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花瓷画表现性的影响因素探究*

2024-04-07 08:29
陶瓷 2024年3期
关键词:表现性文人画青花瓷

程 宁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 景德镇 333000)

1 表现性的的概念

“表现”的概念源自于西方美学思想,与再现是相对的,再现指的是对客观现实进行如实的反映,而表现则指对艺术家主观意识的表达。“表现性”是审美对象具有的表达情感的结构性质和情感意味,阿恩海姆认为,不仅有意识的人具有表现性,而且无意识的物体或者抽象形状也可以被人赋予情感和意识,也就具有了表现性。当代青花瓷画中的表现性指的就是艺术家通过青花瓷画这种形式来传达自身情感与思想。

2 影响当代青花瓷画表现性的因素

“青花瓷画”指的是艺术家用青花材料在陶瓷上创作的绘画,与其他种类的绘画一样,具有绘画的表现性。从陶瓷绘画的角度看,唐代长沙窑首开在瓷器上绘画之新风,还在摸索的阶段,青花瓷在唐宋时期基本只绘制简单图案或局部蓝彩线条装饰,元代制瓷技艺提升,瓷胎洁白无暇,青花瓷烧成后蓝白分明,画工们将中国画的技法搬上陶瓷,毛笔作画,以瓷代纸,开创了瓷上画花的新时代,因此传统青花瓷画受中国画影响颇深,它同中国画一样讲究墨分五色,元代中期画工们又将文人画移植到青花瓷上。在画面的表现性方面,传统青花瓷画受文人画影响很大,当西方美学思想与绘画形式传入中国以后,中国的艺术家们将其与青花瓷画相结合,创作出个人风格十分鲜明的作品。

2.1 传统文人画对青花瓷画的影响

虽然“表现性”这个概念诞生于西方美学思想,但究其本质,强调的是绘画的人在其中发挥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作品传达出自身情感与思想的能力,注重主体内心的表达而非还原客观物象的真实。在这一点上,中国传统绘画与美学观念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文人画”。

早在东晋时期,顾恺之就提出了以“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神形兼备”为核心的传神论,强调了对精神本质的真实描绘与对在外形象的还原同样重要,“迁想”就是一个构思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掺杂了创作者的思想与情感,而不仅仅是对外物的机械描摹。

南朝谢赫在画论著作《古画品录》中记载了他的“六法论”,其中最为重要的“气韵生动”实际上就是对顾恺之传神论的直接继承与发展,强调了“神韵”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在这些美学思想的发扬与熏陶之下,文人画诞生了。

文人画始于唐代王维,与注重追求写实且工致富丽的院体画不同,文人画多取材自山水、花木,又常以诗书入画,旨在抒发个人“性灵”,其中也夹杂着对民族压迫或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文人士大夫们不愿意面对社会现实,寄情山水,托物言志,他们的画作讲求笔墨,强调神韵,标榜士气,追求意境,这与明清以后的青花瓷画高度重合。

文人画历经唐宋,早已自成一派,但是对于元代青花瓷画来说,文人画的影响微乎其微。在我国历代文学艺术中,元代的戏曲最具代表性的,受其影响,元代青花瓷画多以牡丹亭、西厢记等戏曲故事的桥段作画,将人物作为画面的重点,周围辅以花草纹或异域风情的图案,装饰性较重,却没有多少抒情意味。

到了明代前中期,青花改用发色更加清淡的色料,线条也柔和圆润一些,较之前更为雅致,凸显了文人意趣。明中期以后,景德镇的匠人把以水墨形式表现的文人风格绘画直接复制到陶瓷上,极大地丰富了青花瓷画的表现形式,完全可以表现出文人画所追求的水墨淋漓的晕染效果。明末战乱纷起,时局动荡,瓷器的生产转向民窑,风格逐渐潇洒狂放,世俗人物故事画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角。

文人写意画中崇尚的“不似之似”与“简笔写意”,不管是山水人物,还是花鸟虫鱼,在晚明的民窑青花中都有许多生动的体现。婴戏图省略大量繁琐细节,甚至没有五官,只勾勒出儿童嬉戏时的瞬间动态,山水题材也十分流行,这些青花瓷画在题材和构图上虽然借鉴了同期的文人画,但是却采用单线平涂的方法表现,意境更加简淡幽远。

明代崇尚道教,因此“高士图”也成为文人墨客钟爱的题材,在明末青花瓷画中,隐士或独钓寒江,或读书听琴,皆隐去面目,仅用几根概括的线条勾勒出头颈与衣物,配上若有似无的远山,体现出闲云野鹤的自在心境。

