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个”“那些个”的不对称研究

2024-04-08 08:09李思旭
关键词:回指元曲指代

严 静,李思旭

(安徽大学 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

近年来,单音节“这/那”、双音节“这个/那个”、“这些/那些”在句法、语义、语篇等方面的不对称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研究,如徐丹(1988)[1]、蒋华(2004)[2]、丁加勇(2014)[3]等。三音节“这些个”“那些个”至今却未见专文研究。《现代汉语八百词》[4]将“这些个”“那些个”分别归入“这些”“那些”,指出“这些个”“那些个”是“这些”“那些”的口语化表达。《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5]只收录了“这些个”。本文利用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尝试从共时层面包括句法形式和指代功能对“这些个”“那些个”的异同进行描写。从历时角度梳理“这些个”“那些个”的发展差异。沈家煊(1999)[6]认为,不对称总是预示着对称,所以我们对“这些个”“那些个”的不对称研究包括对称和不对称两个方面。

一、“这些个”“那些个”的句法不对称

(一)句法功能的不对称

1.作定语

“这些个”“那些个”作定语是句法形式上最主要的用法,语义功能上起指示的作用。根据其所指示的词或短语,可以分为名词性成分和动词性成分。

首先,当其后面是名词性成分时,按照名词的属性可以分为指人、指物、指处所地点三类。指示人或物时,“这些个”“那些个”常常泛指某一类人或物,并没有具体的确定的某一个对象。如例句中的“朋友”“诗人”“东西”等都无具体所指。

(1)妻子:他不在的那些年,也就靠这些个朋友啦。(冯骥才《一百个人的十年》)(指人)

(2)而中国古代的那些个诗人,如此之朴素,如此之简单,就是同样差不多的意思,重复了三次。(《百家讲坛》)(指人)

(3)不幸中的万幸呵,要是把这些个东西也引爆了,那后果就更惨了。”(2000年《人民日报》)(指物)

(4)“问题是,”她叹了口气,“世界正在逐渐走向末日,那些个东西再也不会到马孔多来啦。”(马尔克斯《百年孤独》)(指物)

指示时间时,“这些个”“那些个”一般不单独使用,而通常以“这些个/那些个+表时间NP”短语的形式出现,如例(5)和例(6)。此外,“这些个”“那些个”还可以和表时间的名词性短语组合在一起充当句子的时间状语,如例(7)和例(8)。通过对现有语料分析,我们发现“这些个”与时间名词搭配使用的频率要比“那些个”更高一些。

(5)七爷打断道:“想必你又要没完没了地罗嗦,这些个年月,弟兄们已听够了你的罗嗦。(1993年《作家文摘》)

(6)想一想,那些日子,你跟他在一起的那些个日子……(李佩甫《羊的门》)

(7)然而,一年365天,在年节之外的这些个日子里,党员、干部是否也应坚持和发扬这样访贫问苦的好作风,持之以恒,时刻把群众疾苦放在心上,把日常工作做得更好?(1998年《人民日报》)

(8)在那些个阴雨天里,我生怕你闯来搅了我的好梦。(《残雪自选集》)

指示地点、处所时,“这些个”“那些个”出现的例句极少,共有三个其中“这些个”指示表地点处所的名词性成分的例句只有一个。其通常以“这些个/那些个+地点处所NP”的短语形式出现。如例(9)“这些个”指示的“山丘的地点”是下文中的“上浦坊和下浦坊”,这是具体所指的两处地点。例(10)中的“荒山僻野的地面”并不是指称某一确定的地点,而是泛指具有“铁路以北”“荒山僻野”特征的处所。

(9)有这些个山丘的地点,名叫上浦坊和下浦坊。(老舍《无名高地有了名》)

(10)“共产党把咱‘庵清’当反动会党,别说它气候已经成就了,就算是到了铁路以北那些个荒山僻野的地面,你一抖露门槛,少说叫人扒一层皮去!”(张大春《聆听父亲》)

