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长沙窑釉下诗文装饰*

2024-04-07 08:29黄小芳
陶瓷 2024年3期
关键词:诗文瓷器长沙

黄小芳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 景德镇 333403)

长沙窑是唐代著名的外销瓷产地之一,大致兴于8世纪后期的安史之乱时期,9世纪发展鼎盛时期,10世纪中期趋向衰落。唐代是我国古代时期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时代,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海外贸易不断扩大,其都城长安已成为国际的政治、经济中心。

唐代中期以后,随着造船业的兴起及新的海上航线的拓展,中国瓷器大量销售海外。长沙窑抓准这一机遇,大胆创新,充分利用湘江通江达海的水路优势,将产品销往海上丝绸之路沿岸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与越窑、邢窑并肩的唐代重要的出口瓷窑,为推动唐代的海外贸易发展和中西化交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潭州作为长沙窑瓷器产品交易集散地,成了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长沙窑外销分两条路线。东线销往朝鲜半岛和日本群岛;西线销往东南亚、南亚、西亚及非洲等地。20 世纪以来,在东、西两线沿岸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均出土了长沙窑瓷器。

晚唐时期北方持续战乱,陆上丝绸之路日渐凋敝,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日益凸显。为推动唐代的海贸易发展和中西文化的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1 长沙窑概况

20世纪5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通过多次考古调查和发掘,已经基本探明长沙窑窑址区、生活区、作坊区、原料采掘区、市场区、货藏区、码头区等功能分布区域。

2 长沙窑瓷上绘画——开书法、诗文饰瓷之先河

长沙窑汇集南北瓷装饰技法于一身,以釉下多彩工艺为基础,吸收多种文化元素,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借鉴古代中国画中书画的笔墨精髓,以形写意抒发情感,讲究节奏韵律,形成了当时独一无二的装饰风格,并开创了中国彩瓷文化先河。

瓷器上书写的文字,从审美的角度来说是一场盛大的视觉享受,长沙窑瓷上的铭文字,既包含了民间匠人不拘一格的创作成分,又在其器皿上的书写字画以其形体美用传神的视觉效果使观赏者感受到工艺美术的魅力。唐代,长沙窑发展鼎盛,该时期繁荣发展的绘画、书法、诗歌更是给长沙窑带来绚丽丰富工艺美,在多种艺术装饰之下的长沙窑发展更加多元化。另外,在书写艺术的加持下,长沙窑瓷上绘画在原有的艺术审美基础上富有一定的趣味性,让人忍不住驻足观望。

长沙窑瓷上书写诗文,是中国在瓷器上发现最早出现在瓷上书写诗文的一种装饰手法,古代传统诗歌题材类型多种多样,其中在瓷器上所描绘的诗歌题材通常是近体诗、古体诗、格律诗词。其中以律诗、绝句、排律为主要诗体的用于叙述故事、抒发情感、送别友人、边塞生活刻画、山水田园向往、歌颂历史、悼念伟人等内容都可以归类于近体诗体裁里。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学发展中,文人通常借助诗歌言志,借助词句抒情。比如《诗经》《楚辞》《乐府》《汉赋》《南北朝民歌》等著作都是作者为了表达内心深层次想法和情感而创作的文体。“以诗言志”是我国古代哲学发展史上许多文人陶冶情操的主要方式,那个时代的人们受客观现实生活的影响,向往归隐山林的生活,以独特的生活态度把对和平的追求和“遁世”向往之情寄托在诗词之间。许多优秀的诗词佳作比如山水诗、田园诗、游记诗等著作,都是文人对向往自由的深刻感悟。

诗歌与书法在唐代具有崇高的地位。长沙窑创造性地将诗歌引入陶瓷装饰中,有效地提升了瓷器审美价值。目前已发现长沙窑瓷铭诗100余首,其中仅有8首出自《全唐诗》。其余皆为反映商业活动、爱情生活、游子情怀、士子离别等方面的乡土诗文。长沙窑诗歌均以毛笔书写,行、草、楷、隶兼备,率真潇洒,无拘无束,别具韵味。

唐代长沙窑瓷器书法等创作主体绝大多数为民间艺人、手工作者、工匠等,他们属于社会中下层阶级,他们出生于民间,劳作于民间,创作思考于民间,于民间血脉相连,他们存在的方式便是民间艺术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瓷上书法与纸上主流书法他们两者之间总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同样在唐代,长沙窑民间手艺人在进行着瓷上书写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不但发挥了独属于民间匠人自身挥笔洒脱的书法结构艺术特点,而且极有可能被当时非常有名的书法家所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更多地只是仅仅停留在书写的笔法与字体本身的结构上的层面,经过民间艺人不断的的吸收内化融为一体后,呈现出一种是极具民间特色的朴实无华、自由自在的美感。

