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血清总胆红素、AST、ALT、ALB水平与蓝光治疗效果的关系

2024-04-07 03:55王海云苌俊明赵杰朱萍杨柳张伟业薛燕高航龚辉王颖源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2期
关键词:病理性蓝光黄疸

王海云 苌俊明 赵杰 朱萍 杨柳 张伟业 薛燕 高航 龚辉 王颖源

新生儿黄疸主要为新生儿出生1 周内血液中总胆红素异常升高,导致机体皮肤黏膜及巩膜出现黄染症状,其在早产儿中发生率相对更高[1-2]。新生儿黄疸根据病变特征可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病理性黄疸通常发生于新生儿出生后24 h 内,且足月儿持续2 周以上,早产儿持续4 周以上,病情呈反复发作或渐进性加重[3-4]。目前临床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主要手段包括光疗、药物干预以及换血等,其中蓝光照射治疗应用最为广泛[5-6]。但蓝光治疗效果因受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影响而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早期评估疗效并调整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是评估其黄疸程度的重要指标,因此对于蓝光治疗效果具有指导意义。而肝脏作为黄疸累及的主要器官之一,其功能水平可反映患儿病情程度,因此其对于蓝光治疗也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故本研究主要研究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黄疸血清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与蓝光治疗效果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20 年6 月至2022 年12 月期间于南阳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区诊治的97 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历资料,纳入标准:①符合新生儿黄疸中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7];②本院分娩;③接受蓝光照射治疗;④足月儿;⑤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先天性病变;②存在溶血性病变,需接受换血治疗;③存在颅内出血、反复低血糖、感染、肿瘤以及缺血性脑损伤;④存在肝胆疾病或低蛋白血症;⑤存在不符合蓝光照射治疗相关指征。根据患儿蓝光照射治疗效果[8]评估结果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其中有效组为患儿皮肤、黏膜及巩膜等部位的黄染症状均出现退散变化,且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幅度>30%,共57 例;无效组为患儿皮肤、黏膜及巩膜等部位黄染症状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无明显变化,共40 例。患儿监护人已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实验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一般资料收集

收集两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出生时Apgar 评分[7]等一般资料,其中出生时Apgar 评分方法为,在患儿出生后,对患儿的皮肤颜色、心率、对刺激反应、肌张力以及呼吸进行评估,皮肤评分0~2 分:0 分为全身青紫或苍白,1 分为四肢青紫而躯干分红,2 分为全身分红;心率评分0~2 分,0 分 为没有心率,1 分为心率<100 次/min,2 分为心率>100 次/min;对刺激的反应评分0~2 分:0 分为无任何反应,1 分为仅皱眉等轻微反应,2 分为有啼哭、咳嗽或打喷嚏等反应;肌张力评分0~2 分:0 分为四肢松弛,1 分为四肢略屈曲,2 分为四肢动作活跃;呼吸评分0~2 分:0 分为无呼吸,1 分为不规则且缓慢呼吸或哭声微弱,2 分为哭声响亮、呼吸均匀。

1.2.2 血清总胆红素、AST、ALT、ALB 水平 检测

于蓝光照射治疗前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经全自动生化分析检测患者血清总胆红素、AST、ALT、ALB 水平,其中血液标本中胆红素浓度即为黄疸指数。

1.2.3 蓝光照射治疗

患儿入院后均接受原发病治疗等常规治疗以及常规护理和喂养,在此基础上接受蓝光照射治疗:将患儿放入光疗箱中,使用黑布遮挡患儿生殖器官以及双眼,然后将箱内温度调至30~32℃,将湿度调至55%~65%,然后调节灯距为20~25 cm,使患儿机体皮肤得到充分且均匀照射治疗,照射过程中对患儿黄疸指数实施实时监测,帮助调整照射时长,给予患儿425~475 nm 波长的双面蓝色荧光灯光照射治疗,两组每次照射时长为8 h,每日2 次,每次间隔4 小时,共连续治疗3 d。

1.3 统计学方法

经统计学软件SPSS 24.0 分析本研究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通过()表示,用t检验;计数数据通过n(%)表示,并接受χ2检验;采用Logistic 回归方程分析影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并通过Spearman 相关性分析患儿血清总胆红素、AST、ALT、ALB 水平及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治疗前一般资料

有效组与无效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between Two Groups[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between Two Groups[n(%),()]

