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证的标准化操作流程的手术室护理在腹膜后巨大肿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2024-04-08 04:37马晓楠史鹏许董蕊蕊郭仲辉
河南医学研究 2024年5期
关键词:腹膜循证手术室

马晓楠,史鹏许,董蕊蕊,郭仲辉

(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手术部,河南 洛阳 471003)

腹膜后肿瘤指的是腹膜后潜在腔隙间的肿瘤,临床较为少见,仅占全身肿瘤的0.5%以下,但腹膜后肿瘤多为恶性肿瘤,通常处于空间狭小位置且周遭遍布众多血管,易侵犯至周遭脏器组织,危险系数极高[1-2]。腹膜后肿瘤临床通常采取手术切除的治疗方式,但开腹手术对患者创伤较大且治疗风险系数较高,因此患者对于手术通常伴有恐惧、抑郁、焦虑等情绪,容易引起不良反应[3-4]。因此,提高腹膜后肿瘤切除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效果,尤其是对于腹膜后巨大肿瘤切除术极为重要。基于循证的标准化操作流程(standardized operation process,SOP)的手术室护理是依据循证实践医学理论[5],查阅相关参考文献[6-7]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的应用于腹膜后巨大肿瘤切除术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护理方法。基于此,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对32例腹膜后巨大肿瘤切除术患者实施了基于循证的SOP手术室护理干预,并与34例常规手术室护理方法患者进行比较,探讨了其在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多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纳入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在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行腹膜后巨大肿瘤切除术的66例患者进行研究。(1)纳入标准:①依据中华医学会发布的《中国腹膜后肿瘤诊治专家共识(2019版)》[8]确诊且在医院行腹膜后巨大肿瘤切除术的患者;②依据美国麻醉师协会[9]分级为Ⅰ~Ⅱ级;③患者经影像学检查明确肿瘤大小、形状、位置、周遭器官毗邻情况;④患者年龄≥18岁;⑤患者无手术禁忌证。(2)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或免疫功能异常患者;②合并多器官衰竭或多种恶性肿瘤患者;③有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患者;④手术前1个月服用过激素患者;⑤有严重酒精依赖患者;⑥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律失常等疾病患者。本研究经由医院医学伦理会审核通过。按照手术室护理方法将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模式的34例患者设为常规组,使用基于循证的SOP手术室护理的32例患者设为SOP组。其中常规组患者男22例,女12例;联合脏器切除12例,完整切除16例,部分切除或活检6例;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21例,高中及以上13例;年龄32~75岁,平均(55.71±6.57)岁;肿瘤最大直径11.35~28.77cm,平均(17.85±2.61)cm;体重61~89 kg,平均(76.43±5.81)kg;肿瘤性质为良性20例,恶性14例。其中SOP组患者男20例,女12例;联合脏器切除11例,完整切除16例,部分切除或活检6例;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20例,高中及以上12例;年龄35~72岁,平均(54.32±6.26)岁;肿瘤最大直径12.07~28.14 cm,平均(18.21±2.68)cm;体重62~85 kg,平均(75.94±5.73)kg;肿瘤性质为良性20例,恶性1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由医院同一手术组高年资医生完成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常规组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模式,术前探访提醒患者最好心理准备,告知患者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依据患者手术需求准备相应的手术器械、包扎用品。

SOP组患者接受基于循证的SOP手术室护理方法。(1)成立基于循证的SOP手术室护理小组。小组成员由护士长、责任护士、主管医生、心理医生组成。所有小组成员入组前均经由相关知识培训考核通过,对于循证理念有深入了解。(2)循证资料收集。基于循证理念,经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进行资料收集,查阅近3年核心参考文献,整理相关理论依据,结合具体情况制定护理干预措施。(3)循证方案观察:护理方案实施前结合患者调查、过往护理经验总结对护理方案可行性、有效性及实施安全性进行评价,如术前准备阶段如何开展针对性的心理指导,以减轻患者抑郁、焦虑心理且更易被患者接受和实施等。指出存在的不足,改进护理方案,在医院现有医疗资源支持下,制定基于循证的SOP手术室护理方法。(4)具体实施方案。①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护理人员作为重要社会角色,身心压力较大,给予护理人员心理情绪指导,关注护理人员家庭变化,依据护理人员需求及突发情况在“以人为本”原则上制定排班计划。同时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制定相关技能培训方案与考核方案。②术前护理。确认手术时间后,收集患者基本资料信息,包含既往病史、既往手术史、患者家庭状况、诊断结果、护理意见、手术指征、化验结果、医嘱等,所有小组成员熟悉患者基本资料。③术中护理。手术开始前主动与患者交流,不可询问敏感话题,注重语言亲和度,加强对患者了解,告知患者手术中相关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放松,缓解紧张情绪,对患者展开心理指导,寻找患者恐惧点、负担原因等,告知患者护理方案,询问患者疑问以及意见并对护理方案做针对化调整。仔细清点各项仪器物品、患者基本信息等,保证手术室温度、湿度适宜,环境消毒卫生符合标准。手术开始后密切观察患者各项指标及出血情况,使用升温毯等预防患者出现术中低体温。再次确认各护理环节达到无菌操作规范标准。协助医生进行静脉穿刺,持续监测患者中心静脉压、血气、电解质等数据有无异常,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手术进展,当医生剥离肿瘤时,准备好血管器械,根据手术创口面积选择合适的修补材料。④术后护理。护送患者回到病房,妥善固定导管,帮助患者调整体位,盖好被子。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饮食指导教育,例如增加饮水量,多食高蛋白食物等。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强调心理状态对手术预后的重要性,结合健康知识宣讲手册再次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强调饮食搭配、保持充足休息的重要性。严格执行禁烟、禁酒规范,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出院时与患者沟通后征求意见,对护理质量进行评定后,对护理对策进行完善,调整护理工作,改进护理方法。

