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和谐思想下的现代茶具设计研究*

2024-04-07 08:29钟一鸣
陶瓷 2024年3期
关键词:天人合一茶具道家

钟一鸣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 景德镇 333000)

中国传统设计美学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魂,也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思想。而茶具作为茶文化传承的物质载体,其设计应该吸收“天人合一”思想的文化精髓,融入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和谐观念,遵循茶文化要求的道德礼仪规范。尽管现代茶具设计已经不单纯是传统的“造物”,而是在文化与设计的融合发展中,建构一个有机的、协调的物质整体,从而达到物质与精神的和谐统一。

1 “天人合一”思想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天人合一”思想的萌芽、起源、发展、落根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过程。简而言之,即从人们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进而发展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演化过程。远古时期,人类在大自然的馈赠下得以生存和延续,自然物、自然力由此成为神圣的崇拜对象。春秋战国时期,“天人合一”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被重新定义。天与人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儒家和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儒、道两家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为后来的“天人合一”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两汉时期,随着佛教传入我国,佛家将天人合一融入佛教理念,提出“天人合一律”。

“天人合一”思想对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体系有重要影响,但儒家、道家、佛家对“天人合一”的思想看法各有不同。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明显受到礼制的制约,渗透着儒学的“仁爱”思想。在儒家的哲学范畴里,“天”并非只是简单的自然规律,而是包含社会伦理的价值尺度。儒家“天人合一”观点,是人与义理之天、道德之天的合一。反之,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与儒家伦理观念天人关系对立的自然宇宙观。道家主张“无为而不为”,追求一种“道法自然”的思想境界。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认为天地万物与“我”是统一和谐的有机整体,在道家的思想观念里,人应该挣脱社会现实的枷锁,回归自然,勿忘本心,从而实现更高层次的“天人合一”。道家的“天人合一”观点,是人与自然之天、“道”理之天的合一。而佛家的“天人合一”观点,追求的是一种建立在平等、真理上的和谐关系。在佛家看来,世间疾苦,皆因人有欲望而生。天是超脱世俗之外的极乐世界,苦练修行,人心向善,方能实现超脱生死、天人融合的目的,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由此可见,“天人合一”思想经过儒家、道家、佛家的发展,赋予了更丰富、更深刻的文化内涵。尽管儒、道、释三家对“天人合一”思想的定义各有不同,但归根结底表现为一种共生共存、兼容并包、相互融合的平衡和谐关系。

2 “天人合一”和谐思想在现代茶具设计中的体现

“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精神,渗透美学与艺术领域,其思想中蕴含的和谐观念,是现代茶具产品的设计原则和根本特性。换言之,茶具作为茶文化的一部分,本身就是“天人合一”的产物,是中国茶文化和谐精神的物质载体。

现代茶具设计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主要表现为器物某种具象“关系”上的和谐。即人与器、器与器、器与境之间的和谐。

2.1 物我合一——人与器物的统一

物我合一是指人与器物之间通过情感传输,达到一种人器融合的状态。产品本身是没有情感的,但设计却是有情感和温度的。产品是设计者与使用者心灵沟通的桥梁,是人与器灵魂交流的纽带。

茶具作为茶事活动不可缺少的工具,古往今来,茶具设计始终遵循中华茶文化的和谐之道和礼仪规范。现代茶具设计中的仿生设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仿生设计并非现代新生的概念,古已有之。传统仿生设计的核心是托物言志,用茶具寄托茶人美好品德。现代茶具设计一定程度上继承了传统茶具设计思想,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茶具设计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设计思维,其设计元素、设计理念和表现形式更加多元。

例如Rong Design设计的竹林茶具(见图1),茶杯、茶壶、茶匙堆叠组合成竹子的形状。其设计最大限度保留了竹子原有的形态,造型轮廓拿捏恰到好处,简约大气。茶匙配以青绿颜色装饰点缀,将自然之物的淳朴和竹子的高风亮节的特性表现的淋漓尽致。又如以海洋生物自然形态与人机工学结合设计的“听海”仿生茶具,采用古法琉璃制造技术,相比传统玻璃制器,隔热处理更好,美学性更强。其公道杯内壁的流线设计和透明的质感,使饮茶过程和分享体验干净整洁,传递出设计者呼吁保护海洋生物的美好愿景。