其次,“这些个”作定语时,可以指示动词性成分,而“那些个”不可以。这里的动词性成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动词或动词短语,而是指“这/那些个”指示上文中出现的动词或动词性内容,如例(11)中“这些个专业的动作”指的是前文出现的“托举、抛举、扔”等动作行为。

(11)在这些个托举、抛举甚至于扔,比如说你们做一个小鱼,往下,很多这些个专业的动作。(赵汝蘅《如何欣赏古典芭蕾》)

2.作主语

“这些个”“那些个”作主语时,主要起称代作用。称代的内容往往是前文中提到的事件,可以是名词性的也可以是动词性的。与作定语时不同,“这些个”“那些个”称代前文时一般不替代人,“那些个”作主语的语料只有两例。例(12)中的“这些个”称代的是前文中提到的“当汉奸”等一系列叛变国家的非现实行为。例(13)中“那些个”称代的是“戈”所说的“白头到老,子孙满堂”等内容。

(12)我要是当汉奸,我对得起谁啊?这些个咱都不说,我还是个中国人哩!(刘流《烈火金刚》)

(13)戈:叫我说啊,也难为你了,哈。要早知道你这样儿,昨天晚上应该给你下点儿蒙汗药,让你们在梦里头啊,白头到老,子孙满堂,多美。

李:那些个是以后的事儿。(《编辑部的故事》)

3.作宾语

“这些个”“那些个”作宾语时,也起称代作用。“这些个”倾向于回指前文的内容,而“那些个”常常下指后文的内容。他们可以称代人也可以称代物。例(14)中“这些个”称代前文中“她们所说的家长里短”。例(15)中“那些个”称代下文中的“十两的金条”。

(14)她们所说的是家长里短,而她是野调无腔的惯了,不爱说,也不爱听这些个。(老舍《骆驼祥子》)

(15)两口子小声儿商量:“长的那些个,都是十两的金条,短的那都是五两的;圆的都是锭子,方的是方槽。”(《中国传统相声大全》)

从上述可知,“这些个”“那些个”主要的句法功能是作定语,起指示的语义功能。称代的用法相对来说较少。作主语时,“这些个”“那些个”往往替代上文出现的事,一般不称代指人的名词性成分。作宾语时,“这些个”常常替代上文的内容,而“那些个”替代下文的内容。总体上,“这些个”的使用范围仍然比“那些个”广泛。

(2)其他情况

1.单独以小句出现

“这些个”和“那些个”一般都不单独出现,总要跟上一些成分。在北京大学CCL语料库中我们发现“这些个”“那些个”可以单独以小句的形式出现,但各自只有一例。例(16)“这些个”指示前文“霍家还遭受着一系列的舆论讽刺”冒号后的内容,其在后文中单独成句,除了语气上的停顿外,“这些个”重读,强调这种现象在中国的普遍性,表达了叙述者对这种普遍性状况的讽刺。例(17)中“那些个”单独成句居于句末,前有反问语气词“难道”,后有疑问词“呢”,利用反问的语气强烈表达了言者对夜袭队没有到场的其他人感到不解和愤怒。

(16)而且霍家还遭受着舆论讽刺:“想找个洋靠山,空欢喜一场”;“偷鸡不成蚀把米”;“美籍华人当不成,弄不好还得吃官司呢!”……诸如此类。这些个,在中国,倒也不稀奇。(莫怀戚《陪都就事》)

(17)不由得嘀咕起来:“难道就是这几个人?夜袭队不是四几十号人吗?那些个呢?”(冯志《敌后武工队》)

2.与“干什么”共现

“这些个”“那些个”可以构成“第二人称+动词性成分+这些个/那些个+干什么”的句式,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表达说话者责怪、埋怨等消极情绪。例(18)表达了言者对对方的责怪,体现了其生气的心境。例(19)表达了言者对对方的埋怨与不耐烦的语气。同时,“干什么”是偏口语陈述的表达,“这些个”“那些个”与其连用,这也间接说明了他们口语化色彩强。

