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针对胸腔镜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效果

2024-04-08 04:36赵庆盼王绚高杨方洁
河南医学研究 2024年5期
关键词:恶心胃肠功能胸腔镜

赵庆盼,王绚,高杨,方洁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a.麻醉科;b.针灸科,河南 郑州 450000)

术后胃肠功能紊乱(postoperative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PGID)是术后频繁发生的生理性或病理性胃肠道反应[1-2]。胸腔镜手术患者PGID的发生率较高,PGID主要表现为腹胀、恶心呕吐、排气排便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康复,增加住院费用高达15%[3]。据报道美国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中PGID持续时间超过5 d的占40%,每年用于防治PGID的花费总额高达数十亿美元[4]。

脐针疗法是结合现代医学解剖知识总结出来的新兴针灸疗法[5]。脐部是人体最大的全息元,位于人体腹部中央凹陷位置,在任脉上,为阴中之阴,与机体消化系统息息相关。研究发现脐针能有效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理精神状态,提高生活质量[6-7]。因此,本研究将脐针疗法引入到胸腔镜患者PGID的预防中,探讨脐针对胸腔镜术后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排气排便等症状的作用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8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全麻下行胸腔镜手术的120例患者。纳入标准:(1)能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年龄18~8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Ⅱ级;(3)拟于全麻下接受择期胸腔镜手术;(4)未参与其他临床研究;(5)无认知障碍、精神异常、交流障碍,无器质性疾病。排除标准:(1)妊娠、哺乳;(2)肠道手术史;(3)脐部或脐周有湿疹、炎症、溃疡或较大瘢痕组织;(4)因器质性疾病出现腹痛腹泻。退出标准:(1)因严重不良事件退出;(2)无法配合完成本试验研究。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审批号2021HL-239-01)。两组患者基本信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本信息比较

1.2 随机与盲法

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脐针组和对照组。本研究由专人负责,完成后交给数据录入者录入数据。数据录入由专人负责,不参与干预、评价,由双人录入、以备查错。疗效评价者不参与干预治疗,统计分析者不知道分组信息,由研究人员独立进行统计计算。

1.3 干预方法

术前1 d,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以及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进入手术室首先进行双腔管插管全身麻醉:连接心电图、血氧饱和度、无创血压,于局麻下行桡动脉和中心静脉穿刺,并监测有创动脉血压和中心静脉压。所有患者均接受三孔法胸腔镜手术,手术医生于胸腔镜下使用直线切割缝合器进行手术部位切除,然后冲洗胸腔,双肺通气检查确认无出血及漏气后,于观察孔处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随后关闭切口。

患者苏醒后进行随机分组,如进入对照组,不做处理。如进入脐针组,由针灸科医生给予脐针治疗:针具为一次性1寸毫针,进针部位用碘伏消毒,以脐蕊为中心,向相应的脐壁横刺,针刺艮位、巽位、坤位、乾位,进针深度为0.5~1寸,留针30 min。干预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如发生面色变苍白、冷漠,应立即停止穴位刺激,监测血糖,若发生低血糖及时给予静脉葡萄糖处理。气管导管拔管后第1次干预,术后 1~3 d每天早上7:00—11:00完成30 min干预。

1.4 观测指标

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第1~3天12:00以后在病房评价并记录疗效、术后并发症、不良事件,第3天评估时间不早于术后72 h。(1)第1次排气时间:即术后第1次排气时间点与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点的间隔。(2)第1次排便时间:即术后第1次排便时间点与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点的间隔。(3)正常饮食恢复时间:即术后第1次经口进普食时间点与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点的间隔。(4)恶心:术后第1~3天,记录受试者是否恶心,并用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8]评价恶心程度(无恶心0分,轻度恶心1~3分,中度恶心4~6分,重度恶心7~9分,剧烈恶心10分)。(5)呕吐:术后第1~3天,记录受试者是否呕吐及呕吐的次数。(6)切口疼痛:术后第1~3天,记录受试者是否切口疼痛,并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轻微疼痛,可以忍受0~3分;疼痛影响睡眠,还能忍受4~6分;疼痛剧烈或难忍7~10分)评价切口疼痛程度。(7)腹胀:术后第1~3天,记录受试者是否腹胀,并用Likert 5级评分法评价腹胀程度(完全不胀1分,较不胀2分,不确定3分,较胀4分,非常胀5分)。(8)首次床旁活动时间:即术后第1次自行下床活动的时间与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点的间隔。(9)脐针施针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胃肠功能相关指标

