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大学生话语方式引导化育探析

2024-04-08 05:10马云霞马巧青
长春大学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矛盾话语大学生

马云霞,马巧青

(兰州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兰州 730050)

1 大学生话语及话语方式

所谓话语,就是指在特定语境中,人们进行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包括人、语境、文本等要素,即人们用说或者写等方式表达出来的语言。话语是人类在社会交往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发展完善的,所以话语的表达必然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话语方式”即主体表达意思和情感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话语方式的动态变化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情况。与大众普遍接受的新词相比,学生更愿意使用短时间内被频繁使用的网络热词,网络热词大多来源于热播影视剧或是综艺,这些词语通过抖音、快手、微博等平台得以在学生群体中快速传播,并成为学生话语的一部分。学生普遍依赖网络,由于在网络文化思潮中久经浸染,当代大学生的话语方式产生了广泛深刻而又复杂的变化[1]。

1.1 话语形式上生动多样

(1)善于使用多样化、图像化的网络流行语言,如表情包。学生群体在网络平台上频繁使用各种各样的表情符号,由于其直观、快速的情感表达,表情包已成为网络语言中的一个主要标志。学生在网络语言中使用表情包来表达思想,是一种普遍的话语行为。(2)善于用文字、字母、数字的组合代替冗长的语句[2]。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更喜欢使用简单句进行人际口语交流,很少使用逻辑复杂的长句子,由于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在日常交流中更加追求时尚的话语表达,喜欢用文字、字母、数字的组合简单明了地表达自我。不少语言学家对学生话语表达中出现的超常规组合形式表现出了担忧,但对学生来讲,这些词语更能拉近同龄人之间的距离。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快餐式表达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追捧,这种充满了生动性的表达提高了交流速度。

1.2 话语内容上关注生活娱乐

学生关注生活娱乐首先是因为他们本身处于追求开心快乐的年龄段,往往会更加在意那些轻松愉快的娱乐新闻;其次是在大数据时代,娱乐类新闻更容易被推送到各大软件,用户经常在经意或不经意间看到这类新闻;最后是因为话题内容和表达方式之间存在关联度,生活娱乐类内容可以用轻松愉快的表达方式,而严肃的内容则需要更加严谨的表达方式。学生使用媒体的动因更多的是聊天交流以及娱乐好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话语内容关注生活娱乐方面,较少涉及敏感性、严肃性主题[3]。不管是在网络平台还是在日常的交流中,都喜欢谈论自己感兴趣的相关热点话题,会根据自身爱好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利用媒体平台。

1.3 话语风格上“矛盾式表达”盛行

大学生在日常交流中会出现“矛盾式表达”的现象,“矛盾式表达”是学生在受到社会飞速发展冲击后的自我选择,当理想与现实相冲突时他们就学会了用“矛盾式表达”来疏解心中苦闷。“矛盾式表达”的出现并非偶然,当代年轻人充分吸收了传统概念中矛盾的修辞手法,并结合网络用语“短平快”的特点,“矛盾式表达”就在契合年轻人心理诉求的情况下应运而生了[4]。学生在上网冲浪以及搜索信息的过程中,也会在不知不觉间受到相应话语风格的影响,现实造成的困惑,就体现在语言的矛盾里。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学生通过创造种种新鲜词汇,用语言表达叛逆。“笑哭了”“精致穷”“土豪金”“痛并快乐着”“主动式单身”等看似矛盾的词汇成为学生的口头语,如“朋克养生”指的是当代年轻人在熬夜、不健康饮食的同时,用枸杞、钙片等疯狂补救的养生方式,朋克是毫不在乎的,而养生却是非常小心谨慎的,在二者的对立矛盾之下,这种养生便具有了趣味性。这其实都是对传统概念的解构,以诙谐、调侃的方式将原本的词汇进行变体,创造出新的概念。

1.4 话语表达上个性张扬

(1)话语表达更加热衷于个性张扬凸显自我风格。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拓宽了大学生话语表达的渠道,同时传播模式更加多向,碎片化的信息增多,可以轻松地在互联网获取信息,是信息接收者也是信息传播者。媒体平台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网络交流的自由随意、青年人对于个性时尚话语表达的追崇,使学生话语表达的空间变得更加多元,他们可以在多个平台畅所欲言地抒发己见。(2)话语表达方式上的灵活多变。信息交互模式的创新助推了大学生更加多变的表达,大学生既是网络言论自由的体验者,也是大众网络文化的创造者。生活在全媒体时代的大学生话语表达更加生动多样,他们在意句子结构、修辞手法、语义内容的独特性,在自我调侃中展现人生态度。借助多样的话语表达内容,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大学生成长的压力。

