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4-04-07 11:00彭晓菁
天津教育·下 2024年2期
关键词:双减情境过程

彭晓菁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与“双减”政策的背景下,项目式学习这种新的流程与模式已经发展得渐趋成熟。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在坚持项目式学习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合理地将学习内容转化为项目,以情境导入和任务驱动的方式,以小组合作探究完成项目为基本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推动学生亲手完成项目,辅之以有效的评价手段,及时巩固项目学习成果,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为学生减轻了学习的压力和负担。

一、“双减”与项目式学习概述

“双减”政策的提出和实施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之一就是逐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其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并将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深度学习,甚至是终身学习。为了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加入项目式学习这一重要的方法,发挥自身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参加项目式学习活动,在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中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方面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式学习的价值和优势。

(一)“双减”的含义与意义

2021年国家出台《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其中主要内容是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减轻负担,同时要求教师根据自身的工作情况提升教学质量,双管齐下实现教育的“减负提质”,留给学生们更多的课余时间,让学生们能够有充足的时间来实现个性化发展,其中也提到了推行“双减”政策的必要性。

“双减”这一政策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层面,就是要促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二是学生个体的层面,要想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那么必须给予学生充足的课余时间,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发展的方向,所以“双减”能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落实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

“双减”政策的提出促使家长转变固有观念,给予学生喘息的空间,该认真学习的时候就认真学习,该进行其他正常社交娱乐活动的时候就活动,以健康的方式保持学生对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避免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促使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学习。

(二)项目式学习概述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在1918年美国教育家威廉·克伯屈提出的“设计教学法”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历经长时间变革和发展之后,成为欧美国家学校教育领域盛行一时的教学方式。

国内在项目式学习模式方面也有相关研究。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来看,在小学阶段推行项目式学习,就是在小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在知识学习中保持高涨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及思考,强化学科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

换句话来说,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基于真实问题的探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需要学生们自主构建学习团队,学生们自己对教师提供的一些素材进行分析、思考、学习,并完成一些开放式的问题,这样的过程称之为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过程并不关注学生通过一个既定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而是更强调学生在试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和独立思考,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获得技巧和能力。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习的因素是教师给出的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驱动学生们去探索知识点,学生们在探索过程中的收获颇丰,也会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到的知识点。

学者杨明全将其定义为: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建构性的教与学方式,教师将学生的学习任务项目化,指导学生基于真实情境而提出问题,并利用相关知识与信息资料开展研究、设计和实践操作,最终解决问题,并展示和分析项目成果。

简而言之,项目式学习对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基于整个项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要展示过程、分析结果,不断进行认知的深度加工,最终建构起关于知识的结构体系,实现自身素养的发展。

项目式学习主要侧重于教学内容的设置与实施。教师可以从教学内容和具体的教学环节出发架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思考和探究。除此之外,项目式学习还具有一些区别于传统的特征,如它来源于真实的情境,具有开放性、自主性、互动性、系统性与完整性。项目式学习在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三)“双减”与项目式学习相互交织

“双减”是一场教育领域的重大转型,减轻学生负担的目的是“增效”。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推行项目式学习有利于实现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和重构,将教育重心重新聚焦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与身心健康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做到减负不减质。

二、如何在“双减”背景下进行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

(一)坚持项目式学习应用特点,明确项目学习主题

小学数学教师在“双减”背景下推行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的一个环节就是在坚持基本应用原则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明确学生项目学习的主题。项目式学习具有系统性、情境性和自主性的特点,教师在确定适用于小学数学新课教学的学习主题时要抓住这三个要点,对新课涉及的教材和教学目标进行系统性分析,结合现阶段学生学情、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确定具有较强操作性的项目学习目标。因为“项目式学习”的主題多以具体问题的形式呈现,所以教师可以在问题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方面的兴趣,为后续开展的项目式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确定项目式学习主题,并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地分享自己的想法,推动项目式学习的顺利实施。

例如,在“观察物体”这部分知识教学中,教师就要站在现阶段小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来看待具体的教学环节设计。这一阶段学生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逻辑思维能力极大提高,注意力相较于低年级阶段来说更加集中,独立性较强,因此,教师不仅要确保项目式学习主题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还应保证项目学习主题能够有效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内容上来。除此之外,物体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路边的路灯、堆叠起来的书、公园里的花坛、教室里的课桌、讲台上的粉笔盒等,学生在生活中大多数时间都在观察和接触各种各样的物体,这为接下来项目式学习主题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现实基础。教师在确定“观察物体”这一学习活动主题之后,可以围绕主题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环节,如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生活中一些常见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拍摄的图片,让学生对新课内容产生好奇心,激发其对项目式学习的兴趣。

