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教学整合策略

2024-04-07 13:56孙丰智
天津教育·下 2024年2期
关键词:教师应素养数学

孙丰智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科目,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巨大的意义,怎样让数学单元教学更好地体现立德树人的作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思考和探究的问题。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直在强调创新多样化的授课形式,用多种方式去判断好坏,其中,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是重要内容,而这一部分内容的考查主要体现在过程性评价中。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关注小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加强计算训练,引导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以及思维能力等非智力因素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些方面的考核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单元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应形成基本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包括理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要重视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基本能力是否得到了锻炼,加强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征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拥有的,可以符合自身和社会不断发展的必备品质和重要能力,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特征,体现时代性和实践性,注重综合性和创新性。

二、数学核心素养的含义

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基本认知能力、关键思维品质和必备品格。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是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自主探索和实践逐步积累起来的。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在小学阶段,学生应具备以下方面的基本素质:第一,数感,即对数量关系的敏感度;第二,几何直观,包括图形的认识、测量、识图等;第三,应用意识;第四,逻辑思维,包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五,创新精神;第六,运算能力;第七,实践能力。

三、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作用

(一)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核心素养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其本质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调查、实验以及社会服务活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促进学生劳动观念、创新意识等非智力素质的培育。因此,教师要全面利用生活中各种好的素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锻炼,让学生看到知识,感受知识的产生过程。例如,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有一定的了解,如苹果、梨、香蕉、西瓜等,并计算它们的重量,然后比较大小,这样既能让学生对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物品形成丰富的感性认知,又能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理解知识。

(二)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但同时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如垃圾乱扔、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等。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教师必须加强道德建设,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积极主动地帮助学生训练好的行为方式。例如,在学习了分数的意义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如树叶、纸团、石头等,通过折、摆、画等方式,将物体平均分为几份,并从中得出相应的分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又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

(三)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数学是一门与大自然紧密相关的学科,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例如,在学习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美丽的校园,观察校园里的一草一木,让学生感受学校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四)丰富学生的思维

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一门学科,只有经过不断地训练,才能真正开发大脑。所以,教师应该将课堂的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恰当的时候,用心设计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大胆尝试,进而达到发展思维的目的。

四、数学单元课程教学概况

(一)数学单元课程的基本结构

1.核心知识,这是数学学科的核心内容,由若干个基本问题组成,这些问题在一定的情境中呈现,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解決的最主要的问题。

2.关键技能,是指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交流等基本能力。

3.实践创新,是指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提出并解决问题。

4.综合应用,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将知识运用于新的情境,以实现迁移过程,是将学过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新问题的过程。

(二)数学单元教学的基本特点

第一,以“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也是打牢基础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必须将基础知识的教学作为首要任务,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安排知识点的难度,做到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

第二,以问题情境为载体。在数学学习中,问题的引入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其自主学习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在单元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通过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逐步学会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同时,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主探索、主动思考,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三,以动手实践为主渠道。动手实践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单元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让学生经历基本的实践活动过程,如测量、操作、观察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四,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为目标。小学阶段的学科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不仅强调知识的传授,还强调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促进其全面发展。因此,在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具体内容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相关要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单元教学核心素养产生的原因

一方面,教材编写理念的影响。新课标背景下,教材编写理念发生了变化:一是重视知识的逻辑结构;二是注重知识的联系;三是體现了对能力的培养;四是增加了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学会思考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单元教学目标的影响。新课标背景下,单元目标的制定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一是重视对数与代数的初步认识,渗透一些简单的推理;二是重视对图形的认识,让学生体会图形的特征,初步了解平面图形,进一步感受空间位置;三是加强了对运算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掌握一定的运算方法,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四)基于数学单元课程的教学设计

课前,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充分挖掘课本素材,合理利用资源。例如,针对教材中的“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从而发现数的规律,也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易计数器,并开展小组讨论,让每个小组都参与进来,共同完成。总之,要尽可能多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学习过程。

课内,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重视课堂提问。提问要有目的性和层次性,既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又要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需求。第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点,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意识。第三,加强合作。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引导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第四,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第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第六,注重提高课堂效率。第七,重视练习的设计。第八,重视课后作业的布置。第九,做好培优辅差工作。第十,及时反思。

五、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以“双基”为基础,注重知识形成过程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既是学生获得新知的基础,也是其后续学习发展的前提。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的数学知识要素,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通过多种形式的呈现,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结果;也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相互补充,加深理解。知识的掌握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而有效的方法是实现知识转化的重要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及时帮助学生总结经验,纠正错误,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以“思维能力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科思想方法

知识的传授只是为思维的发展提供条件,而思维能力的提高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特别是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以及对其中蕴含的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例如,在学习加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经历一个抽象出加法算式的过程,从而建立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又如,“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可能性的大小比较”,这些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一定的思维策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维训练。

(三)以问题情境为载体,重视创新意识培养

问题情境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体验、实践创新的活动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活动,促使学生在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感悟知识,提升能力。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主探索,主动思考,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学思结合,学用相长”,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忽视了知识与技能的运用,只强调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将培养学生们的能力,特别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重点,努力做到学思结合、学用相长。

(五)加强动手操作,培养实践能力

动手实践是小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动手操作可以促进学生大脑神经中枢兴奋,有利于开发智力。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多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鼓励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例如,在学习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小棒摆学具,小组合作进行抢答比赛,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六)开展实践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新课标理念下,小学阶段的学习不再停留在书本上,更多的是需要将课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动手实践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去探索、去解决问题,从中得到体验,感悟道理。例如,在讲解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的时候,为了加深学生对角的特征的认识,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了折纸角的游戏,学生一边折一边讨论:这个角像什么?为什么?

(七)在课程内容选择中体现学科育人价值

学科育人价值是指某一学科所具有的教育功能,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其中,知识技能主要通过学习活动来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则需要在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因此,教师在进行课程内容选择时,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与性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商品价格,从而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

(八)在评价方式改革上促进个性成长

传统的评价模式过于强调结果的评价,忽视了过程性评价,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应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方法,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六、结语

数学教学模式是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教学模式以“问题解决”为主线,通过设计一系列具有思考价值的活动,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习,在合作交流中发展,从而实现知识技能、思维品质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培养。

猜你喜欢
教师应素养数学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