唐代长沙窑瓷器在中晚唐时期大量流行的题诗装饰,诗文内容大多是通俗易懂的诗歌,文字朴实、朗朗上口,其内容也是民间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有人生哲理的格言、警句,如“仁义礼智信”“悬钓之鱼,悔不忍饥”“蓬生麻中,不扶则直”“凡人莫偷盗,行坐饱酒食。不用说东西,汝亦自条直”“小水通大河,山深鸟宿多。主人看客好,曲路亦相过”;有励志的,如“男儿大丈夫,何用本相居。明月家家有,黄金何处无?”“白玉非为宝,千金我不需;意念千张纸,心存万卷书”;有劝勉、劝善的,如“天明日月萌,五月已三龙。言身一寸时,千里重金钟”;有表达对生活,人生的无奈的,“自入长信宫,每对孤灯泣。闺门镇不开,梦从何处入?”“去岁无田种,今春乏酒财。恐他花鸟笑,佯醉卧池台”“我有方寸心,无人堪共说;遣风吹却去,托向天边月”“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有表达相思、思念之情的,如“一别行千里,来时未有期。月中三十日,无夜不相思”“岁岁长为客,年年不在家。见他桃李树,思忆后园花”“一日三场战,离家数十年。将军马上坐,将士雪中眠”。凡此种种内容,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真实情感的流露,也是人生中七情六欲的真实写照。这类瓷上诗歌绝大部分不见于唐代诗歌典籍,而是来自民间艺术家的独有的创作作品。

3 装饰工艺——釉下彩绘

唐朝时期发展繁荣昌盛,而在这种发展背景下延伸出来的瓷上诗文艺术作品更是丰富多彩,该艺术创作采用独特的装饰工艺,利用釉下彩绘装饰技术造就而成。首先在泥胎体上用釉下彩的釉料绘制相应纹样、书写诗词等内容,然后在绘制好的图案或书写好的诗词上再罩上一层透明的青釉或透明釉,最后放入窑炉并摆放好相应的位置,并于1 115~1 200℃烧制,这是釉下彩装饰的技术。这种技术不仅突破当时单一釉下彩的局面,而且创造出多彩釉下彩,传承至今依然保留其独特的艺术色彩,观赏者能够从独特的外表下在诗歌文字之间感受到传承千年的艺术魅力。

4 经营位置——书法共鸣

图1为一只唐朝的酒壶,壶身上有诗,所谓好诗配好酒,越喝越有。此款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通高19 cm,壶口外翻,粗颈短流,背部装有一执手,瓜棱形腹,平底,壶腹有褐彩题写诗歌一首“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哢春声”体现了长沙窑的诗文装饰特征。独具特色的瓷器外表在诗文艺术的加持下更具神秘之美,两者交相辉映,让观赏者通过独特的外表体验到长沙窑发展千年以来的兴盛荣耀。起右直行的文字排列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传承了我国基本的古代汉字排列规则,词句间互相呼应。此款为五字一行,一共四行,对称分布。字体结构严谨、洒脱,很好地反映了当时创作的匠人心境愉悦,边喝酒边题字的自在创作心境。

图1 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

5 瓷上书法——趣味横生

长沙窑瓷上书写的文字,虽不是著名书法家、画家所制作,但却是当时唐代最流行的民间艺术风格,创作者虽不是有名的艺术家,却有着那个时代独有的印迹。

在我国古代时期,瓷器发展繁荣昌盛。因而衍生出的瓷器品种也丰富多样。作为较早产生的独特品种,长沙窑以多彩的外观和多元化的艺术审美特点在瓷上诗词的装饰下,不仅富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同时也包含东方的哲学意境,给观赏者以丰富的审美体验,同时也向外淋漓尽致的展示了我国古代唐盛时期的繁荣风尚。唐代越窑青瓷和邢窑白瓷发展昌盛,而长沙窑瓷器借助其独特鲜明的艺术审美特点独领风骚,为我国的瓷器发展和外销开创出新局面,成为我国古代艺术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6 结语

纵观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史,唐诗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唐代长沙窑的问世更是为世人带来许多不朽的篇章。长沙窑瓷上诗有部分来自《全唐诗》原诗,通过窑工们自由创作,充分发挥了民间文学的自由、清新与生机活力。瓷上书写诗文原本是用以装饰元素添加到长沙窑瓷器上发挥作用,而后续人们可以从中进一步领悟到丰富多样的诗词文化,且这种文化随着瓷器的外销遍布广大地区,让众人都能够领悟到中华的艺术之美,成为传播中国艺术文化的重要载体。当前国内文学家和考古家对于长沙窑的诗词绘画研究较为深入,且取得了丰富的成果。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思想的提升,瓷上装饰元素依然有较广阔的研究空间,这座独特的艺术殿堂必将引领我们重新揭开那曾经绚烂又神秘的历史的面纱。

猜你喜欢
诗文瓷器长沙
长沙之旅
诗文里的元旦韵味
瓷器中的文人雅趣
解析元代瓷器——釉里红瓷器和钧窑瓷器
我眼中的长沙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
“洪州窑”瓷器赏与鉴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
景徐周麟诗文中的他乡与故乡
多姿多彩的“长沙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