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展音乐风采

2024-04-07 12:17许邓兰
天津教育·下 2024年2期
关键词:学科融合音乐

许邓兰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赋予了小学音乐学科教育更多的使命。音乐学科本就兼具理论性、人文性与艺术性的特点,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的同时,与其他各个学科的教育也密切相关。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正确认识到融合教育的意义,明确跨学科融合的原则,积极探索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融合教育的策略,以更好地保障学生全面发展。

音乐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学科共同作业,有益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实现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小学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倡导学科融合,无论是音乐学科的教育理念,还是教材内容与教学模式等都进行了改革。新时期的育人工作以促进学科的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各个学科的优势,共同实施育人方略为主要方向。小学音乐教师要积极响应新课标提出的“学科综合”思想,积极推进音乐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教学,互相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以获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重视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教学,积极探索更多新的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育人模式,有益于小学生在综合性的学习中实现全面发展。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科融合的意义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其他学科知识,可以呈现出不同形式的音乐教学,让学生获得崭新的、奇特的体验,从而提高其探索知识的积极主动性。同时,音乐教学中所融合的多学科知识,很多是学生接触过的或者已经学过的知识,再通过音乐的形态呈现出来,给他们惊喜的同时,还能激活他们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探索知识的强烈欲望。

(二)有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采用学科融合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有利于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文化底蕴也会更加丰富,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文化修养的有效提升。如音乐与语文学科知识的结合,加深学生对音乐情感感知的同时,还能让他们深刻地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对民族音乐、人文风情等方面有更多了解,从而开阔眼界;而音乐与科学知识进行结合会让学生发现其实现实生活与音乐之间也存在着密切联系,从而主动去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丰富知识积累。如此,通过学科融合教学的实施,学生的知识积累会更加丰厚,文化底蕴也随之愈加深厚。

(三)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学科融合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将角色表演与音乐教学相融合,有助于学生对不同音乐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适用于何种情境中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放大进行准确了解;融合语文学科知识,学生可以尝试改编古诗词,将其创作成音乐作品,以实现知识拓展延伸的目的。可见,学科融合教学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激发,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小学音乐学科融合教学的原则

(一)主体性

小学音乐应遵循主体性原则,依据新课标理念实施学科融合教学。首先,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真观察并分析他们的爱好,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融合的主要方向,以提高学生自主参与音乐课堂的积极性。对相关资源也要认真筛选,确定最佳的实施融合教学的契机;其次,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与成长需求实施学科融合教学,以保证学科融合教学的有效性。

(二)自然性

小學音乐学科融合教学应在遵循自然性原则的基础上,秉持新课标理念展开。首先,各学科之间的自然融合,既能促进各学科知识之间相辅相成,又能自成一体,有效降低理解难度,使其将学科知识进行自然关联,最终融会贯通;其次,教师可以采取自主教学、生成式教学等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有利于加深他们的学习体验和感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三)合理性

首先,教学内容要合理地融合,教师应根据学生当前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实际认知水平精心筛选知识内容,避免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降低学习效率;其次,合理的内容占比需要以音乐知识与技能为中心,再合理地融入其他学科中相关的知识技能,不仅能够突出教学重点,还能更好地明确教学目标,从而让音乐学科的育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科融合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融合姊妹艺术,焕发音乐光彩

1.结伴绘画,提高审美。

音乐和美术是我国美育的两大主要学科,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可以说,美术是音乐的直观体现,音乐则是美术的动态表达。因此,在教学中,音乐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聆听音乐去感受美术绘画中的色彩,通过欣赏美术作品判断音乐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以加深学生的音乐体验。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梅花》时,教师可以播放同名歌曲《梅花》,引导他们随着音乐画旋律线,并将旋律线创作成图片,自己动手绘制寒雪中的冬梅傲然绽放的画面,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冬天的自然美景,感悟整首歌曲对冬梅不畏寒冷、傲然绽放的精神的歌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随着音乐的旋律思考,感悟歌曲的真实含义,以更好的状态走进美术殿堂。音乐与绘画的有机融合不仅让学生的心灵受到撞击,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加深对音乐韵味的了解,而且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了解了更多的绘画之美,奠定了提高审美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扎实基础。

2.结伴舞蹈,舞动人生。

音乐与舞蹈相扶相伴,音乐是舞蹈之魂,舞蹈是音乐之声。教师只有充分了解音乐的特点,从艺术表现形式入手,才能将音乐与舞蹈进行融合。教师在音乐教学中通常以播放优秀的音乐作品和示范演唱两种方式为主,但是这两种方式的最终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教学方式枯燥、单一,很难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对此,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教学经验,结合实际学情,适当地释放学生天性,如从民族舞蹈入手,引领学生体会音乐情感,感受音乐中所描述的场景,学习民歌。

例如,在教学《金孔雀轻轻跳》时,首先,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傣族舞蹈,鼓励学生随着视频中的画面学习傣族舞蹈的经典动作;其次,提出问题:“这首歌的特点是什么?描述了什么样的场景?”由于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傣族舞蹈的经典动作,因此教师可以让他们再次随着音乐舞蹈,让他们在感受音乐的同时,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所理解的音乐。最后,从本首歌的内容出发,教师用生动的语言为学生描绘金孔雀的形象,并设计相应的表演任务,让各小组学生学习模仿孔雀进食的动作、梳理羽毛的动作以及形态,以促使他们在肢体语言的模仿中加深对歌曲含义的理解,锻炼其创造思维的同时,提高其对音乐情感的感知能力。