(18)不知为什么,我突然生了很大的气,瞪了小余一眼说:“你净琢磨这些个干什么?”(刘心武《我爱每一片绿叶》)

(19)“你问那些个干什么?”秋分说,“我看就是他,别人能知道咱这里的事儿那么清楚?”(孙犁《风云初记》)

3.同一成分的反复出现

“这些个”“那些个”可以在句中反复出现起到缓和语气的作用并强调指示的内容。例(20)中的“这些个兵这些个将”可以缩减为“这些个兵将”,语义上不变,但是语气上不如反复出现时的效果强烈。同样,例(21)中“那些个”也是如此。

(20)刚进城啊,而且来说你可不要忘记,这些个兵这些个将,是我的人哪,恩?(《郭德纲相声集》)

(21)我说您写就写我老婆,别写我;突出她,就把她碰上那些个人,那些个事,按当时的话说,灵魂上的东西,解剖解剖。(冯骥才《一百个人的十年》)

除此之外,“那些个”还可以构成排比句,而“这些个”没有发现相应的句式。如例(22)和例(23)分别接形容词和句子构成排比句。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方面不对称的原因,我们认为“这”是塞擦音,鼻腔堵塞,气流受阻;“那”是鼻音,气流从鼻腔通过,其音素的特点是持续、稳定和清晰。因此“那些个”符合排比句式感情澎湃、强调句意、富有节奏感的特点。

(22)所有那些个焦虑,那些个怨恨,那些个疑心,全消失了。(残雪《残雪自选集》)

(23)那些个浑浑噩噩走过来的愚人们应该死去,那些个自高自大走过来的庸人们应该清醒,那些个履薄临深走过来的哲人们应该登上世纪的讲坛,大声宣布他们的思虑和希冀。(《读书》)

由上述可知,“这些个”“那些个”一般不单独出现,他们可以和小句“干什么”共现,也可以多个成分重复出现,这是他们对称的体现。不对称现象表现在“那些个”可以构成排比句,“这些个”一般不可以。

二、“这些个”“那些个”指代功能的不对称

(一)篇章指代功能

“这些个”“那些个”在篇章指代上的不对称主要为回指和预指功能的不对称。通过对ccl语料中745条语料进行删选,最终得到有效语料454条(“这些个”259例,“那些个”195例),他们的篇章指代功能差异主要体现在回指和预指两方面。

1.回指功能

“回指”是复指前文中提到的人或事。在文中首次被提到的词叫做先行词,用来回指前面所提到的内容的词叫做回指项。从回指项和先行词之间的距离可以分为句内回指、跨句回指。如例(24)中,回指项“这些个职能部门”回指的是前面提到的“房管所、环卫局、派出所、街道居委会”这些部门,属于句内回指。例(25)中“这些个‘如果’”回指的是前面由“如果”所构成的排比句“如果你能……”,属于跨句回指。

(24)要搁在从前倒也简单,房子是国家的,自然由国家来承担,不是有房管所、环卫局、派出所、街道居委会这些个职能部门吗?(1994年《市场报》)

(25)因为“八小时之外”,如果你能到群众中去听听意见,如果你能静下心来读些书,如果你能……而这些个“如果”恰恰为一个干部的进一步成长奠定了基础。(2000年《人民日报》)

由表一可知,“这些个”的回指频率高于“那些个”;“这些个”跨句回指频率高于同句回指。

表一:“这些个”“那些个”回指分布情况

2.预指功能

“预指”是对下文将要出现的内容或词项的指代。程远(1980)[7]曾指出:语言里存在许多不对称现象,指上文时,用“这”“那”都可以;指下文时,用“这”不用“那”。如例(26)中“这些个人”预指的是下文中的“玉卿嫂”“耿素棠”等人物。“那些个”有时会伴随冒号等标记进行指示,如例(27)中“那些个文学世界”预指冒号后的内容“福克纳的故乡本土”“劳伦斯的马尼托巴矿区”“亚马多的巴西”等。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个”“那些个”预指的下文内容只是其集合中的子集,并非全部,即除了“玉卿嫂”等人还有其他的社会底层的人,除了“福克纳”等城市外还有其他的文学世界。

