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效果及对肺部超声评分、肠道菌群的影响

2024-04-08 04:37杨帆
河南医学研究 2024年5期
关键词:双歧阿奇菌群

杨帆

(信阳市中心医院 儿科,河南 信阳 464000)

小儿重症肺炎属于儿科常见疾病,临床以发热、咳嗽、肺啰音为主要特征,若未及时进行有效治疗,随病情进展,易造成心血管、消化系统损伤,增加治疗难度[1]。由于小儿呼吸、免疫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对病原菌抵抗力、清除能力较弱,而持续感染病原菌易诱发机体内炎症级联反应,加剧重症肺炎病情进展[2]。抗生素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常用方法,疗效确切,但不良反应(如消化不良、胃炎、黏膜炎等)较多[3]。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属于微生态制剂,能有效维持肠内菌群生态平衡,促进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恢复[4]。有研究发现,重症肺炎患儿肠道菌群紊乱与全身炎症反应程度密切相关,对提高小儿重症肺炎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5]。基于此,本研究选取98例重症肺炎患儿,旨在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阿奇霉素的治疗效果及对肺部超声评分、肠道菌群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信阳市中心医院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98例重症肺炎患儿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9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小儿重症肺炎诊断标准[6],需机械通气;X线胸片显示,48 h内肺部病变扩展≥50%;急性肾功能衰竭,尿路每日<400 mL或血肌酐>177 μmol·L-1;入组前患儿均经药物敏感试验、痰培养,确诊为支原体感染;年龄1~6岁;体重10.50~32.57 kg;病程1~8 d;患儿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近1个月内使用激素、免疫制剂、抗感染药物治疗者;合并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疾病者;合并先天心脏病、气胸、先天畸形、精神疾病者;合并遗传代谢性、传染性疾病者;合并语言、认知障碍者;对本研究应用药物过敏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入组后均接受吸氧、止咳化痰、维持内环境稳定、对症处理等支持性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阿奇霉素(哈尔滨松鹤制药,国药准字H20065826)治疗,首先静脉滴注阿奇霉素10 mg·kg-1·d-1,持续治疗5 d,然后继续给予患儿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口服(石家庄市华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73728),10 mg·kg-1·d-1,每日1次,每天最大剂量不超过0.5 g,持续给药3 d。观察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杭州远大生物制药,国药准字S20060010)治疗,每次2片,每日2~3次,持续治疗8 d。

1.4 疗效评估标准

显效:治疗8 d后,咳嗽、发热等症状明显消失,肺部X线片显示病灶吸收50%。有效:治疗8 d后,咳嗽、发热等症状有所好转,肺部X线片显示病灶吸收不足50%。无效:治疗8 d后,咳嗽、发热等症状未改善或病情加重,肺部X线片显示病灶无明显改变[7]。

1.5 观察指标

(1)统计对比两组总有效率。(2)观察并记录两组心率恢复正常、肺部啰音消失、呼吸困难缓解、体温恢复正常、肺部阴影消失、咳嗽缓解的情况。(3)采用肺部超声评分对两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肺部超声评分[8]:肺共分为12个区,总分为0~36分。评分标准:0分,显示通气正常有肺滑动征,有A线无B线或B线<3条;1分,显示肺部为中度失气化,有多条清晰的B线;2分,肺部呈严重失气化,B线为密集融合状;3分,超声发现肺实变,有肝样组织结构、支气管充气征,且胸腔有明显积液,得分越高表示肺部通气越差。(4)采集两组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3 mL,以3 000 r·min-1速率离心10 min(离心半径8 cm)后,取上层血清置于-80 ℃冰箱保存待测;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用全自动多功能酶标仪检测;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sTREM-1)、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试剂盒购自武汉艾美捷。(5)采集两组治疗前后新鲜粪便3~5 g,贮存于无菌瓶中待检;将其与9 mL稀释液充分混合,采用10倍连续稀释法稀释至10-8后接种培养,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计算每种细菌的数量[log10CFU·g-1(湿重)],菌群包括肠杆菌、双歧杆菌、拟杆菌。每克样本中菌落数=(菌落数/涂布量)×稀释倍数×稀释液体积/重量。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95.92%)高于对照组(71.43%)(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临床症状恢复情况

治疗8 d后观察组心率恢复、肺部啰音消失、呼吸困难缓解、体温恢复、肺部阴影消失、咳嗽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症状恢复情况比较

