应重视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切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原动力,学生只有内心有了主动探究的意识,才愿意主动自觉地学习,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习能力。实施具体教学工作时,教师应围绕学生兴趣积极探寻与众不同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以此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数学课堂,使数学课堂绽放光彩,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够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改变以往学习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因此,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实施教学工作的关键。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学习,不再将学习当作完成任务,而是一种乐趣。这样的学习态度势必会促进学生学习效率与质量的大幅提高,使学生沉浸在数学知识的海洋。

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思维。众所周知,数学属于对未知进行探索的学科,其独特的魅力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数学这门学科,必须有良好的逻辑推理以及创新思维能力,而学生只有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并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解题。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而且这种能力在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涯,甚至职业生涯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再次,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学习自信。于很多小学生而言,让其在数学学习中感到挫败的主要原因就是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导致部分学生对数学知识望而生畏,影响了实际学习品质的提升。而在数学教学中,注重调动学生浓厚的兴趣,引领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一个个的数学问题,学生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自信,而这种自信既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影响,也会对其他学科的学习,甚至学生的生活产生影响。

最后,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身处在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新时代,越来越多的新知识不断涌现,学生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有效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才愿意自主投入学习状态,积极地思考问题,持续不断地追求知识,并探索新的领域,从而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进步,变得更加独立和自信,以此为之后的发展铺就一条光明的道路。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路径

(一)搭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相较于其他科目来说,数学的抽象性与枯燥性特征更为明显,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极易因学习理解难度大而产生退缩情绪,有的学生甚至出现抵触心理,这严重影响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在现阶段的数学工作开展中,教师应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充分考虑小学生的性格和心理特征,为学生搭设游戏化的情境,融入一些游戏元素,不仅能够增加数学课堂的童趣性,而且与小学生的认知和思维等综合能力相贴合,学生处在鲜活、趣味的情境中思考数学知识,能够切实体悟数学学科的魅力,有效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这些数字,并对数字的大小进行正确比较,教师在教学中应本着激活学生学习动力的意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立足低年级学生学情,为其搭设有很强吸引力的游戏情境。首先,在课下教师提前将11-20的数字卡片准备好,在课堂上分发给学生;其次,制定游戏规则,即教师随意说出一个数,或者某个数的范围,拿着相应卡片的学生必须站起来,拿到卡片未站起来的学生则视为挑战失败,需要展示一個才艺作为“惩罚”。如教师说“小于15的数字,这时拿着小于15数字卡片的所有学生必须站起来”“14和11哪个数大,数字大的学生站起来!”营造这种游戏化的学习情境,能够促使每位学生积极参与游戏过程,这样既能深刻地掌握相关知识,学会比较数的大小,又为课堂注入了勃勃生机,有利于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成长。

(二)加强师生互动,深化学生认知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以权威、严肃的形象面对学生,且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必须完全服从教师的安排,被动接受教师下达的一些指令,不仅影响了师生关系的和谐,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要想激活学生的学习的动机,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融入学生的学习氛围,及时与学生交流,从而让学生逐渐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自主高效地进入学习状态,使教学工作更加顺利、有序地进行。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测量》一课时,如果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一味地按照教材内容向学生传授概念,学生极易由于枯燥的过程逐渐失去学习兴趣。教师应本着提高学生兴趣的教育理念,积极改变以往直接“灌输”的方法,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探究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先深入了解学生,对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基础有明确认识,再依照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划分为势均力敌的几个小组,布置“测量”任务,让小组内的学生互相测量对方的身高,并完成身高测量记录。这样,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对本课知识有了一定的认知。而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实效,教师可以融入不同的小组,及时给予学生帮助,与其一起突破困难,完成测量。这种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合作机会,并加强师生互动的做法,既能够使学生有效掌握测量的方法,又能使学生在协作探究中了解长度单位,有利于深化学生的学习认知。