2 全媒体时代大学生话语方式存在的问题

2.1 话语形式多变且简洁化,缺乏逻辑思考

各类媒体平台会根据算法分析为大学生推介特定的兴趣话题,无形中助长了大学生圈层文化及圈层价值共同体的形成。大学生对社交媒体的应用较多,如微博、抖音等媒体平台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社交媒体平台会根据用户在某领域上花费的时间或者点赞的内容来定位个人的喜好,然后通过算法分析为其推送感兴趣的信息,大学生在这些内容的影响下,建立起自己的话语系统和沟通模式,并在此过程中形成对社会的看法和认知。再有,大学生出于喜好和兴趣,也会趋向于寻找拥有相同话语方式的社交对象。他们喜欢以社会化媒体为阵地,形成小众化的兴趣圈层,如“文艺圈”“美妆圈”等群体的划分,在各自的圈层中形成独特的话语体系,甚至架起与外界的屏障,在圈内彰显个性、表达自我、寻求归属,这种现象也会造成各个圈层的分离[5]。许多学生熟悉的网络流行语,只限于在青年群体中传播,在其他人看来,这种简洁的话语形式往往是缺乏逻辑思考的表现,学生不会深入分析网络流行语出现的深层次原因,只会一味地拿来使用,久而久之,会忽视很多事情内在的逻辑。

2.2 话语内容泛娱乐化,缺乏深层次的认知

首先,被广泛使用的媒体语言分布在娱乐、文化等各个领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公众议题的严肃性,并集中体现在学生身上。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大部分同学更加倾向于了解休闲娱乐方面的热搜新闻;喜欢打游戏的同学会对各类游戏视频比赛充满兴趣;追星的同学会花更多时间关注微博上的八卦消息,心情甚至会随着偶像的一言一行而产生较大波动。其次,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关注途径以网络为主,关注深度偏浅显,关注内容偏娱乐化,关注视角个人化。他们喜欢谈论微博热搜上的娱乐八卦,却极少讨论国内外的新闻时事。在校园中的大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阶段,如果不及时有效地进行引导,就会导致社会热点问题中的负面效应对学生的思想认知层面产生不良后果。

2.3 话语风格“矛盾式表达”,易造成理解和认知偏差

“矛盾式表达”的特点是带有明显的圈层属性,比如“积极废人”“热心社恐”等词源于网络,这些流行语展现了学生独特的气质。“矛盾式表达”反映着承载在学生身上的生活感受,同时反映了学生的价值观念与处世态度。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渴望在社会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在经历社会化的过程中,当理想与现实产生矛盾冲突且难以突破时,学生就会用自己的方式来消解压力,解构生活难题,宣泄情绪,但这种做法易造成更多人的群体焦虑,无益于解决关键问题走出困境。(1)对抗式话语解构。学生会使用具有隐形内涵的词句来解构自身与现实世界之间存在的冲突,如“土到极致就是潮”,说的是万事万物只要土到极致就是另一种时尚了,这其实是对“宁愿生活得土里土气,也不俗不可耐”这种审美的反讽。(2)标签式自我归类。学生会利用强化标签的方式寻找拥有相同经历或体验的同类人,以寻求群体认可,如“热心社恐”,说的是不善于社交的社恐人士却对社交有一丝向往,最终在尝试之后再次感慨还是一个人待着更舒服。(3)夸张表达。学生会借助互联网夸大他们自身的遭遇,用夸张的表演、戏谑的表达来表现他们的价值追求,如“丑萌”,将丑与萌混合在一起,追求的是标新立异。“矛盾式表达”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不熟悉这种表达方式的人来说只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话语理解的难度,造成理解和认知上的偏差。

2.4 话语表达过于追求个性,易出现极端个人主义

全媒体时代,受到全媒体直观、富有感染力的传播形式的影响,学生话语表达的空间变得更加广阔,表达诉求的渠道也更加多元,追崇个性十足的话语表达。首先,学生具有多元化的思维,他们既是网络言论自由的体验者,也是网络流行语的缔造者,他们愿意发表自己的意见,而网络与现实的结合使得他们的话语表达偏零散化和碎片化,很少有学生在媒体平台上发表思维缜密的长篇文章,这与语境严肃的高校形成鲜明对比。其次,学生话语张扬,突出个性。他们借助信息技术不再局限于既有的表达方式,还将时髦个性的网络用语应用于日常的交流,借助多样的话语内容进行情感诉求的表达,对严肃、理性、逻辑严密的教师话语权威带来了挑战,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价值观培育,制约价值认同[6]。