1.3 观察指标

(1)临床指标: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

(2)心理状态:在患者干预前(确认手术时间时)及干预后(出院时)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10]、90项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11]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并进行比较。HAMD从抑郁情绪、有罪感、自杀、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早醒、工作和兴趣、阻滞、激越、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胃肠症状、全身症状、性症状、疑病、体重减轻、自知力等17个方面评分,总分≥35可能为严重抑郁;≥20分可能是轻度或中度抑郁;<8分则没有抑郁症状。HAMA从焦虑心境、紧张、害怕、失眠、认知功能、抑郁心境、感觉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胃肠消化道症状、生殖泌尿系统症状、与人交谈行为表现等14个方面采取5分法进行评分,总分≥29分,可能为严重焦虑;≥21分,肯定有明显焦虑;≥14分,肯定有焦虑;≥7分,可能有焦虑;<7分,没有焦虑症状。SCL-90限时20 min,共90个题目,包含人际关系、焦虑、抑郁、敌对心理等方面,每个条目采取5级评分法,分值1~5分,量表总分90~450分,总分≥160分代表患者心理状态较差。

(3)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记录患者手术感染、皮下积液、术中血压异常、其他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计算不良事件率。

(4)护理满意度:出院时由责任护士使用医院自制护理人员满意度量表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从手术室环境、护理人员专业性、护理人员态度等多个方面进行评分,分值范围0~100分,其中90~100分代表患者非常满意,60~89分代表患者满意,0~60分代表患者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

SOP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2.2 心理状态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HAMD、HAMA、SCL-9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HAMD、HAMA、SCL-90相较于干预前均下降(P<0.05),且SOP组患者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比较分)

2.3 不良事件率

SOP组患者的不良事件率为6.25%(2/32),低于常规组患者的26.47%(9/34)(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率比较[n(%)]

2.4 护理满意度

SOP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88%(31/32),高于常规组患者的79.41%(27/34)(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腹膜后肿瘤主要发作于腹膜后间隙,腹膜后间隙中密集分布着腹腔大血管、各个重要器官,因此较大的腹膜后肿瘤通常与周遭组织相连,压缩了腹腔空间,没有明确的间隙用以区分[12]。通常对于腹膜后巨大肿瘤会连同脏器切除,致使手术难度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且复发率较高[13]。同时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对患者身体伤害较大,术中出血量较大。患者在了解疾病与手术相关情况后容易产生恐惧、害怕、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加剧了术中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14]。因此,加强手术室护理,提高手术室护理干预效果十分重要[15]。

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基于循证的SOP的手术室护理方法的SOP组患者在临床指标、心理状态、不良事件率等指标中均优于使用常规手术室护理方法的常规组患者,这一研究结果表明了基于循证的SOP的手术室护理在腹膜后巨大肿瘤切除术患者中应用良好,这与杨传鑫等[16]研究报道一致,表明了提高手术室护理效果有助于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不良事件率。推测造成该结果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基于循证的SOP手术室护理是标准化原则指导下的个体化处理,依据循证医学理念制定的标准化护理措施,可以避免无效、盲目的护理措施,确认了各个护理人员的分工协调,确保了护理实施的质量。(2)在有据可循的标准化原则基础上针对不同患者的个体化差异调整护理实施方案,从而使整个护理过程更有整体性、预见性并提高了护理质量。(3)常规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6.47%,与既往研究结果相同,腹膜后肿瘤切除术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偏高[17]。而本研究SOP组患者的不良事件率低于常规组患者,比较分析后可认为基于循证的SOP手术室护理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4)基于循证的SOP手术室护理方法通过针对性心理指导加强了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提高了患者的认知水平,从而减轻了患者心理压力,并营造了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了护理满意度,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4 结论

基于循证的SOP手术室护理在腹膜后巨大肿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临床指标、术后疼痛情况、心理状态,并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猜你喜欢
腹膜循证手术室
《循证护理》稿约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活血化瘀药对腹膜透析腹膜高转运患者结局的影响
山莨菪碱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走进手术室的3D打印
关于腹膜透析后腹膜感染的护理分析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循证医学在中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