(26)这些个人,虽然也有一些社会底层的人民,如大户人家的女仆玉卿嫂(《玉卿嫂》)、小公务员的妻子耿素棠(《黑虹》)。(《读书》)

(27)如果稍有些文学修养,我们还会讲到作家们笔下所创造的那些个鲜明生动地活在我们记忆中的文学世界:比如福克纳的美国南方邮票那样大小的故乡本土,劳伦斯的马尼托巴矿区,亚马多的巴西等等等等。(1994年《报刊精选》)

由表二可知,“那些个”的预指功能分布范围高于“这些个”。

(二)指代距离功能

“这”“那”最基本的语法意义是前者表示近指,后者表示远指。“这些个”“那些个”由“这”和“那”发展而来,因而语义上也具有一定相似性。

1.人称指示距离

徐丹(1988)[1]指出:“这/那”和前面的人称代词构成同位关系时,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后只能用“这”,不能用“那”。经过语料分析,我们发现“这些个”可以与第一、二人称甚至第三人称搭配构成同位关系,现代汉语语料中未发现“那些个”可以与人称代词构成同位关系。其中,“这些个”与第一人称共现的次数最多,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次之。如:

(28)余:我又一次深深地体会到啊,你说,就咱们这些个用这种态度对待自己错误的人,咱们怎么能不进步呢?(《编辑部的故事》)

(29)郭德纲:这个好啊,我们要扶持你们这些个艺人。(《郭德纲相声集》)

(30)可是,他们这些个孩子,肚子疼的事是常有的事。(《安徒生童话故事集》)

例(28)中“咱们”是“我们”第一人称复数形式的口语化表达。“咱们”与“我们”不同,“咱们”用于包括式,包含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而“我们”多用于排除式,只包括说话人,排除听话人。所以用“咱们”显得关系更亲近,亲而近之,因而用“这些个”。例(29)中说话人对象的身份是个艺人,因为对话时两人的空间距离较近,所以近指用“这些个”。例(30)也是一段对话,说话者所提到的“孩子”就在她的附近,当言者向听者传达自己的意思的时候,用近指代词“这些个”。

2.空间距离

“这”“那”系词语的对立在以往的研究中总是用空间距离的远近进行说明,这也表明了空间距离的远近很有可能是指示代词最本原的意义。大量语料证明,“这些个”“那些个”指示的成分确实存在空间距离远近的对立。如:

(31)李诚熟悉他面前站着的这些个人。(杜鹏程《保卫延安》)

(32)不要小看了这个池塘,它可是深得没有底,那些个鱼,在那么深的水下游,那底下全是活水,所以鱼汤这么鲜嘛。(《残雪自选集》)

例(31)从“面前”一词便可以判断出李诚距离这些人很近,所以用“这些个”;例(32)中通过前文对池塘深浅的描述“深得没有底”便可推测出“鱼”离叙述者空间距离上是较远的,所以用“那些个”指示。

3.时间距离

时间概念以空间概念为基础而建构的。空间领域投射到时间领域后,本来指代空间距离近的“这些个”被用来指代时间距离近的对象,而指代空间距离远的“那些个”被用来指代时间距离远的对象,这是方位隐喻的自然演变过程。同时,以说话者的叙述时间为参照点,距离叙述时间点近的“这些个”常与时间标记词“现在、如今、今天”等词连用,如例(33);相反,距离叙述时间点远的“那些个”常与“以前、过去、曾经”等词连用,如例(34)。