图1 竹林茶具

饮茶活动本是人们修生养性、陶冶情操的一种生活方式,因此,茶具的设计无论是造型、装饰还是材料、工艺都以质朴、简约、自然取胜。茶具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引导人们在品茶过程中回归自然、回归本心,构成一种和谐的意境。用“心”“物”合一,实现“物”“我”合一。

2.2 器之和谐——器物之间的统一

器物之间的和谐统一,指的是器物造型与装饰、比例与尺度之间的协调性。茶具最为讲究协调之美。其设计始终以适宜、适度、适量的原则为准则。例如,茶壶与茶杯体积需匹配,通常一壶四杯或六杯的容量。茶壶的流与把手的设计视觉上要平稳。茶具的材质、颜色、造型与茶叶适配,茶具设计要符合饮茶习惯。

虽然,以上是茶具设计的基本要求,但是在现代茶具设计中,除了基本功能性的需求,也已经对美的定义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即茶具在满足功能性的同时,亦要兼具艺术审美性。那么,艺术审美性如何表现呢?一方面,可以体现在器物形体、比例、大小在视觉上的对称均衡;另一方面,可以体现在造型结构上的巧妙变化上。

例如,现代设计师闽光培的“天圆地方”双杯设计,一只口圆底方,一只口方底圆,从杯口到杯底由方入圆、由圆入方,融合变化自然,尽显和谐之美。设计师Moco L设计的“禅”茶具(见图2),整体设计遵循“自然之道”,运用质朴、简单的线条,把手采用弧线设计,将山的凹凸感融入其中,与壶面的水纹虚实结合,山水相望,具有一种空灵、幽远、山水融合的意境。

图2 “禅”茶具设计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这里不多加赘述。总之,现代茶具设计不但重视器物功能,更注重在设计中丰富造型变化,同时在变化中寻求统一。这种统一,是一种宏观的、整体的统一。

2.3 物境交融——物质与精神的统一

茶具设计成功与否,根本在于使用者在品茶的过程中,能否获得物质和精神的满足,从而获得更高层次的“天人合一”。物境交融,是指通过产品设计,使物与物之间形成一种整体的、自然的、和谐的意境。这种设计思路要求设计者应该为产品注入文化内涵,赋予茶具产品故事性的概念,通过不同材质、不同形态、不同意境形成不同的触觉、视觉和感觉,以物境进入品茶者的心境。

例如刘培清设计的“忘忧”功夫茶具(见图3),是以棋道入茶道。此壶与杯造型圆润似棋子,黑白双色,质朴无华。茶托似棋盘,茶壶游离在黑白双色之间,使用此套茶具犹如置身于围棋博弈的意境之中。人生如棋,需心境平和、抛弃杂念,品茶亦是如此,恬淡寡欲,无欲无求。“回源茶集”茶具设计(见图4),以枯山水的自然意境融合陶器的质朴手感,呈现出一套微缩式的枯山水景观,搭配经典黑白配色,辅以简单的线条装饰,给人一种典雅朴质的感觉。茶盘设计成陶石景观,倒入茶水后,形成湖面与山石交相辉映的意境。既体现了枯山水文化内涵,又丰富了喝茶的互动性和概念性。

图3 “忘忧”功夫茶具

图4 “回源茶集”茶具设计

茶具设计中物质性与精神性的统一,是“天人合一”思想影响下的必然结果,也是现代茶具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茶具设计灵感源于自然,吸收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追求内在精神价值。而物境融合,就是希望通过茶具的自然意境让人们在“高压”的生活状态中“慢”下来,处于一个平静、和谐的意境之中。

3 结语

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命题。“天人合一”,是中国“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茶具设计在“天人合一”思想的渗透和影响下,形成了具有本国的文化特色、文化精神和时代特点的茶具产品。茶具设计依托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用最淳朴的艺术语言和最自然的表现形式,诠释着中国和谐为美的礼仪文明。

著名的设计师马克曾经说过:“设计师要去掉中国的形,留住中国的魂”。何为中国魂? 应是文化。“天人合一”思想中蕴含的和谐理念,是茶具设计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现代设计要深入挖掘现代茶具的文化价值,融合“天人合一”思想精髓,立足传统、脚踏实地,做到古为今用,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天人合一茶具道家
《香林德水》茶具设计
哲品π杯 便携茶具
美轮美奂的茶具
作品四
漫画道家思想
漫画道家思想
牢记道家养生“十不过”
“中国学派”动画片的审美解读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浅谈传统审美对当代艺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