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区正向离焦镜片对近视控制的效果

2024-04-08 04:36杨雪琦马高恩
河南医学研究 2024年5期
关键词:眼轴阿托品度数

杨雪琦,马高恩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眼科,河南 新乡 453000)

在调节静止的状态下,从5 m或5 m以外的物体发射出的平行光线经过近视眼眼球光学系统后,成像在视网膜前。临床中通常认为近视为睫状肌麻痹后等效球镜度>-0.50 D的屈光状态[1]。目前,高发病率、低龄化、高度近视化是近视发病的主要特点。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预计2050年,全球高度近视(屈光度<-6.00 D)人群将达到10亿[2]。高度近视是近年来导致视力丧失的主要元凶之一。据统计在孔源性或原发性视网膜脱离者中,近视人群占比高达70%以上[1]。此外,高度近视会极大增加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风险[3]。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2020年整体儿童近视患病率为52.7%,其中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更是达到80.5%。因此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面对如此严峻复杂的近视防控形势,社会急需安全有效的近视防控手段。目前几种主要近视防控手段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包括多点近视离焦设计镜片、低强度重复红光治疗、角膜塑形镜等。其中新设计的多点近视离焦镜片也被称作多区正向离焦(defocus incorporated multiple segments,DIMS)镜片。DIMS镜片作为最新的主要光学防控手段之一,具有极大的临床需求。但由于DIMS镜片上市时间较短,目前国内关于8~14岁近视儿童使用DIMS镜片后控制近视效果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80例8~14岁近视儿童使用DIMS镜片和单焦点(single vision,SV)镜片前后眼部参数等病历资料,进而研究DIMS镜片控制近视的有效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1年1—12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280例8~14岁近视儿童的病历资料,只选择右眼数据入组。根据近视儿童选择的矫正镜片分为DIMS组、SV组。两组性别、年龄、入组前屈光度、入组前眼轴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1)纳入标准:①年龄8~14岁;②各单眼最佳矫正视力均≥0.8(小数记录法);③规则散光≤-1.50 DC,且双眼屈光参差≤-2.50 D;④1 a内,每日佩戴眼镜时间≥12 h。(2)排除标准:①有影响近视发展及视力发育的眼部疾病,如显性斜视、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疾病等;②有影响近视发展及视力发育的全身性疾病;③既往使用过其他近视防控手段,如角膜塑形镜、阿托品滴眼液、低强度重复红光治疗等;④在佩戴镜片期间,使用其他近视防控手段。

表1 两组近视儿童一般情况比较

1.2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佩戴DIMS和SV镜片前及6个月后的等效球镜度数及眼轴长度变化。两次检查均采用同一机器测量,保证一致性。等效球镜度测量:结合使用客观与主观验光方法,先使用全自动电脑验光仪(日本NIDEK,ARK-1)进行客观电脑验光,再使用带状光检影镜(苏州六六,YZ24)进行客观检影验光,最后使用全自动综合验光仪(日本NIDEK,RT-5100)进行主观验光。等效球镜度为球镜度加1/2柱镜度之和。眼轴长度测量:使用眼科光学生物测量仪(德国Zeiss,IOL Master 500 )连续5次分别测量双眼眼轴长度,记录平均值。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等效球镜度变

6个月后,两组等效球镜度较使用前均有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IMS组相比于SV组,减缓了39%的近视度数增长。见表2。

2.2 眼轴长度变化

6个月后,两组眼轴长度较使用前均有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IMS组相比于SV组,减缓了50%的眼轴长度增长。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眼轴长度变化对比

3 讨论

近视的发生、发展机制是复杂的,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病理性近视主要与基因遗传有关,而生理性近视除了与基因有关外,还与用眼习惯、生活环境、生长发育、营养状况等相关。近年来,国内外逐渐达成共识,认为近视发生发展与户外活动减少有关。劳雅琴等[4]在为期2 a的对比研究中发现每天30 min户外活动可以降低近视发生率,减缓近视发展速度。Prepas[5]认为合理的紫外线照射可以预防近视发生,其机制可能与紫外线照射诱导巩膜重建有关。除此外,近距离用眼工作的增加也被认为是近视的高危因素之一。因此,目前早期近视防控工作主要围绕在增加户外活动、减少近距离工作等方面开展。而一旦近视发生后,应配合使用光学防控手段、药物防控手段等。

近年关于近视的研究中,主流的有视网膜周边离焦理论。在早期动物实验中,Smith等[6]发现眼球正视化过程受外界光学刺激的影响。在刚出生的猴子眼前放置凹透镜时,会模拟出远视性离焦效果,猴子表现出近视化趋势。相反放置凸透镜,会模拟出近视性离焦效果,猴子表现出远视化趋势。在远视性离焦的刺激下,眼球为了达到动用更少的调节就能成像在视网膜上的目的,进而出现脉络膜变薄,眼轴增长现象。相反,在近视性离焦的刺激下,眼球会表现出脉络膜变厚、眼轴缩短等现象[7]。Rodieck[8]提到,中央视网膜中的视神经纤维相较周边视网膜更少,而信息传导时存在空间叠加现象,因此当视网膜中央部位与周边部位视觉信号同时传入时,周边视网膜信号处于优势地位。那么如果存在周边视网膜远视性离焦的话,眼球会更容易向近视化发展。相反,如果眼球存在周边视网膜近视性离焦的话,会有效控制近视的发展。基于此理论,衍生设计出了包括多点近视离焦镜片、角膜塑形镜、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等多种主要近视防控工具。