2.2 比较两组治疗前病情严重程度

有效组黄疸指数为(10.32±1.23),无效组黄疸指数为(11.11±1.01),有效组黄疸指数水平低于无效组(t=3.346,P=0.001)。

2.3 比较两组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AST、ALT、ALB 水平

有效组血清总胆红素、AST、ALT 水平低于无效组,血清ALB 水平高于无效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AST、ALT、ALB 水平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total bilirubin,AST,ALT,and ALB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表2 两组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AST、ALT、ALB 水平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total bilirubin,AST,ALT,and ALB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2.4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情严重程度的多因素分析

经Logistic 多因素分析,总胆红素、AST、ALT水平变化均为影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ALB 水平变化为影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见表3。

表3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情严重程度的多因素分析Table 3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the severity of neonatal jaundice in children

2.5 分析血清总胆红素、AST、ALT、ALB 水平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

经Spearman 相关性分析显示,患儿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r=0.385)、AST(r=0.367)、ALT(r=0.377)水平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ALB(r=-0.402)与病情严重程度成反比(P<0.05)。

3 讨论

黄疸主要表现为新生儿出现皮肤、巩膜黄染,若其病情持续发展,可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且患儿若为严重溶血性黄疸,可对肝肾等重要脏器产生损伤,导致器官衰竭[9-10]。因此当新生儿出生后出现黄疸时应及时对其机体内总胆红素变化进行监测,当确诊为病理性黄疸时,则应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减少负面影响的发生率。

蓝光照射治疗波长为425~475 nm,可使黄疸患儿体内游离总胆红素发生异构化,从而使其可溶于水,进入胆汁并经肠道排出体外,或直接随尿液排出,达到治疗目的[11]。同时,蓝光照射治疗属于无创干预方式以及非药物干预方式,可避免患儿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等。但有研究[12]表示,蓝光持续照射时间过长,也可导致患儿出现皮疹、发热等不良反应,且其对于患儿机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之间的平衡状态具有影响,甚至可能导致DNA 损伤,最终不利于患儿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前黄疸患儿血清总胆红素、AST、ALT 水平越低,ALB 水平越高,患儿蓝光治疗效果越好。机体血清内游离总胆红素及总胆红素水平均由红细胞破裂分解所产生,当机体红细胞出现大量破坏,可导致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也异常升高。总胆红素在机体中主要由肝脏处理,其被肝细胞摄取,并于肝脏内与葡萄糖醛酸相结合,形成结合总胆红素,最后与胆汁酸盐一起进入毛细胆管,最终随胆汁排出体外,因此当患儿出现肝细胞破坏或胆管梗阻等病变时,也可导致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异常升高,从而导致患儿出现黄染症状,进而可导致肝脏出现黄疸性肝炎或坏死、肝硬化等病变[13]。血清AST、ALT 水平为临床反应机体肝功能的重要敏感性指标,肝功能受损时,机体血清AST、ALT 水平也可随之升高。黄疸患儿病情越严重,其机体内总胆红素水平相对越高,其既可提示患儿肝功能存在较严重损伤,无法及时对总胆红素进行转化,同时新生儿肝脏组织尚未发育成熟,过高水平总胆红素可超出其机体肝脏处理能力,从而可导致肝细胞受到损害,因此导致患儿病情进入恶性循环[14]。因此当患儿治疗前血清AST、ALT 下降越低,表明患儿肝功能病变程度越轻,从而更有利于蓝光治疗。而ALB 主要由肝脏合成,其可与游离总胆红素相结合,且结合呈可逆性,但当结合力不足时,可导致血液中游离总胆红素水平升高。故蓝光治疗前患儿血清ALB 水平越高,提示患儿血清中总胆红素水平越好控制,更有利于蓝光治疗效果[15]。并且,经Logistic 多因素分析,总胆红素、AST、ALT 水平变化均为影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ALB 水平变化为影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保护因素;经Spearman 相关性分析显示,患儿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AST、ALT 平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ALB 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成反比,结果进一步表明蓝光治疗前患儿血清总胆红素、AST、ALT 水平越低,ALB 水平越高,治疗效果越好。

综上所述,病理性黄疸患儿血清总胆红素、AST、ALT 水平与患儿病情存在正相关性,其水平越低可提示患儿蓝光治疗效果越好,血清ALB 水平与患儿病情程度成负相关,其水平越高可提示蓝光治疗效果越好。但本研究作为回顾性研究,并未在患者出生第一时间进行及时分组研究,无法对有效光波治疗的总胆红素理论阈值进行分析和探讨,后续可进一步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病理性蓝光黄疸
鲁晓岚:黄疸
股骨中上段慢性骨髓炎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术中顽固性低血压1例
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
小针刀疗法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手术后黄疸的病因诊断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新生儿黄疸护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