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器传承 生生不息
——论紫砂艺术作品“长乐壶”中蕴藏的艺术设计和文化内涵*

2024-04-07 08:29
陶瓷 2024年3期
关键词:长乐器物敦煌

蒋 峰

(江苏省陶瓷艺术实训基地 江苏 宜兴 214221)

2005 年底,一个好消息在江南宜兴小城不胫而走,传统紫砂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受到到全国各地壶友的关注。但是对于宜兴世世代代以制陶为生的艺人们来说,这样的结果自然是情理之中。紫砂艺术自明代小书童龚春根据千年银杏树树瘿形态仿生而来的“供春壶”开始,已经延续几百年,形成了完善的造型体系和艺术传承。特别是在许多文人雅士的广泛参与下,紫砂艺术迎来了新的生命力,逐渐地从实用功能升华到鉴赏的艺术品,成为了寄托情感和表现文化的一种良好载体,在人们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能够产生紧密的联系,彷佛一位陪伴多年的老友一般,将自己内心的故事娓娓道来。

1 “长乐壶”的造型艺术

紫砂艺术作品“长乐壶”(见图1)是为了呼应癸卯兔年的主题来创作,采用了传统紫砂的方器设计,同时加入了非常巧妙和丰富的紫砂陶刻装饰。特别是许多敦煌飞天的元素运用其中,让人们能够欣赏到一把富有传统韵味却创意十足的艺术作品,其中浓郁的人文风情吸引着更多壶友关注的目光。

图1 长乐壶

此壶壶身以四方的形态示人,饱满端正,在镶接之处的处理却比较的圆融,过渡自然,线条抑扬顿挫之间勾勒出整体的气韵和风度。壶嘴弯流设计,出水爽利,上方为一对兔耳的装饰,柔和的向下耷,呈现出扭头观看的俏皮姿态。壶把也是采用了同样的设计元素,俯视观之,其态拙趣,而且端握也非常的舒适,实用性很强。壶盖有着饱满的弧度,与壶口完美的压合,气密性良好,壶钮则是方形的设计延续着和谐统一的风格,拿捏称手,整体上能够感受到卯兔瑞吉,融于其间,高卓且舒,不落俗套的创意设计风格。

壶盖上面利用紫砂刻绘技艺展现出“藻井”之貌,莲花纹均匀的分布其上;壶钮刻画装饰敦煌文化中“三兔共耳”之画像,壶身一侧刻绘敦煌飞天五图,象征自由、欢乐。只见其羽化飞天的神灵横空飞翔,势如飞鹤,衣裙飘曳,衣纹的线棱自然,细丝如发,动感极强,为观者立体构建了敦煌飞天艺术的繁华和紫砂匠作之美。壶身另一侧刻绘篆书铭文:“三兔共耳,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简明扼要,点题点意。

从整体上来看紫砂艺术作品“长乐壶”,创作者通过方器的设计、陶刻装饰以及纹饰点缀等不同的手法,营造出了人们非常喜欢的视觉效果,同时也展示出了精湛的技艺水准以及装饰手法的多元化,非常符合现代紫砂艺术的审美,特别是在四方抟制的过程中,许多转角的处理具有一定的弧度,起到了刚柔相济的艺术效果。

而“三生兔”的概念诠释和画面的运用,更加具有中国哲学文化中的思辨思想,再加上铭文的诠释后,令人心生神往,非常期待能拥有这样一把既有超高的颜值,同时使用也非常趁手的作品,在茶座之上定然能够演绎出和谐的乐章,提高广大壶友的艺术审美,也让更多形式的文化艺术和紫砂完美地结合起来,推动了紫砂文化的普及和推广,也启迪更多的紫砂匠人能够在传承紫砂艺术的过程中不断汲取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领悟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2 “长乐壶”的文化内涵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我国传统文化之中,“三”既是一个具体的数字,也是抽象的概数表达,三是一个节点,是衍生万物的开端。所以三耳兔以一中心点环绕奔跑,分别代表着“前世”、“今生”和“来世”,它们彼此相连,却永远追不到对方,也寓意周而复始,生生不息之美意。其中还有着“月中何有,白兔捣藻”的设计理念。

图案富丽华贵,既融合了敦煌文化的精髓,亦将紫砂之底色渲染,汇聚三才:天、地、人。敦煌文化本来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人们理解古代的多民族文化融合和宗教艺术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极具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这一巧妙的运用亦隐现着中国人圆通内敛的处世哲学。知物善用,紫砂手艺人带着心意造物,人们与器物相处达到的精神共鸣,也感受到了中华瑰宝“敦煌”艺术的触手可及。

这件作品“长乐壶”虽然围绕兔子的形态和主题展开创作,但是却并没有大张旗鼓,而是在通过非常精湛的陶刻技艺和方圆融合的技巧,还有诸多敦煌元素的点缀,从而更好地成就了这件作品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从实用的角度来看,这样的一把紫砂壶可以让人们非常轻松的冲泡出口感适宜的茶汤,而且没有多余的杂质味道和熟汤气。

从艺术的角度来看,这样融合的作品充满了中国哲学的思辨思想,很容易引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通过一把把小小的紫砂壶,可以窥探到世间万物的运行发展规律,经过紫砂艺人们天马行空的创造力和妙手天工的技巧,让人们可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汲取更多的艺术创作元素,从而促进紫砂艺术的创新和发展,体验其中奇妙无穷的文化内涵。

3 结语

器物之美,平凡而伟大。从锅碗瓢盆的饮食道具开始,各种不同形态的器物充斥着生活,一蔬一饭的补给,一茶一座的滋养。宜兴的紫砂艺人们阅读着不同的器物,广大的紫砂壶友们使用着包罗万象的紫砂壶,在慢慢的积累过程中改变着它们,也被它们慢慢改变。这样的美好过程让人们相信器物是人类拥抱一切文化的载体,它承载着人类的酸甜苦辣,也定然承载着熠熠生辉和美好坚韧的一切力量。

猜你喜欢
长乐器物敦煌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2010年新郑市郭店镇工业园区墓葬出土器物
听古器物讲“孝文化”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长乐姑娘陈佼怡 新晋欧洲华姐冠军
亮丽的敦煌
绝世敦煌
一片冰心育桃李 六秩弦歌谱华章——福建省长乐华侨中学简介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