3 全媒体时代大学生话语方式的引导化育

3.1 转化话语形式,加强逻辑训练

(1)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话语形式的特点,为有效引导奠定基础。当代大学生思想跳脱、好奇心重,对新鲜事物抱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利用互联网获取了更新颖的信息。教师要想有效引导学生就要跟随时代变化与时俱进,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了解全媒体话语、了解学生的兴趣点,更要营造良好的话语交流氛围,激发学生主动交流的热情。在对话中特别关注大学生话语表达的内容,学习大学生的话语方式,广泛吸收学生的话语资源,从中提炼新鲜的话语元素,更新教学的话语内容,在课堂上善于利用大学生话语方式进行教育引导。当今时代日新月异,新事物层出不穷,网络信息传播速度飞快,基于此,教师也要经常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话语形式的最新特点,及时引导学生。(2)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深度思考,理性表达。学校教育是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渠道,学生的思维发展是各学科协同努力的结果,教师在学生思维发展中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高校教师应提高权威网络话语种类的选用能力和语义的转化能力,在日常授课中有意引导学生进行逻辑训练[7]。

3.2 拓展话语关注面,回应现实需求

(1)教师要鼓励大学生关注社会生活。高校设置的话语主题要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以恰当的话题吸引大学生的关注,真正做到国家、社会发展与学生实际需要之间的有机统一,同时找对切入点,激发学生对当今政治形势的兴趣。高校教师要加强对时事的关注,有意识地把国内、国际发展的现实情况融入课堂,让学生对社会与国家的公共事务怀有强烈关切,做到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扩展学生话语关注面,拓宽学生视野,引导大学生认清世界发展形势,并试着对相关新闻报道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有助于促进公民意识的形成,也能提高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和科学思辨能力。(2)教师要有效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事件。高校教育者要以网络为依托,将社会热点事件引入大学生教育体系,将其作为教育教学的切入点。首先,高校要成立专门队伍,浏览微博、贴吧等集中反映学生思想动态的网络平台,收集对学生话语方式产生影响的社会热点事件,将其引入课堂;其次,高校要经常性组织专家针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答疑解惑的讲座,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解决学生实际困惑;最后,高校还要创建社会热点事件网络引导平台,让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有一个明确的批判性评价,引导大学生积极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回应现实需求[8]。

3.3 加强话语引导,增强价值判断

(1)教师要对学生“矛盾式表达”的话语风格给予充分的理解。“矛盾式表达”有其自身的生成原因,更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特质。教师要真正了解大学生面临的无法回避的种种矛盾,更要了解大学生矛盾心理产生的原因,不能一味地批评教育。面对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巨大落差,大学生采用“矛盾式表达”来消解难题,这种矛盾式表达是有意义的,说明大学生会使用自己的方式来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宣泄情绪上的不满。教师要更多理解当代大学生面对的诸如升学、就业等方面的困境,多多关注学生目前正在遭受的挫折与挑战,给予一些正面的评价与鼓励,为学生的继续前行注入力量,更多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学生营造更好的成长成才空间。(2)教师要进行积极正向的建设性引领与支持。首先,为学生提供发声的平台和渠道。推进高校教师博客和校园微信公共账号建设,建立良性互动机制,鼓励大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的困惑,鼓励他们真实反映诉求,教师要耐心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其次,教师要注重培养和发挥大学生舆论领袖的作用。教师可以结合典型案例,通过挖掘与宣传充满正能量的大学生榜样,让学生注意到身边有担当、能奋斗的同学,在与充满正能量的学生的日常相处中,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主动向榜样看齐、承担社会责任,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最后,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教育大学生要肩负起历史使命。矛盾网络流行语只是大学生缓解压力的一种手段,教师要及时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引领大学生在现实中保持昂扬向上的姿态,从容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3.4 加强思政教育,强化价值认同

(1)高校要加强对学生服务人民、奉献社会道德观的培养。首先,高校要引导学生顺应时代潮流,尊重并顺应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把握国家发展的战略机遇,提升民族自信心,增强时代责任感。教师可以充分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在课堂播放《大国崛起》等展示国家强劲发展势头的纪录片,增强做中国人的底气,同时要让学生清醒地知道中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引导学生脚踏实地、把握实际,从服务身边的人、服务社会做起。其次,还要引导大学生知行合一,培养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道德观,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社会实践是把理论和专业实践相结合的一个重要载体。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教育,如慰问老红军、“三下乡”、帮扶留守儿童等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会革命精神、民族精神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培养奉献社会的优良品格。(2)高校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重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机结合,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途径,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校组织的重大活动中,在实际生活中使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提高话语的情感温度,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吸引力,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悟真理、明白道理、通晓事理。例如,社团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写剧本等方式让学生欣赏文学艺术,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猜你喜欢
矛盾话语大学生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