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

2024-04-08 04:36石淼张松雨李燕
河南医学研究 2024年5期
关键词:支数心衰冠脉

石淼,张松雨,李燕

(南阳市中心医院 a.全科医学科;b.心内二科,河南 南阳 47300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属于常见心血管疾病,多见于老年患者,且据相关资料统计,冠心病所有死亡病例中65岁以上老年患者占据80%以上,其中多数为ACS,此类患者的防治工作难度较大[1-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治疗ACS患者的有效方式,而在临床实际中,部分老年ACS患者经PCI术治疗后仍会发生病情恶化或心源性不良事件,其中心力衰竭为最严重的PCI术不良事件,不仅会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还显著增加死亡的风险[3-5]。因此,早期识别老年ACS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干预,减少老年ACS患者PCI术后心力衰竭的发生对改善ACS患者的预后,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此前有文献指出,PCI术后心力衰竭的发生可能与ACS发病机制复杂、老年患者机体器官功能减退及PCI术的有创性等多种因素有关[6-7],但老年ACS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影响因素尚未明确。鉴于此,本研究尝试分析老年ACS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制定预防性干预措施,降低老年ACS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风险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行PCI术治疗的老年ACS患者350例。纳入标准:年龄≥60岁;符合ACS诊断标准[8];具备PCI术适应证;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其他心脏病者;既往有心力衰竭史者;感染新型冠状肺炎者;合并肾功能不全者;因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影响无法配合研究及随访者;合并造血系统、凝血系统疾病者;伴有免疫性、感染性疾病者;存在PCI术禁忌者。本研究经南阳市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研究方法

1.2.1分组标准

所有患者均行PCI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PCI术后6个月内是否发生心力衰竭将350例ACS患者分为无心衰组和心衰组。心力衰竭判断标准: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9]中心力衰竭相关诊断标准。

1.2.2临床资料收集

根据患者的临床病历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ACS类型、心功能分级、冠脉狭窄程度、冠脉病变支数、合并心律失常、心房颤动、饮酒史、吸烟史、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植入支架数量、完全血运重建、PCI术前血脂四项[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N末端前脑利钠肽(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D-二聚体(D-dimer,D-D)、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及术后用药情况。

1.3 质量控制

所有资料均由经统一培训合格的数据录入人员在EpiData 3.1数据库进行双录入,由专门的监查人员核对所录入的数据资料与原始数据资料的一致性,若不一致,则根据原始数据资料进行修改,确认无误后锁定。交由经统一培训合格的统计人员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老年ACS患者PCI术后心力衰竭发生情况

350例老年ACS患者PCI术治疗6个月后,发生心力衰竭73例,心力衰竭发生率为20.86%(73/350),即心衰组73例,非心衰组277例。

2.2 心衰组与非心衰组临床资料比较

心衰组与非心衰组性别、BMI、饮酒史、吸烟史、ACS类型、植入支架数量、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心房颤动、TC、TG、LDL-C、HDL-C水平、超声指标LVEDD、完全血运重建、术后用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心功能分级、冠脉狭窄程度、冠脉病变支数、合并心律失常、血清NT-proBNP、D-D、SUA水平、超声指标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心衰组与无心衰组临床资料比较

2.3 老年ACS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将老年ACS患者PCI术后是否发生心力衰竭作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变量赋值方法见表2),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心功能分级≥Ⅲ级、冠脉重度狭窄、冠脉多支病变支数、合并心律失常、血清NT-proBNP、D-D、SUA水平升高、LVEF下降是老年ACS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3。

表2 变量赋值方法

表3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老年ACS患者是PCI术后预后不良的主要人群,心力衰竭是导致其死亡的主要心血管原因之一[10]。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老年ACS患者PCI术后心力衰竭患者具有年龄大、心功能差、冠脉狭窄严重、冠脉病变支数多、合并心律失常、血清NT-proBNP、D-D、SUA水平升高、LVEF下降等特征,表明此类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概率高,与ZHANG等[11]、GÖK等[12]报道结果类似,提示临床应针对上述因素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

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证实,年龄大、心功能分级≥Ⅲ级、冠脉重度狭窄、冠脉多支病变支数、合并心律失常、血清NT-proBNP、D-D、SUA水平升高、LVEF下降是老年ACS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较大是老年ACSPCI术后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因为年龄更大的老年患者更易发生代谢应激反应,加之心脏结构和功能会随着年龄增长发生相应退化,如左心房扩张、室间隔硬化、心肌纤维化等,均会加重心功能障碍[13]。有研究表明,70岁以上的高龄冠心病患者多数存在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且伴有自身免疫力减弱、身体机能退化等现象,从而会对预后产生不利影响[12]。因此,年龄越大,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风险越高。在ACS病情方面,心功能分级、冠脉狭窄程度、冠脉病变支数可作为老年ACSPCI术后心力衰竭的独立预测因子。结合多项国内外研究[14-16]分析为:三者均是反映ACS病情程度的重要指标,冠脉重度狭窄/闭塞和多支冠脉病变的患者存在病情复杂、心功能障碍严重等特点,治疗难度较大,对于此类患者而言,PCI术虽然能有效开通病变冠脉,但术后血运重建效果明显受限,存在慢复流或无复流现象,从而导致心力衰竭风险较高。同时,心功能越差,老年ACS患者术后活动能力越差,不利于预后改善。据统计,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约有20%会发生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则高达50%左右合并心律失常[17]。心律失常会加快心脏重构,增加心肌耗氧量,提高血管紧张素内分泌系统活性,与心力衰竭的致病因素存在重叠现象,会加速心力衰竭的发生及发展进程[18]。

NT-proBNP是反映心脏容量负荷、心脏压力和心脏功能的指标,在多种心血管病变中呈异常升高表达[19]。Cunningham等[20]研究证实,血清NT-proBNP水平与老年冠心病患者术后1 a再住院率呈正相关,且能有效预测心力衰竭风险。这与本研究的结果类似。LVEF是反映心功能的超声心动图参数,心肌受损、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变差会导致心脏泵血能力降低,最直接的表现为LVEF下降[21]。同时,心室重构对心力衰竭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而心室重构会导致心功能降低,并发生代偿性改变,导致LVEF降低[22]。D-D水平会在心力衰竭发生后急剧升高,是因为其作为纤溶标志物,与冠脉病变的血栓负荷密切相关,水平越高,血栓负荷越严重,心力衰竭发生越高[23]。UA属于嘌呤类物质代谢终产物,在机体发生缺氧缺血性损伤后会通过升高表达刺激平滑肌,损害血管内皮功能,加快动脉硬化,是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24]。因此,临床需重视NT-proBNP、D-D、SUA、LVEF在老年ACS患者中的变化情况,并及时进行干预,以降低ACS患者PCI术后心力衰竭发生的风险。

4 结论

年龄大、心功能分级≥Ⅲ级、冠脉重度狭窄、冠脉多支病变支数、合并心律失常、血清NT-proBNP、D-D、SUA水平升高、LVEF下降是老年ACS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针对上述因素,制定预防性干预措施,以降低老年ACS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改善老年ACS患者的预后。

猜你喜欢
支数心衰冠脉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心电图U波倒置深度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的关联性分析
降低A牌号细支卷烟含梗签烟支数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量观察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