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企业研发国际化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基于安徽省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分析

2024-04-08 09:41陈晨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4年3期
关键词:高新技术业绩安徽省

陈晨

(南京农业大学,南京 210095)

1 引言

随着交通工具的改进,以及技术的进步,贸易壁垒被渐渐削弱,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与海外企业进行合作交流,学习并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并运用到自身的企业的研发和发展中去。安徽省技术企业大多是中小型企业,研究中小型企业的国际化有一定的必要性。国际化成为中小企业在全球范围开拓商机的重要战略。研发国际化的兴起,对各国创新绩效的发展有着显著影响,但研发国际化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现有的研究中还未得出定论。研发国际化对创新绩效是否真的有益还需进一步研究。

目前研究研发国际化和创新绩效二者关系的文献中,陈玉萍等[1]认为企业的吸收能力越强,在东道国学习的先进技术和知识才能更好地被运用在自身的创新研究中。王晓燕等[2]在基于制度观视角研究新兴经济体国家创新机制中发现,政治关联企业倾向于选择科学技术导向型战略,非政治关联企业采取市场技术导向型战略来调节海外研发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李梅等[3]也认为研发国际化与创新业绩呈现正相关。Ren et al.[4]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小型企业中,其研发能力的高低显著影响研发国际化对创新绩效的作用。Hurtado-Torres et al.[5]从研究国际化的广度和深度来研究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二者关系呈现倒U 型。

从以上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影响研发国际化和创新业绩的因素有很多,现有的研究中还未出现基于中国安徽省企业数据的研究,安徽省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走出去,与世界接轨,学习先进的知识,所以本文基于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的数据,对安徽省目前的研发国际化和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实用性建议。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2.1 研发国际化与企业创新绩效

新兴经济体相比于发达经济体而言,创新方面稍弱,但正是因为知识的缺乏,新兴经济体在进行国际化活动时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进。因此,新兴经济体有学习优势,在国际化中能更有效地进行创新活动。中国的研发国际化起步较晚,还属于初期阶段,但中国很多企业已经在国际化中获益,如华为企业在海外建立了众多研发机构,形成了跨国知识网络,其研发国际化的主要目的就是获取当地先进知识,并进行科研合作,最终促进了华为的创新能力的提升[6],可以看出研发国际化对处于新兴经济体企业有一定的正向促进作用。

有学者认为企业的国际化与创新绩效有着显著的正向关系。企业可以从与国外的接触中学习,采用新的生产技术来提高自身的生产效率和绩效[7]。所以进入国际市场可以让企业获得优质知识的渠道增加,易于吸收隐性知识[8]。但进入国际市场,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会面临很多外国责任,研发机构之间的协调与沟通也会产生巨大成本。本研究基于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数据,发现大多数企业国际化还处于初步阶段,研发机构数量并没有很多,所以不太可能出现协调问题。

2.2 研发能力和营销能力的调节作用

研发能力是指企业能否在掌握现有科学技术知识的基础上,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研发能力的高低对研发国际化和创新绩效的关系有调节作用。一个企业的研发能力决定了它在市场中所处的地位,研发能力越高,企业就处于研发网络中越中心的位置;研发能力不足,就会逐渐被市场淘汰。一个企业研发能力不足,获取再多的知识和技术都没有办法用于实际生产中,所以提高企业研发能力是企业进行国际化扩张时关键的一步。

任何技术价值链中,研发和营销都能给企业带来更大收益。营销能力是企业能否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因素,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企业国际化进程起步较晚,中小企业的营销能力的高低会影响其是否能顺利进入国际市场。营销能力不足体现在企业不能很好了解国外市场,进军国际市场需要了解国外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各国的市场行情,如果营销能力不足,就会导致企业无法在该国立足,更不要说获得更多的知识,学习更多的技术。研发和营销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9]。有学者认为,营销能力是公司进入全球市场不可或缺的能力,营销能力可以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可以接受更多新的知识,营销能力对市场知识的影响,导致其对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10]。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研发国际化与创新业绩呈现正向相关关系。

假设2:研发能力正向调节国际化与企业创新业绩之间的关系。

假设3:营销能力正向调节国际化与企业创新业绩之间的关系。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样本的选取

本研究选取2011-2017 年安徽省28 家上市公司数据,对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国际化与创新业绩的关系进行探究。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CSMAR 国泰安数据库,从中筛选出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数据,最终得到28 家上市企业共177 条数据作为此次研究样本数据。

3.2 变量定义与测量

变量定义如表1 所示。

表1 模型变量定义

3.3 模型构建

泊松分布主要用于描述单位时间中稀有事件简单发生数。本次研究的因变量专利申请数是典型的计数变量,该种模型适用于泊松面板模型。所以本文构建泊松面板模型来分析研究能力和吸收能力对因变量和自变量的调节能力。

构建如下的回归模型:

4 实证结果分析

4.1 相关性分析

首先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可以看出安徽高新技术企业平均专利申请量为210.2。通过以有无海外研发机构为标准对数据进行分组,也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有海外研发机构的企业专利平均量明显高于无海外研发机构的企业。可以粗略得出研发国际化对企业创新业绩有促进作用。然后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通过表2 可以看出研发能力、营销能力、企业规模、国际化经验以及研发国际化指标均对创新业绩有正面影响。

表2 描述性分析和相关性系数表

4.2 主效应和调节效应分析

本文构建泊松模型,并进行回归。在做回归分析之前,先对变量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表明各变量的VIF 值小于10,所以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模型1 是基准模型,只包含控制变量和调节变量,表3 中结果表明企业研发能力、营销能力均与创新业绩有显著正相关关系。模型2 是在基准模型的基础上加入自变量研发国际化指标,研发国际化与创新业绩在1%的水平下正显著,假设1 得到验证。模型3 加入研发国际化与研发能力的交互项,在1%的水平下正显著,表明研发能力越强,研发国际化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强度越强,假设2 得到验证。同样的,在模型4 中,研发国际化与营销能力也在1%的水平下正显著,表明企业营销能力越强,研发国际化对创新绩效影响越强,假设3 得到验证。模型5 包含了所有变量,结果与前面4 个模型基本一致,但研发能力的调节作用发生了改变,说明研发国际化与研发能力二者互相影响,也可能是企业要在发展自身研发能力和营销能力时,要考虑研发投入与营销投入的组合问题。

表3 泊松模型回归结果

4.3 稳健性分析

为验证所建立模型的可靠性,对数据进行稳健性检验,主要的方法是被解释变量,即专利申请数保持不变,所有其他变量均滞后一期,得到的结果如表4 所示,稳健性检验结果与泊松全样本回归结果一致,所以该模型建立得较为合理,具有可靠性。

表4 稳健性检验结果

5 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以2011-2017 年安徽省28 家上市公司数据,对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国际化与创新业绩的关系进行探究。主要结论为:研发国际化与创新业绩显著相关,同时研发能力与营销能力越强,研发国际化对创新业绩影响越显著。

对安徽省企业的启示:从相关数据结果可以看出,安徽省的大多数企业国际化检验不足,但总体来说,研发国际化对企业的发展是有好处的,所以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多开发海外市场,在海外建立研发机构,进行研发联盟,或与相关企业、机构或大学合作,互相学习知识,不断进步。自身能力的发展也不容忽视,对研发和营销投入也要加强,研发能力越强,产品越有竞争优势,营销能力越强,知名度越高,客户积累得越多,知名度也越高。

猜你喜欢
高新技术业绩安徽省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成长相册
一图读懂业绩说明会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朗盛第二季度业绩平稳 保持正轨
主要业绩