2.3 肺部超声评分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d后两组肺部超声评分均有下降,其中观察组更低(P<0.05)。见表4。

表4 两组肺部超声评分比较分)

2.4 炎症反应指标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8 d后各组IL-17、sTREM-1、hs-CRP水平均降低,其中观察组更低(P<0.05)。见表5。

表5 两组炎症反应指标比较

2.5 肠道菌群指标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8 d后观察组肠杆菌菌落数较少,双歧杆菌、拟杆菌菌落数较多(P<0.05)。见表6。

表6 两组肠道菌群指标比较

3 讨论

小儿重症肺炎属于肺部感染性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较高等特点,对患儿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9]。研究表明,小儿肺部感染类疾病治疗中由于其免疫力低下及应用多种广谱抗菌药物治疗,可能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病原菌发生耐药性,进而导致病情难以控制,增加病死风险[10]。重症肺炎致死率较高,相关统计显示,其是5岁以下儿童病死的首要原因,病死率20%~30%[11]。研究显示,肺部超声评分应用于小儿重症肺炎早期诊断、病情评估中,利于提高病情预后质量[12]。目前,明确肠道菌群在重症肺炎治疗中的作用及影响已成为目前研究重点。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8 d后观察组心率恢复、肺部啰音消失、呼吸困难缓解、体温恢复、肺部阴影消失、咳嗽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8 d后观察组肺部超声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阿奇霉素应用于小儿重症肺炎治疗中,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缩短其恢复时间,降低肺部超声评分,利于促进病情转归。原因在于:阿奇霉素抗肺炎支原体作用较强,临床被广泛应用于小儿重症肺炎治疗。但广谱抗菌类药物单独使用易对肠道菌群造成破坏,导致致病菌大量繁殖,影响疾病治疗进程。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可直接补给双歧杆菌、乳杆菌等能有效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修复肠道黏膜屏障的有益菌群,以此达到抑制、清除致病菌的目的。两药联合应用可优势互补,充分发挥药理作用的全面性、有效性,利于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研究发现,重症肺炎患者可引发全身炎症因子呈瀑布式释放,引起炎症级联反应,进而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导致细菌异位进入血液循环,进而介导全身炎症反应造成恶性循环[13-14]。hs-CRP是炎症反应过程中促炎因子刺激肝细胞大量合成的急性时相蛋白,可作为反映机体炎症状态的敏感指标[15]。IL-17、sTREM-1参与重症肺炎的炎症病理损伤过程,具有募集炎症、活化中性粒细胞的作用,是反映机体炎症程度的重要标志物[16-17]。有研究表明,IL-17、sTREM-1水平与双歧杆菌、拟杆菌呈负相关,与肠杆菌呈正相关[1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8 d后观察组IL-17、sTREM-1、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肠杆菌菌落数少于对照组,双歧杆菌、拟杆菌菌落数多于对照组,提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阿奇霉素联合治疗可有效抑制炎症因子释放,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利于促进病情改善。原因在于:(1)肠道内定植的病毒、真菌、细菌超1 000种,正常生理状态下菌群处于平衡状态,当机体受到严重创伤、感染时,会对肠道内菌群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导致益生菌(如双歧杆菌、拟杆菌等)的繁殖受到抑制,致病菌(如肠杆菌等)大量增殖,并异位进入血液循环,造成全身炎症因子被过度激活,进而导致病情加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中有效成分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粪肠球菌作用于肠道内,可有效抑制部分病原菌,维持肠道正常蠕动,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全身炎症反应。(2)阿奇霉素属于快速抑菌剂,具有广谱抗菌的特点,对支原体、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球菌等具有灭活作用,可通过阻止细菌转肽,抑制RNA蛋白质合成,以此达到抗菌的效果。其不足之处在于单独使用易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而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使用,可有效弥补不足之处,发挥协同作用,利于改善机体炎症状态、肠道微生态环境。

4 结论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重症肺炎,能有效抑制炎症因子释放,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临床症状,缩短其恢复时间,降低肺部超声评分,利于促进病情转归。

猜你喜欢
双歧阿奇菌群
一半大王
“云雀”还是“猫头鹰”可能取决于肠道菌群
阿奇霉素在小儿百日咳的应用
“水土不服”和肠道菌群
阿奇,出发
儿科临床应用中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的探讨
肉牛剩余采食量与瘤胃微生物菌群关系
咽部菌群在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40例
母乳婴儿源产细菌素双歧杆菌的分离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