(33)春儿坐在车上想:今天竟遇到了这些个好心肠的人。(孙犁《风云初记》)

(34)谢东感激万千,他至今也没忘记以前的苦日子,清晰地记得那些个唱完歌厅的深夜,在大街上喝一块钱一碗的羊杂碎汤。(钟川《自费歌手:一夜窜红》)

4.心理距离

吕叔湘(1984)[8]指出:“近指和远指的分别,基本上是空间的,但也是心理的。”人们向来追求好的一面,摒弃坏的一面,这也就是学者们所说的“乐观假说”(pollyanna Hypthesis)。因此,如果是说话人持肯定态度的事物,则心理距离较近,倾向于用“这些个”;反之,说话人若对所述事物持否定态度,则倾向于用“那些个”。例(35)中指示词指示“动作”,且“我”觉得“他”的动作是可爱的,可见从心理接度上来说是喜爱的,喜爱则亲近,所以用“这些个”。例(36)中指示词指示“女人”,前文中提及“我”觉得她们“伤风败俗”,因此对其是厌恶的,恶则远之,所以用“那些个”。

(35)这些个动作使我觉得他十分可爱。(陈染《私人生活》)

(36)我跟那些个女人坐一起,我都丢人!她们怎么都没一点羞耻心?(六六《蜗居》)

综上所述,“这些个”“那些个”在指代功能上具有不对称性:篇章指代功能上,“这些个”的回指功能尤其是跨句回指的用法高于“那些个”,“那些个”的预指功能高于“这些个”。指代距离功能上,“这些个”多与人称代词构成同位关系,常指称空间近、时间近和持肯定态度的人、事物或行为;“那些个”一般不与人称代词构成同位关系,指称空间远、时间远和持否定态度的人、事物或行为。

三、“这些个”“那些个”历时发展的不对称

上面我们从共时角度分析了“这些个”“那些个”在句法形式和指代功能上的不对称,接下来从历时角度来看他们之间的共性与差异。

从时间先后来看,“这些个”先于“那些个”产生。“这些个”最早出现于南宋,这时已经可以作宾语或定语。如例(37)中的“这些个”起替代作用,出现于对举格式中,作宾语。例(38)起指示作用,作定语。

(37)所损也只损得这些个,所益也只益得这些个,此所以“百世可知”也。(南宋《朱子语类》)

(38)小畜只是做得这些个文德,如威仪、文辞之类。(南宋《朱子语类》)

“这些个”在宋词中经常出现并单独成句。如例(39)中“这些个”指代前文陈述的事情,可译为“这些事”。杜靖华(2013)[9]认为宋词中“这些个”的“个”表量意义已经虚化,语法功能逐步增强,起语音停顿的作用,常附缀于“些”的后面,用法自由,口语色彩鲜明。我们认为,“这些个”在宋词中表数量无定,具有灵活性,它可以营造一种飘渺不定、含蓄婉转的意境,并抒发作者深挚绵长的情感,所以在宋词中常出现。

(39)朱唇箸点,更髻鬟生彩。这些个,千生万生只在。(宋《全宋词》)

到了元明清时期,“这些个”大量使用并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但是多以书中人物角色的对话形式出现。句法功能上,可以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位置。如例(40)“这些个”作主语,起称代的作用,称代上文提到的内容;例(41)也是称代,作宾语,称代“老合”偷来的东西。

(40)二寨主说道:“ 这些个我没听说过。”金头虎对二寨主说道:“小子,你叫什么名字?”(清《三侠剑》)

(41)回到禅堂中,叫道:“老当家的,你看看这位老合真狠,偷人家这些个。”(清《三侠剑》)