两组正常饮食恢复时间、首次床旁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脐针组第1次排气时间、第1次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脐针组恶心、呕吐、腹胀、切口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指标比较

2.2 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

两组患者在脐针施针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

3 讨论

胸腔镜术后PGID发生率较高,本研究对照组患者PGID发生率高达78.33%,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适感,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PGID的病理生理学很复杂,这其中涉及炎症、神经和免疫介导机制。祖国传统医学认为外科手术为金刃之伤,失血、麻醉导致机体气血运行无力,气机受阻、气滞血瘀;中焦气滞,则见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肛门排气排便困难。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胃为24~48 h,小肠为0~24 h,结肠48~72 h,因此本文主要研究术后72 h的PGID症状。

本研究采用脐针疗法提前干预,气管导管拔管后第1次干预,术后1~3 d每天早上7:00—11:00完成30 min干预,上午7:00—11:00行脐针治疗可达到助阳散寒、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目的,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脐针在祖国传统医学经络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刺激神阙穴达到调理脾胃、促进运化的效果。研究表明脐针能够调节机体胃肠动力,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9]。本研究结果与其观点一致。脐部与人体五脏六腑、皮毛筋骨、四肢百骸、经络、情志变化等息息相关,把肚脐看作一个八卦结构以便解读人体信息、诊断疾病。八卦是易学理论的基础,包括乾卦、兑卦、坤卦、离卦、巽卦、震卦、坎卦和艮卦。其中艮卦象征山,有静止之意,五行属土;巽卦象征风,五行属木;乾卦是时刻在运动的宇宙,五行属金;坤卦象征地,代表腹部,五行属土。胃肠功能紊乱常见嗳气、食欲不振等不适,“脾主运化”“肝主疏泄”,因此PGID落脏在脾与肝,对应五行在土与木,金与土,即本研究选取的艮位、巽位、坤位和乾位。

PGID在临床上有3种类型,包括急性胃扩张、术后肠梗阻(postoperative ileus,POI)以及术后恶心呕吐。急性胃扩张是由于麻醉因素、患者因素以及手术因素共同导致的术后胃肠道并发症,本研究患者均未出现急性胃扩张的症状。POI是指手术后暂时发生的生理性或病理性进食障碍及一系列胃肠道症状[10]。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胀、恶心、呕吐、肠鸣音减弱或缺失、肛门排气和(或)排便障碍等。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腹胀评分、切口疼痛评分高于脐针组,术后第1次排气时间、第1次排便时间长于脐针组。目前国外研究人员一致认为POI是手术后不可避免的胃肠道并发症[11]。POI多发生在术后2~3 d,胃部手术POI发病率为11%~16%,结直肠POI发病率为10%~30%[11]。POI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延长住院天数,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增加术后30 d并发症发生率[12-13]。POI患者术后30 d内,合并肺部并发症的病死率增加20%,合并心血管并发症的病死率增加15%,合并脓毒血症的病死率增加10%[14],因此降低术后POI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术后恶心呕吐是腔镜全麻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女性、老年、吸烟、易焦虑患者中的发生率高[15]。研究表明大手术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高达35%~50%[16]。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恶心评分、呕吐次数均高于脐针组,表明脐针对胸腔镜术后患者恶心呕吐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4 结论

脐针能够减少胸腔镜患者术后PGID发生率,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在胸腔镜患者PGID的预防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恶心胃肠功能胸腔镜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The selection rules of acupoints and meridians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for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 data mining-based literature study
题出的太恶心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胸腔镜下T4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80例报告
胸腔镜诊治胸部刀刺伤的价值
改良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直肠癌Dixon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