清代的青花瓷画以山水题材的成就最高,它化用了许多国画中的技法,工笔写意并用,且将文人画“诗书画一体”的形式也带到了青花瓷画之中,令书法也融入画面成为它的一部分。清末民初时期,青花大王王步率先将书法用笔与没骨花鸟相结合于青花瓷画上,泼墨与白描互相映衬,构图上大量留白,细节处分毫毕现,尽显文人画之意境。

在当代,也有一些艺术家试图对文人画进行改革,李津就是水墨画家中最先对世俗生活感兴趣的,传统文人画以排斥世俗生活而获得其特殊性,李津则将世俗生活引入其中。他将这种日常生活的重心放到食物方面,他相信吃是一切生活的最大公约数,因此他全力以赴地画有关吃的一切。他将这一理念通过青花瓷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他笔下的果蔬尽管有带有色情和爱欲,但都被世俗性所压倒,他所画的白菜形似女人的身体,却始终是没有超出食物的范围(见图1)。

图1 《有财》李津

2.2 西方现代绘画对青花瓷画的影响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许多时期与外国交流密切,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音乐等通过丝绸之路传入遥远的欧洲,而中国的艺术却受周边中亚、西亚、南亚及东南亚地区国家影响更多。

艺术的起源也许是相似的,但是由于距离遥远,东西方艺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尽管清朝中后期,西方的油画、版画等艺术形式已经流入中国,陶瓷绘画也已融入一些西方绘画技法,但是青花瓷画领域仿佛并未受到太多影响。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艺术一直伴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迈进,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的局面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开始深刻影响中国的艺术家,中国艺术迎来了新的繁荣。85美术新潮——一种以现代主义为特征的的美术运动,使美术届经历了一次巨大的冲击,年轻一代的艺术家不满那些沿袭苏联模式的艺术风格,又对一切新的艺术形式充满渴望,于是便转而从西方现代主义的风格中寻求出路。当西方美学思想与艺术形式流入闭关锁国已久的中国,与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产生了激烈的碰撞与交融,艺术家们第一次接触到表现论、符号论等西方美学思想,并试图模仿并将它们与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结合。

在西方美学思想中,表现性指审美对象具有的表达情感的结构性质和情感意味,也体现了个体的内部世界和情感体验的独特性。在20世纪初的表现主义绘画流派中,强调的是艺术作品应该直接表现个人个体内心的情感和情绪,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批判,力求通过艺术的形式和内容直接表现来传递情感和呈现社会现实。马蒂斯曾在他的《画家笔记》中以“表现性”来概括他的创作理念,在表现主义绘画中,“表现性”主要体现在造型、色彩、线条等方面上,表现主义的艺术家们抛弃了古典式的柔美线条,运用夸张扭曲的造型、随心所欲的线条对比强烈而又情绪化的色彩,使画面更具张力与表现力。

当艺术家们试图将多种艺术形式进行融合时,画种之间的边界就被打破了,越来越多的跨界艺术家进入青花瓷画领域,将他们熟悉的技法与表现形式与青花材料相结合,创作出个人风格强烈的青花瓷画,这类青花瓷画中有时也有着西方绘画的影子。

画家俞晓夫的青花作品正是如此,他擅长油画与历史,喜欢大写意的默写,它创作的青花瓷画《卡夫卡与毕加索》(见图2)用大写意速写的形式画出两人一狗,又在人物脸上和身上大笔刷上红色,鲜艳夺目,构图和笔触潇洒自如,画面生动鲜活,表现力十足。俞晓夫的创作理念是潇洒的,总是为历史画加些现代的东西,他说:“我就是要给历史增加一点兴奋剂。”

图2 《卡夫卡与毕加索》俞晓夫

由他的青花瓷画作品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西方美学思想的痕迹,同时背景又保留着一些中式的韵味,用自己的方式将古今中西的绘画理念与形式完美融合。

3 结语

传统青花瓷是中国传统绘画技巧与制瓷工艺的完美结晶,历经千年,盛烧不衰,青花开创了瓷上画花的新时代,但早期的青花瓷多以程式化的图案为装饰。随着文人画思想的盛行与工艺的完善,青花已经完全可以表达出文人画水墨淋漓的意境,青花瓷画的表现性与文人画趋于一致,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改革开放后西方艺术形式与美学思想席卷中国,也与青花瓷画相融合,当代青花瓷画展现出强烈个人风格,其表现性不仅受到西方绘画形式影响,也融合了中式审美情趣,跨界艺术家的参与令画种间的壁垒被打破,也令青花瓷画的表现性更加多元化。

猜你喜欢
表现性文人画青花瓷
古代文人的特殊规定性及文人画的发生
焕活青花瓷国风之美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表现性教学提升策略
“文人画”里写春秋
禅画文人画中的简约与萧散
中国当代表现性水墨人物画的特色与发展
浅谈中国画的表现性
纯净的青花瓷
冯骥才:关于文人画史的思辨
表现性任务设计的3个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