从“这些个+NP”的形式来看,与现代汉语一致的是,“这些个”作定语起指示作用最为常见,但随着时间的推演,指示的NP有一定的演变轨迹。宋朝时期,“这些个”后面的词或短语多为抽象NP,如例(42)中的“秉彝”(持执常道)。元朝时,已经开始具象化,可以指示物体,但不可数,如例(43)中的“碎银”。明清时期,“这些个”后面的NP进一步实体化,可以指示实在的物体或人,如例(44)的“众军校”和例(45)的“人”。清代时期,“这些个”的主观情感色彩越来越明显,可以组成“这些个+NP”的格式表示负面评价义,其中NP都是贬义词,如例(46)。

(42)人若无这些个秉彝,如何思量得要做好人!(南宋《朱子语类》)

(43)(生)这些个碎银,与你路上作盘缠。(元《全元曲》)

(44)张员外走出来分辩时,这些个众军校,那里来管你三七二十一?(明《喻世明言》)

(45)冯小江道:“我等这些个人,并且带着官兵竟被他走脱,如何回见师爷?(清《侠女奇缘》)

(46)你想你们这天地会八卦教中这些个狐群狗党,任意横行,自取灭亡之道!(清《康熙侠义传》)

“那些个”最早出现于元代,且我们发现“那些个”在元曲唱词中被大量使用。它在元曲中出现的形式相对自由,可以位于句首,如例(47)。可以与第二人称代词单数构成同位结构位于句中,如例(48)。也可以单独成句,如例(49),起到语音停顿的作用。“个”在元曲中是口语性极强的音余成分,符合元曲俗白的语言特点。元曲中“那些个”的大量使用是当时文学作品通俗化的表现,也是“那些个”口语化程度高的体现。到了明清时期,“那些个”也大量出现在小说的人物语言中,可以作定语、主语和宾语。与“这些个”指示的NP演变历程类似,它指示的NP也由抽象到具体,并在清代小说中大量产生消极义的情感表达,这里便不再赘述。值得注意的是,近代语料中,“那些个”的数量多于“这些个”。

(47)那些个手足之亲,想我爹娘知未知?(元《全元曲》)

(48)你那些个将我似举案齐眉待?(元《全元曲》)

(49)那些个,夫唱妇随,嫁鸡逐鸡飞?(元《全元曲》)

由上述可知,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个”“那些个”都具有指示作用,指示的成分都经历了由抽象到具体的演变。明清时期产生大量“这/那些个+NP(贬义)”的结构,表消极义情感。“那些个”口语化程度比“这些个”更高,所以使用频率更高。

总之, “这些个”“那些个”在共时层面和历时层面上都具有不对称性。句法上,对称性体现在“这些个”“那些个”主要作定语,少数作主语和宾语;一般不独立成句;可以多个成分重复出现。不对称体现在作宾语时“这些个”称代上文的内容,而“那些个”称代下文内容,“那些个”还可以构成排比句。指代功能上,篇章指代距离的不对称体现在回指和预指的不对称;二者指代距离的不对称性体现在人称指示距离、空间距离、时间距离和心理距离的远近。历时层面上,“这些个”“那些个”作定语时指示的成分有相同的演变轨迹,但“那些个”口语化程度更高。此外,我们发现“这些个”“那些个”的现代汉语语料主要来自北京话口语调查资料、小说、相声等。小说类文学作品大多带有浓厚的京味特征。近代汉语语料主要来源于《全元曲》《红楼梦》等著作,也都以北方为中心盛传开来的。所以我们推测“这些个”“那些个”的表达方式是在北方地区发源并流传的。现今,北方地区或少数其他地区的方言中仍有“这/那+些个”的表达方式,并大部分存在于口语语体之中。

猜你喜欢
回指元曲指代
Let’s Save Food To Fight Hunger
奥卡姆和布列丹对指代划分的比较
汉译英小说本族语—非本族语译者人称回指对比研究
——以《红楼梦》译本为例
品读元曲
品读元曲
品读元曲
品读元曲
基于句法位置和主位推进模式的代词回指偏误考察
“不一而足”话讨论
包含复杂限定语的回指关系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