(二)依托情境导入,实施任务驱动

情境创设能够给项目式学习中的学生带来更多的积极性,合适的情境让学生们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思维更加活跃,参与感更强,学生在每个学习环节都会全力以赴。因此,开展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情境的创设来引导学生学习,从生活化角度出发,创设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让学生们对学习环节更为熟悉,学生们在对知识点的探索时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创设情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将课本上抽象晦涩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形象,以符合现阶段学生学习特征的形式出现,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在教师的明确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为后续项目的学习和践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中的“认识图形”为例,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在于使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够利用它们进行拼图、折纸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创设情境的方式来设计项目式学习结构框架,利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与图形有关的具体事物来引出教学内容。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如三角尺、自行车架、红领巾、方形手绢、家里的瓷砖、电视机屏幕、车轮、方向盘、足球、篮球、铅笔盒等;其次,教师针对多媒体展示出来的图片进行提问,创设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最后让学生们结合教材,观察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是什么样子,然后让学生们把刚才所看到的物品按图形进行分类,学生们在分类过程中会对图形的定义更加深刻,结合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物品来认识图形,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不需要太多的讲述,学生们可以自主地进行探索,由于生活中本身就较多地接触这些图形,因此结合生活情境学习本节课的知识会更加得心应手,学生们在探索时课堂的氛围也会比较活跃,课堂结束时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们布置一个小问题,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寻找其他的图形,把不知道的图形记下来,然后学习这些图形的知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也扩展了学生们的知识面。

(三)以小组合作学习推动项目完成

小组合作学习是项目式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若是不进行分组,学生单独进行思考,那么有的学生思维比较迟缓,若是长时间思考不出问题,便会对学生的自尊心有所打击,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是项目式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同学们能够集思广益,正所谓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们会把各自的想法进行沟通,然后探索、讨论出小组成员们都认为合理的解答,让同学们对解答的过程有更加深刻的感受。

首先,教师按照一定的标准,如学生的学习方式、知识接受能力、兴趣等分配小组成员,以项目学习任务为中心展开具体讨论,鼓励小组内的每个成员积极发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发言结束后再进行统一整理,形成组内的一致答案。

其次,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支架,如情境图、学习过程图等,鼓励他们利用身边的一切合理条件进行沟通。小组成员可以随身准备一个记录学习成果的小册子,记录下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以便展示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尽可能保证项目学习任务顺利完成。

以北师大版三年级“混合运算”的教学为例,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使学生掌握计算的基本技巧,并能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积累学习经验,形成计算技能。

首先,教学开始前,教师要按照标准进行小组划分,并进行相关知识的复习。结合教材中实例进行初步教学:小熊胖胖与壮壮买面包,胖胖买了1个蛋糕和4个面包,已知蛋糕的单价为6元,面包的单价为3元,那么胖胖应该付多少钱?这里涉及加法与乘法的混合运算即1×6+3×4=18。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先说明计算的先后顺序,当式子中同时含有加、减、乘、除时,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从而为后面的项目式学习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

其次,教师可以在例子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如100+60÷3×5,为了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最终得出计算的正确顺序:100+60÷3×5=100+20×5=100+100=200。这时,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提问:“计算100+60÷3×5时,为什么先计算60÷3而不是先计算3×5呢?”让学生结合小组讨论结果回答,因为当算式里既有乘法也有除法的时候,哪一步在前就先算哪一步,按照顺序计算即可。

最后,学生可以就学习内容与小组内的同学进行讨论,交流混合运算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计算,保证每个人都能掌握这堂课的学习内容,在项目式学习中掌握更多的数学基础知识。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顺利完成了項目学习任务,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状态。

在开展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及时构建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对课堂内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可以要求他们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验证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针对评价结果及时调整后续计划,有针对性地提高项目式学习的有效性,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最大限度地彰显项目式学习的魅力。

三、结语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加强对项目式学习方式的系统性研究,明确项目学习任务,合理有效地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探索,从而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注:本文系2022年泉州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双减背景下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学科的实践与探索”(立项批准号:QJYKT2022-47)的成果。

猜你喜欢
双减情境过程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