多点近视离焦镜片在中央部位为清晰的SV光学区,而镜片旁周边部位采取紧密排列的微透镜设计,从而产生周边视网膜近视性离焦现象,以减缓近视进展[9]。本研究中采用的DIMS镜片设计为,中间部位为直径9 mm区域。该区域度数足矫用于保证良好的远视力。周边部位由约400个小单位组成直径约33 mm的周边视网膜近视离焦区。每个小单位中包含3个直径1.03 mm,度数为+3.50 D的近视离焦区域,并且正视区域与近视离焦区成固定比例。这样的设计保证使用者在佩戴时,眼球运动到各个方向都能有相对清晰的中心视力及稳定的周边视网膜近视离焦存在。而传统设计的多点近视离焦镜片诱导产生的周边视网膜近视离焦为不连续的,对佩戴者的戴镜位置要求较高。DIMS镜片控制近视效果比渐进镜片(10%~35%)更好[10-12],与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50%~60%)[13]、角膜塑形镜(60%)的近视控制效果相似[14-15]。Lam等[16]发现相较于单焦眼镜而言,DIMS镜片在2 a内延缓52%的近视度数增长,延缓62%的眼轴长度增长。李秀红等[17]发现1 a内,与单焦镜片相比,DIMS镜片延缓近视度数增长45.2%,延缓眼轴长度增长42.1%。本研究结果显示,DIMS镜片6个月内控制近视度数发展效果达39%,延缓眼轴增长效果达到了50%。本研究与上述研究[16-17]控制效果的差异可能与观察时长不同有关,Lam等[16]和李秀红等[17]研究的观察时间分别为2、1 a,均长于本研究。同时由于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患者依从性不高,日戴镜时长、电子产品使用时间、户外活动时间等均无严格规定执行,可能影响控制效果。

DIMS镜片由于其特殊的镜片设计,部分儿童在初戴时,通过周边离焦区视物时会感觉到轻微模糊,但是通常1周内可以适应,少有眩晕头疼等症状出现。并且Lam等[18]在为期2 a的对照试验中发现,DIMS组与SV组均出现了远视力提升、调节幅度下降、调节滞后量增多等视功能改变,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较于角膜塑形镜、低强度重复红光治疗、低浓度阿托品而言,DIMS镜片更为安全,使用后的不良反应更少[19-20]。

目前研究认为DIMS镜片控制近视效果与日戴镜时长有关,每日佩戴时长必须超过5 h才可以取得明显控制近视效果,并且随着佩戴时长增加,控制近视效果也会提升。当日戴镜时长达到8 h时,DIMS镜片控制近视效果可以达到60%[21]。在临床工作中,需要提高患者依从性,强调全天佩戴的重要性,以确保近视防控效果。DIMS镜片控制近视效果除了与日戴镜时长有关外,还可能与年龄有关。10~13岁近视儿童,佩戴DIMS后控制近视效果比8~9岁更好[22]。不过,这种差异性也有可能是由于近视发展速度与年龄相关。大部分近视儿童在8~9岁时,近视度数会有大幅度增长,而10~13岁增长速度相对较慢。因此,DIMS镜片控制近视效果与近视儿童年龄之间的关系有待更多研究证实。目前研究发现屈光度不同的近视儿童使用DIMS镜片后,控制近视效果未表现出明显差异[23]。

低龄儿童一定要及早预防近视。而一旦近视发生后,应马上采取控制近视措施。如果在单一防控手段使用后6个月,患者近视度数仍然进展过快(每年≥0.75 D)或眼轴增长速度过快(每年≥0.4 mm)时,可推荐使用联合应用方案[24],如低浓度阿托品联合角膜塑形镜,或低浓度阿托品联合DIMS镜片使用。Nucci等[25]在为期1 a的对照试验中发现,阿托品联合DIMS镜片控制近视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阿托品及单独使用DIMS,联合使用DIMS镜片与阿托品后,患者会出现瞳孔散大、眩光发生等现象,且使用logMAR视力表测量时,患者的中心区远用视力下降0.1,DIMS区的远用视力下降0.9。除此之外,患者并未出现更多视力损害,影响活动安全[26]。

4 结论

相较于单光镜片而言,DIMS镜片具有更好的近视控制效果,6个月内延缓39%近视度数增长,50%眼轴长度增长。关于DIMS控制近视效果与佩戴者年龄、佩戴时长的关系,以及DIMS联合阿托品使用控制效果有待未来更多研究讨论证实。

猜你喜欢
眼轴阿托品度数
戴眼镜会让眼睛变凸吗?
眼镜的度数是如何得出的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二 用低浓度阿托品治疗儿童近视,您了解多少
白内障患者IOLMaster500及IOLMaster700眼轴测出率比较
0.01%阿托品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控制儿童中低度近视进展的临床观察
图形中角的度数
单纯性近视患者鼻侧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眼轴及屈光度的关系
近10a东莞地区4~22岁屈光不正人群眼轴长度特征分析
隐形眼镜度数换算
应用阿托品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410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