3.结伴表演,故事呈现。

在教学中,小学音乐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对音乐中故事情感的感受。例如,结束《保卫黄河》的欣赏之后,教师为各小组布置了以下任务:结合你对这首音乐的理解,与小组成员共同创编一个相关小故事,并将这首音乐融入故事中,再进行角色演绎。展示这首歌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强、自律能力,因此学生在创编故事时也要从这一目的着手。有的学生结合生活元素创编了以下故事: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一筹莫展的时候,旁边好玩的游戏也在不断地向他“招手”,这让他很难受,左边是游戏,右边是学习,到底是先玩游戏,还是先把眼前的困难解决掉呢?最终,他还是选择先解决眼前的困难。这时《保卫黄河》作为背景音乐,也随着他的推演思路被慷慨激昂地播放出来。这样,不仅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理解,还能体现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因此,音乐与表演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帮助其深入掌握赏析音乐的技巧。

(二)相约人文知识,解读人间百态

1.融合文学,感悟意境。

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不仅歌词优美,意境也极为深远。学生只有正确理解歌词文字,才能获得深刻感悟,才能更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韵律与意境,从而真正感受到音乐的艺术、韵律以及意境之美,进而真正实现减负增效。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积极探索音乐教材和语文学科之间的联系,充分利用学生的语文能力及知识提高音乐教学效率。

例如,儿歌《咏鹅》是根据骆宾王的同名古诗创编的,四句式的结构,流畅的旋律,五声宫的调式。小学生的音乐基础大多非常薄弱,理解能力有限,因此,为了让学生对音乐作品中的意蕴有更恰当的理解,教师可以适当地融入语文学科知识,引领学生将已经掌握的识字和理解等能力迁移到音乐教学中,并加以应用,从而更好地体会音乐作品中“鹅”的自在悠闲,感知我国优秀诗词的韵味,从而激发其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2.融合数学,劳逸结合。

要想降低教学难度,音乐教师可以合理地引入数学知识,实现数学学科与音乐学科的有机融合。在教学音乐节拍、旋律及乐理等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提炼出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探索数学与音乐相结合之后所发生的奇妙变化,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产生思维碰撞,还能实现劳逸结合,减轻课业负担的同时,保障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例如,在教学《猜一猜谁在敲》时,教师可以设计趣味十足的课堂游戏活动:首先,挑选四个不同的动画角色,每个角色搭配相应的节奏;其次,教师带领学生拍出这四种节奏,并引入游戏活动,教师负责拍节奏,学生则负责猜角色,之后教师与学生调换角色,回答正确的学生会获得相应的奖励,回答错误的则要接受惩罚。最后,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游戏的趣味性,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综合掌握,教师可以将数学中的《位置》一课知识融入游戏中,由教师拍节奏,选择A学生回答角色名称,若回答正确,则继续选择B学生回答与节奏相对应的角色,并说出A和B的具体位置,以此类推。这种教学设计不仅会有效增加课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还能将数学知识与音乐知识有机融合,巩固学生对位置知识的掌握,锻炼学生灵敏度的同时,有效降低学习难度,使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3.融合道法,激发共鸣。

情感所赋予人的影响大多是双重的,在某种情境下可以发挥引动、定向、激励、强化的作用,对学生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会有直接影响,因此也可以说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小学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黄金时期,也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关键期,因此,音乐学科与道法课程的相互融合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情感教育,让他们在音乐精华的熏陶中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以及高尚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例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等歌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播放一些抗日战争的视频,并配上相应的音乐,再展示当代中国人当家做主之后所发生的一系列改变,并配以激励人心的音乐,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其自豪感,从而促使他们在学习歌曲时产生更加强烈的情感共鸣。

(三)相伴体育学科,共促健康发展

小学生大多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这时音乐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配合恰当的声势动作,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缓解长时间坐着不动的枯燥感,锻炼身体的协调性,提高音乐感知能力。小学音乐与体育的融合教学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就是体育舞蹈。例如,在教学《左手右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随着音乐节奏拍手,感受其中所表达的情绪,释放活力的过程中,学生也进行了一定的体育锻炼,情绪表达能力也会有所提升。在音乐律动中,学生的节奏感会随之增强,牢牢掌握歌曲旋律的同时唱好这首歌曲。而在学习《男儿当自强》这首歌时,学生对“前半拍休止符”的掌握不是很好,教师可以在教学生演唱歌曲的过程中,引入武术类的动作,如跺腳、扎马步、出拳等,以帮助他们唱准节奏,加深对“少年强则中国强”精神的领悟,激发其爱国热情。

四、结语

总而言之,学科融合教育已经成为新时代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学科融合并不是简单地将几个学科的知识内容随意拼凑,而是要深入挖掘各学科之间相同知识的交叉点,围绕音乐学习,充分发挥其他学科的优势,使其更好地为音乐教学服务,从而帮助学生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全面掌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理清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全面整合跨学科的知识点,构建新颖、有趣的音乐课堂,让学生真正爱上音乐,提高学习音乐的能力,培养良好的音乐素养,从而奠定全面发展的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学科融合音乐
【学科新书导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超学科”来啦
音乐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