(三)自主实践操作,促进深入探究

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开展,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方法,才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尤其对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具备自主学习及实践操作能力,对其未来的学习以及终身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为了激活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动机,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一些自主操作的机会,让学生亲身参与,在实践中探究,从而切实理解数学知识,获得自身学科素养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图形的运动》一课时,本课内容其实是对轴对称图形平移,以及图形旋转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为学生呈现一些有关图形拼组创作的美图,通过动态化的视频和图片呈现,使学生对平移以及旋转在生活中的运用产生深刻的学习感受,以切实体会数学学科的价值。其次,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实践操作,让学生运用方格纸对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进行探究,在“看一看”“做一做”以及“说一说”活动中,深入理解图形变换的根本特征与方法,从而有效掌握运用平移、对称及旋转拼组图形的方法。最后,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的思想意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动自己的大脑,自由创作不一样的图形组合方式,从而展现丰富多样、形态各异的美丽图形。这种引导学生自主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能够使能力不同的学生都参与进来,且愿意主动对不理解的内容进行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强化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纷纷展示出不同的图形组合作品,如花朵、蝴蝶等,实现了知识的有效运用。

(四)借助先进技术,升华学生体验

在信息技术的发展浪潮下,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先进技术的影响,尤其以教育行业来说,信息技术为其带来了更多发展的可能。确实,在当前的教学中,要想使学生以高涨饱满的兴趣进入学习状态,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难以适应当今的教育教学要求,也无法满足现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而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打造智慧化的数学课堂,能够有效为传统课堂增色添彩,进一步唤醒学生积极的学习意识,为学生学科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具体的教学工作时,应积极顺应教育时代发展潮流,有效借助先进技术之力辅助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动态化的方式呈现知识内容,有效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以促进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因数和倍数》一课时,对高年级的一些学生而言,如果教师直接讲解抽象的概念,学生很难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且在教师“口耳相传”的教学中,学生极易出现因难以理解概念知识而产生困惑的现象,阻碍了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因此,在当前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本着提高学生兴趣的教育理念,充分借助先进技术的力量,为学生动态化呈现含有该知识的视频,如“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故事,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动画视频,并提出问题:“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是什么关系呢?你们知道老师和学生是什么关系吗?”通过动态化视频的导入,每个学生都乐在其中,表达着自己的想法。教师为新课教学进行铺垫:“是的,同学们,其实人与人之间就是互相依存的关系,而在数学世界中也是如此。”之后带领学生学习本课知识。在学生有所了解之后,教师还可以呈现以学生学号为题纲制作的微课习题,让学生练习,如视频中播放6,学号是6的倍数的学生就站起来,教师逐渐提高速度,让学生快速站起来,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还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种借助先进技术实施教学的方式,打造了生动、鲜活的动态化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致愈发高涨,自然能够收获理想的学习效果。

(五)亲历推导过程,发展数学思维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对教材中基础知识的有效学习,二是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也就是说,在当前的数学工作开展中,教师引领学生探究数学知识时,应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从而让学生结合数学思想思考数学问题,以此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切实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要想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高涨兴致,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这样的学习契机,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推导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促使学生在推导过程中顺利完成知识的学习。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多边形的面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将多边形的面积知识完全内化于心,教师应改变以往直接讲解面积公式的方法,而是引领学生,让学生亲历面积的推导过程。首先,教师关联旧知识,引导学生回忆之前所学的三角形、梯形等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如将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进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或者将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进行公式的推导。其次,在关联旧知识并进行总结的过程中,学生明确了其实推导多边形面积公式需要采用转化的方式,将未知知识转化为已知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对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这种教师预留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联系旧知识推导新知识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渗透了数学思想,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本课重要知识的理解,还能切实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并且整个推导过程中学生思绪集中,以饱满的状态积极学习,有效强化了学科核心素养。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数学教学工作中,要想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实施教学,教师必须挣脱传统观念与教法的束缚,着力打造创新型、多元化的课堂,为课堂注入勃勃生机,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浸润在数学的殿堂,有效汲取丰富的知识内容。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按部就班的教学方法,懂改变,重创新,积极探寻与众不同的课堂教學新模式,通过搭设游戏情境,加强师生互动,自主实践操作,依托先进技术,以及让学生亲历推导过程的方式,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以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数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